師德論文愛心與責任
2025-02-01 16:33:11
自古以來一切優秀的教師和教育家都把熱愛學生,甘為人梯作為自己的座右銘。中國古代教育家孔子早就提出「仁者愛人」「誨人不倦」等格言,著名教師斯霞主張對學生施以「母愛」及國外某教育家甚至提出過「如果教師不熱愛兒童,那就最好讓他離開崗位」等,由此可見「愛」是教師應具備的素養中起決定作用的一種,是教育藝術的基礎。?
一、老師就必須嚴格要求學生
俗話說得好:嚴師出高徒。「教不嚴,師之惰」。嚴是有標準的嚴,是在一定範圍內的嚴,是符合教育規律的嚴,是有利於學生德、智、體、美等方面的全面發展的,不是摧殘學生身心健康的嚴。嚴格之水只有滲透情愛之蜜,才能成為愛的甘露。
孔子日:「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雖令不從。」這句話,肯定了教師的重要性。作為班主任,身教的重要性顯得尤為重要。因為班主任是學生心目中最崇高,最有威信的榜樣。班主任的思想、信念和道德,以及態度,儀表和行為等方面,在班級管理和教育教學過程中,對學生的成長產生著潛移默化的積極影響和教育作用。我必須時刻提醒我自己,學生無時無刻在關注著我,我必須對我自己的言行舉止負責,為我的學生負責。
在剛工作一個月的時候,我發現我們班的學生坐不會坐,站也不會站,坐下去就像拉滿的弓,站起來就像一棵柳樹,渾身不帶勁兒,有一天,我專門抽出一節課的時間,和他們一起練習坐姿和站姿。上半節課我們開始坐著,不到十分鐘,有的同學就開始亂晃,而我,只是用眼神注視著他,我沒有走過去,也沒有說一句話,只是端正的坐在自己的位置上,他沒有出聲,只是看著我,隨後很快地坐好,二十分鐘過去了,再也沒有學生動過,我想他們肯定累了,因為我的後背都酸了,所以我和他們開始練站姿,在站的過程中,我還不斷的講述著自己上大學時軍訓的情況,跟他們訴說那裡的軍官都如何站,如何坐,如何吃飯的……他們聽後都感到驚訝,此時我還在站著,陪同他們一起,他們只是一動不動的看著我,眼神中不時出現了「我錯了」,「我也一定可以做到」,就這樣,我和同學們在非常沉悶的氣氛中度過了一節課,可是令我沒有想到的是,下課後紛紛有學生來到我身邊,把我圍住,老師您陪我們一起站著不累嗎?我告訴他們:你們錯,代表老師出了錯,所以老師應該和你們一起站著。同學們卻說:「老師,本來就是我們的錯,和您沒有關係的。」聽到他們這番話,雖然心裡不認同,但是我知道他們從內心認識到自己的錯誤,那對我來說,我的所做就是有效地,就是對的。從此,學生們和我就像朋友一樣,每天圍在我身邊,和我說說話,聊聊天,心裡別提多開心了。
二、愛學生就要尊重學生的人格
愛學生就要尊重學生的人格,建立平等的師生關係。每個學生都是一個獨立的人,擁有獨立的思維,因此,教師必須努力把自己的教育和教學適應學生的思想認識規律,決不能把自己的意志強加於學生。尊重學生的人格,就要充分理解學生、信任學生、欣賞學生,呵護學生的創造潛能,切勿傷害學生的自尊心和自信心。對學生多一些鼓勵,少一些訓斥;多一份肯定,少一份否定;多一點表揚,少一點批評。對學生要真誠,真誠地與學生交往,給學生以真誠的關心和幫助,只有這樣,才能成為學生心目中真正的良師益友。
記得在2010年6月12日的一天,在放學後,我留下了班裡上課一直很不認真聽講的杜紅軍,當時他很不情願,於是我便先跟他聊天,看他心情好了很多,才開始給他講題,我耐心的給他講從開學到這本書結束的所有知識點,雖然在講課的過程中有很多不如我意的地方,但是我都忍下了心中的怒火,因為我知道,即使我跟學生發脾氣,他還是不懂,不如調整好自己,用平常心,欣賞他的心去面對他。就這樣,我終於在放學後的兩個小時將知識傳授給了他,雖然我心裡清楚,在短短的兩個小時之內,讓他將所有的知識全都掌握是不可能的,但是他終於能明白點了,就是有收穫的,金子不是剛開始就會發光的,我相信,在我不斷地努力下,杜紅軍一定可以戰勝他自己,而我,也因為他認識到自己的錯誤感到欣慰。
三、愛學生要善於發現學生的閃光點
任何一個學生都有自己的優點,「問題生」也不例外,相反,對這些「問題生」要給予更多的愛,。教師要善於發現學生的閃光點,千方百計讓學生的閃光點真正閃光,使學生的自信心和上進心得到充分的發揮,從而激起學習的鬥志。轉化「問題生」除了多觀察外,還應多了解、多關心、多談心、少發火、不體罰、不放棄。實踐證明,從愛出發,動之以情、曉之以理、導之以行、持之以恆,「問題生」是絕對可以轉化的。
有一次,上午第二節課,我騰出時間,讓學生改卷子,本來怒火衝天,但當我看著一些學生無辜的眼神時,我心軟了,其實他們是那麼渴望學好知識,我怎麼忍心將他們推到知識的大門外呢?於是,我壓下了自己心中的怒火,細心地給幾個學生講題,在講解的過程中,有不少的磕磕絆絆,讓我有快瘋掉的感覺,但我不斷地告訴自己:他們都是天真的孩子啊!我沒有權利剝奪他們天真而純潔的心,沒有權利去打擊他們那幼小的心靈。我細心地講解著,甚至連數格子都一個一個的幫他們數,讓他們看,所幸他們都聽會了,而更讓我感覺到的,是他們心中的那份愛,他們用那麼懇切的語氣告訴我:「老師,我會了。」我雖然臉上沒有太多的笑容,還要告訴他們,以後要上課認真聽講,這樣就不會浪費大家的時間了,但是,我的心裡無比的高興,因為他們讓我感受到,其實他們那樣期望老師的愛,我做到了!
四、對學生除了所給予的愛以外,還應有一份責任感。
如果說這一切都是源於愛的話,那麼更確切地說是基於一份深深的責任。我們說愛與責任是師德的靈魂,其實責任也是一種愛。正如歌德所說的那樣:「責任就是對自己要求去做的事情有一種愛」。
我們都知道「壞」學生是家庭的溺愛、或歧視、漠視造成的,我們都知道「壞」學生是社會不良環境塑造出來的,所以教師的工作就是一種「以人為善,以人為本」的工作,是心靈塑造、價值觀與人生觀塑造的人性工作。就是以「人性向善」為價值理念引導學生去營造明麗的內心生活,;就是「以人為本」的理念去引導學生追求人生的意義和價值,引導學生去建立正確的世界觀和人生觀。
總而言之,師愛是一種激勵學生個性和諧發展的無可取代的教育力量。愛是春雨,能滋生萬物;愛是橋梁,能溝通師生的心靈。有了愛,師生之間就能以誠相見,心心相印,沒有愛,就沒有真正的教育。對學生的責任感是每個教師所必備的,熱愛學生又是教師獻身教育事業,搞好教育工作的原動力。對孩子多一份愛吧,因為在給予的同時會多一份收穫;對孩子多一份責任感吧,因為只有這樣才不會愧對教師的這個稱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