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大碎屍案
2024-08-05 04:20:10 1
想必大家都聽說過古代一種叫做「凌遲」的酷刑。其實,凌遲的本意是指緩慢降低坡度的山丘,但用在刑罰裡面,則是指用刀把受刑者身上的肉一片一片地割去,直至受刑者痛苦而死。自從我國脫離了封建社會後,凌遲這類的殘酷刑罰也同時被社會遺棄了。然而就在上個世紀末,竟然也發生了一起類似凌遲手法的分屍案,也就是著名的南大碎屍案。此案由於兇手作案手法極度殘忍,且至今仍未落網,故而被稱為中國十大懸案之一。
和歷史上凌遲的行刑手法不同的是,這次碎屍案的受害者並非是在活著的時候被行刑,而是在被兇手殺害後,又被兇手以及其殘忍的手法進行了碎屍。
出於某種個人興趣,我對這件案子關注頗多,這些年不僅一直關注著兇案相關消息,甚至早幾年還親自探訪過有此案有所牽連的當事人。而我的調查目的則是意在搞清楚幾個一直困擾我的問題:兇手和死者是什麼關係?兇手殺人後為何還要多此一舉用如此複雜又血腥的手段來處理屍體呢?是因為兇手與死者有什麼深仇大恨,要將死者碎屍萬段方能罷休?還是單純因為死者的屍體上隱藏了什麼線索,如果不毀壞屍體,便會暴露兇手的真實身份呢?
要搞清楚這些問題,就要先說回案件當天。
那是1996年1月18日的晚上,南京下了一場暴雪,這場雪一直下到了第二天,也就是19日的凌晨。1月19日,由於大雪,本該在清晨四五點進行的環衛工作推遲,直到上午雪停後才開始進行。因此當天凌晨的時候,在南京的新街口,只有一位拾破爛的老太太像往常一樣在新街口的各個垃圾箱裡翻找,希望可以找到什麼值錢的東西。很快,她便在華僑路一個建築工地的垃圾堆裡找到了一個「好東西」,至少她自己是這麼認為的。
東西是由一層鋁箔紙包著,再由塑膠袋裹好,老太太揭開一看,原來是一包白白淨淨的肉片,還切得整整齊齊,洗的乾乾淨淨。老太太一看,這可撿了個大便宜,樂不可支,便急急忙忙打算抱回家。
但她轉念一想,今天運氣這麼好,沒準還能再翻出點好東西呢?於是她又在附近幾條路的垃圾堆翻找起來。沒想到還真在附近大澗銀巷13號的垃圾堆裡又找到了相同的東西。
老太太以為自己撿到的都是豬肉,於是她立刻覺得結束當天的工作,歡歡喜喜的回了家。
回到家以後,老太太打開包著的鋁箔紙,想要再好好清洗一下,準備中午的時候做菜吃。可是沒想到,有幾段東西從紙裡滾了出來,老太太眼神不好,她湊近一看,差點沒把她嚇得摔在地上。原來,滾出來的竟然是三段指頭,人的指頭!
這令人毛骨悚然的消息很快便在鄰裡街坊間炸開了鍋,很快,就有人報了警,警察也立刻趕到了老太太家裡。
警方收集證物並驗證後,很快就發現,這包肉確實是人身上的,而且據法醫推斷,這人肉是屬於同一名女性的。老太太第一次撿到的肉片約重0.8kg,共約500多片,第二次撿到的肉片也差不多0.7kg重。詭異的是所有肉片都被切得整整齊齊,並且十分有序地放在一起。
隨即,警方在南京市範圍內各處展開了拉網式的排查,越來越多的屍塊(確切地說應該是屍片)被找到,有消息稱,屍片一共約有1000多片,皆屬同一個人。
除此之外,死者的內臟,頭顱,乃至是衣物也陸續在其它垃圾堆被找到。
可怕的是,死者的頭顱不僅被殘忍地割下,甚至還被蒸煮至熟。碎屍的殘忍程度令人髮指。
但詭異的地方是,和肉片一樣,當警方找到時,死者的衣物以及腸子都被疊得整整齊齊,就好像兇手有什麼強迫症似得。
警方在開展了一段時間的偵查工作後感到此案毫無頭緒,一籌莫展,甚至連屍體的身份也無法確認,無奈只能在當地報紙上刊登出認屍通告,希望有市民可以前來認領屍體。
幾天後,幾位自稱是南大學生的女孩前來派出所認領屍體。幾位女生見到屍體後的反應可想而知,面對如此滅絕人性的一幕,想必就算是神仙也不會無動於衷。但有一點對於案件的發展還是積極的,那就是這幾位女生確認了死者的身份——她們的同學:刁愛青。
受害的女生名叫刁愛青,是南大一名大一的女生,住南大四舍。根據刁愛青同學以及朋友們的回憶,刁愛青個子約一米六五的樣子,身材適中,留著一頭短髮。單眼皮,有點近視,看書寫字時會戴上眼鏡。而她的性格文靜、內向,不太愛與人說心裡話。
查明受害者身份後,警方第一時間就致電通知了受害者家屬。
接電話的是刁愛青的父親,刁光明(化名)。事實上刁光明已經好幾天沒有收到女兒任何消息了,但他一直以為女兒也許是太忙,忘了按時給家裡報平安。所以當時接到警方的電話,他心裡立刻就有種不好的預感,忙問道,是我女兒怎麼了嗎?
