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家庭教育的作文
2025-02-06 04:25:09
導語:在家庭教育中,多給孩子選擇的機會,在日常生活中,培養孩子掌握選擇、判斷和取捨的能力就顯得尤為重要。小編整理家庭教育的作文,歡迎閱讀。
第一篇:家庭教育
子曰:君君、臣臣、父父、子子。這話說起來就非常簡單易懂。雖然也飽受爭議,但認真一想,裡面卻包含著家庭教育中的許多哲理。因此,經過我們家的三次議會,最終這話成了我家的禮訓。
在家裡
我家中最講究「禮」,人人都有權利反駁任何一個人,只要誰說得對,就聽誰的。
記得又一次:那是一個很冷的冬天,誰也不敢在街上逗留,我與弟弟片在家裡看電視,之後就引發了一場爭頻道風波。
「幹嘛!怎麼不看動畫片!」弟弟煩惱地說。「不好看唄,還不如看體育比賽,這才更有刺激,激情。」我搶了遙控器並調了節目,理直氣壯的喊道。
「不,看動畫片。」弟弟撒嬌地說。我也假裝撒嬌地說:「不,我要看體育。」「好,你瞧!」話音剛落,弟弟便「張牙舞爪」地向我撲來,我也不甘示弱與他拼博,於是就是你一拳我一腳,「桌球——桌球」地打起來。「幹什麼?」爸爸從房子裡出來。
「沒什麼。」我和弟弟異口同聲地說,見爸爸不發出聲音,又開始爭奪電視的權力。最後,由於手身強力壯的我勝了,當我正在樂呵呵地看體育時,爸爸突然悄悄地邁過來,見客廳亂糟糟的,便說:「這就是你們的傑作,究竟幹什麼,老毛病,你倆又犯了。」
「呼」的一聲,窗戶漏了點風,垂在我的臉上直痛,臉上剛被弟弟轉了一下,風在吹了一下,正如傷上加鹽,使我心如千萬劍穿梭。
爸爸見此,便曉得了七分,「我不是跟你們講過『君君、臣臣、父父、子子』嗎?家中只有一臺電視,你不讓我,我不讓你,最終都看不成。奇燦,你做為大哥,應該有大哥樣,應該讓小的。」爸爸語重心長地說。
「可……我……」我似乎有苦說不出,那天,我一個人呆在房裡想著這個事,「的確,是我錯,不應該與弟弟爭電視,孔融能讓梨,而我就不能讓電視嗎?」
事後,我倆兄弟都被爸爸罰站門口,寒風刺骨,我和弟弟都知道錯,在饑寒交迫上交談了一個下午,雖然已被風吹得皮綻,但我們已和睦相處,不在爭什麼電視了。
這就是我們家的「禮」,我的理解是一種規矩,使我們兄弟和睦,而且也讓我們學會如何更好的相處。這一點是我大徹大悟,這種「禮」不僅在家裡使用,在學校同樣適用。
在學校
「做學生要有學生的樣。」這是爸爸經常勸誡我的話。
我家裡甚少用家法處罰,更多的是以自己或朋友的事例告誡我們。
那一次,我在學校一邊趴在桌子上,一邊寫著練習冊,不知道爸爸什麼時候進來的,見我如此的坐勢,爸爸便不顧一切地跑到我面前,而且不顧我的面子,當作全班同學對我訓說:「在家裡我不是常說『君君、臣臣、父父、子子』嗎?你現在做學生,要有學生的樣,坐有坐相,學習時要專心致志,否則後悔也來不及。」
當時,我羞愧極了!爸爸不管我的面子,然後又說了他朋友的一則故事:講他朋友年輕時,由於家庭貧困,父母在外打工,便把他與他弟弟放在叔叔家中。當時他叔叔是河南高級工程師,隨時能把他們兄弟培養成才。那時他是一名中學生,習慣不好,做學生沒有學生樣,整天在課堂上與同學講話,特別在吃飯時一邊嚼著飯菜,一邊看電視,有時還把飯餵到鼻子裡。他叔叔見到便勸告他,可他屢次不改,他叔叔沒法子,就這樣這些壞習慣就伴隨著他。而他弟弟習慣好聽叔叔的教導。長大以後,他弟弟已成了百萬富翁,而他卻在做建築工人。
爸爸勸告響徹了教室,雖然當時很不好意思,但是我從害羞中領悟出了道理。
這就是我家的「禮」,毫無保留面子,卻重在訓誡,警示著正在誤入歧途中的我。
而現在
回想往事,我覺得父親當時的做法是正確的。「君君、臣臣、父父、子子」,雖然我們現在不是封建的社會,沒有那麼多的三綱五常,但是「父父、子子」的關係依然存在。「子不教,父子過」,而作為兒子也應遵循規矩,做好自己的本分,這是不變的禮節。這一點我永遠銘記在腦海中,提醒自己。而且此話如鏡,時時照照自己,若有不好的行為,便會及時改正,因為:「知錯能改,善莫大焉。」
家家都有自己的方法治理家,我們就是以「禮」中的一句作為家訓,從而是我家變得更健康,更完美。
