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黨史知黨情跟黨走主題徵文
2025-02-19 02:55:25
在紀念中國共產黨成立九十五年之際,組織黨員、幹部和青少年深入廣泛地學習了解我黨的光輝歷史和豐功偉績,開展學黨史、頌黨恩、跟黨走的教育活動很有必要。小編收集了學黨史知黨情跟黨走徵文,歡迎閱讀。
第一篇:學黨史知黨情跟黨走
在這繁花似錦的七月,我們共同的母親—偉大的黨迎來了她九十周歲的華誕,今天我們聚集在一起,一起為我們的黨祝福,賀壽!
今天我們走在新世紀的徵途上,沐浴著晨曦的陽光,唱著春天的故事,我心情是那樣激蕩。
然而,回首眺望走過去的歷程,卻是那樣的曲折不平坦。你看那灑滿鮮血的路上,一個個腳印記載著多少風雨與滄桑。兩次的世界大戰,翻天覆地的解放戰爭,無數的先烈拋頭顱灑熱血,前赴後繼,進行艱苦卓絕的鬥爭,才贏得了國家的獨立和民族的解放?
一唱雄雞天下白,喚來春天照人間。從此,我們的祖國進入了建設社會主義的新時代。國民經濟和各項事業取得了舉世矚目的巨大成就,一個充滿生機活力的中國崛起在世界的東方。
走在新世紀的徵途上,我看到了金菊含笑,聽到楓葉流丹,聞到碩果飄香。還有那抖擻的雄姿震憾,在九百六十萬平方公裡的大地上。我欣喜地發現,20世紀也是充滿活力和經濟飛速的時代。
它在燦爛的古代文化,有巨大的物質與精神財富,有實飛猛進的科學技術。京九鐵路,世紀之交的經濟大動脈,在城鄉結合處拉響了充滿企盼與追求的汽笛;三峽工程描繪著經濟開放的輪廓;浦江開放,將中國改革開放繼往開來;香港、澳門的回歸雪洗了百年恥辱。
運會領獎臺上飄起的五星紅旗,給雄雞形的版圖上鍍上了金燦燦的色彩。還有愛因斯坦相對論的發明;海森伯量於力學的創造;核能的開發和利用;登上了月球的阿波羅與長江、嫩江和松花江抗洪的英雄偉,把人類文明推上了歷史的巔峰,一個又一個傑出穀物,為人類社會樹起了不朽的豐碑。
回眸昨日,祖國成就輝煌,展望明天,我們豪情滿懷新的世界,新的千年,將是知識經濟的時代。因為當今世界,科學技術突飛猛進,國才競爭日趨激烈,那科教興國該是治國興邦的重大決策。新的世紀,我國要加入世界中等國家的列行,還有祖國寶島臺灣也即將回到母親的懷抱。原子能、現代航天、分子生物、微電腦、電子信息的技術發展,都在期待著我。
走在新世紀的徵途上,我感慨萬千。面臨科技發展的第五次浪潮,面對知識經濟的挑戰,說明人才是何等的重要,它是國家的財富,是振興的希望。我們要勇敢地承擔起世經重託,我們要跨越世紀的一代,是21世經的真正主人。把自己的人生理想與祖國、時代、人類命運聯繫起來,樹立遠大的理想,培養良好品德,發揚創新精神,掌握實踐能力,勤奮學習,立志成才,做個新世紀的社會主義事業建設者和接班人。
宏圖已繪就,號角已吹響;壯志在心頭,揚鞭在腳下。讓我們以滿懷豪情再創新世紀的輝煌。
第二篇:學黨史知黨情跟黨走
今年是建黨九十五周年。在紀念中國共產黨成立九十五年之際,組織黨員、幹部和青少年深入廣泛地學習了解我黨的光輝歷史和豐功偉績,開展學黨史、頌黨恩、跟黨走的教育活動很有必要。我希望我們黨員、幹部要勤奮學習、好好工作、與時俱進、開拓創新,講文明樹新風,在各自的工作崗位上,遵循立黨為公、執政為民,要服從領導、尊敬長輩、孝敬父母、團結和諧,高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偉大旗幟,為鳳岡經濟社會又好又快、更好更快發展,為全面建設小康社會而努力奮鬥。
我加入共產黨已達六十年,經歷了六十個春、夏、秋、冬。我們中國共產黨是個大黨,是執政黨,現在有7600多萬黨員,九十年來歷經了很多艱難曲折。黨的十六大以來,以胡錦濤為總書記的黨中央高舉鄧小平理論和「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的偉大旗幟,緊密結合新世紀、新階段國際、國內形勢的發展變化,提出以人為本,實現科學發展觀,構建和諧社會,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創新型國家,樹立社會主義榮辱觀,推動建設和諧世界,加強黨的先進性建設等重大戰略思想和任務。在新時代條件下進一步明確了中國歷史發展的方向,極大地鼓舞和激勵了全國人民現代化建設的奮鬥精神。現在我主要談一下我們黨的歷次全國代表大會召開的時間、地點和議題。九十年來召開了十七次全國代表大會。
