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鄉的中元節作文
2025-02-16 02:05:25
老師說七月半也叫「鬼節」、「中元節」,是人們祭祖祭拜先人的一個節日,也是合家團圓的日子。小編收集了家鄉的中元節作文,歡迎閱讀。
第一篇:家鄉的中元節
閩南地區歷史悠久,文化底蘊深厚。我們這美麗的家鄉——閩南同樣也具有別具一格的民俗民風:有跑王的端午節、看煙花的元宵節…但我還是喜歡最有閩南特色的走火炬中元節。
盼啊,盼啊,盼……終於盼來了家鄉熱鬧的中元節了。這一天,可熱鬧了…
中元節,俗稱「鬼節」。傳說掌管地府的是地藏菩薩。他的母親被關在了地府裡。地藏是個孝順兒子,不忍母親被折磨得不成樣,在七月十五這天晚上,徇私把母親放了出來。沒想到牢房裡的小鬼蜂擁而出,成了各個地方的「遊鬼」。所以,人們在七月十五這天晚上,都要「盛情款待」各地的遊鬼以保平安。我覺得地藏菩薩真的好勇敢,好有型啊,覺得連傳說中的鬼怪似乎也不那麼可怕了。
到了中元節,家家戶戶都擺出各種富有地方特色的供品,發粿、水粿、雞蛋糕,特別是我最愛吃的松粿,真是吃了忘不了的美食。聽說做的大米要放到井裡浸泡幾天呢。蒸熟的松粿雪白雪白的,松、糯、軟、冰,夏日裡能吃出一片冰涼,比冰淇淋還好吃,且更綠色。現在因為商場多了起來,購物比做這些小吃簡單多了,所以在七月十五的前幾天,大人們則會次數繁多地帶我們去逛商店,讓我們「大開殺戒」。但我還是很懷念松粿的味道,回味和大人們製作中的樂趣。
說說中元節這天晚上吧。這天晚上,不等太陽公公說再見,大家就開始準備上香了。六點多時,剛開始還只是一兩戶人家,可過了一會,就陸陸續續的愈發多了起來。香菸繚繞,燭火搖曳,煞是熱鬧。絡繹不絕的香客摩肩接踵,鄉音中熱情地相邀,於是乎甩開膀子的酒客吆五呼六,微醺中大笑開懷,圍坐一群的茶客茵茵水汽中娓娓莞爾。夜色漸漸的來了,孩子們喜上眉梢,因為屬於我們時光到了,小夥伴們紛紛拿出早已準備好的火炬——青青的竹竿灌上煤油,塞了毛巾,點燃了,呼朋喚友,蜂擁著遊走於阡陌、田間,嘻嚷著誰家的火光明亮,哪家的火炬持久,宛如一條夜行的火龍映照著燦爛的童顏,徹夜不眠。於是,大人們品味著鄉俗,放鬆著盛夏下的身心,孩子們追逐著鄉俗,娛悅著無憂無慮的童年……
故鄉的文化底蘊深厚,「鬼節」的傳說中也洋溢著濃濃的鄉情!我希望我們的故鄉——閩南的明天更加美好!
第二篇:家鄉的中元節
說是「鬼節」,其實就是家鄉的七月半,即每年的農曆七月十三。因家鄉的俗語「七月半,鬼亂躥。」而得名。聽外婆說,每到這一天晚上,鬼們都會來吃刺梨。倘在寂靜無聲的時候,手拿一面竹篩,一塊明鏡,來到刺梨蓬邊,細聽有「沙沙」作響的聲音,便用竹篩迅速地罩住刺梨蓬,再掏出明鏡一照,便可捉到鬼……我往往被嚇得毛骨悚然,因此也不敢鑑定外婆的話的真偽,只是每年月半過後,刺梨便全是蟲蟲眼眼,大人們都說,那是鬼吃過了的,我便也確信了。可這驚嚇並未減輕我對家鄉「鬼節」的喜愛,它讓我樂趣無窮。
月半這天,依據家鄉的習俗,每家每戶都要插香瓜、插搖錢樹、給先人們燒錢紙(香紙)。所以這天要是誰家小孩摘了誰家的瓜,大人們都不會較勁。一大早,我和小夥伴們就到附近菜地去偷南瓜。大孩子就往個大渾圓的中等瓜摘,小小孩力氣小,就往個小的摘,拿回來後分好類,拳頭大的瓜就把它插在竹杆頂上,然後往瓜上插滿香,又一小撮一小撮小心地把香捆綁好,再一小撮一小撮香點然後解開帶子,一個星星點點的空中火球就做好了,這時大人們就會幫著扛到寨子的大樹腳下參加展覽,比一比誰家的香瓜插得又圓又好。而稍大的瓜,我們就用刀小心翼翼地把瓜帝揭開,把裡面的瓜瓤掏出來,然後就在瓜壁上精心雕刻各種字樣和簡單的圖形,有「七月瓜燈節」、「雙龍戲珠」、「某某瓜燈」……裡面點根蠟燭,遠遠看去就像一個燈籠,用繩子系好瓜燈後就可在小夥伴面前相互炫耀。至於搖錢樹,則是把點然的香一層層掛在竹丫上,香火在夜色中閃閃發光,亦真亦幻,窄一看,還真像一棵聖誕樹。
此外,每家每戶還會從自家門口路兩旁一直把香插到岔路口,把為先人準備好的包(裡面裝有錢紙,用一個像信封一樣的包裝好,封面像寫信封一樣要寫上各先人的名字,據說這樣他們才能收到錢,要不會被孤魂野鬼們搶去)也拿到這裡來燒。而我們這時早也忘卻了那讓人恐怖的鬼,搶著和大人們插香、燒紙,這些火光成了我們夜色中最溫馨的夥伴,我們就在這火光中放縱著自己的快樂。
