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走進魯迅作文800字
2025-02-07 11:30:09
導語:魯迅精神並沒有隨著時問的推移被人們淡忘,它已經播散到每個中華兒女的心裡,激勵著我們直血現實,勇於反省自我,不斷前行。小編收集走近魯迅的作文,希望對你有幫助。
第一篇:走近魯迅
母親的書桌上終年擺著一尊鑲嵌著魯迅像的瓷盤。聽母親說,文化大革命「焚書坑儒」,可是沒燒魯迅的書,書店裡除了毛澤東選集馬恩列斯全集,剩下的就是魯迅全集赫然擺在那裡。
魯迅,一個神聖的名字,像所有被推到高處的神話人物一樣,在魯迅周圍始終有一種威懾的氣氛和蠻橫的力量,壓迫著我不敢雙眼直視他。他是作為一個不可言說的奇蹟存在的。
在那個風雲變幻,災難深重的年代,為了拯救陰霾籠罩的舊中國,魯迅先生沉思著、探索著,「眾人皆醉我獨醒」,做出了堅定的選擇,用筆來代替手術刀,摘除中國人封閉頭顱裡思想的毒瘤。有人說魯迅先生的文章不是很過硬,可沒有人敢說他的思想精神神不過硬。那精神到今天還閃爍著鋒利的光芒。
說到魯迅精神,這個我是知道的,就是以筆為投槍和匕首,吃的是草,擠出的是奶,痛打落水狗,毫小妥協地向一切黑暗勢力挑戰,「一個都小寬恕!」,「橫眉冷對於大指,俯首甘為孺了牛」,「半殖民地人民最可貴的品格,沒有絲毫的奴顏和媚骨」。與之相聯的形象便是孤憤、激昂、單槍匹馬。前面是一眼望不到頭的明槍,身後是飛蝗一般放不完的冷箭,簡言之,魯迅的一生是戰士的一生。
魯迅先生古文古詩寫得極好,可他並不尊唐崇漢,他給中國文學的大河開闢了一個新的支流。他不會因為舊物的羈絆而停止探求新事物的步伐。新文藝無論在理論上還是實踐上,他都站在最前面。他獨自在黑暗中摸索著,常常「碰壁」,碰扁了鼻子。他無時無刻不在探求著、實踐著。他以最大的力量,把最簡單的文字、感情、思想,容納在一兩千字裡,像一塊玲壠的瘦石,但永遠新鮮,永遠清晰,永遠軟中透硬,永遠厲害而不粗鄙,有著一顆手榴彈的力量。
魯迅先生是相信進化論的。他有一顆純潔的心,關愛著青年們,有時甚至是溺愛。他相信新一代的青年必定是新中國的棟梁,必定有出息,就用自己的手把他們一個個託起來,唯恐自己的光芒遮住了他們。
中國人民虔誠地崇拜著魯迅。因為他是在國人需要精神支柱的時候挺身而出,頂天立地地站在華夏大地上的。魯迅先生的精神,至少讓三代中國人靈魂受到洗禮。魯迅先生的精神,滲透了中國的每一寸士地。他偉大,他堅強。
魯迅精神並沒有隨著時問的推移被人們淡忘,它已經播散到每個中華兒女的心裡,激勵著我們直血現實,勇於反省自我,不斷前行。
第二篇:走近魯迅
在我,一個十六歲的高一學生看來:魯迅,是永遠也不可走近的。
魯迅,是不可走近的,因為他是寂寞的:從小康家庭而墜入困頓,在每天店鋪和藥店的循環往復之間看清世態炎涼;從紹興到南京學洋務,在奚落和排斥中與親人分離;從中國到日本致力醫術,在外人的歧視中發現國人的麻木不仁;從彷徨到吶喊,在萬難被毀的鐵屋中大嚷挽救將從昏睡入死的民族……誰能在如此特殊的年代有著如此特殊的經歷?在我認識的人中想來也只有魯迅了吧。
