支付寶想讓你不帶錢遊遍世界 它能做到嗎?
2025-03-17 01:04:24
深秋的成田機場,晚上五點鐘天色就已經全黑了。出入境的旅客推著大大小小的箱子,雖然行色匆匆,還是不時在免稅店中駐足,少不了要買點「白色の戀人」巧克力之列的禮物帶回國去。店裡的收銀臺上放著「支付寶」的藍色標牌,有些人會試著問一下,有些人仍然會直接掏出信用卡或者現金。同行友人技癢之下親自上前體驗了一把,無論速度還是體驗整體感覺仍然和國內相似。
而隨著這些遊客走出機場開始他們的購物之旅,他們會逐漸發現,這個藍底白字的「支」已經開始在東京街頭蔓延。
東京僅是支付寶國際化方案的一隅。如果把鏡頭拉遠就會看到,這個字已經在全球安營紮寨。
藍底白字的「支」字出沒在日本街頭
支付的場景
支付工具想要獲得市場,場景是根基也是手段。漂洋過海來到日本的支付寶首先將目光放在了赴日旅遊的中國人身上,他們熟悉支付寶的使用,又有換匯不便的困擾,更有「買買買」的迫切需求。
從去年十月開始,支付寶開始布局日本市場。從下飛機開始,打開支付寶,遊客就可以看到附近商家的推薦;在一些商店,「隨機減」的標識像在支付寶的老家那樣顯著。
以中國遊客為切入點有現實數據的支持。今年10月31日,日本觀光廳宣布,2016年的訪日外國遊客截至10月30日超過了2000萬人,而來自中國大陸的遊客達到約500萬人,佔到整體訪日外國遊客數量的四分之一。據官方數據,2015年中國公民人均在日消費已經達到1.5萬元人民幣,超過了2014年的1.2萬元和2013年的1萬元。這些中國遊客的購物清單涵蓋了大米、服裝這些日用品,電飯煲、馬桶圈這些家庭用品,還有數碼產品、藥妝產品。迅速增加的大陸遊客市場催生了支付服務,為支付寶在日本的落地提供了土壤。
到目前為止,由於缺少支付牌照無法對本地居民開展業務,日本的支付寶用戶仍然全部是中國遊客。比照官方的說法,支付寶的國際化戰略第一步要完成的就是「小國際化」,即為遍布世界各地的華人服務,尤其是中國人去的比較多的國家和地區,打造從籤證、機票、酒店、國外旅遊景點、購物到退稅的全產業鏈生態圈。從這方面來說,第一步完成度還不錯。
另外,螞蟻金服還告訴鳳凰科技,海外支付業務以後將考慮對螞蟻金服的合作夥伴開放,也就是說,印度Paytm的用戶來日本也不用掏錢了——只要他肯拿出手機來掃一掃。
「國際化」的快速進程
今年十一黃金周期間,支付寶公布的數據顯示:僅10月1日—5日,中國用戶在海外市場使用支付寶付款的筆數同比去年猛增385%。截至2016年三季度,支付寶在海外已接入線下門店超過8萬家。
從支付寶的歷史上來看,07年底境外收單業務就已經展開。2012年11月,國際支付寶團隊成立,並圍繞著國際化的收單開展了一系列跨境的交易服務,在此基礎上完成了國際支付的初步體系打造。2014年支付寶註冊成立盧森堡分公司,並逐漸同多家境外收單機構達成協議,包括英國的Worldpay、德國的Concardis和Wirecard,法國的Ingenico等等。半個多月前的10月24日,螞蟻金服國際事業部總裁道格拉斯·費根(Douglas Feagin)宣布:支付寶與美國最大的商戶收單機構First Data和美國最大的支付讀取器製造商Verifone正式達成合作,「全球收全球付的架構基本完成」。
目前,全球已有200多個國家和地區接入支付寶,並支持包括美元、歐元、日元在內的18種貨幣結算。
除了同國外支付收單機構進行合作外,支付寶還在不斷進行海外投資布局。2015年9月,以螞蟻金服為首的阿里系公司向印度行動支付平臺Paytm的母公司投資了6.8億美元成為第一大股東。2016年11月1日,螞蟻金服又宣布今天與泰國支付企業Ascend Money籤訂戰略合作協議並對其展開戰略投資,向後者輸出技術和經驗。
顯然,對於跨國公司來說,合作和投資是最能儘快適應當地文化習慣、打入當地市場的一種方式。對於支付寶來說,這種投資更是獲得了顯著的成果:Paytm的用戶從2000多萬躍升到1.5億,成為全球世界第四大電子錢包,也被外界稱為「印度版支付寶」。
幾個困難,還要是思考一下
「小國際化」絕非支付寶的終點,如何在服務好當地華人的基礎上進一步擴大業務到整個國際社會,將成為很長一段時間內支付寶要思考的問題。在這個過程中,有幾個困難仍然需要關注:
1、品牌認知的困境
支付寶的英文名字為Alipay。作為紐交所上市公司的阿里巴巴,背後又有軟銀的支持,在日本幾乎成為了家喻戶曉的品牌,但了解Alipay的商家依然不多。鳳凰科技向引入Alipay的山田電機(YAMADA)相關負責人詢問到:為何大商戶更願意接入Alipay服務,而小的商戶不太敢興趣?他表示,他們並非不感興趣,只是仍然缺乏了解。
2、政策環境的限制
全世界200多個國家,對於第三方支付的監管方式各不相同,把國內方案照搬出海外的做法無疑會帶來極大的麻煩。今年5月,泰國央行就對微信支付發出警告,指出後者在泰業務並未獲得授權,並提醒商家謹慎使用。此前支付寶為了符合國內監管要求取得支付牌照,還曾作出複雜的股權轉換,海外擴張中難免不會遇到此類問題。
3、IM支付的競爭
和國內遇到微信支付的狙擊類似,海外的IM巨頭也不會輕易放過這個機會。Facebook去年就加入到行動支付入口爭奪戰當中,半個月前Facebook Messenger利用Paypal帳戶在相關對話應用中進行支付交易的消息就曾顯露在各大媒體上,日本聊天應用Line擁有自己的線下支付解決方案。和國內相比,支付寶面臨的海外競爭環境更為複雜和多變。
後記
「國際化」的命題實在太過宏大,支付寶想要做到「凡有人處,皆可掃碼」 的境地還有很長一段路要走。挑戰很多,隨之而來的機會更大。在現有的成績下,支付寶有理由保持樂觀,但它也必須謹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