端午節為什麼分為大端午和小端午 含義有什麼
2025-06-25 22:41:10
雖然今年有兩個閏四月,但是端午節還是說著說著就到了,端午節是我國最傳統的節日之一。在中國的不少地方,比如湖南、湖北、貴州等地,端午節是會分大端午和小端午的。五月初五是小端午,五月十五日是大端午。那為什麼呢?
端午節為什麼會分大端午和小端午
據說屈原故鄉湖北秭歸有三個端午節:「頭端陽」農曆五月初五,「大端陽」五月十五,「末端陽」五月二十五。大湘西的辰溪、麻陽、瀘溪、沅陵、漵浦一帶,過去很少過五月初五,一般過五月半,辰溪人稱為「五月十五」(稱中秋節為「八月十五」、「八月半」)。
端午節的端是開頭、初始
從字面上來講,端午還有「端五」、「重五」、「重午」等名稱。端,古漢語有開頭、初始的意思,稱「端五」也就如稱「初五」。古人習慣把五月的前幾天分別以端來稱呼。「端午」一詞最早出現於西晉名臣周處的《風土記》。書中說:「仲夏端午謂五月五日也,俗重此日也,與夏至同。」從字面上來講,端午還有「端五」、「重五」、「重午」等名稱。端,古漢語有開頭、初始的意思,古人習慣把五月的前幾天以「端」來稱呼,如稱「端五」,也即「初五」。
端午節的含義
端午亦稱端五,是我國最大的傳統節日之一。「端」的意思和「初」相同,稱「端五」也就如稱「初五」;端五的「五」字又與「午」相通,按地支順序推算,五月正是「午」月。又因午時為「陽辰」,所以端五也叫「端陽」。五月五日,月、日都是五,故稱重五,也稱重午。端是「開端」、「初」的意思。初五可以稱為端五。農曆以地支紀月,正月建寅,二月為卯,順次至五月為午,因此稱五月為午月,五月初五就叫做端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