士可殺不可辱尊嚴作文
2025-02-19 03:53:25
每個人的心中都有自己的驕傲,即使有的人的尊嚴已經被踐踏的體無完膚,但是心中「不可辱」的聲音一定是不斷叫囂。以下是小編整理的士可殺不可辱尊嚴作文,希望對大家有所啟發!
士可殺不可辱尊嚴作文【1】
芸芸眾生,君子卓爾不群,只因他們擁有寶貴的尊嚴;茫茫苦海,聖賢艱苦卓絕,只因他們固守信念。他們用寂寞的靈魂譜寫美妙人生,他們用熾熱的鮮血重申「士可殺不可辱」。
尊嚴之於人,猶如芳香之於花,沒有自我的尊嚴,就沒有道德的純潔性和豐富的個性精神,對自身尊重,榮譽感、自豪感、自尊心……這是一塊磨礪細膩的感情的礪石。梭羅曾說:「儘管失敗和挫折等待著人們,一次次的奪走青春的容顏,卻給人生的前景增添了一份尊嚴。這是任何順利的成功都不能做到的。」哪怕一絲的侮辱也是明月的殘缺、鮮花的凋零、百靈的沙啞。「士可殺不可辱」並非生命在汙辱面前變得如螻蟻般渺小,只是聖賢們用死亡來升華捍衛的尊嚴。驚警世人。
由古至今,人們以死明志的例子比比皆是。更是人的信念至死不渝,在汙辱面前不屈的態度便顯得尤為可貴。
陶淵明在面對權貴時「不為五鬥米折腰」被後人稱道,在侮辱面前他選擇了放棄職場生涯,隱居入世的生活態度,留下「採菊東籬下,悠然現南山」的愜意詩篇;項羽面對「垓下之圍」,用利劍刺穿肉體,濃濃的鮮血染遍他足下的肥沃的土地,讓李清照不禁題下「至今思項羽,不肯過江東」的贊詩;夏明翰面對敵人的威逼利誘絲毫無懼色,挺起胸膛,用熱血寫下「砍頭不要緊,只要主義真,殺了夏明翰,自有後來人」的千古名句……人固有一死,或重於泰山,或輕於鴻毛。
捨得有限,方能贏的無限。
為了獲得尊嚴,放棄生命是對生活的尊重。若只因蝸角虛名、蠅頭微利而苟且偷生,最終這種行為為世人所不齒。拋棄尊嚴,接受汙辱就如喪失樹皮的樹沒有了活下去的支柱,如盲眼的鳥,失去求真的方向,似行屍走肉的虎,桎梏了自由。
故士可殺不可辱,寧棄寶貴生命,寧別美好人間,寧忍絞肉之痛而不肯接受恥辱。這是人格寶貴的體現,是人對生命的真正理解,是對尊嚴的捍衛與守護。在漫漫的黑夜長路上,找尋自己的人格法線,堅守不變的信念,懂得放棄,學會選擇,面對侮辱,堅定立場。
生,我所欲也;辱,亦我所惡也;二者不可存兼,捨生而拒辱也。
士可殺不可辱尊嚴作文【2】
在古典小說裡,我們常會看到正義之士因落入賊人之手高呼一聲:「士可殺,不可辱!」然後拔劍自刎。咋一看,個個都是英雄好漢,但細細想來,只為個人榮辱而放棄生命,這樣做值嗎?
春秋時的吳越之戰想必大家都聽過。越王勾踐先敗於吳王夫差。夫差罰勾踐夫婦在王宮裡服牢役藉以羞辱他。試想,昔日一國之君竟落到如此田地,顏面早以蕩然無存。照「士可殺,不可辱」看來,勾踐早該自刎了。可他卻在夫差面前卑躬屈膝,百般迎逢,終於騙得了夫差的信任放他歸國。十年生聚,十年教訓,臥薪嘗膽,後來一舉滅了吳國。
試想,如果當初勾踐不能冷靜地對待自己所受的屈辱,又何談後來的成功。這正如中國的一句古話;「留得青山在,不怕沒柴燒。」人的生命便為青山,只要身存於世,總會有出頭的一天。
「可辱」而不「可殺」的「士」,受辱後必有大作為。如漢代的大將軍韓信少時曾從井市流氓的胯下爬過,可後來卻成為了一代軍事奇才。再如漢高祖劉邦,在鴻門宴上,對項羽謙卑到了極點,可後來兵力強盛,卻舉兵討伐項羽,做了一國之君。
這樣的例子舉不勝舉。可反之,幹什麼事都以個人榮辱為重,這種人往往害了自己。
公元前202年,劉邦匯同諸軍,把項羽包圍在垓下,一天夜裡,軍帳外唱起了楚歌,項羽聽了自己家鄉的歌被敵軍所唱,認為受了奇恥大辱,唱出了「力拔山兮氣蓋世,時不利兮騅不逝,騅不逝兮可奈何,虞兮虞兮奈若何」的悲歌,然後自殺在垓下。
項羽之死令人惋惜,正如歌中所唱,他有拔山的氣力,蓋世的氣概。可他卻缺少成功者最重要的一點:不能正視屈辱。劉邦正是利用他的這一弱點,所以讓士兵唱楚歌來刺激他,而項羽正中圈套,落下個自殺的下場。
孔子曾說過:「暴虎馮河,死而無悔者,會不與也。」可見孔子也並不贊同空手打老虎和毫無憑藉而渡河人。的確,他們的死是毫無意義的!
朋友們,只剛不柔難免會折斷,能屈能伸才是大丈夫之所為。尤其我們生活在這樣一個競爭如此激烈的社會裡,受挫折、受屈辱是更加難免的,因此我們更該學會承受屈辱和挫折,做一個寧可受辱也不「可殺」的「士」。
[士可殺不可辱尊嚴作文]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