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學四年級紀念抗戰70周年作文
2025-02-01 23:12:22
【篇一】當地時間7月29日,多倫多華人團體聯合總會協同當地近百僑團共同宣布,將在8月23日舉行紀念世界反法西斯戰爭暨中國人民抗日戰爭勝利70周年系列活動,以期銘記歷史、緬懷先烈、維護和平。
當日舉行的新聞發布會上,12位僑團領袖齊聚一堂,代表了多倫多華人團體聯合總會、閩商總會、加拿大中國專業人士協會等當地重量級僑社,對外宣布上述消息。
預期將於8月23日舉行的紀念活動在當地大多倫多中華文化中心舉行,活動將邀請知名學者、教授、政府代表、二戰老兵等共同出席並發表講話。活動還期望來自港澳臺地區和海外的華僑華人積極參加。主辦方預計,會有上百人參加。
出席此間新聞發布會的多倫多華人團體聯合總會主席魏成義表示,在抗戰勝利70周年之際,華聯總會牽頭匯集當地近百僑團,在多倫多舉行這樣的紀念活動,旨在提醒後代子孫,時刻銘記日軍侵華的歷史,警鐘長鳴。魏成義表示,前事不忘後事之師,惟有讓世人看清歷史、讓子孫們牢記歷史,才能避免歷史悲劇的重演。
參加新聞發布會的社區僑領陳福、餘卓文、鍾新生介紹了擬邀請參加的人士,以及正在布局的紀念活動,他們表示,多倫多華社規模龐大,華人對曾經發生在祖籍國土地上的那場日軍侵華戰爭刻骨銘心,戰爭帶來的災難貽禍無窮,應當通過各種努力避免戰爭。
社團僑領金龍煥、沈謝元、時安迪等更提醒人們注意,日本右翼勢力歪曲歷史、甚至歪曲二戰波茨坦公告的行為,警醒世人日本軍國主義的幽靈並未死去,所有人都應該對此警覺。紀念二戰不單單是中國人的事情,應該是全世界的事情。
僑領們表示,雖然他們因為各種原因移民他鄉,但祖祖輩輩應該銘記二戰歷史,牢記慘痛經歷,維護和平,避免戰爭。
二戰期間,加拿大曾經派兵2000多人前往香港參加抵抗日軍侵略的香港保衛戰,一批加軍戰士死於日軍槍炮之下而埋骨他鄉。二戰期間,加拿大華人在後方保障供給,支援前線戰事。而中國人民耳熟能詳的白求恩大夫,更在二戰期間親自投身中國的抗日戰爭當中。
【篇二】在8月逼人的暑熱中,去盧溝橋參觀中國抗日戰爭紀念館。紀念館裡人流如織,摩肩接踵。在中國人民抗日戰爭和世界反法西斯戰爭勝利70周年之際,伴隨著各種紀念熱潮,出現這樣的場景並不足怪。但在沒有慶典的平素往常,該如何推進人們追懷歷史的腳步,延續人們重溫歷史的熱情?
不久前,曾有調查公司對北京、上海、廣州三地的年輕人進行了"二戰認知現狀"調查。數據顯示,二戰對於年輕一代已越來越"遠";對於一些二戰的關鍵詞,知道的年輕人也越來越少。
70年過去了,生活在和平年代的我們,或許很難理解領悟過去那個時代的悲慘和傷痛,也永遠難以感同身受侵略戰爭的罪惡和災難。戰爭的硝煙早已散盡,但讓今天的人們記住,在我們腳下的這塊土地上,曾經發生過最殘酷壯烈的戰爭,發生過侵略者慘絕人寰的血腥屠殺,有過先烈們浴血抗戰的驚天壯舉,有過"一寸河山一寸血"的悲壯歷史,卻是無論時光如何流轉,都不應當放棄的。
人是不能不懂得歷史的,人們不是不明白這個道理。據調查,74.6%的年輕人希望加強關於二戰歷史的教育,九成的被訪者認為類似今年的紀念活動今後還應繼續。這樣的期望讓我們反思,我們是否很好地創造了讓年輕一代走近歷史的契機?
應當承認,我們對後代的抗戰歷史教育還有不少欠缺。今天我們的歷史教育,基本上是在學校裡開展,由於方式的單調沉悶,在孩子們眼裡,它只是教學大綱上的一個章節,是需要背誦、考核的一種"知識"。而在一些國家裡,類似的歷史教育形式多樣。比如,讓學生選擇一位在戰爭期間被害猶太人的名字,然後用課外時間調查他的歷史和被法西斯殺害的經過,最後全班交流各自的報告,老師根據完成情況打分。
這樣的教育不但切實有效,而且震撼心靈。孩子們在查詢資料的過程中,逐漸由一個生命的消失,一點點揭開那段驚心動魄的殘酷歷史。它讓已經開始有獨立判斷和分析能力的孩子們,不僅記住了歷史的真實,也獲得了研究歷史的視角。
時代的場景變化太大了,要讓年輕一代真正記住歷史,不能停留在概念式的說教上。真正完整有效的歷史教育,是應當融會在生活之中的。它不應當僅僅是在紀念館裡才能看到,只是在書本中才能讀到,它還應當以豐富、適當的形式滲透到我們居住的街區和生活的種種場景之中,這樣才能在耳濡目染中化為整個民族的"集體記憶"。
"我們不怕死亡,我們怕被遺忘。"參加過70年前那場戰爭的老兵們這樣說。但願我們的歷史教育,能夠早日讓年輕人面對殉難同胞的靈魂作出回答:我們沒有忘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