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年級作文:助人為樂
2025-01-17 17:15:09
樂於助人,是一種樸實的中國傳統美德。每個人都有遇到困難的時候,最需要的是別人給予的幫助。
一個樂於助人的人作文
樂於助人是中華名族的美德,在我身邊有一個樂於助人的人,在我遇到危險的情況下,幫助了我。
有一次,媽媽帶著我去老頂山登山,一不小心,腳扭了,媽媽便小心翼翼的扶著我下山。走到一個很陡峭的山崖邊時,我「啪」的摔倒在地,手上的手錶也甩出老遠。就在這時,一雙溫暖的大手拽住我,把我拉起。我抬頭一看,我並不認識這位好心人,他的面龐比較消瘦,一臉的皺紋,重重疊疊。「以後要小心些!」那位好心人溫柔的說。媽媽嚇了一跳,渾身都是汗。我連忙謝謝好心人,跟著媽媽下山去了。
這位很陌生的人,成了我的救命恩人。儘管只是這麼一件小事,但我仍然深記在我心中。遺憾的是,我始終沒有留下那位好心人的名字。
這就是我心中,那位沒有名字的,樂於助人的好心人。長大以後,我一定要把這個故事講給所有的人聽,讓人們都知道那位樂於助人的好心人。通過這件事,讓我也明白了,樂於助人是件好事,你幫助了別人,不僅別人高興,而且自己也高興,從此以後,我也要做一個樂於助人的人,讓自己天天開心,也讓別人天天快樂!
樂於助人作文
在我的生活中,許多事給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有親身經歷的,有所見所聞的……
叮鈴鈴,放學了,我走在回家的路上,突然,我看到一個坐在石椅上的老爺爺,這個老爺爺看起來很累,他的腳邊放著一堆東西,有一把有點黃的油菜,一個已經被蟲子咬過的胡蘿蔔……我走了過去,輕輕地和老爺爺說:「老爺爺,您這麼大歲數了還出來買菜?」老爺爺說:「我也是迫不得已的啊,唉……」老爺爺深深的嘆了一口氣我聽了,就和老爺爺說:「我來幫你拿吧,這樣你就不用那麼辛苦了!」老爺爺望了望我,說:「你行嗎?」我說:「可以的。」說完,我把老爺爺剛買回來的菜拿了起來,還把老爺爺扶了起來。我問老爺爺:「爺爺,您家在哪兒?」老爺爺說:「我家住在七星公寓。」就這樣,我拿著菜,扶著老爺爺向老爺爺的家走去。只見老爺爺一拐一拐地走著,我使盡全身力氣,才扶穩了老爺爺。走著走著,東西太重了弄得我的手都麻了,我就換了一個手提,心想:那些我東西那麼重,可老爺爺還是拿了一段路,真是不簡單啊!過了一會兒,我問老爺爺:「您今年幾歲了?」老爺爺說:「我老了,都快80歲了,手腳都變得不利索了。嗨……」老爺爺又深深地嘆了一口氣,我為了討好老爺爺,讓他不那麼傷心。就說:「老爺爺,您說什麼話呢?您怎麼會是80歲呢,我看啊!就是50歲。」老爺爺聽了,果然笑了起來。
說著,到老爺爺家門口了,老爺爺叫我進去坐坐,我說:「老爺爺,不用了,謝謝您。」老爺爺見我多次拒絕,就不好意思叫我了,就說:「既然你不進去坐,我就不勉強你了,你路上小心啊,有空來坐坐,再見!」我說:「再見。」
這件事雖然過去已久,但我永遠也忘不了那甜甜的味道。
樂於助人作文
講文明,懂禮貌是衡量一個人道德的基準。尊敬長輩,愛護弱小是中華名族的傳統美德。我們作為中華民族的後代,更應該做到講文明、懂禮貌。
在日常生活的點點滴滴中,我知道了講文明、懂禮貌並不需要做的轟轟烈烈,只要平平常常就可以了。記得在《今日視線》曾報導過,有一位先生多次捐獻出自己的愛心,幫助有困難的人。當記者想要見一見這位好心人時,他總是不願露面,更不願意說出自己的姓名,人們稱他為「活雷鋒」,還親暱地稱他「關微」先生。通過記者的搜索,終於得知「關微」是廣東一位行善不留真名的人,五年來,他共捐款72。5萬元。平時都是通過電話確認救助對象,然後把錢匯過來,唯一一次露面,是在2004年秋天,利用出差之機,取走幾年來的資助發票。見過他的人記得,「關微」是一位四十多歲的中年人。他那「樂善好施」的文明行為感動了所有人。
還有一次,有一個人因出車禍流血過多,需要輸血!當《今日視線》發出報導求助時,一位來人知道自己的血型可以救人。趕緊去獻血。當醫生得知他剛獻完不到三個月,不能在獻血。可老人毫不猶豫,不顧自己的安危地再次獻了救命的血!他的行為不正詮釋「文明」兩字的含義嗎?
我相信,文明就像一盞燈,燈亮一些,我們的身邊的黑暗就會少一些。我相信,每一個人的心靈都像是一扇窗,窗戶打開光亮就會進來。我相信,「文明就在我們身邊」,離我們很近很近。近得觸手可及。我相信,只要我們每人邁出文明的一小步,社會將邁出文明的一大步。文明是一種力量,好像奧運火炬手傳遞一樣,經過沒人的手中,都能匯聚、釋放所有人的熱情。
讓我們攜手起來,共同倡導「講文明,樹新風」的美德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