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年級《難忘的一天》教學反思範文
2025-03-12 15:53:25
《難忘的一天》主要寫了「我」為鄧小平爺爺做電子計算機表演,得到鄧爺爺讚許的事。下面小編為您推薦二年級《難忘的一天》教學反思範文,歡迎借鑑。
二年級《難忘的一天》教學反思範文(一)
在教學這篇課文之前,我先看了一下教材,感覺不知道該怎麼來講。我拿起文本反覆朗讀,讀著讀著就有了點眉目。
這篇課文主要寫了「我」為鄧小平爺爺做電子計算機表演的事。文章通過「我」表演前、表演時、表演後的心情變化及鄧爺爺的神態、動作、語言的描寫,表現了鄧爺爺對少年兒童的關懷與期望。
這節課的關鍵就是要讓學生讀懂寫鄧爺爺神態、動作和語言的詞句,體會鄧小平爺爺對少年兒童的關懷與期望。二年級是小學的基礎階段,閱讀教學要以字、詞、句的訓練和朗讀訓練為重點。
走進課堂,我首先讓孩子們分三步感知課文:
一聽,聽明白,這篇課文講了什麼;
二讀,讀正確、讀通順、讀流利;
三讀,帶著自己的感情讀。「難忘的一天」難忘在哪裡呢?這不就是貫穿整篇課文的線索嗎?
這不正是一個牽一髮而動全身的問題嗎?這不正是教學這篇課文的一個很好的切入點嗎?初讀課文之後,我先讓學生把文中對鄧爺爺神態、動作、語言描寫的句子全部找出來,然後通過反覆的朗讀,讓其找出關鍵的詞語。要知道,「理解詞句」和「有感情地朗讀」是相輔相成的。也就是說,正確地理解詞句就能正確地讀出情感,而在讀出句子的感情的同時又加深了對詞句的理解:如:學生學習第三自然段時對「慈祥」、「和藹可親」的理解會有一定的困難,這時我採用了範讀「他帶著慈祥的微笑向我走來。」
從我稍慢的語速及臉上微微的笑容等體態語,學生就可以悟出「慈祥」的意思。理解「和藹可親」時,也是如此,「鄧爺爺高興地點點頭,緊緊地把住我的手。看著鄧爺爺和藹可親的樣子,我緊張的心情一下子就平靜了下來。」學生通過上下文的聯繫,對一位長者的「和藹可親」的樣子就自然而然地感受到了。
於是,在孩子們掃清了閱讀障礙後,我問他們:「小作者為什麼稱這一天是難忘的一天呢?難忘表現在哪裡?」請同學們再讀課文,找出你認為能夠表現這一天難忘的句子或段落大聲地讀出來。不一會兒,小手紛紛舉了起來。
有的說:「因為這一天,我見到了別人難得一見的鄧爺爺所以難忘。」;有的說:「鄧爺爺是那麼地慈祥、那麼地和藹,所以令我特別難忘。」;有的說:「我的計算機表演很成功,所以覺得難忘。」;還有的說:「鄧爺爺說的話讓我特別難忘。」
有了這些理解,課文朗讀自然是繪聲繪色了,鄧爺爺和藹可親的形象也在孩子們的心裡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不過讓孩子們理解「計算機的普及要從娃娃抓起。」這句話,明白自己肩上的重任確實花費了一定的功夫。因為孩子們的家裡都有電腦,對電腦的操作也都略懂一二,所以對當時的背景很難理解,我適時對當時的背景作了補充說明。
原本不知該如何講解的一篇課文很順利地就講完了,看來教師對文本的理解起到了關鍵的作用。李家棟老師說過:教師自身的文學修養,文化底蘊,對於文本的理解和把握,是影響閱讀教學的一個重要因素。那麼我想,教師只有通過反覆朗讀,準確的理解和把握文本,並根據自己所教學生的情況制定出課時目標,這樣就不會再有不知該如何教的現象發生了。
二年級《難忘的一天》教學反思範文(二)
從這篇教材來說,篇幅比較長,記敘了一件我為鄧小平爺爺表演電子計算機,受到了鼓舞的事情。如果按部就班地往下上,感覺平淡突不出重點。
從學生角度來說,二年級了,應該具備一些基本的理解詞句、圈圈劃劃的能力。
所以,我決定把重點放在詞句的品讀。把圈圈劃劃能力的培養與課文的理解、朗讀相結合。
在教學中發現的問題:教師要求劃出相應的詞語,學生容易劃成句子或短句。分不清神態和動作。
分析:前一個問題反應「詞語」與「句子」概念混淆,跟原來沒有專門的划過,感到比較陌生有關,從難度上看,劃詞語要比劃句子難。
對策:課堂上板書重點詞語,加深學生對「詞語」這個概念的認識。
課後抽查學生的語文書,及時糾正錯誤,個別指導,也告訴孩子如果劃錯了在同學匯報後要及時改正。
本課不足:重點句段的朗讀多以齊讀為主,個別讀缺乏,使得雖然詞句理解都比較到位了,但是學生朗讀的增量不明顯。
好的地方:抓住了兩個大問題:
1、為什麼我的心情一開始比較緊張,後來就平靜下來?
2、為什麼說「我」忘不了這一天?
