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會熱點金融話題解讀
2024-12-24 23:11:09
網際網路金融
【政府工作報告】:
網際網路金融異軍突起。促進電子商務、工業網際網路和網際網路金融健康發展。
【解讀】:
20xx年被首度被寫入政府工作報告後,過去一年是網際網路金融大發展的一年,目前中國已是全球最大的網際網路金融市場。截至20xx年底餘額寶[微博]資產規模達到5789.36億元,在餘額寶身後,還有它帶動的龐大的寶寶軍團。中國網際網路信息中心數據顯示,截至20xx年底,網際網路理財產品用戶規模為7849萬。另一種網際網路金融的形式P2P在國內也是方興未艾,目前國內P2P行業規模也已是全球最大。易觀智庫的研究顯示,20xx年國內P2P行業規模達2012.6億元人民幣,20xx年新上線的網貸平臺就超過900家。然而在迅猛成長的同時,網際網路金融行業也遭遇了成長的煩惱,尤其是其中的重災區P2P不斷傳出跑路或是詐騙的醜聞。20xx年全年出現提現困難或倒閉的P2P平臺數量達275家。央行[微博]行長周小川3月12日在記者發布會上說,除了P2P網貸之外,網絡支付、網際網路理財等其他幾項網際網路金融業務整體發展比較健康。從總體上來講,網際網路金融要逐步制定一些適合網際網路業務的規則。
【代表委員觀點】:
全國政協委員、中國人民銀行[微博]副行長易綱:出臺政策既要拿捏把握度,又要促進發展,對網際網路金融要適度監管。
全國政協委員、中央財經大學金融學院教授賀強:網際網路金融監管應摒棄一刀切,實行分級監管。針對規模體量較大的創新產品和服務,不能單方面從可能產生的負面影響來定義監管的鬆緊。金融機構自身的風險控制能力以及風險承受能力也應當作為監管幅度調整的重要參考,進而避免過於從風險控制角度追求「抓大放小」,忽視了從行業發展角度「扶優限劣」
普惠金融
【政府工作報告】:
大力發展普惠金融,讓所有市場主體都能分享金融服務的雨露甘霖。
【解讀】:
網際網路的海量、長尾、小微等特徵,為發展普惠金融提供了全新選擇。在不少學者看來,網際網路金融是最值得關注的普惠金融實踐,讓每一個市場參與者都享受到平等的金融服務。目前,不少網際網路金融企業已經開始逐步渠道下沉,探索利用網際網路技術將金融服務帶給更多的草根群體。螞蟻金服日前發布的數據顯示,過去一年,新增的農村餘額寶用戶超過2000萬,農民因此增收7億元。
【代表委員觀點】:
全國人大代表、銀監會消費者保護局局長鄧智毅:普惠金融是對金融體系的補充,與商業金融、政策金融形成三足鼎立,覆蓋市場主體的金融服務。通過稅收差異化和監管政策差異化向普惠金融傾斜,以期可持續。
全國政協委員、證監會[微博]市場部副主任王嫻:建議充分利用網際網路技術,推動金融服務下鄉。可以根據農民的使用習慣,利用網際網路創新金融服務。農村地區很多居民仍習慣使用存著,未使用銀行卡,無法適用基於銀行卡綁定的網際網路支付流程,建議在有效控制風險的前提下,從便利性角度出發,繼續沿用存摺,探索與在線支付相關聯的途徑,實現農村居民從線下支付到線上支付的逐步過渡。另外建議探索建立應用網際網路技術的在線身份識別方式,提升農村金融普惠的技術支撐「,讓農村用戶也能享受便利的理財服務等。
民營銀行:
【政府工作報告】:
推動具備條件的民間資本依法發起設立中小型銀行等金融機構,成熟一家,批准一家,不設限額。
【解讀】:
20xx年3月,國務院批准五個民營銀行試點方案。7月銀監會正式批准三家民營銀行的籌建申請,即深圳前海微眾銀行、溫州民商銀行和天津金城銀行;9月份,銀監會再批准兩家民營銀行——浙江網商銀行和上海華瑞銀行。20xx年底,前海微眾銀行正式開始試營業,其他幾家也將在近期正式面世。儘管目前民營銀行整體業務推進不快,但民營銀行的誕生凝聚了各界對金融改革的期待。隨著今年」存款保險制度「的推出,民營銀行建立將有更加完善的制度保障。兩會報告的內容透露出,在試點的基礎上,今年國家或將對民營銀行進行擴容。
【代表委員觀點】:
全國人大代表,中國華融資產管理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賴小民認為:中國的大銀行太多,小銀行太少。美國有八九千家的中小銀行,他們有三億人口。我們中國有十三億人口,銀行才幾百家,金融類法人機構大約只有三千多家,還是太少。所以要大力發展中小銀行,特別是民營銀行,讓更多的資本支持百姓個性化特色化和大眾化的需要。
全國政協委員、中國銀行(4.27,-0.06,-1.39%)監事梅興保:要使民營銀行如雨後春筍般發展。
信用體系建設
【政府工作報告】:
推進社會信用體系建設,建立全國統一的社會信用代碼制度和信用信息共享交換平臺,依法保護企業和個人信息安全。」
【解讀】:
20xx年1月5日,中國人民銀行[微博]在官網上發布了《關於做好個人徵信業務準備工作的通知》,要求芝麻信用管理有限公司、騰訊徵信有限公司、深圳前海徵信中心股份有限公司、鵬元徵信有限公司、中誠信徵信有限公司、中智誠徵信有限公司、拉卡拉信用管理有限公司、北京華道徵信有限公司這8家機構做好個人徵信業務的準備工作,準備時間為6個月。這意味著國內的個人徵信市場化的閘門正式開啟,利用市場化的手段推進社會徵信體系建設的探索大幕拉開。不過,對於徵信行業來說,目前還存在信息標準和數據共享機制不完善等問題,阻礙了行業發展。【代表委員觀點】:
全國人大代表、上海金融學院副院長陳晶瑩:政府部門掌握著近90%的信息資源,大量分散在各個部門,彼此未打通,且多處於「沉睡」狀態。建議開放政務信用信息,推動社會信用體系建設;建議採用向徵信機構進行分類開放政務信用信息的模式,即除涉公共安全數據外,不涉隱私和公共安全的數據可完全開放共享,涉隱私的數據則通過籤署保密協議有限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