戰爭影片《金陵十三釵》影評
2024-12-02 19:54:09
那段殘酷的歷史不應被忘記,當4年前陸川的《南京!南京!》引發的震撼還在我們心中迴蕩時,張藝謀又以新的視角展現了那個揪心的時刻,這一次,他通過慘烈敘事,彰顯出了人性的光輝。
當身臨生死絕境的瞬間,當人類底線被肆意踐踏的時候,人性美的善的那一面光輝是不是就迸發出來了?一群被譏為婊子無情的煙花女子,一個貪婪好色的「二流子」洋人,一個行為猥瑣的父親,他們的過往,總有那麼一些不大高尚的定位,但當這一刻降臨,他們仿佛被神感召,被佛淨化,完全洗去了汙濁與塵垢,變得那樣清白而聖潔。
被屠城後的南京城,滿布著蕭肅的煙火與死亡的恐懼,在灰白慘烈的色調中陡然出現了一群豔麗的女子,她們放肆、刁潑、帶著某種野蠻的天真,仿佛不知道死神已經在身邊徘徊,還要打牌、鬥嘴、為翡翠耳環挺而走險,如果說有一個腦子清醒點,就是她們的「大姐大」玉墨,會說洋文的玉墨,在妖嬈之外更具一般妓女所沒有的優雅。玉墨獨特的人生經歷,讓她對教堂裡的女孩們有種天生的憐惜。面對禽獸不如的日本鬼子,同是女人,面臨著相同的恐懼,但玉墨毅然決定把生的希望留給女孩,把死的黑暗甚或比死更悲慘的苦難留給自己。誰說「商女不知亡國恨」?其實稍微回顧一下歷史,就不難發現,秦淮河上的煙花女子早在明末就寫就了一曲曲慷慨悲壯之歌,李香君、董小宛、柳如是、寇白門……哪一個不是在國家存亡的危難時刻,表現出了崇高的民族節氣?秦淮河上的香豔脂粉,並不只會在燈影搖紅裡輕歌曼舞,她們也會唱出激揚高亢捨身取義的洪鐘大鼓。豆蔻慘死在日軍手裡,只因要為蒲生彈一曲《秦淮》,誰說婊子無情,這情何等地真、何等地純!當她們一個個以女學生的妝容出現時,當她們把鏡子摔破,把碎片變成武器揣入懷中時,當她們一個個從容走上不歸路時,你難道不為這群女子心靈的純潔感動嗎?無須問還有沒有續篇,當決定替代赴會時,她們已把生命之門緩緩關上。
電影《金陵十三釵》與小說原著有較大的不同,原著只是一個中篇,但改編它卻用了四年時間。其中神父這個角色是個很大的改變。原著中神父就是神父,對日軍獸行無比憤怒又無力改變的神父。在電影中,這個神父一出現就死了,這才有了入殮師約翰的出現,這個人物用了很濃重的筆墨來刻畫,性格發展脈絡有很豐富的層次,他開始的感覺實在太差勁了,貪財、自私、好色,因為有酒有大床才決定留在教堂,對妓女的出現喜笑顏開。要他幫助女孩們逃亡,他開口就是「howmange」。後來,他親眼目睹了日軍的獸性,實在忍無可忍,拿出了紅十字會的大旗,大聲怒斥日軍,在那一刻迸發出震撼人心的力量,之前的猥瑣頃刻化作烏有。從此,他穿定了神父的衣服,也真正扮演了神父悲天憫地的慈悲胸懷:冒險出去尋找豆蔻和香蘭,拒絕了可以離開南京的機會,想盡一切辦法改裝破車,為拯救女孩們想盡一切辦法。有人說,這個假神父的改變太過突然,其實只要你細細分析會發現,其轉變是有基礎的:他有過一個12歲的女孩,這成為瞬間爆發的根本源泉,他不想這群和他女兒一樣大的孩子們受到傷害。
而那個只露過幾次臉的父親,形象原本也非常猥瑣。他為了尋找女兒留下來當了可恥的漢奸,後來在神父的請求下幫忙下工具找通行證,到了最後他還為女兒求情。看到這裡我們發現,無論他曾做過什麼壞事,都會因為他做了一個父親該做的事而得到原諒,所以神父說他離開南京最遺憾的事是沒來得及掩埋這個父親。
至於書娟、李教官、李喬治等角色本身就非常正面,他們所做的一切顯得那樣順理成章,而影片也著力展現了他們充滿光輝的人性。在這些光輝的人性下,更襯託出日軍的滅絕人性,慘無人道,在日本主流時至今日仍然不肯為曾經的侵略行徑道歉的情況下,拍出這樣題材的片子,其現實意義,對國人而言,就是要發奮圖強,勿忘國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