傳承奉獻精神作文
2024-08-01 03:10:10 1
導語:奉獻精神自古時候就已經存在華夏大地了,這種精神一直傳承到現在。如今,作文當代的傳承者,我們要肩負起這個責任,把奉獻精神一路傳承下去。下面是小編整理的幾篇關於傳承奉獻精神的作文,歡迎大家閱讀借鑑!
篇1:傳承奉獻精神
我們對沒有責任心的人埋怨過,對損人利己的事埋怨過,對世間的冷漠埋怨過……
在種種埋怨聲裡,在失望無奈的眼帘下,令人常常地想起了雷鋒。雷鋒是助人為樂形象的代名詞,一提到雷鋒,人們便不約而同地想到「樂於助人、甘於奉獻、不求回報」的可親可敬形象。
在如今茫茫冷漠的人潮中,卻有那麼一個堅定執著的背影。他,傳承著雷鋒精神,他,為別人著想,不求回報,無私奉獻。他的到來,讓這個「冷血」的社會多了人情的溫暖,讓我們看到了原來這個自私的世界、還有真愛,還有那麼一個人在默默的燃燒著自己……
這個人就是郭明義同志。郭明義,是正氣、是熱血;郭明義,是無怨無悔、是無私奉獻;郭明義,是責任感、是信心力。
「一個人一輩子做一件好事並不難,難的是一輩子做好事。」
身為採場公路管理員的郭明義,以無私奉獻的精神,書寫了不平凡的人生傳奇。15年獻工1。5萬多小時,相當於多幹了5年的工作。20年無償獻血累計6萬多毫升,相當於自身總量的10倍。1994年以來,為身邊工友、特困學生和災區群眾捐款12萬多元,資助了180多名特困生。這點點滴滴,這人間大愛,這就是郭明義。
人的生命是有限的,可是,為人民服務是無限的。郭明義把他有限的生命,投入到了無限的為人民服務之中,使他有限的生命熠熠生輝,光彩照人。他不僅把助人為樂做到了極至,而且能夠安貧樂道,用自己平凡之舉詮釋了人性之善,人性之美。
在很多的場合,我們都習慣冷眼旁觀,有時近乎冷漠。管的「閒事」太多了,會惹麻煩,還可能招來非議。人們在自我保護的同時,當然也會遭到炎涼世態的報復。但有時候,做一件好事並沒有那麼複雜。比如:牽一牽盲人過馬路,這真的很容易做到,為什麼我們往往視而不見?人性都泯滅了嗎?人們都在自私自利地生活著,當有一天你需要別人幫助的時候,身邊曾是親近的朋友卻也坐視不理、甚而遠去,大概你的心裡也會感慨這個社會的無情和冷漠帶給人心的傷害。要是我們每個人都能學著幫助他人,人人都心存感激,人人都心懷善念,試問,我們的社會還會這樣冷漠無情?我們的一句簡單的問候,一個微笑,一雙溫暖的手,都是對社會現狀的改善,溫暖的世界需要大家攜手共創。
郭明義雖然沒有驚天動地、燦耀星辰的撼人之舉,但他微不足道的愛心卻拯救了一個又一個遭受磨難的心靈,他燃燒自己照亮了一條條陰暗的狹道。其可貴之處,在於他的內心世界充滿著人間真情,益人善舉噴湧著滋人心田的甘泉。
人活著,就是為了證明自己,所以說一個人如果在你的一生當中,給人們留下一個美好的記憶,留下一個長久的思念,這個人一生就是成功的,而郭明義就做到了。
郭明義的精神境界既令人有高山仰止之感,而又是那樣質樸無華。社會需要更多像郭明義這樣的人,我們新一代的青少年應該把郭明義同志的精神傳承下去,用我們的行動去溫暖身邊的人、觸動身邊的人,讓我們代代相傳,一直把奉獻的精神傳承下去!
