與魯迅對話作文800字
2025-02-11 12:44:09
在歷史的銀河中,閃耀著許多光彩熠熠的星辰。『一顆明星,就是一座照亮後人前進的燈塔。小編收集了與魯迅對話的作文,歡迎閱讀。
第一篇:與魯迅對話
在歷史的銀河中,閃耀著許多光彩熠熠的星辰。『一顆明星,就是一座照亮後人前進的燈塔。於是我穿過時間的隧道,去歷史的太空,尋找那一顆星。
我四處尋找著,忽然,我看見一位穿黑色長袍的先生正在桌上埋頭寫作。我走過去,他似乎被我打攪了,慢慢地抬起頭來。一張消瘦的臉龐,透露出剛毅與堅強;兩道犀利的目光,仿佛能刺透那沉沉的黑夜;一頭不屈的硬發,根根顯示著與惡勢力的不調和。沒錯,就是他——魯迅先生。魯迅先生也看見了我,微笑著讓我走近他,我此刻感覺到他是那樣慈祥、和藹。
「魯迅先生,我與您是相隔一個世紀的人啊,但我也很愛好文學。」他放下手中的筆打量著我,笑著說:「啊,那麼我和你是同路人啦!」
「先生,」我問,「我最喜歡看您的書,除了在課上認真學習了從您的書中選來的文章外,還課外閱讀了您的其他一些著作,如《朝花夕拾》、《吶喊》等。為什麼您能寫出如此精妙絕倫的文章?」
「這個原因很簡單,」魯迅先生慈愛地看著我說,「我生活在一片混沌的世界中,我看到了苟延殘喘、陰險狡詐的『落水狗』,我看到了奴顏婢膝、貌似中庸的偽君子,我也看到了國民眾生的劣根性,我想要抨擊他們,讓那些反動的御用文人捉襟見肘、心驚肉跳,讓病態社會的千瘡百孔暴露無遺。」
『可是您對待傳統文化是否太偏激了呢?」
「我承認,我是有點偏激了,但我想通過某種必要的偏激,來打破禁錮,激活思想,引導解放。我時時解剖別人,更多的卻在解剖我自己。」
「在熱情勇敢的農村孩子中間,您看到了一個無知無能的『我』;在衣衫襤褸的人力車夫面前,您感受到了體面外袍下的自私自利的『我』;從學醫到從文,從迷信『進化論』到辯證地看問題,您就是這樣不斷地自我督促,自我更新。」
「您是位偉大的作家,您的筆鋒幽默辛辣,嬉笑怒罵皆成文章,卻不自命清高;您的幽默中閃爍出睿智與深刻,憂憤中蘊含著一顆深沉的愛國之心啊!」
「您是偉大的戰士,異常清醒與敏銳,您不屈地戰鬥著、抗爭著,以思想做劍,以寸筆為槍,劃破漫漫長夜,挑出些許亮色。」
「『橫眉冷對千夫指,俯首甘為孺子牛』,是您在那黑暗荒蕪的年代裡始終堅持的人生態度!」
「我很高興,你能讀懂我的文字,能清楚地了解我,正確地看待我。我希望,當你醉心享樂、虛度光陰時,『浪費時間無異於慢性自殺』的警告能讓你幡然悔悟;當你無法把握自我,卻又自欺欺人、逃避現實時,阿Q的形象能讓你窺見自己的影子,猛然驚醒;當你鑽人『虛無主義』的圈子裡不能自拔,對我們這個古老民族的歷史產生懷疑甚至自卑時,那一句『中國人失掉自信力了麼』的反問,又能讓你重新挺起胸膛……」
「魯迅先生……」
隱約地,那張消瘦的臉龐模糊了;漸漸地,那黑色長袍的背影也消失了。
我與魯迅先生的對話也隨之結束了。
但我想,一個真正的思想家,他思想的光芒是不會受時間與空間阻隔的。
即便是在一個世紀後的今天,魯迅那深邃的目光依然會讓人驚醒,給人力量。
這,就是魯迅。他屬於中國,也屬於世界;他屬於歷史,又屬於現代。
他嚴厲,卻又慈祥。他消失了,卻又永遠在人們心中。
人的思想永遠是相通的,它可以穿越時光的隧道,進行交流。
第二篇:與魯迅對話