誰知得到一個晴天霹靂。警方告訴他,他的女兒遇害了。後來根據當時南京媒體的描述,刁光明才獲悉屍體被切割成一千多片,而頭顱、內臟等則被煮熟,並被分散在全市各個垃圾堆裡。
刁光明直到現在也不願意接受女兒如此的結局,他寧願相信女兒是失蹤了,一直沒有被找到。
但無論如何,得到消息後,他立即前往南京,並在警局做了筆錄。刁光明當時整個人看起來仿佛六旬老翁,似乎失去愛女已經奪走了他所有的精氣神。
刁光明出身普通農民,家裡並不富裕,而女兒考上南大這件事一直是全家的驕傲,家裡決定無論如何也要讓女兒衣食無憂的讀完大學。誰曾想還沒驕傲幾天,就得到了女兒失蹤又身亡的消息。
警察當時問他,知不知道女兒的人際關係?女兒有沒有和什麼人結仇?
他一臉痛苦地搖頭道,不太清楚女兒在大學的人際關係,但是女兒性格內向靦腆,不可能與人交惡。況且女兒是大一新生,入學也不過百來天,能得罪誰啊?
案件到刁光明這似乎又陷入了僵局。
當年警方為了調查這個轟動一時的案件,甚至專門為此成立了專案組。專案組在查清受害者刁愛青的身份背景後,就開始了人海戰術,他們進入南大,逐一排查了刁愛青生前的社交圈,詢問每個人的不在場證明,但也因此排除了每個人的嫌疑。
於是後來,專案組漸漸懷疑是隨機流傳人員作案,便將懷疑對象放在了醫生和屠夫身上。
之所以懷疑這兩者,則是因為法醫發現屍塊的切口切割整齊,手法十分專業,同時考慮到殺人之後兇手竟然還有如此的心理素質仔細地進行分屍,便將兇手範圍初步確定在醫生或是屠夫上,但由於線索實在是太少,辦案進度停滯不前。
直到三個月後,過了限定破案的日期,案子卻依舊毫無進展,專案組也只能無奈撤離。
這並不是警方的失職,因為當時南京的警方確實是盡力的。據南大做保潔的李師傅回憶,當時警方「查戶口、查經歷,問我這一段時間都做了什麼」,「有的人查出了劣跡,警察就會把他們帶走進一步審查,足足查了有三個月之久」。
但無奈當時條件有限,實在難以查獲兇手。
時間一年一年地過去,隨著時間的消磨,人們對此案的態度也由最初的震驚與恐懼慢慢消退,看來這起兇殺案很可能也會像一些其他的無頭案一樣石沉大海。
但是,案發12年後的2008年6月19日,一篇發表於天涯社區雜談板塊署名為「黑彌撒」的網友的帖子,重新提到了這個事件,並一石激起千層浪,揭開了塵封已久的卷宗,再度引發了社會各界對於此案的高度關注。
在帖子中,「黑彌撒」重新對當年的這一碎屍案進行了梳理。之後,黑彌撒對兇手心理進行了猜測,並對當年南大周圍可能影響到本案的環境進行了詳盡的分析,描述之詳盡,猜測之逼真,令很多看過這個帖子的網友大呼精闢,甚至有人懷疑能夠做出如此到位的分析的黑彌撒會不會就是當年的那個兇手。
下面摘錄幾段當年黑彌撒帖子中的內容:
「對於嫌疑人的職業,我先不談自己的觀點,單就目前所知的情況,被害人的屍體被切成一千多片,內臟被煮過,並被整齊地疊好,包括衣物也被整齊地疊好,可見嫌疑人很強的心理素質,同時可能懂得醫學知識。如此看來,嫌疑人的文化程度較高,應當受過高等教育,至少其個人素質要高於普通的初高中文化者。試想,一個只有初中或高中文化程度的大老粗,憑藉什麼能吸引一個在校女大學生的注意?且又有什麼能力做到殺人後冷靜地分屍?所以我認為,嫌疑人是屠夫、廚師,或者鍋爐工的可能性都很小,因為這幾種職業的從業人員文化程度及素質普遍不高;至於醫生,只能說有可能性,因為目前還沒有任何可用於推理的證據。」
據黑彌撒猜測,這類變態犯罪案的兇手童年或少年時期基本上都經歷過一件或數件對他們身體乃至心理造成傷害的事件,這類事件則在他們心靈上留下了陰影,從而導致了後來的犯罪。
因此,也許是刁愛青的外表,或是氣質、又或是穿著打扮勾起了嫌疑人對往事的回憶,一段發生在童年或少年時期的並不美好的回憶,激起了他隱藏在內心深處的一個念頭——殺死被害人。他覺得只有這樣,才能將心愛的女人永遠留在身邊,儘管他可能已經不是第一次這樣做了,他覺得被害人太像童年時的「她」了,她們的共同之處太多太多,有時他甚至會覺得她就是「她」。兇手開始不可自拔。每當與被害人刁愛青相處的時候,兇手總是能夠回憶起「她」,回憶起「她」給他帶來的快樂,當然,也有傷痛。