篇2:傳承奉獻精神
精忠報國永不悔,為國捐軀顯真情。
嶽飛,一個婦孺皆知的名字,為了自己的祖國,百戰沙場,奮勇殺敵。「靖康恥,猶未雪;臣子恨,何時滅」;為了祖國山河,為了祖國的興旺,為了祖國的命脈,他「駕長車踏破,賀蘭山缺,壯志飢餐胡虜肉,笑談渴飲匈奴血」;為了祖國,他奉獻了青春、力量以及生命。這正是源於對祖國的愛以及無限深情,真情在奉獻中。
慈母手中線,遊子身上衣。
秋去冬來時,母親編織的一件毛衣驅走凜冽的寒風;早上起床時,母親精心準備的美味早飯湧動著溫馨的關懷和深深的真情;心煩意亂時,母親淡淡的話語帶走滿心的煩惱;夕陽西下時,母親焦急的等待蘊含無限的愛意;陽臺上一件件洗淨的衣服散發著母親關心和辛勞的氣息……。
歲月流逝,時光荏苒,母親奉獻出了她的青春、她的夢想、她的一切一切,目的只是為了我,為了我能好好地成長、生活。真情在奉獻中。那每一滴的真情,融會在奉獻中,激勵我不斷成長。
朝朝暮暮尋荊棘,刺破喉嚨震山林。
荊棘鳥,一個很普通的鳥。平日裡,從不歌唱。一生中都在找尋夢中的荊棘樹,穿越無數險阻,越過艱難困苦,只是為了刺喉啼血的一瞬間,唱出絕世樂章。而它的奉獻,源於對歌唱、對自然的無限深情。正因為如此,那無與倫比的美妙音符,才會深深的震動山林。從古直今,從未中斷。的確,真情在奉獻中,奉獻流露真情。
生活中的哪個角落又不是這樣呢?
白衣天使們奉獻自己的身軀去阻擋病魔,難道不含真情嗎?「春蠶到死絲方盡,蠟炬成灰淚始幹」,那老師們的諄諄教導、無私奉獻,難道不含真情嗎?「落紅不是無情物,化作春泥更護花」,這奉獻難道不是源於真情嗎?常年守衛邊疆的戰士們,奉獻自己的青春保衛國家平安,不正是包含真情嗎?
的確,真情在奉獻中,奉獻源於真情,更流露真情。
願我們能多去奉獻,多做貢獻,讓真情灑落於世間的每個角落!
篇3:傳承奉獻精神
當今社會無償獻血已成為人們所關注的熱門話題,似乎成了社會的焦點。無償獻血是愛的傳遞、是奉獻的載體、是勇氣的體現。對於每一個人來說,血液都重關生命,但對於有愛心的人們來說,這種義務獻血的方式正是他們傳遞奉獻精神的載體,可定為人生的一大快事。血液作為人類自身的重要生命資源,維持著一個人的生命,也可以挽救更多的人。無償獻血是"人道、博愛、奉獻"精神的具體體現,是社會文明進步的標誌。獻血是每個公民的義務,是全社會的義務。這樣的奉獻是一種幸福,既利人也利己。因為我們知道每次獻血所抽取的200CC血液,僅佔人體血液總量的5%。間隔半年以上的獻血,不但絕對無損健康,不影響正常的學習生活工作,而且還可以增進血細胞新陳代謝,有益身心健康。所以,略費吹灰之力挽起袖子,獻出「愛的載體」,或許400毫升血液就能從死神手裡奪回一條生命,或許可以將一個悲觀厭世的靈魂拯救。一種榮譽感,自豪感油然而生,起碼說明不虛此生,這是推辭不掉的回報,即為救人,也能利己。胸懷再敞開一些,愛心再博大一些,"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這塵封的古訓予以翻新,就是博愛了。我覺得:獻血是一件很自然的事,作為一個健康人,我們能在自己不受到傷害的同時,又給他人帶來很大的幫助,這不是一件很值得去做的事嗎?曾經看到過許多無償獻血的志願者們無私地奉獻出自己寶貴的鮮血,一時被他們的行為所感動,強大的社會責任感、博大的愛心,他們秉著「奉獻」的精神,為需要的人們送上無微不至的溫暖。如接力一樣,讓燃燒著「奉獻、友愛、團結、互助」精神的火炬在社會代代傳承,發揚光大。他們用真情去溫暖著身邊的或素不相識的人們,讓奉獻和愛傳遞人間。多一個人義務獻血,就可能多挽救一條垂危的生命!為生命垂危者獻血,作為一種衡量公民基本道德和操守的高尚行為,為整個社會所認同及倡導,這種高尚情操和奉獻精神被給予了肯定與讚許。
這殷紅的熱血是志願者奉獻精神的體現,越來越多的人們被他們的精神感召著,越來越多的心靈被他們的溫暖所吸引著,絡繹不絕的獻血者將共同傳遞這奉獻的溫暖。心繫天下、關愛生命,希望更多人參加到義務獻血中來,參加到互助奉獻的精神中來。用愛心浸潤感染人間,讓社會充滿愛的氣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