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誠待人
2024-08-01 03:42:10
一個人只有講誠信,心靈才能善良,心胸才能開闊,小編收集了以誠待人作文,歡迎閱讀。
第一篇:以誠待人
寒假裡,我有興致讀了《誠信教育》這本書,裡面五花八門寫著有關誠信的故事,使我最喜歡的是《誠實的李嘉誠》,讓我回味無窮、受益匪淺。
李嘉誠在創業初期資金極為有限。一次,一個外商想向李嘉誠大量訂貨,條件是必須有一個富裕的廠商為李嘉誠擔保。李嘉誠立下千辛萬苦的血汗,可是也沒著落,只好對外商據是相告。外商被他的誠信感染了,對他十分信賴,同意馬上簽約。但李嘉誠還是說:「承蒙先生對我如此信任,我感激不盡,但我還是不能和您籤約,因為我的資金真的有限。」外商聽了,更加佩服他的為人,不但籤了預約,還預付了貨款。
一個人只有講誠信,心靈才能善良,心胸才能開闊,心底才會坦然,活得才會瀟灑和自在,同時還會受到別人的尊敬和信任。而空闊的承諾或是超越條件的許可進行承諾,或許讓你臉上一時有光,或許能讓你暫時得到什麼好處,或許讓你得到那種黯淡無光色彩,失去是你那顆誠實的心。
第二篇:以誠待人
獨木不成林,單人不成眾。我們生活在這個世界,都希望能有一些知心好友。著名作家三毛說過,人際關係最重要的,莫過於真誠,而且要出自內心的真誠,《宋濂求學》就是一個很好的例子。
宋濂小時侯,家裡很窮,沒錢買書,就問別人借書。因為每次借都事先說好歸還的時間,所以人們都願意借給他。有一次,他喜歡上了一本書,可是明天就要還了,於是連夜抄,那個借書給他的人看見書完好無損,就讓宋濂隨便挑書看。後來,宋濂成為了明朝開國功臣中知識最淵博的一個,的確,真誠是一種心靈的開放,是一種無私的付出。只有真誠的對待他人,才能獲得他人真誠的回報,同學之間只有互相理解,互相關心,才能產生真摯的友情。
就那我來說吧,我和陳方悅是一親密無間的好朋友,我們從來都不欺騙對方,不瞞對方,於是,我們的友誼就天長地久了,雖然有些時候在學習上會吵架,不過,等到風平浪靜的時候,我們會向對方說一聲「對不起」因為這樣,所以有些人稱我們為「夾心餅乾」。
最後,我說一下——真誠待人結友情。
第三篇:以誠待人
讀了《小水袋的故事》,我明白了一個道理:做事情要以誠待人,不能為了自己的利益,去傷害別人。
主人公東婭家裡沒錢,便支攤在學校賣水。班上的同學同情她,不去買小店裡的水,都來買東婭的水。還有的同學為了幫助她,不從家裡帶水了,也去買東婭的小水袋。可是東婭的媽媽為了多掙錢批得竟是變質的水,導致全班的同學都引起了中毒。東婭失蹤了,在她的書包裡留下了賣水的錢和一封滿含歉意的信。老師、同學們看到信後都淚如雨下,東婭的媽媽也愧疚不已。於是,老師承諾,一定要把東婭找回來。
人世界充滿了友愛,有的人為什麼就不能充滿待人的真誠呢?同學們同情東婭,於是都用自己微薄的一點力量去幫助她,可是東婭的媽媽卻不能以真誠來對待那些向東婭一家伸出援助之手的孩子們。難道一個大人,都比不過一群孩子們嗎?
在東婭留下的信的最後一句是這樣寫的:「我沒臉去見你們了,我要出去打工,靠自己的雙手去掙學費。」讀完這封信,全班同學都哭了,為什麼?因為東婭生活貧困,她只有靠天天賣水掙些學費,不料水卻是變質的,東婭覺得是自己害了同學們,傷害了大家幫助她的一顆顆真誠的心。於是,她沒有要同學們的錢,東婭也是真誠的對待同學們的。
讀了這個故事也讓我很受感動,感動於東婭與同學們之間那種純潔的友誼,感動於東婭那顆真誠的心。我想對待朋友,對待同學,我們也應該有一顆真誠的心!
第四篇:以誠待人
「以誠實守信為榮,以見利忘義為恥」這是胡爺爺提出的「八榮八恥」的內容之一,這一榮一恥給我的印象最深。誠實守信是不說謊,以誠待人。誠實守信是我們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
在我的班級有許多不誠信的例子,就是不按時上交作業;考試作弊。這些就是典型的不誠信的表現。有些同學經常不完成作業,總要老師催著,當老師催時有些同學總是說:「沒帶來。」連沒有做完成作業這事實都不敢向老師承認,時間久了,老師、同學都不相信他,就算他真的沒帶作業,老師同學會認為他沒做。這也是一種不誠實的後果,也是一種對自己不負責任的表現。抄襲文章是非常可恥的,欺騙老師,欺騙家長,自己卻是最大的受害者。當自己原原本本抄襲了一篇不屬於自己的文章,卻當自己的大家之作時,也許會換來老師的好評,會贏得家長的微笑。這都是假的。
以誠待人這詞讓我想起二年極的一篇關於宋慶齡的一篇課文。一個星期天,宋慶齡一家用過早餐後,就準備到父親宋耀如的一位朋友家做客,小慶齡聽了,非常高興。她最喜歡到那位叔叔家了,叔叔家養了鴿子可漂亮了,那位叔叔還說要送她一隻呢!小慶齡正準備和爸爸出門時,她突然想起要教好朋友小珍學做花籃便停下腳步,小慶齡便把此事告訴了爸爸,爸爸和她姐姐都讓慶齡明天在讓小珍教自己做花籃,但慶齡說什麼也要今天教,父親聽了心裡很高興,還對其他孩子說要向慶齡學習。
我們從小就要認真學習,不能撒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