二年級《難忘的一天》教學反思範文(三)
這篇課文記敘了1984年2月16日,小作者為鄧小平爺爺做電子計算機表演的事,文章通過「我」表演前、表演時、表演後的心情變化及鄧爺爺的神態、動作、語言的描寫,表現了小作者對鄧爺爺的崇敬之情和鄧爺爺對少年兒童的關懷與期望。
課堂上,我首先讓學生談談自己知道的有關鄧爺爺的事,從而引出了課題《難忘的一天》。接著,提出問題:難忘的一天是哪一天?這一天的什麼事讓他難忘?讓學生自由讀課文,學習生字詞,思考回答以上兩個問題。解決了生字詞,回答了問題後,引導學生找出描寫作者心理活動的句子。體會為什麼緊張?又為什麼激動?到心情平靜下來,引導學生體會我的心情為什麼一下子會平靜下來?通過體會「我」心情的變化,鄧爺爺的慈祥、和藹可親的樣子漸漸地走進了孩子們的心裡;從「計算機的普及要從娃娃抓起」,鄧爺爺的遠見卓識也深深的刻在了孩子們的心中。
這篇課文的教學,使我想到語文教學:
一、要有一條線。這條線可以是課文的行文主線,也可以是師生的教學線索。本文作者是按「表演前―表演時――表演後」的順序寫的。我在教學中,就按照這樣的順序組織教學,相得有條有理。
二、要教學的切入點。利用描寫「我」心情的句子來學習這篇課文,使教學重難點得到了突出,學生學起來也感到很輕鬆。想想自己在平時的課堂教學中,一旦碰到稍長點的文章,就得花費三到四課時才能完成教學任務,一點一點的學,表面上是感覺文中的重點難點都講到了,可實際上學生從中真正領悟到了多少卻不得而知。我深深的感到任何一篇課文,即使是再長的課文,只要找準突破口,找準立足點,就能最大的程度的優化課堂教學。
三、要讓學生品讀。從這篇教材來說,篇幅比較長,記敘了一件我為鄧爺爺表演電子計算機,受到了鼓舞的事情。從學生角度來說,二年級了,應該具備一些基本的理解詞句、圈圈劃劃的能力。把重點放在詞句的品讀。把圈圈劃劃能力的培養與課文的理解、朗讀相結合。抓住重點詞句反覆進行品讀,讓學生帶進課文描寫的情景中去。
本課不足:學生朗讀的增量不明顯,朗讀語氣過於平淡,有待以後教學的進一步改進。
二年級《難忘的一天》教學反思範文(四)
《難忘的一天》主要寫了"我"為鄧小平爺爺做電子計算機表演,得到鄧爺爺讚許的事。文章通過"我"表演前,表演時,表演後的心情變化及鄧爺爺的神態,動作,語言的描寫,表現了鄧爺爺對少年兒童的關懷與期望。課文共六個自然段。第一自然段講1984年2月16日,"我"為鄧小平爺爺做了電子計算機表演。第二自然段講"我"見到鄧爺爺之前緊張,激動的心情。第三自然段講"我"和鄧爺爺見面的情景。第四自然段講"我"進行計算機表演。第五自然段講表演後鄧爺爺詢問情況,並提出"計算機的普及要從娃娃抓起"。第六自然段講這一天讓"我"終生難忘。
在教學過程中,我先講了自己難忘的一天,再讓學生簡單介紹自己難忘的一天,從而揭示了課題,並且讓學生理解了這一天是印象深刻的,是有意義的。在課文學習上,我以字,詞,句的訓練和朗讀訓練為主。學習字詞時,學生小組合作共同探討識字方法,一起學習生字詞,這樣效果很好。理解課文時,我讓學生在反覆讀的基礎上找一找課文中體現小作者心情的句子,並且交流總結:表演前又緊張又激動――表演時緊張的心平靜了下來,沉著操作――表演後興奮。並抓住句子中:怦怦地,慈祥的微笑,高興地,緊緊地,和藹可親等詞語進行品讀,讓學生體會作者緊張而激動的心情和鄧爺爺的和藹可親。理解難句"我忘不了這一天,忘不了肩上擔負的責任。"時,我先讓學生和我一起書空"責任"兩字,再說說自己身上的責任。但是肩上的責任重大,孩子不好理解,我問孩子誰家有電腦,電腦有什麼用處,孩子回答後,我告訴孩子現在是信息化時代,高科技的使用越來越廣闊,你們是祖國的下一代,你們長大後,應該用你們的科學知識來建設我們的國家,所以你們的責任很重大。同樣這堂課也出現了很多問題:課前沒讓孩子搜集鄧小平的圖片,故事,事跡,課中只是和孩子簡單地介紹了鄧小平。課後和孩子簡單的了解了一下,孩子對鄧小平有點了解,一年級學過一篇鄧爺爺植樹的課文,但事跡知道的不多,以後備課要考慮全面,不能丟三落四。"計算機的普及要從娃娃抓起",這句話也沒有做更深入的理解;相反的對"天仿佛格外藍;陽光,仿佛更加燦爛。"這句話花費了過多的時間,對於二年級的學生讓他們理解"為什麼天仿佛格外藍;陽光,仿佛更加燦爛。"過於深入,硬要學生的回答達到自己所設想的要求反而適得其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