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學科技小製作作文
2025-02-06 11:50:08
導語:科學的小製作是什麼?就是人們對幻想來的東西的體現或是對人們難以觀察到的現象的體現,或是把任何一件現實中的東西變大或縮小再體現出來。小編整理科技小製作的作文,歡迎閱讀。
第一篇:科技小製作
科學,人人皆知。科學就是對自然現象的解釋或存在的道理。是迷信的對立詞。科學的小製作是什麼?就是人們對幻想來的東西的體現或是對人們難以觀察到的現象的體現,或是把任何一件現實中的東西變大或縮小再體現出來。
談到科學小製作就不得不說一說它的意義,科學的小製作概念非常的廣泛。有人物類,有物品類,也有自然現象類。我們的小製作都是來自於生活,很多人的發明都是得到了生活的啟迪,正有了生活的啟迪,我們才創作了一個又一個的作品。不過只有生活的啟迪還夠,還需要敏銳的觀察力,和很強的創造力。把這些結和在一起你就會做出很棒的作品。我就曾經做出過一個做品。是一個聽診器。它的創作靈感就來自於我的生活。
有一次,我偶然看到了製作中的聽診器,它的做工很複雜,需要一道道的程序才能完工。一個聽診器,第一我們家裡可以用,第二也可以推向社會這樣也可以減輕著製作工人的壓力。於是我回到家就做了起來,製作過程中遇到了不少困難,這些困難都加以解決,主要源於我在生活中的發現,所以說小製作源於生活。
小製作的作用有很多,其實它也是一種工具,可以幫人們看一些人們實際看不到或很難看到的一些狀況。也可以把一些難解釋的東西變的好解釋。在現實中小製作的用途還是很大的,它可能有時一文不值,也有可能為人類的進步作出偉大的貢獻。
例如,貝爾發明了電話。他的創作靈感就來源於生活。在一次實驗中,貝爾發現了一些有趣的現象:當電流斷開或接通時,螺旋線圈都會發出噪聲,貝爾頓時受到了啟發,之後發明了電話。貝爾就是靠他的觀察才發明了電話。
總之,生活中離不開科學小製作,它也需要人們的觀察力和創造力,只有人們在日常的生活中,不斷的發明製作,才會有新的事物產生,科學才會發展,社會才會進步。
第二篇:科技小製作
我的科技小製作是風動火箭。你聽了一定會感到驚訝吧,風也能帶動火箭嗎?告訴你,不但可以帶動,而且還能夠飛行十米以上的距離呢!你如果不相信,就聽聽下面的介紹吧。
製作材料:紙三角、粗吸管、細吸管、橡皮泥、軟塑料瓶。
製作過程:在一隻使用過的軟塑料瓶的蓋子上打一個孔,剛好插進細吸管就好,插入細吸管後把接口處用膠條密封起來。用一根可以輕易套在細吸管上的粗吸管做成一枚10釐米左右的火箭。這個火箭使用一個紙三角和一塊橡皮泥組成。紙三角貼在後段作為平衡器。前端用橡皮泥封口。之後,我們把火箭套在細吸管上,保證細吸管剛好插在橡皮泥裡。只要用力一壓塑料瓶,呵呵呵,飛行十米,一點不在話下。
道理:瓶中被密封的空氣當遇到強力的擠壓時,就會迫不及待的通過唯一的出口衝出,這時插在橡皮泥中的吸管出口就會形成瞬間強大的壓力將火箭頂出。火箭在壓力下脫離瓶管,氣流從火箭尾部噴出形成反作用力,推動火箭前行,藉助紙三角的平衡作用,飛行就不成什麼問題了。
大家看,科學無處不在。所以科學地總結在我們的學習過程中也是十分重要的。
第三篇:科技小製作
星期一我們學校宣布了本周要事:製作科技發明創作小東西!天,我最怕怕科技了!一提起科技,我就想到神七:太陽能帆板、火箭、返回艙……什麼都想不出來。雖然在班上科學我是數一數二的,不過我一說到發明創作,就滿腦子的空白。
因為生病沒上學的原因,致使我沒能提前知道這一個任務,這不昨天剛剛知道,一聽到這個詞我就心急火燎,渾身的毛都折了起來(可不是嚇的額)。昨天中午一回到家,我就悶悶不樂地說:「媽媽,今天中午我要製作一個東西,不要打擾!」吃完飯,我急匆匆地拿出了紙杯、釘子、鐵片、桌球、膠布……等材料做準備。可好不容易準備好一屁股坐下的時候,卻又是滿腦子的空白:做什麼呢?做出來又是一個什麼樣呢?……想著想著我竟然想到了:是不做還是做?後來我終於下了決定:當然做了。。做下這個決定時我有一些勉強,因為我實在是想不出來做什麼,就算是小玩意兒也行不通。