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甘心的漫長等待!亞馬遜的中國突圍
2025-02-10 05:12:11
泡泡網平板電腦頻道2月27日 2月24日,亞馬遜在北京召開發布會,正式宣布辛苦Kindle Fire HDX平板進入中國。以渠道和內容為王的亞馬遜,這些年似乎被邊緣化了。
去年亞馬遜Kindle Paperwhite和Kindle Fire平板的發布,宣告亞馬遜捲土重來,再一次吹響入華的號角。之前我們談到亞馬遜,都會不自覺的在前面加上「卓越」兩個字。這一次的翻身仗,亞馬遜能成功麼?
俗話說要致富先修路,渠道是先行考慮的重點,這方面也是亞馬遜的強項。去年,亞馬遜接連上線Kindle中文書店、亞馬遜應用商店和Cloud Drive雲服務,終於將整個生態系統撐起,於是馬上發布了整個生態鏈的最終環——Kindle設備硬體。
回顧亞馬遜入華的整個始末,可謂舉步維艱。從許久前傳聞亞馬遜Kindl將進入中國,去年第二季度亞馬遜宣布希望在華發布Kindle系列設備,再到亞馬遜中國官網和蘇寧門店能夠買到國行版Kindle設備,這一年多的跨度著實不短。
雖然Kindle Paperwhite的發售,雷聲大雨點小,但這總算是打開了亞馬遜的在化之路,意義大於形式。
推出中文書店
Kindle電子書店早於Kindle半年在國內上市,上線時有2萬4千餘本電子書,發展至今這個數字已超過6萬。不過這個數字仍然比不過美國市場上百萬本的數量,但對於亞馬遜來說,已是個很好的鼓勵了。在美國市場亞馬遜也有類似經歷,前兩年的增長速度一樣緩慢,但到了第三、四年就有爆發性增長。
對於出版社而言,他們最擔心的是電子書十分會衝擊紙質書銷量。不過根據亞馬遜在美國的經驗,在Kindle推出後,美國的讀書量增長到之前的4.6倍,紙質書銷量也變得更大。換句話說Kindle促進了整個出版行業的發展。
從卓越到亞馬遜中國,亞馬遜在中國發展了10年有餘。這期間,京東、凡客等電商黑馬不斷出現、壯大,而亞馬遜則不緊不慢,仍然跟隨著自己的步調。
需要知道,亞馬遜並不是一家簡單的電商網站,他們並不但靠電商盈利,而是更注重雲計算和多媒體內容服務。現在內容已經構建好,硬體也已經突破重圍,只待雲計算成熟,這一切便集合成整體。
根據數據統計,亞馬遜綜合運營利潤中,有34%來自Kindle設備,去年亞馬遜業務利潤達到5.56億美元。亞馬遜入華是看好中國兩塊市場,一是教育領域,二是禮品。如今兩個領域盈利數字都不錯,但還有很大增長空間。
相比Kindle電子書,同時入華的Kindle Fire就不那麼樂觀了。亞馬遜原本的計劃是讓Kindle Fire帶動數字音視頻內容的銷售,而這些業務在中國阻礙重重。
應用商店
亞馬遜在Kindle Fire內容本地化上也一直在努力。去年中旬,亞馬遜Android應用商店正式在中國推出,中國用戶可以在其中買到各種應用和遊戲,並進行應用內購買。
由於種種政策原因,市場上最大的Android應用商店——Google Play無法進入中國,而國內市場長期被眾多第三方應用商店所佔據,亞馬遜是首個成功登陸中國應用市場的國際公司。
相比Google Play近80萬的應用數量,亞馬遜7.5萬的數字雖然處於劣勢,應用下載量也僅有Google Play的十分之一,但但看付費應用,Google Play的下載量僅比亞馬遜高出一倍。在Google Play中收入最高的前200款付費應用在2013年3月創作的收入約520萬美元,也只是亞馬遜應用商店的1.7倍。這說明,在付費應用上,亞馬遜並沒有相差Google Play很多。
亞馬遜擁有豐富的平臺管理經驗,對於無法使用Google Play的國內用戶來說,亞馬遜應用商店是一個最安全、最穩妥的解決方案。
面臨的困難
從最初的電子書店上線,到隨後的Cloud雲服務,以及國際版Kindle Paperwhite開始支持中國帳號,再到應用商店等基礎服務的塵埃落定,亞馬遜進入中國的進程也告一段落,這也標示出亞馬遜中國市場的起點。
Kindle在歐美受到追捧,並不因為它的硬體有多優秀,而是背後取之不盡的內容。Kindle閱讀器相比之前其他電子書閱讀器最大的優勢,就是它可以從網際網路下載圖書,這是之前產品做不到的。經過十多年積累,亞馬遜已建成世界最大的在線書店,幾乎與每一家大型出版社建立了穩固合作。
雖然Kindle入華最大的問題——牌照已經解決,但他們還面臨著一個更大的問題——消費習慣。
中國消費者已經習慣了免費的內容,向來沒有花錢買虛擬物品的習慣。在人手一部智慧型手機和平板的今天,還要多少人願意付費看電子書?
得益於完善的環境和相關法規,亞馬遜在美國市場順風順水。而中國電子閱讀器市場已是千瘡百孔,國產電子閱讀器品牌銷量甚微。因為版權問題,消費者下載盜版圖書現象非常普遍。Kindle硬體銷售本就利微,甚至出現虧損狀態,亞馬遜只能通過後續電子書銷售盈利,這在中國相對難度更大。
這次亞馬遜入華,中心在於Kindle Fire平板,此前的基礎服務建設,也是圍繞其所作。在歐美,平板已經取代電子書,成為圖書、電影和音樂等內容的最新終端。
可惜的是,亞馬遜經過深度定製的系統,雖然擁有諸多內容服務,但在中國能夠使用的並不多,盈利最大的電影和音樂還被擋在門外。不過亞馬遜已經開始與國內的內容運營商接觸,商談合作。相信不久後就能看到取代的解決方案。
亞馬遜入華,並不是把產品帶進來就算成功了。雖然單憑硬體,他們已經在千元級別幾無對手。
亞馬遜前期的基礎服務建設已經完成,糧草已足,再不是巧婦乃為無米之炊。優秀而價廉的硬體,加上優質全面的服務,如果亞馬遜能夠與國內內容提供商順利合作,相信國內市場難有競爭對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