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就是矯情 我理想中的空氣淨化器
2025-05-15 19:32:09
泡泡網智能家居頻道12月11日 「在我的想像中,有一臺空氣淨化器,功能強大最好用淨化肯定棒,整個市場找遍所有的品牌都沒有,我想未來會出現的,時間會給我答案」哈哈,今天這是不是歡樂得有些無釐頭?自從今年10月北京有霧霾天以來,我就研究上了空氣淨化器,但研究到現在也沒能找到我覺得足夠好的產品,所以就有了今天這篇文章,給大家展現一下我腦海裡那臺完美的空氣淨化器。
在我看來,空氣淨化器不該被單純的認為是一臺機器那麼簡單,它應該是一套完整的,全方位的,智能化的室內空氣品質管理系統,時刻將室內空氣調節為最宜居住狀態,下面的文章中我要分為兩部分來談,第一部分是空氣淨化器應該擁有的功能;第二部分是空氣淨化器應該擁有的使用體驗。
我理想中空氣淨化器應該擁有的功能
一、過濾PM2.5顆粒物
大家琢磨一下,這兩年是什麼引起了人們對空氣淨化器的關注呢?話說空氣淨化器這東西,從我小時候就有了,但我活了20多年也沒聽說身邊有誰家用過,所以我敢很肯定的說:「在pm2.5新聞出現之前,大眾對於空氣淨化器是不感興趣的」,因此,具備能夠過濾空氣中的PM2.5顆粒物是現階段一臺淨化器最基本的功能。
二、消除異味兒和甲醛
話說除甲醛這事兒應該有些年頭了,尤其是新裝修的房子,但這麼多年來其實大家也沒怎麼因為這原因去買空氣淨化器,不過對於淨化器來說,就是加一層活性炭濾網的事兒,因此還是有的好啊!現在因為PM2.5顆粒物,開窗通風都會嚴重汙染室內空氣,所以相對以前,大家開窗的次數都少了,而這就難免造成室內會產生些異味兒,尤其人多的房間,冬天不開窗的味道相信大家應該都聞過,所以,空氣淨化器也一定要有去除異味的能力。
三、空氣加溼
10月中下旬伴隨著霧霾天的來襲,北京也就進入了一年中最乾燥的秋冬季,所以在北方,加溼器是非常普及的東西,但是,目前絕大部分的加溼器是沒有溼度傳感器的,也就是說我們並不知道室內的空氣溼度是否合適,有時候溼度大了我們卻依然開著加溼。我今年買了一臺松下的空氣淨化器,擁有溼度傳感器,可以根據室內溼度情況判斷加溼強度,這不僅避免了不科學的加溼,還省了買加溼器的錢。
另外,目前市面上絕大部分加溼器是沒有過濾系統的,如果加入的不是純淨水,超聲類的加溼器噴出的霧氣中就會含有大量的雜質,不信的可以往加溼器中放些自來水,然後用空氣品質測試儀測測,絕對嚴重超標(即便不用測試儀器,加溼器放在一個桌面上用一段時間,就能看到明顯的一個白色圓圈,加溼器的噴口也會有白色沉積)......因此,如果用超聲類加溼器,最好的選擇就是純淨水(農夫山泉都不行,有礦物質)。
而以我購買的松下淨化器為例,它採用氣化加溼,說白了就是「風吹水」,相對超聲加溼器,不僅加溼更均勻,也不會有將雜質噴射進空氣的現象,它還擁有加溼過濾網,還擁有防黴組件,不會滋生細菌(官方說是可以用自來水,不過我依然是每天用屈臣氏的純淨水,以防萬一),一臺好的空氣淨化器應該擁有加溼功能。
四、消毒殺菌
我覺得這個功能其實我不用多說,相對加溼這種可有可無的功能,這應該是每臺空氣淨化器必備的,我們在室內使用空氣淨化器的意義就在於讓室內保持良好的空氣環境,因此會儘量少的打開窗戶,在這樣一個相對密封的環境中,細菌滋生不可避免,因此無論是紫外線殺毒,亦或是各種水離子、負離子、銀離子......總之,必備必備。
五、消除二氧化碳、室內加氧
話說既然我們不願意打開窗子放PM2.5進入室內,氧氣進來的可也就少啦,這可怎麼辦?遠大的空氣淨化器有二氧化碳檢測能力,當二氧化碳含量超標會建議打開窗子通風......這是不是很尷尬?
我現在每天回到家的第一件事兒就是打開窗戶,然後去洗澡,洗完澡回到臥室關上窗戶再打開空氣淨化器的強風模式,急速淨化20分鐘左右,再開啟自動模式,而這意味著我依然要呼吸20分鐘的髒空氣......
所以,如果空氣淨化器擁有制氧功能,或者分解二氧化碳產生氧氣的能力,開窗通風就得到了解決!
