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屆愛耳日臨近,愛耳護耳成為關注焦點
2024-12-25 01:09:08
每年的3月3日是一年一度的全國愛耳日,從2000年開始,今年已經是15屆。今年愛耳日的主題是「愛耳護耳,健康聽力」,實際上,對伴隨著隨身聽和耳機長大的這一代年輕人來說,保護聽力已經刻不容緩。
聽力損傷已經成為普遍現象
從上個世紀開始,索尼的Walkman開創了「音樂無處不在」的先河。而進入21世紀後,MP3、音樂手機和無損播放器更是大行其道,尤其是耳機和耳塞正在成為一種時尚文化和潮流。
但很少有人注意到的是,耳機和耳塞對聽力的影響不容忽視。尤其是在地鐵、公交車等較為嘈雜的環境中,人們常常會不自覺地調高音量。根據美國職業安全與健康管理局的規定,超過85分貝以上的聲音就可以被納入噪音,如果一個人長時間地處於85分貝或者更高的聲壓之中,很可能導致聽力受損。可實際上,很多人可以忍受耳機長時間的播放超過90分貝的音樂而渾然不覺。
更要命的是,現在流行的入耳式耳塞,發聲單元直接深入耳道,幾乎直接刺激鼓膜和內耳神經,形成大量的噪音。高聲壓的噪音不斷衝擊震蕩耳蝸中的液體,令毛細胞因受到過度刺激而死亡。一個形象的比喻就是,當我們在「享受」100分貝以上的音樂時,毛細胞就像在不斷受到壓路機碾壓的小草,慢慢死去,並且這是個不可逆的過程!同時,由於和耳道結合緊密且透氣性差,這類耳塞長時間佩戴還容易導致出汗、發熱並滋生細菌,容易導致耳道發炎甚至是中耳炎等症狀。
震驚吧!平時我們對眼睛愛護有加,但是對於五感之一的耳朵,我們絕大多數人甚至連基本的保護意識都缺乏!因此,今年愛耳日「愛耳護耳,健康聽力」的主題,則試圖喚起人們對保護聽力的重視。
愛耳護耳,從每個人做起
如何愛耳護耳?在使用耳機的時候,我們應該調低音量,並減少持續聆聽的時間:每次聆聽30分鐘,應該摘下耳機休息10分鐘左右。但是要想真正地保護聽力,還是要徹底解放你的雙耳,選擇最新的骨傳導耳機。
何為骨傳導耳機?簡單地說,傳統耳機是通過鼓膜的震動來將聲音傳遞到聽覺神經,而骨傳導則不同,它是通過骨頭來直接將聲音傳遞到聽覺聲音,不通過鼓膜,所以不需要把耳機塞在耳朵裡。
骨傳導原理示意圖
和傳統耳機相比,骨傳導的耳機明顯好處多多:首先,它不用將耳機塞入耳道,耳朵得以徹底解放,不用時刻處於高聲壓的毀滅性環境中。同時,還能保持耳道的清潔衛生和健康,防止滋生細菌。更重要的是,由於雙耳是開放的,即便佩戴了骨傳導耳機,也能清楚聽見外界的環境音,對提高戶外運動和自駕時的安全性大有裨益。
不過,骨傳導耳機是高科技產品,市場上的產品並不多見。目前,市場上銷售的只有深圳韶音科技有限公司的「韶音」(AfterShokz)骨傳導耳機。據悉,韶音骨傳導耳機已經連續兩年在美國消費電子展上獲得大獎,並獲得了華爾街日報等國外權威媒體的創新大獎。另外谷歌眼鏡(GoogleGlass)也採用了骨傳導耳機,而其他諸如捷波朗(Jabra)和MOTO等品牌都只是採用「骨傳導技術」的耳機。這個骨傳導技術用在麥克風上,並不是用在耳機部分。
保護聽力,刻不容緩
儘管目前骨傳導耳機的產品還比較少,但由於在愛耳護耳,保護聽力方面有天然的優勢,正在迅速成為業界的熱點。筆者在這裡提醒大家,保護聽力刻不容緩。愛耳護耳,要從現在做起,否則,20年後,我們每個人可能都會成為「聾掉的一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