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福州中考作文題及範文:和諧之美,美在
2025-02-06 01:51:09 1
2016年福建福州中考作文題目:和諧之美,美在_______(誠信、互助、友善,三選一)
「和諧」有和睦協調的意思,和諧就是美。和諧是人類社會共同追求的,美好的價值觀,也是我國傳統文化中最有代表性的觀念。
人與人的和諧需要諸多美好的品德來構建,生活中的和諧之美無處不在。人們的心靈因和諧而美麗,人們的生活因和諧而幸福!
請以「和諧之美,美在」為題,寫一篇文章。
要求:①請你從「誠信」「友善」「互助」三個詞語中選擇一個,將題目補充完整。②文體自選,不少於600字。③文中不得出現真實的校名、人名。
範文:
和諧之美,美在誠信
誠信作為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對公民個人提出的要求和準則,蘊含著中國傳統文化的價值精髓,凝聚著社會主義新時期的道德精華。踐行誠信友善之德,圓夢文明和諧中國。「中國夢」不僅需要復興民族、強大國家的傾力打造,也需要完善自我、幸福家庭的文明和諧。
一個健康的民族首先是一個言而有信的民族,一個積極向上的國家首先是一個信守承諾的國家。以誠實、誠懇、信用為基本內容的「誠信」,是社會道德的支點,也是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基礎。作為中國夢的重要元素,誠信美德催生出健康的「夢之細胞」,方能構成一個美好而備受期待的中國夢。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員、中宣部部長劉奇葆在深入開展道德領域突出問題專項教育和治理活動電視電話會議上強調,要緊緊抓住食品藥品安全、社會服務、公共秩序這三個重點,深入開展道德領域突出問題專項教育和治理活動,著力解決誠信缺失、公德失範問題,在全社會形成良好道德風尚。這三個重點,直面老百姓最關心的事;這三個重點,關係到每一個人。我們不是誠信建設的旁觀者,而是良好社會道德風尚的締造者。踐行誠信,不僅需要構建完善的信用體系、健全的法律機制,更需要我們從小處著手,從點滴做起,誠信為人。在義與利面前,選擇情義;在人與己面前,選擇他人;在責與權面前,選擇責任,用踐諾、守責搭建人與人之間信任的橋梁。
誠而信之,德而善之。善待親友、他人、社會、自然謂之「友善」,她發端於和諧的人際關係上,體現在幸福的家庭中,融匯到美好的中國夢裡。善待親人可以和諧家庭關係;善待朋友,善待他人,可以和諧人際關係;善待自然可以形成和諧的生態關係。生活中的友善,萌發於伸手之間,綻放於微笑之中,傳遞出溫暖與和諧。一句關愛的話語,一次不經意的讓座,一個發自內心的微笑,一次隨手節水關燈……美好的善意,博大的愛心打造出品德高尚的個人,構築著幸福的千家萬戶,引領社會邁向和諧美好。
誠信的堅守、友善的互動,形成一種無窮的動力,打造出一個「文明和諧的循環」。曾經,地溝油、毒奶粉、假雞蛋等傷害了人們的信任,但「信義兄弟」孫東林、良心「油條哥」劉洪安、誠信「雞蛋哥」任慶河、「誠信彩票姐」陳小玲等一個個道德模範和身邊好人的出現,為人們帶來一場道德的盛宴,他們身上閃耀著信義與擔當的光芒,湧動著人與人之間的善意,滋潤了人們的心田。懷揣誠信之心,能與他人長久而友善地相處;而一份友善之情,能讓人間充滿更多的真情,讓社會更加和諧。「希望工程」、「母親水窖」、「送溫暖」、「三關愛」等活動持續開展,「板凳媽媽」許月華、賣羊肉串的平民慈善家阿里木、鄧州「編外雷鋒團」等一批批助人為樂的模範個人及群體,讓「友善」美德發揚光大。他們用自己平凡的舉動,讓貧病幼弱者感受到社會的溫暖;用包容世界的心,讓愛與付出成為社會和諧的主旋律,在全社會產生了巨大的親和力和凝聚力。
