助人為快樂之本作文
2024-07-28 06:13:45 1
引言:助人,在幫助到別人的同時,又能使自己快樂,如此,我們何樂而不為呢?下面是一篇助人為快樂之本的優秀範文,歡迎大家快樂的圍觀。
篇1:助人是快樂之本
助人為樂是我國傳統文化的閃光點,亦是做人的道德。
助人為樂,是正直善良的人懷著道德義務感,主動去給他人以無私的幫助,並從中感到幸福愉快的一種道德行為和道德情感。我國古代先賢們有許多關於助人為樂、成人之美的處世格言,如「忽已之慢,成人之美」,「貴人而賤已,先人而後已」,「趨人之急,甚於已私」,「憫濟人窮,雖分文升合亦是福田;樂與人善,即隻字片言皆為良藥」。兩千年前墨子就倡導:「摩頂放踵,利天下為之。」其意思是說,對別人有利的事,即使從頭頂到腳跟都受到損傷,也要幹。這種精神發揚到現在,就是我們所提倡的「毫不利已、專門利人」的精神。
助人為樂要有一種忘我的奉獻精神,並要把它貫穿在自己的生活中,作為為人處世的一種準則。當見人遇風險時,要先人後已。《三國志·蜀書》中有句名言:「每有患急,先人後已。」它要求人們,臨危不懼,見義勇為,這是助人為樂最高思想境界的體現。《世說新語》上記載著這樣一則故事:華歆、王朗二人一起乘船避難。半途遇有一人想要搭乘便船,華歆感到很為難。王朗說:「幸而船上還有空餘,為什麼不許可呢?我們要多做幫助人的好事才對。」這個人上船後不久,就聽到後面殺氣四起,原來是盜賊追來了。只見盜賊離船越來越近,在這事態險惡之時,王朗想拋棄後來的這個人,可是華歆說:「我原先之所以猶豫,正是因為考慮到這種情況,既然已經接受他的請託,怎麼可以因為形勢危急而見死不救呢!」最後,他們終於使那被盜賊追趕的人獲救。
見人遇到災難時,要排他人之憂。我國古代名醫華佗,不僅醫術高明,而且醫德高尚。他的助人為樂精神感動了許多人。華佗行醫不像當時其他醫生那樣,一定要病家尋上門來才給醫治。他經常是主動去給病人治病。為減輕病人的痛苦,他常常跋山涉水,餐風宿露,到幾千裡、上百裡以外去給人醫傷治病。有一次外出看病回來,天已經很晚,途中碰到一個人蹲在路邊呻吟,他就主動走上前去詢問。路人說:「肚子突然痛得厲害,什麼東西也不想吃。」華佗就在路旁為他診斷,告訴他說:「你肚子裡有蟲,可向附近小店要三小杯醋酸,喝下去就會好了。」那人照辦,果然肚子不疼了。當這位病人要感謝時華佗時,華佗卻連名字也沒有留下就走了。類似這樣的事情在華佗的一生中不知有過多少次,經他搶救而生存下來的病人不計其數。
一個人,在助人為樂的道德實踐中,會自然地使思想道德境界得到升華。正如列夫託爾斯泰所說:「一個人給予別人的東西越少,而自己要求的越多,他就越壞。」世界是個展覽。我們從人品的「展覽」中看到:世間的助人為樂者都不是庸庸碌碌、自私自利之徒。
要做到助人為樂,首先要樹立正確的幸福觀,把為他人謀福利當作自己的義務和幸福;其次,要樹立正確的處事觀,遇事要設身處地地為他人著想;再有,要樹立正確的知行觀,要到社會的大課堂中去鍛鍊、去實踐,在千百次的實踐中去鑄造自已良好的道德品質。
一個人的能力有大小,但是有了助人為樂的品德,就能成為「一個高尚的人,一個純粹的人,一個有道德的人,一個脫離了低級趣味的人,一個有益於人民的人」。助人為樂是我們每個人都應該具備的優秀品德,是我們將踏上人生旅途的第一步,讓社會充滿愛吧!
篇2:助人為快樂之本
我們讚賞許多美德:勇毅、勤奮、坦誠、謙遜.閃爍這種種美德光輝的行為都不止一次讓我們的青春熱血沸騰.但若靜心思忖,「最讚賞同學什麼品質」?我們的確會工工整整地寫上「樂於助人」四個大字。
是啊,當我們還在媽媽懷抱的時候,就諳熟了司馬光砸開水缸救助同伴的故事.我們羨慕那位古代少年的機智,更讚美他助人的美德.這之後,從金庸筆下「路見不平,拔刀相助」的胡斐大俠,到《悲慘世界》裡悲天憫人的米裡哀主教,都薰陶著我們純真的心靈.這其中,最強烈感召我們的當然還是平凡而偉大的雷鋒:「哦,必須把趕路的大嫂護送到家,現在是夜深、雨大、路遠、泥濘!」《雷鋒之歌》的節奏敲擊著我們成長的步點.我們形成了一種理性的信念:「助人為樂」是人類文明綻放出的燦爛花朵,「助人為樂」是人類社會不可或缺的基石。
不是嗎?當攀登香爐峰的「第二臺階」時,你多麼需要同學有力的手拉上一把;當雨夜淋在汽車站時,你多麼渴望與同學共撐一柄小小的花傘;當幾何圖形已被塗抹成凌亂的「蜘蛛網」時,你多麼企盼同學輕輕擦掉紛亂的筆道,再準確畫上一條清晰的輔助線.正是無數的生活經驗,將「樂於助人」推上了我們心中美德的第一位。
但是,面對「別人碰上麻煩事」的提問,不少青少年卻拋棄了「樂於助人」,而選擇了「悄悄走開」.是的,在生活實際的答卷上也有許多同樣的選擇.我曾看到,一個路人滑倒在寒風冰雪裡,放學的同學們笑得前仰後合卻無一人上前攙扶,我還讀到過很多很多這樣的生活實例,但給我只是一個感覺——可悲!為什麼我們的知與行如此背離?今天,面對反差巨大的兩份調查,我不禁再次深思:為什麼我們最讚賞的品質,在需要自己身體力行時,卻縮進了明哲保身的硬殼,如寒風冰雪,沒有半點青春的熱度?
是的,可是你也曾滑倒在地領受過他人的嘲謔;任何冷漠總可以找到堂皇的理由.但這些理由的本質卻是卑劣.因為,人類文明的燦爛花朵就從這裡凋敗,人類社會的基石就從這裡銷蝕。
同學們,種種美德點燃著我們青春的熱血,從司馬光到雷鋒的榜樣也應是我們選擇的準繩.人類文明將在我們手中發揚光大,讓我們把「樂於助人」四個大字莊嚴地寫進自己人生的答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