良知優秀作文1000字
2025-02-02 18:53:09
良心,如同沙漠裡的清泉,始終湧動著甘甜;良心,如同冬日裡的陽光,始終散發著溫暖;良心,如同寒風中的火苗,始終活躍著激情。
良知作文
古人云:「人性本善。」在他們的理念中,所謂「君子」是能夠長久地保持本性的人,所謂「小人」則是輕易地丟失了本性的人。然而,在物慾橫流、利慾薰心的當今社會,或許人類的本性、良知正在遭遇前所未有的挑戰:利益向其挑戰,智慧向其挑戰,理性向其挑戰人類懂得了太多的道理,如何創新,如何走向成功,如何創造財富,名言警句充溢於心,以致那片原屬於良知的心田,黯然褪色。
1976年的唐山大地震,是一道劃在神州大地上的深刻的痛。24萬逝者,時光不會忘記,生者永銘祭奠。然而,在大地震30周年紀念之際,有人卻把「紀念」變成了「商機」——一家公司弄了座刻名收費的「地震紀念牆」,規定「正面每一姓名1000元,背面800元」。
也許最會經商的猶太人,都會驚嘆這些人發現商機的能力!因為在耶路撒冷哭牆的建設中,他們是不會想到利用刻名收費來賺錢的,建設資金主要來源於慈善基金。慈善捐助是掏錢,刻名收費是賺錢,豈不妙哉!
而這個打著絕妙的如意算盤的公司,是赤裸裸地朝著死難者的遺體掘金,對於死難者及其家屬來說,是一個劃在傷口上的傷口。[由「慈善捐助是掏錢」到「是一個劃在傷口上的傷口」這段文字思路混亂,應細作斟酌,加以調換。]不是什麼都可以變成商機的,有違良知的策劃不是智慧,泯滅良知的祭奠不是真心實意。陽光照在牆上,良知應刻在心裡
有人或許會說,在競爭激烈的商業圈裡,多少會欠缺些道德良知的束縛。那麼,在社會其他領域中呢?比如,在傳播人類文明的新聞界,攝影記者們又在怎樣從事他們高尚的新聞工作?
有位中國工程師在阿富汗戰爭中不幸遇難。家屬盡力不讓死者88歲高齡的老母親知悉這個噩耗。聞訊趕來的記者們擠在院子裡,有的從窗簾一角把相機伸進去拍,有的把村長找來,還打算強行砸門。老人很快得知了兒子去世的消息。衝進去的人繼續用相機將老人撕心裂肺而扭曲的表情拍下來……
可見,「良知」這個詞對不少攝影記者來說已過於陌生了一心想拍到具有震撼力、能吸引觀看者眼球的照片,來盡一盡記者之職,這無可厚非,但拍攝隨意唐突,缺乏甚至淪喪敬畏、悲憫之心,只體現出了職業的冷漠。所以,傳播國際要事,傳播先進事跡,千萬別忘了傳播良知。
是啊,商人炒作,記者偷拍,幹部貪汙,醫生收紅包……我們拿什麼來拯救良知?
良知——社會的底線,需要眾人一齊堅守。
良知——造物者賦予人類的財富,切莫丟棄。
讓良知歸來作文
孟子說:「人之所以不學而能者,其良能也;所不慮而知者,其良知也。」意思是人有不學習卻能做事的本領是人的本能;不經過考慮就知道的,那是人的良知。而如今,良知好像已經不是如此簡單的事了。
良知是每個人存於世間的道德基礎,沒有良知的人與其他動物沒有區別;良知是社會發展的意義,沒有良知的社會必然走向滅亡;良知是民族存在的基石,沒有良知的民族只會迅速消失。總會看到許多活生生的例子,觸目驚心,讓人訝然。擁有良知,很困難麼?
瀏覽新聞,總能看見一件件觸目驚心的事情。像去年一個名叫馬聰的「富二代」駕車撞傷兩人,事發後,馬聰一路逃竄,企圖逃脫法律的制裁。他們什麼都不缺,但缺一顆充滿良知的溫暖的心。如果他們有良知,會棄別人的生命於不顧嗎?會冒著傷害別人的風險闖紅燈嗎?會認為自己逃逸沒什麼大不了的嗎?是不是說,如今的生活條件變好了,精神內容卻缺乏了呢?難道良知都變得一錢不值了嗎?
近些年來,食品問題層出不窮。有人戲言道:「中國人在食品問題中完成了化學掃盲。」這難道不是一種悲哀嗎?蘇丹紅、瘦肉精、三聚氯胺等有毒物質逐漸為人們所熟悉,在食品問題上竟出現了如此大的問題,是良知的泯滅嗎?還聽聞肯德基的豆漿粉製成的豆漿昧著良心走著高價,渤海灣漏油事故居然是違規操作的惡果,一陣驚悚之下,我們不禁懷疑,企業的良知如今何在?難道眼中只剩下錢了嗎?
是什麼改變了我們,讓我們丟失了許多彌足珍貴的東西?是利慾薰心的不擇手段,還是道德底線的淪陷。
每個人在這個社會上,都是個體,群體中的個體,我們都是息息相關的。若每個人都是為自己的利益而活著,而棄正義於不顧,那這個社會將是多麼混亂無序,想必也不會長久。我們都有自己的義務,只有人人履行義務,社會才會顯得生機勃勃,花香四溢。而良知,正是推動我們履行義務的力量。
科技的發展,人們的思想品德在倒退;地球被汙染,人們的汙染行動沒有停止;生活在變好,良知卻逐漸被遺落在人們視野之外。物質高速發展的今天,人們的道德水平竟在倒退,會不會,有哪一天,人們退化成猿猴,繼續著原始生活呢。
讓人們的精神文明與物質文明相協調,讓良知從遠方歸來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