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國兩會十大國土資源熱點話題
2025-02-18 04:52:24
20xx年是全面深化改革的「關鍵之年」、「十二五」規劃收官之年和「十三五」規劃編制之年。關鍵之年就要商定解決關鍵之事,全國兩會臨近,今年的熱點議題和民生期待是什麼?
事關國計民生的國土資源領域話題,每年都能成為兩會的熱詞。近期中央「四個全面」的提出,對國土資源工作提出了新的任務和要求,可以窺見,新時期國土資源領域仍將成社會各界關注的重點、熱點。
熱點1
不動產統一登記:重要改革任務如何全力以赴落地
3月1日,國務院頒布的《不動產登記暫行條例》正式實施。是日,姜大明部長親手頒發第一本不動產產權證書,此舉標誌了我國不動產統一登記制度開始實實在在落地。根據部署,20xx年全國各地將繼續圍繞實現機構、簿冊、依據和信息平臺的「四統一」,在已有工作基礎上,健全配套制度,逐步銜接過渡,確保平穩有序,統一規範實施。
然而,整合不動產登記職責、建立不動產統一登記制度依然任重道遠。種種跡象表明,今年兩會不動產統一登記將是各界關注的最大熱點之一。在各地發出第一批不動產產權證書之時,相關消息迅速躥紅各大媒體。一位上會記者在接受同行採訪時說:「不動產統一登記直系民生,和每個人都息息相關,比如它對房價會不會有影響,對構建國家現代治理體系起什麼作用等等,所以我今年兩會重點關注的是不動產統一登記。」
熱點2
農村土地制度改革:在法制建設的軌道下聚力前行
就在前兩天,全國人大常委會審議相關決定草案,擬授權國務院在北京市大興區等33個試點縣(市、區)行政區域,暫時調整實施土地管理法、城市房地產管理法關於農村土地徵收、集體經營性建設用地入市、宅基地管理制度的有關規定。此舉打出了農村土地制度改革巨響,同時也為今年全國兩會設置了農村土地制度改革話題。
「重大改革都要於法有據」、「通過改革讓農村沉睡的資本活起來」、「要始終堅持農村土地集體所有制不能變、耕地紅線不能破、群眾利益不能損的底線」……可以說,農村土地制度改革試點的原則和總體框架已經形成,布局已經落定。然而,改革的理念如何轉化為社會共識、改革設計如何沿著法制建設的軌道邁進、又怎樣落實到具體的細則,或許,此次會議還需進一步凝聚共識、共商解題之路。
熱點3
「多規融合」:謀定「十三五」衝刺全面建成小康社會
20xx年系「十三五」規劃制定之年,這張藍圖的設計謀劃事關全面建成小康社會最後衝刺的五年。會前,有代表委員嚴正指出:目前「各吹各的號,各唱各的調」,各類規劃之間普遍缺乏銜接,甚至相互矛盾,嚴重影響了國家治理能力的提升和整體治理目標的實現。
「十三五」如何謀篇布局?致公黨中央在《關於在新型城鎮化中推進「多規融合」的提案》中提出,建立一套能實現新型城鎮化戰略發展目標的高度協調、統一、權威的空間規劃制度體系,是促進我國轉型與可持續發展的重要議題。不難看出,在未來五年的衝刺時間裡,圍繞建立健全規劃協同工作機制、推動規劃共建共享,實現「多規融合」,必然成為長遠發展的重要議題。
熱點4
資源環境承載:共享同一片潔淨的天空與大地
1/4國土持續霧霾、受影響人口達6億,九成地下水遭汙染,1.5億畝耕地受重金屬汙染、華南部分城市50%耕地遭受重金屬汙染……如何處理經濟增長和資源環境之間的關係,成為抵京參加全國兩會的代表委員關注的焦點。
霧霾、沉降、地下水汙染、土壤重金屬汙染……這些關鍵詞無不說明,繼續實施大規模、高強度的國土資源開發活動以及高汙染、高消耗的傳統發展方式難以為繼。同一片穹頂,共一片大地。無論是回應人民群眾對良好生態環境的期待,還是為了促進經濟社會的可持續發展,推進國土資源的嚴格保護、合理利用和優化布局,終將是大勢所趨。對國土資源而言,如何進一步強化生態環境的源頭保護、優化用地布局、推動清潔能源勘查開發利用,提升資源環境的承載力,依然將大有可為。
熱點5
耕地保護:應對四化同步的新課題和新挑戰
「耕地保護和糧食安全」無疑每年都是兩會的熱點和焦點。繼全國糧食「十二連增」,20xx年中央1號文件再次聚焦三農和糧食安全,並重點提及耕地保護。
事實證明,隨著四化同步的推進,耕地保護在新時期承擔著更為廣泛的任務。九三學社中央提案認為,我國現有耕地保護機制是基於「家庭經營、統分結合」雙層經營體制設計、並更多地通過行政措施實施的,隨著土地適度規模經營尤其是現代農業發展,探索與農業適度規模經營相適應的耕地保護機制勢在必行;農工黨中央建議,以永久基本農田保護區劃定為抓手切實加強土壤環境質量監管……民革中央提出,堅持耕地數量質量保護並重,同步推進糧食安全和食品安全。各民主黨派的思考,比較集中表現了堅守耕地紅線的「新課題」——在要滿足於保障國家糧食安全需要的同時,還兼顧促進農業現代化發展、優化城鎮發展格局、實現生態文明戰略等功能。這即是機遇,也是挑戰。
