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材料作文偽君子範文分享及寫作解析
2025-04-01 02:17:25
「作之不止,乃成君子」,這句話出自《資治通鑑》。據記載,魏國國君魏國向孔斌詢問誰是天下高士,孔斌說:「世上根本沒有完美無瑕的君子,如果退而求其次的話,那麼魯仲連勉強算一個。」魏王搖頭道:「魯仲連恐怕也算不上,此人表裡不一,他的行為舉止都是強迫自己做出來的,並非本性的自然流露。」這時候,孔斌說了一句挺經典的話:「作之不止,乃成君子。」即人都是強迫自己去做一些事情的,管他真心還是假意,假如能不停地這麼做下去,到最後習慣成自然,就成了君子。
閱讀以上材料,選好角度,確定立意,寫一篇文章。
要求:自定文體,自擬標題;不要脫離材料內容及含意的範圍作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襲;不少於800字。
寫作點撥
縱觀近年來高考作文試題的命制,儘管百花齊放,各種形式無所不有,但新材料作文仍然是重頭戲。新材料作文憑藉其靈活、開放等特點備受人們青睞,應該成為未來高考作文命題的主流。命制本題,原因之一就是在形式上與高考命題趨勢保持同步,激活學生的發散思維,培養學生深入解讀材料、多角度精準立意的能力。原因之二,是基於時效性和針對性的考慮。毋庸諱言,當今社會,「好人」難當,「好人」寥寥。究其原因,一是一些人公共道德意識淡薄,道德水準每況愈下,見死不救甚至落井下石者不乏其人。近期以來被人們炒得沸沸揚揚的小悅悅連續被車輛碾過而十八個路人不聞不問、66歲的老人龔維裘在距安徽省紅十字會醫院門口僅二十米的地方摔倒而醫院卻不予施救等事件讓人震驚。在如此背景之下,難得有一些良知未泯的人或慷慨解囊,或見義勇為,扶危濟困,解人倒懸,卻招來少數人的冷嘲熱諷,甚至訕笑打擊,以「作秀」「偽君子」等惡語相傷。這些「正人君子」們是否想過,就算是「作秀」,也是一種善舉,他人也受益多多呀!試想,中華泱泱大國,如果人們連「秀」都不願「作」,恐怕真的會「國將不國」了!命制本題,意在喚醒人們的良知,做一個善良的人,做一個有愛心的人,做一個有同情心的人,做一個道德高尚的人。唯如此,才能樹正氣,去邪惡,構建和諧美滿的社會。原因之三,是通過本題的寫作,考查培養學生的思辨能力。面對社會上紛繁複雜的現象,考生要明辨是非,洞察善惡,要有自己獨到的見解,想他人之未想,言他人之未言。因此,命制本題,有助於激發學生的創新意識、求異構思、超常立意。
解讀這道命題,首先要把握材料的命題指向,做到立意準確,直抵靶心。作文材料的解讀方法很多,其中有一種方法,就是明確命題人的情感傾向,即命題人贊成什麼、反對什麼。順著這種傾向去思考,就可以準確把握命題意圖。例如本材料中魏國國君詢問「誰是天下高士」,當孔斌推薦魯仲連後,魏王認為魯仲連的行為舉止都是裝出來的,搖頭否定。這時材料中有一句很重要的話,「這時候,孔斌說了一句挺經典的話:『作之不止,乃成君子」』。這裡的「挺經典」,明顯表露出命題者的情感傾向,即對「作之不止,乃成君子」的觀點持贊成肯定態度。那麼,文章的立意就要跟這種觀點保持高度一致,不能偏離這個中心,否則,就可能有偏題離題之嫌。孔斌的這句話到底是什麼意思呢?材料裡作了清楚的註解:「人都是強迫自己去做一些事情的,管他真心還是假意,假如能不停地這麼做下去,到最後習慣成自然,就成了君子。」這個闡釋表明,凡事(從材料中可知,所做的一定是善事)只要去「做」,無論事大事小,不管真心假意,就值得肯定,即古人所謂「勿以善小而不為」。這裡的「做」,還必須注意一個「量」的問題:做做停停,三天打漁兩天曬網不行,一定要「不停地這麼做下去」,這樣,「無心」就可能變成「有意」,並且成為一種習慣,「偽君子」就變成「正人君子」了。倘若如此,真是善莫大焉,何樂而不為呢?
