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作文:路在腳下
2025-02-08 12:01:08
導語:以前,總以為自己的人生之路是很難掌握的,直到現在,我才知道並非如此,其實,路,不在其它地方,它就在自己的腳下,小編收集路在腳下的作文,歡迎閱讀。
第一篇:路在腳下
曾經洋溢著一抹無邪的夢幻,曾經為一潭綠水而魂牽夢醉。而此刻,遠方的夢向我揮手。——題記
兒時的我缺乏理想,丟失了追逐。只依稀記得在陶淵明「採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中悟出了一條淡泊恬靜的路,也在「會當凌絕頂,一覽眾山小」中領略了杜甫的壯志凌雲。那時的我,在路口迷茫著,失去了方向。
上了小學的我接觸了理想。在一次科技小組的競賽中,我強烈的取勝欲望讓我不由的鑽研起了科學,在老師的引導下,在同學們的支持下,我們小組取得了年級前幾的好成績。那一刻,我明白了路的含義,路的平坦無垠向我鋪展,於是我走上了初中的歷程。
初中的我明白了時光的可貴,也見證了路在腳下的警言。作為初三的學生,我們面臨的是升學壓力,有時晚上挑燈奮戰到半夜,卻充滿了歡欣。因為我一直銘記著:幽黃的樹林裡分出兩條路,可我不能同時涉足。是的,我們擁有理想的權利,卻沒有荒廢理想的勇氣。於是,在體育課上,我盡力的奔跑,似乎遠方的路急著向我揮手,跌倒的時刻,我遙望遠方那是一條怎樣的路啊,幽深,奇麗,吸引著我,讓我起步去追逐。
對於我來說路還很遠。有時我會為一位考上理想大學的學子暗暗慶幸,為他們的未來大發感慨。中學或許僅是一個中途客棧,可就是這個客棧,撥動了我內心那根軟弱的炫,讓我勇氣並有力量實踐在腳下,甚至遠方未涉足的路途。
天空的暗淡需要閃爍的星辰,也許我卻不是那顆最亮的星辰,但至少在我的領域裡。我要發出微弱的光,只因為路,在腳下的誓言。
第二篇:路在腳下
以前,總以為自己的人生之路是很難掌握的,直到現在,我才知道並非如此,其實,路,不在其它地方,它就在自己的腳下,需要我們一步一步的去走。
唐僧,恐怕大家都不陌生吧,他歷經千辛萬苦,受到數以萬計的挫折,但他終於到了西天,取得了真經。然而,他畢竟是個凡夫俗子,為什麼能到達那麼遠的地方呢?《西遊記》中的一句歌詞說的好:「敢問路在何方?路在腳下。」到西天那麼遠的路,就是從他腳下的一步又一步,慢慢的踏出來的啊!
紅軍長徵,幾萬裡的路,也就是在紅軍們的腳下一步一步踏出來的。是他們,用超強的毅力將那如此艱苦、遙遠的長徵之路,從自己的腳下走出來了。
那麼遙遠的道路,都能在人們的腳下一步又一步的走完,那麼,我們的人生之路呢?是否能在自己的腳下踏成呢?答案應該是肯定的:一定能!
張海迪,她應該是不幸的。她從小就高位截癱,在她的人生之路上,遇到了無數的荊棘與風雨,但她「言棄」了嗎?消沉了嗎?沒有。因為她知道:人生之路,就在自己的腳下,只有自己一步一步地去走,就能走出屬於自己的成功之路。終於,經過不懈地努力,她掌握了好幾種語言,翻譯了不少著作,取得了不少成就。她的成功讓我們明白:人生之路不是那麼難走的,它就在我們的腳下,只要勇於走,腳下就不會沒有路。
的確,在我們的生活當中,我們不能遇到一點挫折就言棄,而應該永不言棄。因為我們的人生之路,就掌握在自己腳下,我們只要努力,就能踏響自己人生之路。
在我們的人生之中,會遇到無數挫折。但我們只要堅信:路,就在腳下。不放棄,就能踏響自己的人生之路,就能讓自己的人生,變得更加豐富多彩。因為我們的人生,就掌握在自己腳下。
第三篇:路在腳下
世上本沒有路,走的人多了,也便成了路。
我認為魯迅先生這話的關鍵是怎樣去走,而並非只要有人走就成了條路。
面對目的地,許多人投機取巧去走捷徑,以達到目的,這人便成了這條路的鼻祖,然後那些趨炎附勢的「正人君子」們便說笑著認為這條「路」是大道,所以就虛偽的踏了上去,一群人走過之後,不得不說這是條路。
這是兩種人,一種是「自殘」,為了到達目的不擇手段,寧肯溼鞋,寧陷入泥潭,也要走這條路,由此看出這種人具有「白痴思維」,別人在走完光明大道完成目標時,他們還在開墾,卻還不知道走了歪路。
前者還有優點,那種「不畏艱險」的品質,也就是這種精神成就了後者,第二種人——「自嘲」。「正人君子」們有大道不走,偏偏自願入歧途,不是自嘲又是什麼?這種「逆天而行」的行為註定了他們的失敗,實際上,後者比前這更愚鈍。
這也是當今社會兩大毒瘤,一種是為社會創造「後門」,一種是順著「後門」走下去。
敢問路在何方?路就在腳下!只要腳踏實地的走,不是第一個到達終點的又怎樣?總比那些沒有看過「正路」美好風景的人要看得更多吧。
路就在腳下,理智的人多了,那才形成了真正的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