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共同的追求——節約與再利用(初中生作文)
2025-01-18 20:09:09
著名作家張抗抗說:「我可以捨得用很多錢去幫助別人,卻捨不得把一個好好的東西或事物丟棄。我不是為了錢而節約,而是為了節約而節約。」節約是無關乎錢多還是錢少的一種品德,因此,無論我們貧困還是富有,節約,從我做起。
說起節約,大家可能馬上想到愛惜糧食,節約水電。是,少浪費是節約方式的一種,但不是全部,廢物再利用更是節約的重點。比如經歷過「水荒」或停水的人們應該頗有感受,淘米、洗菜的水存下用來擦地、衝廁所,洗臉的水也用來衝廁所。這時候的水得到了充分的利用,平時的廢水得到再利用,這不就是廢水的再利用嗎?試想,如果平時都能像鬧「水荒」時那樣廢水再利用,那將會節約多少水啊。這就需要人們能養成一種廢物再利用的習慣,增強節約意識。生活中類似的現象還有很多,比如垃圾分類處理,不但利於環保,還可以將可以再利用的垃圾收集處理後生成新的產品,一舉多得。
然而,我們身邊浪費的現象比比皆之。當我們隨手扔掉一塊饅頭的時候,我們是否想到自己的父母也許正在為全家人的一餐飯食而辛苦奔波?當教室或者家裡的電腦、風扇或者電燈在「孤獨」工作的時候,我們是否想到西部山區還有很多孩子仍然在點著蠟燭的教室裡上課?當我們奢侈地用大量的自來水換取一點涼意的時候,我們是否意識到我們在糟蹋水資源的同時,其實也是在毀滅一種希望,一種讓藍天、碧水、綠地永存的希望?
記得,我在報紙上曾看到這樣的一則新聞:把廢紙推到進料口,經過200多米的流水線裡的「洗禮」,廢紙就完成了它的再生歷程,變成了白潔平整的捲筒新聞紙。然而從本地回收的廢紙,在原料組成中還只是極少一部分。這家公司用於生產新聞紙的原料,絕大部分是遠涉重洋從美國、加拿大運來的廢紙。我很費解:明明我們國家有大量廢紙,幹嗎還要去進口別人的廢紙?原來,我們的廢紙至今沒有明確分類。其實,我們的舉手之勞為垃圾分類,懂得循環利用,就會讓資源浪費的遺憾少一點。
節約是一種風度,循環是一種科學,也是一份社會義務的擔當。同學們,勿以善小而不為,勿以惡小而為之,現在就行動起來吧,讓我們從一滴水、一度電,一張紙,一顆螺絲釘做起,讓循環再利用真正成為我們的一種生活方式和生活習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