第一次全國代表大會:1921年7月23日至8月初在上海舉行。因租界巡捕搜查,最後遷移到浙江嘉興南湖舉行。中共一大宣布正式成立了中國共產黨,從此,中國產生了共產黨,這是開天闢地的大事變。參加一大的代表共有13人,他們代表著50多個黨員,會議選舉陳獨秀為中央局書記。大會通過中國共產黨第一個黨綱。
第二次全國代表大會:1922年7月16日至23日在上海召開。會議發表了《中國共產黨第二次全國代表大會宣言》,指明了鬥爭的目標和方向,會議制定了黨的最低綱領和最高綱領。
第三次全國代表大會:1923年6月12日至20日在廣州召開。中心問題是討論與孫中山領導的國民黨建立統一戰線。
第四次全國代表大會:1925年元月11日至22日在上海召開。會議明確提出了無產階級在民主革命中的領導權問題,黨的四大之後,革命形勢在全國有了迅速發展。
第五次全國代表大會:1927年4月27日在武漢舉行。中心議題是確定黨的緊急時期的任務,但大會仍選陳獨秀為總書記。他在會後繼續執行右傾投降主義,所以黨的五大沒有能夠制止和克服陳獨秀的錯誤路線,未能起到緊急關頭挽救革命的作用。是空談泛論的五大。
第六次全國代表大會:1928年6月至7月在莫斯科召開。會議對大革命失敗及「八·七」會議以來的經驗教訓作了全面總結,對於農民運動,蘇維埃區域中黨的任務提出了一些重要思想,規定了一條基本正確的路線並發布了黨在民主革命中的十大綱領。
第七次全國代表大會:1945年4月23日在延安召開。6月11日大會勝利閉幕,歷時五十天。會議的方針是團結一致,爭取勝利。會議突出的功績有三個方面:一是制定了打敗日本侵略者,建立新中國的正確路線、綱領和政策;二是系統地闡明了黨的優良革命傳統和作風,明確規定了毛澤東思想為黨的指導思想;三是選舉了以毛澤東為首的新的中央委員會,使全黨在組織上達到了空前團結和統一。七大是團結的大會、勝利的大會、是建黨以來最完滿、最盛大的一次全國代表大會,是我黨歷史上的偉大轉折點,具有重大的歷史意義。
第八次全國代表大會:1956年9月在北京召開。大會明確指出,全國人民的主要任務是集中力量發展社會主義生產力,實現國家工業化,逐步滿足人民日益增長的物質文化需要。八大的路線是正確的,它為新時期社會主義的發展和黨的建設指明了方向。
第九次全國代表大會:於1969年4月在北京召開,這是「文革」全面發動,全面開展的階段,在文革期間最為混亂的三年,也是黨和人民對「文革」錯誤的抵制,為困難時期,所以九大在思想上、政治上、組織上的指導方針都是錯誤的。
第十次全國代表大會:1973年8月在北京召開。這一階段主要是執行所謂「鬥批改」,周恩來提出要批判極左思潮,毛主席仍然堅持反「極右」。十大繼續了九大的「左傾」錯誤,並選舉王洪文為中央委員會副主席,江青、張春橋、姚文元為政治局委員,王、江、張、姚結成「四人幫」其反動勢力不斷加強。
第十一次全國代表大會:1977年8月在北京召開。大會在揭批「四人幫」和動員全黨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方面起了積極的作用,大會宣告「文化大革命」以粉碎「四人幫」為標誌已經結束,重申在本世紀內把我國建設為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是新時期黨的根本任務,但是由於當時歷史條件的限制和「兩個凡是」的影響,這次大會未能糾正「文革」的錯誤理論、政策和口號,反而加以肯定,因而大會未能完成從理論和黨的指導方針上撥亂反正的任務。
第十二次全國代表大會:1982年9月在北京召開。鄧小平致開幕詞,闡明這次大會的重要歷史地位、任務和指導思想,提出了建設有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胡耀邦作了題為《全面開創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新局面》的報告,明確了戰略目標,在本世紀末的20年中前十年打基礎,後十年要實現經濟振興的重要決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