圖靈機器人:人工智慧+機器人將普及
2025-04-29 19:02:27
圖靈測試一詞來源於計算機科學和密碼學的先驅阿蘭·麥席森·圖靈寫於1950年的一篇論文《計算機器與智能》。阿蘭·麥席森·圖靈1950年設計出這個測試,其內容是,如果電腦能在5分鐘內回答由人類測試者提出的一系列問題,且其超過30%的回答讓測試者誤認為是人類所答,則電腦通過測試。
這個描述其實並不是很精確,在圖靈機器人創始人俞志晨的理解中,30%這個比例還是有些偏低的,「圖靈機器人」是這家名為光年無限科技有限公司產品的名字。通過聊天我們知道,在目前市場上語義理解和人工智慧領域中可以做到讓10歲以下兒童認為和機器人的交流中有30%以上的問題是人類回答的。
俞志晨的公司最早於2010年開始鑽研人工智慧交互,隨著2012年蘋果的Siri語音助手吸引了全球用戶的目光,中文語音語義識別也成了香餑餑,而俞志晨的團隊早在2年前就積累了足夠成熟的技術,在Siri誕生時,他們的人機對話APP「蟲洞語音助手」也剛剛完成。
這個領域在此前一直不為人所知,甚至連投資人都陌生,但是蘋果的Siri大紅大紫後,也起到了市場教育、普及的作用。俞志晨的團隊再和圈外人說起蟲洞語音助手,聽眾就非常認可了。
任何一個新領域的開拓最初都是由基礎學科的進展發展而來的,人工智慧語義識別基於語言學和算法的研究門檻比較高,而一旦跨過這個門檻,後續迎來的就是這種軟體在手機APP中的廣泛應用。HTC的手機、海爾的智能家居、中國電信都成為了公司的客戶。
在前景一片大好時俞志晨有開拓了到機器人領域,這就是我們今天看到的,具有人形外觀的實體機器人。這個40cm多的機器人的造價就有10萬多元,比一輛普通家用汽車還要貴。從軟體到硬體的進化又是一個門檻,俞志晨相信未來5-10年,我們不但在人工智慧上有大幅度的發展,就連一些現在需要大量人力完成的工作都將在10-20年內被機器人取代。
當前這個機器人可以和人交談,跳舞,聽從命令移動,看上去並不高級,但這就像2010年我們從軟體市場下載到的APP,好像並沒有什麼實質功能,但如今我們的手機中可以沒有遊戲,但微信、地圖、拍照、瀏覽網頁、支付、買票、吃喝玩樂、答疑解惑全都依賴於手機。俞志晨也相信在今後,圖靈機器人也能完成各種複雜的工作,比如陪伴兒童或老年人,完成一些家務。
智慧機器人除了包括人形外觀的,廣義上說,當今的無人飛機就是會飛的智慧機器人,今後的智能汽車也屬此類,今後生活中機器人的應用之廣不會亞於我們目前使用手機的流行度。這時我們想起比爾蓋茨在不久前的一次聊天訪談,他非常看好智慧機器人,而且相信機器人在短期內(幾十年)不存在對人的危害。
如果關於人工智慧何去何從這個話題繼續展開,難免會成為一個科幻小說的腳本,但對於圖靈機器人、對於俞志晨團隊來說一切都要做到領先,這些科幻的情節固然吸引人,但從人工智慧這種偏軟體的研究轉向智慧機器人這種軟硬兼有的領域,仍然需要腳踏實地做好每個步驟。俞志晨也希望自己的團隊今後可以成為國內,乃至世界優異的智慧機器人公司,像蘋果一樣改變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