產業鏈作戰 在線教育顛覆老師工作
2025-05-11 12:20:24
提起老師,你首先想到的是什麼?辛勤的園丁?人類靈魂的工程師?一日為師終生為父,儘管我們對「老師」的敬畏古來有之,但很多人眼中的老師「待遇高,假期多,工作內容無外乎帶帶孩子」,甚至聽到不少家長的抱怨,「當老師就是囂張,管孩子不夠,還要給家長留作業的!」咋一聽,當老師似乎並不是什麼難事,可為什麼有那麼多人扔掉鐵飯碗,一門心思要逃出學校, 想投身網際網路教育的浪潮呢?另一方面,BAT開始在網際網路教育領域迅速布局,新東方不甘示弱開設網絡課堂,三好網更是在上線不到一年就在K12階段1對1教育領域一家獨大,短短數月流水突破千萬。這些似乎都預示著網際網路對教育的顛覆已是箭在弦上。
傳統的老師在做什麼?
鐵飯碗的背後,其實做教師有太多無奈。傳統教育體系中,老師的工作大體分為,教學、學生事務和名目繁多的級別評選。
教學,說白了就是上課,就是考試,就是成績。在應試教育制度下,不但學生是受害者,老師同樣深受其害。各級領導要看學校的成績,大量的作業,名目繁多的考試,老師承擔著巨大的工作壓力。現實中常聽有人說,老師不就是那麼幾節課,每年有兩個大假期,多麼清閒啊!事實上,很少人去考慮幾節課的背後需要超出幾節課幾倍的備課,需要超出幾節課幾倍的批改作業,需要超出幾節課幾倍的時間研究學生。
但老師工作的繁重更多的是體現在下課後,心理的沉重負擔上,也就是學生事務上。孩子日常的一舉一動都是老師的責任,這種工作的無形延續讓老師全天侯工作,這是其他任何一個職業所不具備的。這種工作看不見,摸不著,有苦難言。
然而最讓人崩潰的卻是評職稱,它不僅關乎面子還關乎銀子。在涉及21個國家的「全球教師地位指數」報告書中顯示,中國中小學教師的平均年收入為17730美元(已根據購買力因素進行調整),排在倒數第二位,僅高於埃及。要提高待遇就不得不參與評職稱,而想要評職稱,不僅要評論文,評資歷,甚至還要拼關係。在極少的名額面前,年度考核、評優選先、骨幹教師和學科帶頭人的認定等,都可作為參評高級職稱的業績條件,而在這些榮譽的評定方面,和中層以上幹部相比,普通教師普遍處於劣勢,這導致一線教師評上職稱的希望更加渺茫。隱藏在「職稱難」背後的,是同工不同酬,越是一線教師越是待遇不高的殘酷現實,和晉升難的窘迫。
遷徙之路
來自中國新聞網的一項調查顯示,一半受訪教師坦言「不幸福」,超過八成的老師想轉行。在「網際網路+」教育的浪潮裡,轉戰網際網路成了不少老師的首選方案。不受體制限制,時間自主,更專注於教學,相對可觀的收入是不少老師選擇網際網路平臺進行授課的原因。相比難於上青天的職稱評定,新東方對老師的考核主要在續班率、滿班率、退課率、工齡幾個方面;學而思主張激勵優秀的老教師;在線教育1對1領軍品牌的三好網更看重老師的教學資質,教學經驗和教學效果,老師甚至還可以獲得學生課時費70%以上的高薪。這些對於原本就有著豐富教學經驗的體制內老師都有著極大的吸引力。
網絡教師在做什麼?
如果說「網際網路+」教育的出現是老師職業生涯裡的一個裡程碑式轉折的話,那麼網絡老師又在做哪些事兒呢?不需要操心評職稱,也不用在「演員」「作家」等角色裡轉換,只有教學,以效果為導向的教學。以國內領先的在線一對一教育品牌「三好網」為例,其內部的師生服務團隊就分成了技術支持、諮詢、教務、師資和教研五大模塊。當一個學生進入平臺後,由專業的教育諮詢顧問向其介紹平臺情況,在技術支持團隊輔助其安裝並使用學習硬體——好學寶。同時,學生可通過網站的第一感知測評系統進行當前知識與學習能力的水平性測試與評價,並由智能配課系統根據評價結果與相關大數據分析,為學生匹配最適合的任課教師,諮詢顧問會幫助學生進行課程體驗。在學習全過程中,教務老師會隨時跟進學生的學習情況和效果,隨時收集學生的反饋,以確保每個學生都能依照目標導學系統完成最大的成績提升。不得不提的是,在老師接學生以後,會根據學生情況制定培養計劃,每次課要有每次課的教學案,課後要對學生本次課的表現做出評價和總結也就是學情報告。課前,課時,課後的三份報告讓學生更了解自己,同時為教學效果提供保障。而對於任課教師,從平臺入駐到開課上課,每一個環節都有師資、教研等工作人員進行資質初篩、資質覆審和教學全過程監控,盡最大力度保證教學與課程質量。換句話說,在網上上課,老師只需要上課,備課,以學習效果為導向的為學生服務。而其他的事情,都可以讓平臺方解決。從網際網路試水到「網紅老師」,網際網路教育正在逐漸被關注被認可。
然而,客觀的說,無論是還在傳統教育中的老師,還是已經先一步投入網際網路的老師,只有專心教學,才能讓「老師」成為「真正的老師」。很多行外人理所當然的覺得,老師就應該把自己的所有都奉獻出來。卻往往忽視了,老師也有家庭有孩子,有愛好有娛樂,也和我們一樣需要詩和遠方。很難想像,被道德綁架下的老師如果不能專注於教育,不能依賴在學生的成長和進步帶來的成就感中前行,那「教書」將會成為多麼枯燥的一件事。卸下老師頭上的光環,專心教學和教學效果。把心思只放在教學這件事上才是老師應該做的事,別讓它成為奢侈的職業理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