規則與人情作文【精選】
2025-02-11 05:48:09
規則是冰冷的,是寒透人心的,然而,正是人情,溫暖滋潤了它。小編收集了規則與人情的作文,歡迎閱讀。
第一篇:規則與人情
規則,似石頭般堅硬,但水珠可以滴穿石頭;
規則,似大海般廣闊,但高山可以看遍藍海;
規則,似乎無法觸碰,但它可以用人情澆灌。
——人情之於規則,不可或缺。
規則是冰冷的,是寒透人心的,然而,正是人情,溫暖滋潤了它。正如二戰期間的1944年聖誕節,兩個受傷的美國士兵被一個善良的德國婦女收留在家中。她並沒有依照冰冷的規則將他們拒之門外,任由其被當俘虜。她相信,他們只是戰場上的對手,不是生活中的敵人——而後有四個德國兵敲門,她請他們放下武器。那晚德國士兵被婦女所動為美國士兵療傷,誰也沒有按規則俘虜對方邀功。在千鈞一髮的時刻,他們沒有被規則冰封,將人情演繹得如此動容。
又如上海「最有人情味的交警」李自成。再一次執勤期間,他攔住了一輛違法右轉的摩託車並準備開罰單。這時,摩託車司機卻氣憤的質問道:「指示牌上明明寫著六點後不許右轉」向李自成示出自己的手錶時刻,「而現在還沒到六點怎算違規?」而後他又看自己的手機,才發現手錶沒電停擺,而實際上手機顯示的實際時間超過了六點。無奈之下司機只能低頭認錯,並失落地對後座的妻子說:「對不起。」李自成疑惑地望著他的妻子,只聽到:「警察叔叔,我得了病每個月都急需用錢化療。」聽到這番話後,李自成十分為難,但最後還是開出了罰單——一張夾著一百元人名幣的罰單!原來,規則中也有亮麗的風景;原來,規則在人情薰陶下也能那麼溫馨感人。
如果沒有人情,規則就會變得滿目愴然,變得驚悚可怕。
酷法如秦律:陳勝吳廣等人因暴雨而耽誤了服役的期限,就會遭受不由分說的一律處死;制度如古印度,種姓制度劃分四大種姓,即四大類人,殘酷地剝奪底層民眾的自由與尊嚴;規則如日本浪人,四十七浪人在等級制度下,必須賣妻殺兒子成全自己主人的威名。
難道規則真的是殺人如麻的劊子手嗎!難道規則真的是扭曲人性的惡魔嗎!難道規則真的是踐踏真理的暴徒嗎!
又看那名上海考生的事例。工作人員的一舉一動,不就是規則無情的表現嗎?考生急的被迫翻牆,考生母親急的被迫下跪——她們淚水與無助刺痛了人們的心,更是狠狠地反映了規則無人情的可怕啊!
規則,是規範人的準則;
人情,是建立規則的準則。
人生漫漫,唯有人情當航,規則當車,才能一路平安地駛向彼岸!
第二篇:規則與人情
上海高考考生因自行車壞了而遲到2分鐘,其母下跪求情,仍被拒考場之外。誠然,家有家規,國有國法。但在這種由非主觀因素造成的情況下,難道就不能具體問題具體分析,在規則之外留有人情嗎?
規則是有人情的蘆葦。在非主觀因素造成規則被破壞的情況下,寬以人情,能使社會更和諧。正如上海「最有人情味」交警李自成。在一次執勤期間,他攔住了一輛違法右轉的摩託車,並準備開單罰款。這時,摩託車司機卻氣憤地質問道,指示牌上明明寫著六點後不許右轉,而現在還沒到六點,怎算違規?而當該司機看到自己的手錶時,才發現手錶沒電停擺,而實際上已超過六點。無奈的司機只能低頭認錯,並懊惱地對後座的妻子說:「以後你治療買藥的錢又少了。」聽到這番話,交警李自成感到十分為難,但最後還是開出了罰單,裡面夾著一張100元人民幣。而這位交警的行為被媒體曝光後,也受到市民的稱讚,上海的社會氛圍更加和諧。法制之外,應有人情。摩託車司機並非惡意違法,而是因為手錶停擺這種非主觀因素而造成違法。誠然,法律是鐵面無私的,但若每個人都只是會剛性遵守法律,而不會柔性地應對各種突發情況,恐怕這個社會的矛盾會越來越嚴重。可見,讓社會更和諧有序,我們需要有人情的規則。
然而,生活中我們卻常常見到只會死板遵循規則,在非主觀因素造成的情況下不會變通的例子。正如在福州一條高速公路上,收費站工作人員攔住了一臺急救車。急救車上躺著一名孕婦,但全車人都沒有帶現金。為了區區幾十元路費,收費站人員把急救車攔在出口處近一個小時,使得孕婦只能在車上生產,而這件事被媒體曝光後,收費站工作人員的餓行為受到了人們的斥責,如此「遵守」規則,只會引起更糟糕的結果。規則的制定是為了更好地保護人的權益,然而,當盲目遵循規則而致人的權益受到損害時,難道不應該在規則之外留有人情嗎?
規則應是有人情的蘆葦。尊重規則,遵守規則,這是每個公民的道德素質。在非主觀因素造成的情況下,我們更應把規則理解為對人的尊重,對人權的尊重,如此,我們的社會才會發展得更健康,人與人之間的關係也將更和諧,更有人情味。
規則與人情,同行更美。
第三篇:規則與人情
什麼是規則?是白紙黑字的法律條文,還是七大章八大節的校規?應該不是這些。當一個孩子在你身邊摔倒時,沒有哪條規則要求你必須把他扶起來,但你還是這樣做了,因為你心是有這樣一個規則:要幫助比你弱小的人,心中這種規則多了,人情也就隨之形成了。
規則與人情是相輔相成的。
沒有人情,規則是無法支撐一個社會正常運轉的,規則是人定的,如何嚴密也不能夠到「天衣無縫」。若沒有人情的支撐,規則是很容易被人鑽空子的。你說不許「隨地」吐痰,那我就吐到公園的長椅上好了;你說不許「亂塗亂畫」,那我就「認認真真」地給你畫上一排青面獠牙的小鬼,如何?事情若真到了那一步,恐怕就不是一口痰,一幅畫那麼簡單了。律師們大可鑽法律的空子,憑自己的三寸不爛之舌將事情弄得黑白顛倒,是非不分,只怕年年都要「六月飛雪」了。
沒有規則的社會更是要方寸大亂。不是所有人都能像範促淹那樣「先天下之憂而憂,後天下之樂而樂」的,也不是所有人都能做到「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路不拾遺」或許還有可能,而「夜不掩戶」卻怎麼聽怎麼像一個美麗的神話傳說,當人情不足以約束人們的行為時,規則將會適時地補上這個漏洞。「個人自掃門前雪,休管他人瓦上霜」聽上去是人情的淪落,但美國卻制定法律,要求你先把自家門前的雪掃乾淨了再說,至少不能讓路人被你家的積雪滑倒。這就是人情的底線——規則劃出來的。
理想的社會應是規則與人情並存的。規則約束著人們,使其不至滑出人情的底線;同時,人情也填補了規則的漏洞,使其更加完美。一個人被外在的規則和內在的人情約束著,才能成為一個真正的人;一個社會的規則與人情相輔相成,這個社會才能充滿希望。人情是通向美好未來的路,而規則就是路旁的燈,照亮我們純潔的靈魂,也照亮那條充滿理想的大道。我們將人情埋在心底,將規則挽在手上,勇敢地面對未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