就體裁來講,雖然命題要求「自定文體」,但本題文體的選定還是有傾向性的。材料裡,對魯仲連其人有兩種不同的觀點:魏國國君搖頭否定,孔斌大加推崇,孰是孰非,真理只能在某一方。考生對這兩種觀點要去偽存真,並且要讓讀者心悅誠服地站在自己一邊,就必須以理服人。因此,寫作本題的最佳文體應該是議論文。當然,構思一個故事,寫成寓言、記敘文或小小說,委婉含蓄地表現「作之不止,乃成君子」的主題也未嘗不可。在文體的選擇上,還要結合自己的特長,因人而異,適合自己的才是最好的,便於發揮自己特長的才是最好的,即所謂文無定法,靈活是金。
解讀本題要防止兩個誤區:一個是被魏王的話牽著鼻子走,大談「表裡如一」「自然之美」等,這樣就曲解題意,本末倒置,難脫偏題之虞。要清醒地認識到,魏王的話固然有一定道理,但並非本題的命題意圖;要全面解讀,分清主次,不可斷章取義,以偏賅全。另一個是概念含混,對「做」沒有一個明確的界定,因為「做」有好壞之分,本命題的前提是「做善事」,如果不顧於此,「善惡」不辨,就可能背離題意,誤入歧途,甚至得出荒謬的結論,給人留下笑柄。
例文
「面具」後的自我
當虛偽已經成為一種風尚,當造作已經成為一種習慣,當作秀已經成為一種立足於社會的「通行證」,我不禁在想,撕下了「面具」後的人們將會是怎樣的情形呢?
誠然,迫於現實生活的無奈,我們很多人都戴著面具生活,做著自己不願意做的事,說著自己不願意說的話,就像萬聖節的狂歡舞會一樣,大家只看到別人的華麗裝扮,卻不知道對方究竟是誰。人們戴著面具,出入於官場、商場、情場、舞場,臉不紅,心不跳,彼此心照不宣,悠然自得。
然而,這種生活就一定是壞事嗎?別忘了,這個社會需要美,需要和諧,需要相親相愛,需要互相幫助。
著名的大慈善家陳光標,便是眾人口中的戴著面具的佼佼者。眾所周知,咱們中國傳統美德是做好事不留名,可人家陳光標不一樣,他提倡高調慈善。所謂高調慈善,就是做好事處處留名。他免費送給來看他晚會的老鄉們綿羊和拖拉機,卻和所有收到「天降大禮」的老鄉們一一留影,並把這些留影貼在當地政府的門外。他為了提倡低碳生活,用大型鏟車銷毀一輛價值幾百萬的蘭博基尼,並請來了省、市、鄉鎮所有電視臺記者實錄整個過程,引起了極大的轟動。
有人說他這完全是在作秀。我不否認,也許陳光標真的是在戴著面具搞慈善,但是,如果他始終如一都是這麼高調行善,那麼,受益的人不是越來越多嗎?如果他的行為引來眾多人紛紛效仿,我們這個社會不就成了溫馨和諧的大家園嗎?
現實生活中,人們彼此彬彬有禮,謙讓有加,用彼此的那張面具維護著美好的個人形象,維繫著良好的人際關係。這樣的「虛偽」,對個人無損,對他人有益,倒遠好過真實的私心、赤裸的利慾。既然如此,又何樂而不為呢?我們為什麼只看到面具的虛偽性和掩蓋性,卻對它的潤滑作用和調劑作用熟視無睹呢?
盧梭曾說過:「當你嘗試去做像一個好人該做的事時,你也就真的成為一個好人了。」
也許,戴著面具的「虛偽」的人們,在無數次的言不由衷後,會形成做個好人的習慣,成為一個謙謙君子呢!
也許,戴著面具的「虛偽」的人們,在習慣成自然之後,去掉面具,露出一個至美的自我呢!
菩提本無樹,明鏡亦非臺。只要不止步,不停歇,那些被人們稱作虛偽的人,被稱為「偽君子」的人,當習慣養成之後,一切水到渠成,假的也就成了真的,偽的也就成了實的。到那時,我們這個泱泱大國不就真的成了君子之國、文明之國?請深信,當一切善舉都變為「自覺行為」之後,即使摘下面具,你也一定是位風度翩翩的真君子!
考場點評
本文緊扣材料主旨,聯繫實際,深刻闡述了「當一切善舉都變為『自覺行為』之後,即使摘下面具,你也一定是位風度翩翩的真君子」的觀點。
在內容方面,作者審題準確,緊緊圍繞材料意旨立意,內容充實,感情真摯,切合命題意圖。文章以「面具」為觸發點,由點到面,層層生發,卒章顯志,所以此項得分19分。
在表達方面,文章以雜文的形式布局謀篇,文體特點鮮明。文章首先擺出現實生活中普遍存在的「面具」現象,然後筆鋒一轉,「這種生活就一定是壞事嗎」,觀點旗幟鮮明,新穎別致。接著列舉陳光標「高調慈善」一事,有力地證明了「作之不止,乃成君子」的論點。最後生發開去,結構完整,過渡自然,所以此項得分19分。
在發展等級方面,文章材料豐富,論據充實,形象豐滿,立意新巧,邏輯嚴密,大量反問句的使用增強了氣勢,論證有理有力,所以此項得分18分。
綜合以上亮點,根據評分細則,模擬評分如下:內容19分+表達19分+發展18分=56分。
[新材料作文偽君子範文分享及寫作解析]相關文章:
1.幸福是分享的作文600字_成長作文
2.以分享為話題的初二作文_成長作文2400字
3.描寫分享的作文_成長作文5000字
4.描寫分享的小考作文_成長作文3300字
5.懂得分享的中考作文_成長作文4400字
6.高中端午節的作文範文分享_成長作文3900字
7.寫分享的高三作文_成長作文4000字
8.分享我的樂園給你作文_成長作文700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