第三篇:家鄉的中元節
老師說七月半也叫「鬼節」、「中元節」,是人們祭祖祭拜先人的一個節日,也是合家團圓的日子。七月半是在七月十五。可是我很懷疑老師的話,因為我家的中元節是從七月初九開始的。
在七月初的時候,我們家就會開始為七月半鬼節做準備——寫包。我老是記不住該怎麼稱呼逝世的姥姥、爺爺他們,這時候媽媽就會耐心地教我。說在寫包的時候,稱姥姥為曾祖,稱爺爺為祖考,結尾為老大人,若是女性,則結尾稱呼為老孺人。
寫了包之後就是數紙錢裝包、封包。
在七月初九的早上,我家會開始做其他準備。如,將八仙桌擦乾淨,倒乾淨香爐裡面的沙子和香灰,買好過節用的紙錢、紙箱,和祭拜用的瓜果等。
在傍晚時分,我家會將八仙桌擺在堂屋的正中間,香爐倒上一些沙子擺在桌面的上方處。而在桌子的左右和下方處則分別擺上一條長凳。在桌子正對大門的那一方,會在桌子腿上方系上一面方正的步,我們如果要燒紙錢,就要從布的兩側遞到桌子下的盆子中。
等到準備完畢,吃過晚飯、洗過澡我們家就會由爸爸帶頭引著我們去外邊「接客」。爸爸的手上會拿著幾支香燭、一些紙錢,一邊走,一邊嘴裡念念有詞,似乎是說「XXX接您回來看看」之類的……
等走到一定距離後就會開始在地上或小土堆上插上香燭,然後點鞭炮。鞭炮點過後,我們就要鞠躬拜祖。
回到家,吃些瓜果,這第一天接客就算完成了。而這個夜晚,八仙桌香爐裡的香不能斷,要一直燃到第二天。
第二天,則是接待來過節的親戚和「送客」。這一天,在八仙桌上要擺上小茶杯,不時地祭上熱茶水。在祭過之後,我們要喝完茶水。而且,在這期間,我們不能碰到長凳。
在中午,我們家一貫的習俗是吃麵條,媽媽做的麵條很好吃,尤其是臊子,特別香。就連不愛吃麵的我,在這一天都會把碗裡的面吃光光。
到了下午四點時候,媽媽就會開始做晚飯;而等到四點半或五點的時候,親戚們就會派幾個人帶著各家寫好的包或紙箱,帶到接客插香燭的地方開始燒包。
之後就是等待先人將八仙桌上所祭上的飯菜「吃完」,接著我們則撤掉桌腿上系的布,撤掉香爐,圍著八仙桌開始吃飯。飯畢,親戚會回家去為他們家的中元節做準備,而我們家則會再次擺上香燭,祭上瓜果,等到祭完,這個中元節才算是過去了。
第四篇:家鄉的中元節
今晚是6月初5晚,是我們家鄉的鬼節!在我們村子裡,家家戶戶的門都插上了桃枝,整個村子上沒有人在走動,這個夜晚非常安靜。人們早早就關門睡覺了!
其實在我們這裡有一個傳說:死了的鬼都要去搬西瓜,在這一個晚上,它們搬得太累,就四處抓人幫忙搬西瓜,被它們抓到的人都會變成鬼,只有在門上插上桃枝驅鬼,才能保證不被它們抓到。
我們確保每一個門都插上桃枝後,就上樓睡覺。晚上,風非常大,呼呼地刮,我因為喝了幾杯茶,到了11點也睡不著,我一看弟弟,他早已入睡。我忐忑不安,擔心過了12點都睡不著(12點後,鬼就出來抓人)。時間一分一秒地過去,已經11點半了,我還沒進入夢鄉!
怎麼辦?怎麼辦?怎麼辦啊?12點越來越接近了,鬼就要來了,我趕緊躲進棉被裡,我的汗一直流,滴到地上,全身都溼透了,全身涼涼的,我也不敢出來。呼呼呼,風還是刮著;嘣嘣嘣,我的心還是跳得很快;嘀嘀嘀,汗水也源源不斷地滴在地上!
……
在我們村子裡,家家戶戶的門都插上了桃枝,整個村子上沒有人在走動,這個夜晚非常安靜。人們早早就關門睡覺了!
其實在我們這裡有一個傳說:死了的鬼都要去搬西瓜,在這一個晚上,它們搬得太累,就四處抓人幫忙搬西瓜,被它們抓到的人都會變成鬼,只有在門上插上桃枝驅鬼,才能保證不被它們抓到。
我們確保每一個門都插上桃枝後,就上樓睡覺。晚上,風非常大,呼呼地刮,我因為喝了幾杯茶,到了11點也睡不著,我一看弟弟,他早已入睡。我忐忑不安,擔心過了12點都睡不著(12點後,鬼就出來抓人)。時間一分一秒地過去,已經11點半了,我還沒進入夢鄉!
怎麼辦?怎麼辦?怎麼辦啊?12點越來越接近了,鬼就要來了,我趕緊躲進棉被裡,我的汗一直流,滴到地上,全身都溼透了,全身涼涼的,我也不敢出來。呼呼呼,風還是刮著;嘣嘣嘣,我的心還是跳得很快;嘀嘀嘀,汗水也源源不斷地滴在地上!
……第二天終於來了,我高興極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