我理想中空氣淨化器的使用體驗
一、手機遠程操控
話說這個功能已經被獵豹以及小米實現了,這兩家最近推出了自家的空氣淨化器,功能上都很簡單,就是PM2.5過濾+活性炭異味兒消除,然後配合基於無線網絡的APP操控。
我一直很詫異為何傳統的空氣淨化器廠商沒人這麼做,夏普松下等品牌的產品設計都很好,但就是沒有加入「物聯網」的意思,甚至我家裡松下4000多的空氣淨化器連遙控器都沒有,搞得我每次還得去機身上面按......還有很多動輒上萬的例如美國Austin Mecent的空氣淨化器,只有簡簡單單的一個三檔位旋鈕......
好吧,基於無線網絡的遠程操控我覺得是很有必要的,比如我回家前就可以通過手機提前開啟淨化器,當回到家時,空氣已經淨化乾淨;我晚上睡覺躺在床上,手機就變成了淨化器的遙控,不用下地去擰旋鈕;甚至可以與GPS配合,當發現我距離家越來越近的時候,空氣淨化器就會判斷我正在回家,然後開啟淨化,總之,一切基於無線網絡APP端的開發還有很多很多。
二、更智能的空氣品質檢測系統
顆粒物濃度感應、二氧化碳濃度感應、異味感應、溼度感應、亮度感應、人體感應......總之,只要與空氣品質有關的參考項,淨化器的檢測系統都該擁有,而亮度感應以及人體感應是為了更好的提升使用體驗,亮度感應是我晚上熄燈之後,淨化器指示燈變暗或者熄滅,風扇轉速降低減小噪音;人體感應是當意識到人在運動時,自動加大風扇轉速,意識到人安靜時就降低轉速,並且,既然已經與無線網絡連接,還可以結合室外的空氣品質做判斷。
吐個槽:現在市面上售價高昂的美國Austin Mecent,瑞典Blueair這些機器,居然沒有空氣品質檢測能力,用起來根本就不知道室內空氣是否有改善,改善到了什麼程度,沒有任何的反饋,而這種機器賣那麼貴居然還那麼多人買,我也是真的醉了。
三、空氣品質檢測模塊
剛才說了智能空氣品質檢測,目前主流的空氣淨化器都採用在機身上安裝這些傳感器的設計,而在實際使用中可知,這種檢測是根本不夠的,因為距離空氣淨化器近的地方必然空氣品質更好,遠的地方根本檢測不到。所以當淨化器覺得空氣品質合格的時候,基本上只是它附近,遠距離好不好不得而知,而我們又不能每天守在空氣淨化器邊上。如果有幾個空氣品質檢測模塊,可以將它們放在房間中的不同位置,這樣就可以完整的檢測整個空間的空氣品質,然後淨化器再判斷淨化功率,我真的很希望在未來的空氣淨化器上見到這個東西。
四、濾網更換提醒
其實絕大部分的空氣淨化器品牌都對自家的濾網有使用壽命指導,但有些品牌寫著HEPA濾網壽命是10年,而還有些品牌指導濾網更換時間是3-6個月......話說這差距大的可不是一星半點兒,差距為什麼這麼大?我該信誰的?還是技術上差距真的這麼大?另外,空氣品質這東西每個地區情況不同吧,即便就北京這麼個地方,每個區都有差別,更何況還有溼度的影響,話說誰能給我覺得合理的濾網使用壽命指導?類似瑞典Blueair就是單純的按照天數計算......也太不科學了吧!
所以,在我看來:如果空氣淨化器擁有根據濾網通風量測算濾網壽命的能力才是王道啊!
我們都知道,HEPA濾網是物理攔截PM2.5顆粒物的,也就是說隨著使用時間的增長,濾網的縫隙就會不斷被阻塞,這樣風量就必然會所有減小,因此,我個人覺得如果淨化器能根據風量來判斷濾網狀態是極好的。
五、合理的噪音水平
衡量一款淨化器淨化效率的標準是CADR值,也就是潔淨空氣的輸出比率,大家記住數越大就越好。
但是,一般情況下,這個數越大,如果風扇扇葉尺寸不變,這意味著就需要有更高的轉速,必然的,噪音也會增大,例如現在市面上銷售的空氣淨化器,標稱的CADR值都是最大功率下的,但實際測量中就會發現,在最大功率下的噪音真的太大,前兩天在測試小米空氣淨化器的時候,在1.5米的距離下居然達到了70分貝,基本等同於人說話的聲音大小了......
目前主流的空氣淨化器在睡眠模式的噪音在34分貝上下,正常模式在45-50分貝上下,可以說噪音都在安全範圍內,但是,睡眠模式下空氣的淨化效率就會嚴重下降,低噪音帶來的是空氣品質變差......因此,在保障有效空氣淨化的同時如何降低噪音真的是個問題,這貌是空氣動力學以及風機水平的問題,還可以在機身內增加消音層,這些都急待研發人員們努力啊!
總結:好啦,上面這些就是我理想中空氣淨化器應該有的功能以及使用體驗,我貌似還有些想說的,比如小米的智能家居生態鏈,又或者什麼樣的淨化器適合大眾消費者購買,但是,今天就到這裡吧!因為這是我理想中的空氣淨化器,我可沒考慮成本問題,我是不是該去做產品經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