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組合作學習反思
2025-03-29 12:18:25
第一篇:
過了期中考,同學們在一起的時間多了,自然也熟識起來了,因此我開始採用較為自由的探究性學習的方式。本意是想調動他們積極的學習習慣和合作探討的良好的學習精神。
我就任的兩個班級的學生程度及紀律不同。一班是好動的,較無紀律的,基礎和成績較差的班級;二班則是相對都較好的班級。在運用這種方式的教學上存在不同的結果。
我把兩班都分為八組,一組最多六人,最少四人,每組自己民主選出組長和副組長,監管整組的紀律和學習,並及時了解成員的觀點和看法,系統地委派組員回答相應的問題。我列印出他們的組員的名單,並制定一張「合作學習成績表」,採取比賽的方式,並張貼在教室最為重要的位置。
一班並沒有想像的亂和無知,反而他們的紀律相對地穩定了,幾個雙差的學生我列為一組,並有「連坐」似的懲罰,一人講話,不配合,搗亂整班教學紀律的要一併接受這種懲罰。被警告過後,最後他們也開始配合多了,整班學習的積極性相對調動起來了。而反常規的座位和集體學習的方式,他們有種新鮮感。但是能持續多久,我心裡還是沒多少底。
二班倒是表現得很冷靜似的。他們的臉上沒有對這樣的教學方式感到在意。但他們畢竟是較為聽話的孩子,挺投入學習探究,並也會為他們的組的成績耿耿於懷。我發現了他們的快樂,這也給我少了些顧慮了。
總體來講,這種教學方式是應該真正地運用。我見過白金漢英語學習的組織形式,他們就是採用小組教學的方式,老師與學生圍在一起學習,一起探討,氣氛和諧,自由,學生學習的主動性強。我們也該學學人家的「放得開」的教學了!
我的這種教學其實並不新鮮,課改這三四年來早就提出合作探究的教學模式。但我所聽的課堂都把他們戲劇話了,他們幾乎是已經排練和熟練才給我們這些聽課的老師看的,我總感覺被欺騙的難過。所以很少採用,也有擔心孩子們沒有那麼強的能力自學和發言。
經過這一個多禮拜的教學,我知道自己慢慢找到一些方向和一點信心。
教學是在不斷地摸索中學習和總結經驗的。活到老,學到老。雖然現在已經教了好幾年,已是所謂的高級教師,但往往看到網上那麼多經驗豐富的老師,只是感到慚愧。今天寫寫這篇反思,也讓自己要好好反省自己教學經歷中的問題,希望自己不斷地進步,不斷地把最好的教育給我的學生,也希望老師永遠是他們最為盡職盡責的合格的老師。
第二篇:
動手操作、自主探索、合作學習是學生學習數學的重要方式,而小組合作學習的教學形式越來越被教師所重視,所接受。這主要是「小組合作學習」的形式能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給他們從事數學活動和交流的機會,幫助他們在合作學習中真正理解和掌握知識、技能和方法,符合學生的認知水平,但在教學過程中如何把握好學生合作學習時機,使「小組合作學習」不流於形式且能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讓學生互補互促,共同提高。這就要求我們在教學中應避免以下幾個「誤區」:
一、設置套路抑制「思維」
案例:分數基本性質教學,教師設計了三個任務,讓小組合作解決。
1、三張大小相同紙,分別折出1/4、2/8、4/16,並將他們塗上不同的顏色。
2、認真觀察,並將結果添入○裡。1/4○2/8○4/16。
3、小組討論,這三個分數______變了,____不變。
各小組經過操作、合作、交流後派代表回答,結果表述完全一樣。
反思:常言道,問題是智慧的窗口,是開啟創新之門的鑰匙。我們知道只有當學生意識到問題的存在才是思維的起點,沒有問題的思維是膚淺的思維,被動的思維。但象小組合作「探索」,事先設定「套路」,無須經過討論,一目了然的「形式小組合作」學習現象,學生似乎都在積極參加,是否有探索性?是否體現了課堂的主人?這樣的小組合作學習充其量只不過是一場依據劇本的演出罷了。我認為教師小組合作學習,應根據學生的年齡和個性特點及認知規律設計探索的問題,讓學生在課堂上有「跳一跳摘果子的感覺」,應該圍繞知識誕生的原始情景中發生的問題來建設合作學習的依據,設置的問題應沒有明顯的「正確」答案,應是開放性的,這樣就意味著他們有多種研究和討論的路線,以期提出新問題,而不是誘導出教師預期的「那個」答案,其次,創設小組合作學習的「問題」是為了激發和維持學生的興趣而精心構造的,通過合作得出獨特的答案和創造性的方法。
二、一味「開放」忽略「一般」
案例:分數應用題的教學:飼養小組養的白兔和黑兔共有18隻,其中黑兔的只數是白兔的1/5,白兔和黑兔各有多少只?教師在教學過程中惟恐佔據學生的時間,不敢多講話,不敢評論,充分發揚民主,由學生解,由學生講,讓學生把各種解法都搬上了黑板。課堂氣氛十分活躍,可就是未見老師對本題「一般性」解法進行總結性的歸納,對「普遍性」的解題原理進行概括。
反思:教學中引進「開放」題不應流於形式,脫離教學內容和教材意圖盲目開放,即過分的開放以至認為任何一種解答都可以接受,而失去普遍性、一般性,那就與數學的精神背道而弛,是學生陷入思維的「誤區」。我們提倡解法多樣的開放訓練是從培養學生數學素養,發展學生的數學思維提出的,絕不是形式上的越多越好,為此,數學教學中的解法多樣化,應當組織學生會從中分析、辨別出最佳的方法,當然不是教師主觀指定的方法,而是同類問題均可使用、簡潔方便,具有一般性的方法。
再思:在課堂教學的同時,教師還注意到:有的小組合作總給人一種形式主義的感覺,這樣做是不科學的。作為教師我們要能夠進行及時的指導,如:討論時間過少,討論不夠充分,流於形式而收不到實際的效果;不善於傾聽他人或別組的發言和不同意見;在分組學習的過程中,好學生發言較多,而學習上有困難的學生發言較少,尤其是在辯論時,更是對自己缺乏應有的自信心。針對以上情況,教師要適時適度的去進行指導和幫助,使小組合作真正發揮出它的優勢,為教與學服務。
另外,在數學課堂教學中,開展小組合作學習,要根據學生的學習水平、性別、智力、性格的差別進行分組。在小組內要強調合作、組外強調競爭,以滿足學生的好勝心理;充分調動學生們的積極性,擴大學生的參與機會;培養學生在小組活動中敢說、敢想的心理,在小組合作學習的過程中,培養學生的思維能力、口語表達能力和創造能力;培養學生的合作意識和競爭意識。
總之,面對新世紀的挑戰,作為未來社會成員,學生必須學會用他人的眼光發現問題,學會與同伴密切的交往,熱心互助,真誠相待,社會意識和社交能力等才能得到發展。教師在合作學習中應力求引起學生興趣,激發學生求知慾望,是他們想學;讓他們獲取成功的體驗使他們愛學;提供給他們更多自己創造的空間使他們能學。讓學生的潛能得到充分發揮,為自主探索添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