龍頭節的由來和習俗 二月二龍抬頭俗稱青龍節
2025-07-23 15:03:24
二月二是龍頭節,又稱青龍節,也是正值春天來臨之際,所以古代人們將它的出現作為春天的標誌。那麼大家知道龍頭節的由來和習俗嗎?關於二月二龍抬頭又有哪些說法呢?一起隨小編去看看吧。
一、龍頭節的由來及習俗
二月二龍抬頭,俗稱青龍節,是我國農村的一個傳統節日,名曰「龍頭節」。在北方龍頭節的由來和習俗中,二月二又叫龍抬頭日,亦稱春龍節。在南方叫踏青節,古稱挑菜節。大約從唐朝開始,中國人就有過「二月二」的習俗。中國民間認為,龍是吉祥之物,主管雲雨,而農曆「二月二」這天是龍欲升天的日子。
關於龍頭節的由來與和習俗有這樣的一個說辭,來自古老的天文學,上古時代人們曾用二十八宿,來表示星辰的位置,據此判斷季節。古人將黃道附近的星象劃分為二十八組,表示日月星辰在天空中的位置,俗稱「二十八宿」,以此作為天象觀測的參照。「二十八宿」按照東西南北四個方向劃分為四大組,產生「四象」:東方蒼龍,西方白虎,南方朱雀,北方玄武。「宿」表示居住。如果觀察月亮的運行,它基本上是每天入住一宿,待28宿輪流住完,大約一個月,所以稱「宿」。
在東方的7個宿分別叫做:的角、亢、氐、房、心、尾、箕七宿組成一個完整的龍形星象,人們稱它為東方蒼龍,其中角宿代表龍角,亢宿代表龍的咽喉,氐宿代表龍爪,心宿代表龍的心臟,尾宿和箕宿代表龍尾。在冬季,這蒼龍七宿都隱沒在地平線下,黃昏以後也看不見它們。至春分黃昏來臨時,角宿就從東方地平線上出現了。這時整個蒼龍的身子還隱沒在地平線以下,只是角宿初露,故稱龍抬頭。春分而抬頭,仲夏而升天,秋分而潛淵。都是指這蒼龍7宿在天空的隱現變化,並非是真有一條動物之龍在變換。「春分抬頭」是指春分時期,角宿開始出現在天空,東方蒼龍初露頭角,即是龍抬頭。實際上說的是東方蒼龍星象的變化。
2、龍頭節的民間習俗
中國民間認為龍是吉祥之物,和風化雨的主宰,而農曆「二月二」這天是龍欲升天的日子。從節氣上說,農曆二月初,正處在「雨水」、「驚蟄」和「春分」之間,我國很多地方已開始進入雨季,會舉行敬龍祈雨,放生,以求一年吉祥豐收。我國民間有剃頭、敬文昌神、吃麵條、炸油糕、爆玉米花、吃豬頭等龍頭節的習俗。其中,「剃龍頭」源於古代二月二祭龍的習俗。二月二龍頭節的由來祭龍習俗,體現了中國「天人合一」的自然觀。在天氣漸漸轉暖、雨水開始增多的時節,人們希望通過「祭龍」順應這一過程,從而做到與自然和諧相處。
3、龍抬頭節日的來歷
二月二為什麼稱為龍抬頭呢?因為使用農曆,農曆二月初二正值「驚蟄」節氣前後,在農曆二月已進入仲春季節,這時陽氣上升,大地復甦、草木萌動,農民們就要春耕、播種了,非常需要土壤溼潤,保有水分。這時若是天公降雨,真是太寶貴了,所以有「春雨貴如油」之說。
從節氣上說,二月初正處在二十四節氣的「雨水」、「驚蟄」、「春分」之間,這是個既需要雨水,又可能有降雨的時期,人們多麼希望通過對龍的祈求行為來實現降雨的目的。並且,龍抬頭也預示著陽氣自地底而出,所以各種蟄蟲有感因此開始活動,所以對應節氣驚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