魯迅,是不可走近的,因為他是寂寞的:橫眉冷對千夫指,俯首甘為孺子牛。面對政府的「圍剿」和迫害,面對「御用文人」的誹謗和風刺,面對廣大人民的的麻木愚昧,「沒有絲毫的奴顏和媚骨,是向敵人衝鋒陷陣的最正確、最勇敢、最堅決、最忠實、最熱忱的空前的民族英雄,成為中華民族新文化的方向。」對敵人順手一擊的諷刺,現在看來更像是驅除寂寞的苦藥。
魯迅,是不可走近的,因為他是寂寞的:生在近代,卻無時無刻不警示著一代一代的後人。讀過魯迅的作品,個個醜陋的中國人:奴性、面子觀念、看客心態、麻木、卑劣、自私、狹隘、保守、愚昧等等都揭露無遺,即便是現在,我們的身上仍殘留著它們的種子,行走在社會上仍處處可見。魯迅站在一個前所未有的高度審視著當時甚至現今的社會,對醜惡,陋習,弊病進行著無情的揭露批判,多麼深刻,卻又多麼寂寞。
在我,一個十六歲的高一學生看來,魯迅,是永遠也不可走近卻又必須走近的。魯迅把自己投入到了黑暗窒息的深淵中,發出刺眼的光亮,為後人指明了前進的方向。走近魯迅,便是走進他內心深處的寂寞——包含著勇氣、熱忱、客觀、嚴謹的寂寞。
第三篇:走近魯迅
魯迅先生,是我國傑出的文學家、思想家、革命家。在他所有的文學作品中,我們都能感受到他那種深切真實的感情,和高尚的愛國情操。在他所生活的年代裡,瀰漫著封建黑暗的氣息,那個汙濁的社會,不但沒有讓他成為一個普通的「受眾」,反而成為一個擁有高尚人格的作家,就像高爾基的作品《童年》之中的阿廖沙一樣。
起初,面對日益衰微的舊中國,魯迅先生和孫中山一樣在學醫,就在快學成時,魯迅先生才真正意識到:想要救國,光憑身體上的健康是遠遠不夠的,必須要從思想上喚醒民眾,自由的束縛固然可怕,但更可怕的是精神上的束縛。從那以後,魯迅先生便棄醫從文,真正開始從思想上讓民眾覺醒。
經過長時間的努力,有無數的人因魯迅的文章而徹底醒悟,可也有人企圖讓魯迅先生「碰壁」!「橫眉冷對千夫指,俯首甘為孺子牛。」魯迅先生依然拿起筆,堅定不移的寫著,即使前方有無數的暴風雨,他也會說「:我所走的路,為的是全中國的人民,他們不了解我,我沒有怨言,我堅信,我所走的路,一定是對的。」
「其實地上本沒有路,走的人多了,就變成了路。」
在為革命做出偉大貢獻的同時,魯迅先生還開創了中國文學史上的一座裡程碑——《狂人日記》,中國第一部現代白話文小說。
在現我的眼中,魯迅先生就是這樣一個人!我欣賞他的作品,對他的作品,無論何時,我都是滿懷期望地去閱讀,在他的作品中,我時刻感受到那一種對於文學的熱愛。如果說文學創作是魯迅的生命,那麼他的對於文學的熱愛,就是控制它整個生命的靈魂,假如當初魯迅沒有放棄學醫,可能到現在,我們都還沒有覺醒!
在若干年後的今天,在共產黨成立九十周年的今天,我們記起了無數的革命先烈,他們都為黨、為國家、為人民做出偉大貢獻。但是別忘了,還有一個人;還有一個以筆為武器的普通作家;一個「橫眉冷對千夫指,俯首甘為孺子牛」的偉大革命家,魯迅。
魯迅是一個普通的人。
是一個站在我們中間的人。
是一個把人民放在第一位的人。
我聽見了:「橫眉冷對千夫指,俯首甘為孺子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