榜樣的力量無窮,典型的輻射廣袤。跟隨著向上的力量,讓我們一起來踐行誠信友善的美德,誠信做人、友善待人。因為,「富強、民主、文明、和諧」的中國夢,來源於每一個人的努力;有了點滴的積累,文明和諧才能落地生根、開花結果。千萬人的誠實守信,能提升全社會的道德水平;千萬人的友善互助,能傳遞人間的大愛大善;千萬人對幸福的不懈追求,能成就社會的和諧幸福。人人都有義務讓誠信、友善的美德滲透到每一天每一刻、顯現於每一個具體的行為舉止上,進而推動全社會快步邁向和諧小康。
中考作文寫作指導:
只有靈活、恰當地掌握創新構思的方法,才能寫出有新意的考場佳作來。一般說來,話題作文的創新構思,可有下列切入角度。
一、從話題的另一意義的角度切入
許多中考話題都具有多義性,若只盯住其本義或其常用義,則構思很難出新,寫出的作文雖不跑題但也顯得一般化,若撇開其本義或常見義,轉而從其引申義或其比喻義的角度切入,構思定能出新。如黑龍江省2001年的中考話題是"水",若從自然界之"水"這個意思層面上去理解,把"水"當成名詞,則構思很難出新;若把"水"理解成形容詞,如"這個人很水",在這個層面上理解"水"的意思,則其擬題、行文都會很有新意。
二、從縮小話題內涵的角度切入
有許多中考話題的意思非常寬泛,若給話題加上一些限制語或修飾語,便縮小了話題的內涵,有利於考場作文出新出奇。如海南省中考話題是"第一次",便應縮小其內涵,才有利於構思選材,考場作文才能出新出奇。這裡要強調的是:添加的限制語或修飾語,必須避開眾生皆談、人云亦云的誤區,要從自己的材料庫中那許多不為人知的人、事、景、物著手。這樣,新穎、獨特的作文內容就會流於筆底,並能緊緊地抓住閱卷老師的眼和心。
三、從話題的逆向思維角度切入
圍繞考試話題,自我多方設問,多方求答,用以開啟思維,立意選材,這是眾多考生的一般作法。然而,絕大多數考生只知沿著話題正向發問,而很少有逆向發問的。如江西省2001年中考話題"尊重",考生可以提出"何為尊重"、"誰尊重誰"、"為什麼要尊重"、"誰可做尊重或被他人尊重的典範"等等問題,這些都是從正面發問,沒能跳出常規思維的圈子;若捨棄"正向",從"逆向"角度思考發問,"為什麼誰不尊重誰"、"不尊重他人好不好,為什麼"、"不尊重的事例或現象有哪些"、"怎樣消除不尊重現象"等等,如此這般的提問思考,文章的構思、選材就避開了老調,步入了新境。
四、從話題的另一時空的角度切入
圍繞考試話題,寫自己經歷的事,寫自己身邊的事,從家庭時空、從社會時空、從學校時空範圍去立意選材,這本無不可。但這都是從話題的"現實時空"去構思的。若能啟動聯想、想像或幻想,從話題的"過去時空"或"未來時空"角度去構思,只要聯想、想像或幻想的人、事、景、物合乎情理,不管寫的是話題的"過去時空"或"未來時空",只要能含蓄、曲折地反映話題的"現實時空",便能寫出頗具新意的考場作文來。如四川省德陽市2001年的中考話題"初三生活",若一般人可能都會寫自己或同齡人的初三生活,若啟動聯想、想像或幻想,寫爺爺、奶奶的初三生活或幾十年以後自己子孫的初三生活,只要合乎情理,則定能讓閱卷老師耳目一新,從而拍案叫絕。
更多相關文章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