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MUI11人因研究解析,華為正醞釀更宏大的發展藍圖
2025-01-21 14:13:10
作為一部手機的靈魂,作業系統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從最初基於原生安卓只做簡單的圖標修改,再到底層深度優化,國內廠商UX互動設計的進步有目共睹。但要說進步與變化最大的系統,相信很多人會把票投給華為EMUI。隨著EMUI11正式版的推送,更多用戶享受到「人因」研究所帶來的魅力。
在EMUI11的打造過程中,華為引入了「人因」的概念,著力研究人、設備、環境這些因素如何與設計結合在一起。EMUI11的設計不僅要好看、好用、流暢,還要符合用戶在使用中最直覺的行為習慣,滿足使用者的心理預期。要將用戶的手的操作、眼的感知、腦的認知相結合,融入到整套的系統設計中,讓用戶體驗成為「以人為本」的自然行為。
人因研究設備
基於這種人因研究,EMUI11帶來全新的設計美學邏輯。例如,在很多人眼中,高定代表了藝術的高標準,經典永不改變。華為將這種藝術理念應用到手機系統當中,讓整個視覺設計都呼應到整體設計理念裡面,典型的代表有高定藝術主題以及一鏡到底的轉場動畫效果。
目前的EMUI 11支持的高定藝術主題,包括仿生藝術、超現實主義,以及致敬經典藝術的主題,既精緻又個性。筆者個人在使用的是經典藝術,它能在心理層面與人的內心產生某種呼應,相信有這種情感的人不在少數,洞察人性的設計能讓數字世界與真實世界產生聯動。
從熄屏顯示解鎖到桌面採用的是一鏡到底的動畫效果,事實上很多動效都是一鏡到底,這也是EMUI11的一大特點,背後的原因並不只是簡單的炫技,而是基於人因的研究:相比普通的轉場動效,在一鏡到底的轉場動效下,用戶注意力更集中,例如在日曆視圖切換場景的實驗任務中,用戶搜索特定目標的平均時間縮短了1.2秒。從熄屏到解鎖,一鏡到底的美學創新能讓用戶擁有更沉浸的視覺體驗,操作也變得更一氣呵成,這也是美學與功能的平衡之道。
除了在美學方面的深挖,EMIUI11在功能層面也有很大升級,比如更加好用的懸浮窗功能,更智能的AI字幕,支持三個獨立窗口的的多屏協同等,這些功能的特點就是在未增加學習成本,未改變用戶行為習慣的情況下,實現更高效率的操作。
總體來說EMUI11背後的設計原則包括三點:精緻又個性、輕量又高效、一致又一體。前面的內容講到了前兩點,那如何理解一致又一體?這裡就要跳出手機本身了。
作為一家涉及產品線眾多的公司,華為終端軟體UX設計要考慮多個平臺。手機以外最大的帶屏產品就是華為智慧屏,EMUI11的設計也充分考慮到全場景、多平臺、多設備的協同問題。以前華為更多是在功能層面解決多設備的協同聯動,如今EMUI11在設計上也做到了充分的融合,智慧屏也採用了與手機類似的設計元素如dock欄、通知和控制中心、多任務等等。這樣做的好處在於,不僅豐富了多端設備的功能性,也讓用戶在華為不同帶屏設備之間的切換過程中不再有割裂感,這也是「一致又一體」中「一致」的生動寫照。
不限於此,EMUI11還提前落地了鴻蒙OS的一些關鍵性技術如分布式技術。基於分布式技術,華為暢想能夠像組裝一個硬體設備一樣來組裝一個虛擬的「超級終端」,通過一個體系打破單設備的體驗限制。EMUI11讓設備擁有一體化的資源訪問、一體化的狀態與動作反饋、一體化的服務接續,對於用戶體驗的革新將是空前的。
舉例來說,當大家回到家裡,手機、Pad和電視機互聯之後,可以從智慧屏的圖庫裡看到一體化的其它兩個設備裡的圖庫,同時也可以從手機或者Pad反過來看智慧屏上的圖庫內容。又或者,在智慧屏上搜索的時候,用遙控器打字往往非常麻煩,這時候就可以利用手機的鍵盤來進行輸入。
可以說,目前EMIUI11中已經有了部分鴻蒙OS的身影,但要想體驗全新的鴻蒙OS,仍需要更長的時間。筆者從華為北研所了解到,目前華為終端軟體UX設計團隊中啟用了大量的年輕人,這些新生力量能讓EMUI更加年輕化,符合年輕人的使用習慣。
智慧型手機這一波時代浪潮,讓中國品牌的軟體設計、系統開發走在世界前面。EMUI11以及即將到來的鴻蒙OS則是屹立於潮頭的代表,讓我們有機會看到「彎道超車」的希望。十年鑄一劍,而華為這一劍才剛剛出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