「君君、臣臣、父父、子子」我會取其精華教育自己,正如《論語》所說的:「博我以文,約我以禮……」。
第二篇:家庭教育
今天在小主人報新聞學校寶山分校老師們的帶領下,我們來到了易買得超市和廣場就「家庭教育系列」問題進行採訪。
一進超市我就盯上了一位領著小弟弟的叔叔。我一個箭步走上前微笑著開始了我的採訪,「叔叔您好,我是小主人報新聞學校的小記者,請問能接受我的採訪嗎?」叔叔爽快地答應了。「在家庭裡你認為和孩子的溝通重要嗎?你認為父教在家庭教育中佔重要地位嗎?」叔叔和藹地說:「和孩子溝通當然重要了,因為不與孩子溝通就沒有辦法了解孩子幼小的心田,就沒有辦法進行正確的教育。在家庭中我認為父教應該佔重要地位。」叔叔話題一轉,語調黯淡下來,關愛地看著小弟弟,「但我的時間太少了,平時都是孩子的媽媽在輔導他,我只能在休息時帶他來玩玩,想想也對不起他。」我也想起了自己經常出差的爸爸,眼圈都要紅了。我急忙轉開話題「你認為好孩子是鼓勵出來的嗎?當你批評孩子時想過他的感受嗎?」叔叔笑了「孩子當然要多鼓勵為好,孩子都喜歡被鼓勵,他會把事情做得更好,但不是全部都鼓勵的,做得不好時也要批評的,不過批評他時確實沒想過他的感受。」「謝謝您接受我的採訪,你是一個好爸爸。」叔叔籤上了他的大名。
接著我採訪了許多父母,還採訪了一位來自美國的朋友,雖然他還沒有孩子,但從和他的交談中,我知道了美國家庭教育和中國家庭教育確實有很大差別。在採訪中了解到我們中國的父母之所以嚴格要求我們的學習是和我們傳統的考試方法有關吧。
通過這次採訪,我知道了我們的爸爸、媽媽對我們的希望都很高,並且通過各種方式表達著他們的愛。也知道了我們家庭教育的不足:就是大部分家庭都是由母親或長輩教育為主,父親基本都忙於工作,減少了和孩子溝通教育,使得一部分孩子沒有自立能力,嬌生慣養缺乏勇敢精神。我想通過這次採訪呼籲父親們多和孩子在一起,不要讓我們孩子的父教缺失。
第三篇:家庭教育
從我呱呱落地那一刻到現在,已經有10多個年頭了。在這10年間,爸爸媽媽的一言一行和良好的家庭氛圍一直深深地影響著我。無論是生活學習,還是做人做事,有無數的記憶讓我難以忘懷,在我的成長曆程中時時激勵著我、鞭策著我。
記得有一次,我被一道數學思考題難住了,在百思不得其解之後只好去請教媽媽。媽媽給我講了一遍,可還是沒有聽懂,因怕媽媽說我笨,便撒謊說聽懂了。於是,媽媽又給我出了一道類似的題讓我做,我因弄不清題裡的數量關係,半天也沒做出來。媽媽見狀,狠狠地把我批了一頓,我很委曲,豆大的淚珠從臉上滾落下來。媽媽嚴厲地說:「做學問要誠實,有一是一,有二是二,不能不懂裝懂。」聽了媽媽的話,想一想自己的所作所為,我才深深認識到自己的錯誤,「是呀,如果剛才讓媽媽多給我講幾遍,問題也許就解決了。」於是,我如實向媽媽承認了錯誤,並請求媽媽再給我講幾遍。媽媽耐心地給我講了起來……,她邊講邊用線段圖把題裡的數量關係表示出來,這樣便於我更好地理解。一遍又一遍,我終於明白了。而媽媽呢,臉上也露出了滿意的笑容。從此以後,每當我遇到難題時,總能靜下心來認真分析,實在想不出來,就虛心向別人請教,直到弄懂為止。這個習慣,使我受益匪淺,學習成績逐步提高。
我的爸爸也是一個誠實講信用的人。他答應了別人的事情從不食言;自己做不到的事情也從不許諾。「言必行,行必果」是他的座右銘。他經常教育我,做人要誠實。有一次,我在家裡玩,不小心打碎了一個爸爸特別珍愛的杯子。當時我嚇壞了,心想:這下完了,爸爸肯定饒不了我。怎麼辦?我靈機一動,趕緊收拾殘局,到時就說不知道。說幹就幹,我手腳麻利地收拾好,然後坐到書桌前裝模作樣地看起書來。平時我最喜歡的故事,這會卻怎麼也看不下去,心裡老想著杯子的事。我想到爸爸的誠實守信,想起爸爸平時對我的教育,我對自己剛才的愚蠢想法感到羞愧,我決定大膽向爸爸承認錯誤。爸爸回家後,我如實向爸爸說明了情況;沒想到,爸爸不但沒批評我,反而還表揚了我呢。
我們這個和睦的三口之家,我是爸爸媽媽的寶貝,是他們快樂的源泉。爸爸媽媽勤奮工作,為我創造舒適的生長環境和學習環境,我在這溫馨的家庭裡快樂成長。我堅信,我會成長為一個德才兼備的人才,讓爸爸媽媽因我而驕傲,因我而自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