我擺弄著兩個紙杯,突然想起了以前做的太陽花,結果我把紙杯小心翼翼地剪出了太陽花的形狀,剛剛想著這與科技也不粘邊兒時,媽媽突然走過來說:「忽忽,做了個挺漂亮的風車嘛!」我暈,真是「吃過豬肉,沒見過豬跑」!就這樣,一個紙杯在我的手裡報廢了。我又嘗試著把桌球綁在紙杯上讓紙杯在水上漂,像一個輪船似的……對,這個簡單!我三下兩下就綁好了桌球,不過我又發現了新的問題,紙杯偏了!不過這難不倒我,雞蛋殼不也是「桌球」嘛!我又「麻利」地用筷子把兩個雞蛋搗碎,想試圖貼到紙杯上。可是可惡的膠布一遇水不聽使喚了,我想到了用線,綁啊綁,結果等到上學時間我也沒有弄好,我索性不玩了。收拾收拾東西,我去上學了。
放學一回來,爸爸就說:「你那一個什麼什麼小製作制好了嗎?」我這正在「悶」頭上,爸爸的這一句話像是刀子似的扎到我的臉上。「還沒有。」「我幫你做個東西吧!」我不知道爸爸葫蘆裡賣的什麼藥。「有沒有扎頭的那種東西?還有一個蠟燭」「哦,我一會兒給你拿,其它做手工的必要東西都在茶几上。」東西準備好後,只見爸爸把一個粗頭皮繩的表皮弄開,只要裡面的皮繩。然後他故作神秘地說:「你先去做作業吧!」我很聽話,乖乖地去做作業了。在做作業的同時,我偷偷地瞧他一眼:只見他把粗頭皮繩的表皮全部剪掉,只留下裡面的三個皮筋。然後他順手拿起旁邊的「益達木糖醇」塑料盒,打開蓋子把裡面的糖都倒了出來,並用剪子在盒頂與盒下方各開了一個洞……我看得出神,以至鋼筆順著衣角劃下來。而這時的爸爸竟然神不知鬼不覺地把東西做完了。只見這個東西是由「益達木糖醇」做中間平底,兩頭的一邊有一個小釘子,一邊有一個大釘子。爸爸這回放大了噪門:「轉動釘子,它就往前跑……」一開始我不相信,後來我把釘子轉了10圈,結果它歪歪扭扭偏向一邊,不走,哈哈,這下爸爸說:「不對不對,這是兩邊不平橫……」後來換來換去他盯住了我的鉛筆頭,我看著他想用,大方的說:「拿去拿去,用吧用吧!」嘻嘻,這給我辦事,還成了我是好人哩!把鉛筆頭弄到「益達木糖醇」瓶上時,我再次旋轉鉛筆,這個小東西真的跑起來了,有時快,有時慢……真有趣!後來聽了爸爸告訴我這個小東西的原理,我明白了:一個物是圓體它可以走,可是不可以長時間走,要是有了動力,它就可以長時間行走。而「益達木糖醇」瓶正是個圓柱體,而在它身中的皮筋,就如動力,而在兩頭的鉛筆與釘子,是為保持平衡,而在上頭與「益達木糖醇」瓶相連的蠟燭,是起潤滑油的作用,不讓鉛筆運轉,而是它自己在運轉。
就這樣,我的科技發明創造可是以成功告終了。後來我把自己與爸爸的小製作定名為「旋轉木馬」。無論它多麼微小,可是它在我們的心中卻是如此重要。我相信,旋轉木馬會一直不停地在我的心中旋轉…
第四篇:科技小製作
一提到科學小實驗,我就興奮不已,因為通過做科學小實驗不僅讓人覺得好玩,而且還可以使自己學到不少的知識。
常識課上,我學到了有關熱氣球和孔明燈以後,覺得這個實驗實在好玩,於是,就想自己也親自動手做一次孔明燈上升的實驗。
回到家裡以後,我放下書包就去找來了一塊手帕大小的塑料板,又到鄰居哥哥那裡借來了一盞酒精燈,然後,我就動手製作孔明燈了。我先將酒精燈固定在塑料板上,然後拿來一隻完好無損的透明的大塑膠袋。我把塑膠袋罩在酒精燈上,同時把它與塑料板連在一起。好了,孔明燈做好了。接著,我就用火柴把酒精燈點燃,還把塑膠袋用手幫助撐開,避免讓酒精燈的火焰將塑膠袋燒壞。哇,酒精燈上的火焰好明亮,又好暖和。不一會兒,我覺得塑膠袋有點熱了,而且鼓了起來。於是,我就將手鬆開,塑膠袋沒有倒下,反而豎起來。慢慢地,塑膠袋越來越大,像一個喝醉了酒的胖漢。咦,塑膠袋果然飄飄悠悠地奇蹟般地徐徐上升,一直升到了屋頂。我高興得又蹦又跳。這實驗真是太有趣了。我站到桌子上面將那盞孔明燈拿了下來。然後,我來到屋子外面,將手一松,那盞孔明燈就向天空中升了上去。它越升越高,高得簡直看不到了。啊,簡直太過癮了!看著遠去的孔明燈,我心想:1700多年前,諸葛亮就運用了熱空氣上升的原理,做成了孔明燈;200多年前法國科學家做成了熱氣球,還載著人上了天呢!啊,科學真是太偉大了,我愛科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