熱點6
區域協同:釋放資源潛力培育新的經濟增長點
前不久,中央經濟工作會議就確定20xx年區域經濟發展路線圖,要重點推進「一帶一路」、京津冀協同發展、長江經濟帶建設。顯然,「區域協同發展」已經成為社會各界關注的焦點,相信在全國兩會上,這個問題依然會是熱點。
如何落實對接國家重點戰略、充分釋放資源潛力培育新的增長點?在20xx年國土資源工作會議上,國土資源部提出今年的重點保障工作包括落實國家重點區域發展戰略,做好國土資源保障和服務工作。同時,圍繞培育新的經濟增長點,支持戰略性新興產業、文化、養老、醫療、旅遊等現代服務和現代農業,做好國土資源文章。
全球經濟低迷大勢未改,但中國經濟發展潛力依然巨大。無論是「一帶一路」、京津冀協同發展還是長江經濟帶建設,通過激活資源要素獲取改革紅利,或許能給中國經濟持續增長提供更多機會。
熱點7
統籌城鄉:「人的城鎮化」與「人的新農村」建設齊頭並進
前不久,國家發改委等11部門聯合發文,將北京通州等62個城市(鎮)列為國家新型城鎮化綜合試點地區。此前,中央農村工作會議提出,推動「物的新農村」和「人的新農村」建設齊頭並進。這是中央繼提出「人的城鎮化」之後首次提出要建設「人的新農村」。有專家指出,這些概念代表著中央的新思考、新認識,也凸顯著中央對新型城鎮化和新農村建設的更高要求。
我國經濟增長最大的潛力在城鎮化,最大的內需在新農村建設,這兩大建設不僅是城鎮建設問題,更是人的全面發展的問題。作為我國現代化總體戰略的有機組成部分,「人的城鎮化」與「人的新農村」建設齊頭並進,是推進「四個全面」的有力抓手。
熱點8
民生保障:落實到資源保護和開發利用的方方面面
民生福祉不是口號,事關百姓的民生問題年年都是熱點。近來很多網友呼籲,期待全國兩會湧現出更多的「民生好聲音」。事實上,黨的十八大以來,民生問題在每年的政府工作中一直放在首位,可以預見今年也不例外。
在惠民生方面,亟待國土資源領域持續發力。在用地保障方面,國土資源部將對20xx年全國700萬套保障性安居工程建設任務,繼續實行用地計劃單列和快速審批,做到應保盡保。在地質災害方面,由於近年來極端氣候事件增多,經濟快速發展所形成的財富累積,使得地質災害造成的損失更加嚴重,對於關係人民群眾生命財產安全的地災防治,民盟中央從統籌資金、完善體系等多方面提出建議。在扶貧開發方面,補齊「短板」是全面建成小康社會不可或缺的部分,也是諸多行業發力的重點。
聚焦改善民生,此次兩會一定能交出一張足夠分量的「民生答卷」。
熱點9
重要礦產資源:重要和緊缺礦種的開發利用從未缺席
「為什麼我國幾大具有戰略優勢的礦產資源,最後不能變成我們的經濟優勢?」全國政協委員、中國五礦集團公司總裁周中樞在去年兩會時發問。作為工業的血液和糧食,礦產資源尤其是關係國家工業發展命脈的重要礦產資源,其開發利用一直牽繫很多代表委員的心。九三學社在一份提交大會得建議中提出,要改進和完善保護性開採特定礦種管理,包括推進立法、理順管理、建立礦種設立機制、完善計劃管理等。
代表委員們所重點關注兩部分,一是重要和緊缺礦種,如鎢、銻、錫、稀土等戰略資源,二是地熱、淺層地溫能、煤層氣、頁巖氣等清潔能源勘查開發。目前我國完成找礦突破戰略行動第一階段目標,已啟動實施了第二階段戰略行動;在市場方面,更加立足於國際國內兩個市場。可以期待,新一年的全國兩會,各委員代表依然會關注重要礦產資源的勘查開發。
熱點10
經濟新常態:在穩增長中主動作為,在調結構中持續發力
隨著我國經濟正在「三期疊加」中轉型並走向新常態,中國經濟如何適應新常態、引領新常態?今年全國兩會,代表委員們將再度會商解題思路。
作為當前中國經濟發展的關鍵詞,新常態不僅意味著對經濟增長速度的換擋,還蘊含著對經濟發展質量的要求。新常態,賦予了國土資源領域服務經濟結構調整和轉型升級更大的空間。如何從簡政放權到結構優化,從做好資源服務與保障到倒逼轉型,都是今年國土資源工作的焦點。對此,全國國土資源工作會議提出,要更加注重資源環境保護、更加注重提高耕地質量、更加注重資源節約集約、更加注重創新驅動、更加注重維護群眾權益。
在穩增長中主動作為,在調結構中持續發力,國土資源工作的變化及在兩會上的「好聲音」值得期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