來到熙熙攘攘得售書中心,魯迅先生還沒到。今天下午得籤名售書活動看來時在這裡舉行了,還有一個小時才開始售書活動。慕名而來得學生和學者已經站滿了整個大廳,每個人逗拿著一本《阿Q正傳》,表情逗有些著急。有的兩三個人聚在一起激動的討論著,有的在一邊默默的看書,還有的一邊啃著饅頭一邊翻著書,看來是剛下班。我急急忙忙在助手的陪同下穿過大廳來到魯迅先生的書房,魯迅先生也是剛用過午餐,開門進屋,魯迅先生笑著讓座,一陣問候後,我們進入了主題。
「魯迅先生,《阿Q》自問世以來一直很暢銷,您開這次售書活動是為了單純提高它的知名度,還是另有用心呢?」
「其實主要還是另有原因。」他嘆了口氣接著說,「讀《阿Q》的人的確很多,但有多少了解書中所包含的悲憤與無奈呢?我曾在《吶喊》自序中說過我的喊聲是勇猛或是悲哀,是可憎或是可笑;那倒是不暇顧及的。」
「您在寫《吶喊》、《狂人日記》、《彷徨》以及現在的《阿Q》過程中,您是怎樣取材的呢?」
「我的取材,多採自病態社會的不辛的人們中。」
「目的呢?有很多人也層分析過,只是想聽聽您的說法。」
「目的也很明確是在揭出病苦,引起療效的注意,所以我力避行文的嘮叨,只要覺得夠將意思傳給別人了,救寧可什麼陪襯拖帶也沒有。」
「您在《阿Q》中塑造人物阿Q時,是指一個特定的人物,還是是一個大眾化的吧!但不是說在我身邊沒有「阿Q」的存在。」
「在您以前的作品和現在這個《阿Q》中,你曾經多次提到看客,我想知道您對『看客』是怎麼理解的。」
「那是在日本留學期間,看過那次殺中國人的電影後,當時感觸特別深,就棄醫從文了,認為即使體格如何健全,如何茁壯的國民,不改變他們的精神,只能做毫無意義的示眾的材料和看客。」看客也不過是麻木國民的一個代名詞而已」。
一個小時很快過去了,這次對話我感悟很深,是啊,不改變人們的精神,只能做毫無意義示眾的材料和看客。
第三篇:與魯迅對話
魯迅先生,當你的《阿Q正傳》、《狂人日記》、《朝花夕拾》......,等等一系列作品問世以後,便不停地讓我們笑著,又讓我們深思著。
的確,我很認同你的說的「喜劇是把無價值的東西撕破給人看」,這句話在《阿Q正傳》中表現的特別的淋漓盡致,把一個近乎無賴卻又令人同情的阿Q刻畫的即令人生厭又令人深思,真正的做到了撕破阿Q的麻木不仁並表現出中國當時人性的麻木。讓我們不但看到了阿Q的愚昧又看出了國人的懦弱。
老實說魯迅先生,雖然您是中國的文化巨匠,可在我初讀你的小說時,卻感到您寫的那些東西既沒有什麼價值又沒有什麼特別的文化修養,讓人覺得你好象在寫沒有意義的逗人發笑的材料,這種想法直到明白你的寫作意圖以及看到您的「喜劇是把無價值的東西撕破給人看」之時才改變,才明白您所寫的小說的真正韻味。
或許,在您看到我對您的小說又如此評價時,會不失風度的說一句:「我的取材,多採自病態社會的不幸的人們中,意思在於揭出病因,引起療救的注意。」我想,這大概就是你當初的「啟蒙主義」吧!
魯迅先生對於您的文章,我不敢說深得其精髓,卻也知其幾分真意,從文章中,我讀懂了您,我想,大概在寫這些小說的時候,您拿的不是筆,而是一柄刺入敵人心臟得尖刀;是一座驚醒麻木國民的警鐘,是自己的一腔熱情。而你寫出的,不僅僅是小說,還是一面鏡子,一面能照出人本性得鏡子;更是一根鞭子,一根激勵、鞭策國民時時向上的鞭子。
或許,此時你會說:「不要人誇文章好,只想留言警國人。」但我卻要說你「筆落驚風雨,詩成泣鬼神。」
你說你「橫眉冷對千夫指,俯首甘為孺子牛」我說你「生當作人傑,死亦為鬼雄。」
魯迅先生,我了解了你的「凡是愚弱得國民,即使體格如何健壯,也只是毫無意義得示眾的材料和看客,病死多少不必以為不幸的,所以我們第一要著,是在改變他們的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