最後,黑彌撒對自己的分析進行了總結,並對犯罪嫌疑人的基本特徵進行了一個推斷:「男性,案發時年齡在30歲至40歲之間,亦有可能在30歲以下,相貌端正,氣質成熟穩重,性格內向,為人謙和,單身,受過高等教育,文化素質較高,喜歡聽音樂,亦有可能愛好文學,住在南大附近,獨居,懂得一些醫學方面的知識,但沒有人知道。」
隨著黑彌撒的出現,各種猜測與傳聞一時間甚囂塵上。
我雖然覺得黑彌撒的分析也算合情合理,但我的猜測卻與他截然不同。因為後來《南都周刊》的記者又去到蘇北刁愛青老家,採訪了刁愛青家人。
那次,刁光明同記者提起,1月10日傍晚,也就是刁愛青失蹤那天,與刁愛青同宿舍的幾個女孩用電磁爐燒了東西,被宿舍管理員發現並罰款了。雖然刁愛青根本沒有參與使用電磁爐,但管理員依舊要求均攤罰款。於是刁愛青「可能是因為賭氣離開宿舍」。刁光明如此猜測道。
大家一定有印象,當時警方無法確認屍體的身份時,曾經在當地報紙上刊登出認屍通告,而前來認領屍體的就是刁愛青的幾個女同學。
沒錯,這幾個女同學就是那天在刁愛青宿舍使用電磁爐的那幾位室友。事實上,刁愛青遇難後,她的室友做了幾件事:警方刊登尋屍啟事時,馬上報警;配合校方一起確認了被害人的身份;向警方提供了1月10下午刁愛青外出的情況,並提供了一些線索,諸如刁愛青生前在校的那段時間曾在某書店邂逅了某位自稱是作家的男人等等。
有過求學經經驗的人應該都知道,大部分人在剛開學的那陣,一定都是與同桌和室友的關係最為親近。尤其是大學室友,室友之間一定是最了解對方的人。
所以後面很多推測都是根據刁愛青的室友們給出的線索而展開的。包括之前黑彌撒推測過的,那個可能是兇手的,「懂得一些醫學方面的知識」,並與刁愛青有過往來的男性,這個男性的存在不也正是根據室友們給出的線索推測出來的嗎?
如果刁愛青的室友們說謊了呢?如果刁愛青根本沒有跟某個身份不明的異性有過一些過於密切的往來呢?
當然我也不是說一定就是她的室友們說謊了,但是根據資料顯示,當年刁愛青失蹤後,她的室友們確實有一些奇怪的表現。
據當年偵辦此案的刑警回憶,案發後他們上刁愛青宿舍勘查時注意到當時宿舍裡非常清潔整潔。尤其是刁愛青鋪了被子的床異常乾淨,鋪位上還鋪著被子。引用網友的表述就是——就仿佛床上還躺著個人似的。
這個場面後來引發了一些猜測。有人認為這是刁愛青外岀時為暖床習慣性鋪的被子。有人認為這是刁愛青準備在外面過夜而製造的假象。
但,要是這個假象是兇手製造的呢?
聽到這裡你大概皺眉了。因為成千上萬關注此案的人都會說不可能。有人或許還會質問:兇手製造這種假象迷惑誰呢?
這裡有一個細節,從1月10日晚上到1月22日這個時間段,雖然再也沒人見過刁愛青,但與刁愛青住同一樓層的各科系同學並不知道她失蹤了。偶爾有同學從刁愛青所居住宿舍的門前路過,不經意間會看見刁愛青的床上好像躺著個人。
也就是說,這麼多天以來,刁愛青一直沒有回宿舍居住,但她的室友們非但沒覺得有問題,並且瞞住了這件事,沒有告訴任何人。
也許你會說,大學生夜不歸宿也是很正常的事。
可刁愛青是一個怎樣的女孩呢?內向靦腆,不善交際,並且家庭條件也算差了。連宿舍管理員的罰款她都不願意均攤。這樣的一個女孩,會無故在外呆上那麼多天,不僅不回宿舍,並且連課也不上嗎?
而明明了解刁愛青的為人,她的室友們卻對她的失蹤不聞不問,這也就罷了,畢竟誰也沒有必要多管閒事。但是這件事一直被藏著掖著,沒有被其他任何人知曉,就有點怪異了。
那麼如果我們這麼想呢,1月10日到22日,有10多天的時間。這10多天用來仔細清理殺人現場,處理屍體,應該綽綽有餘了。
當然,也有網友贊同我的看法,甚至這個網友以此為基礎,做出了更加大膽的推測。
這位網友推測,會不會刁愛青宿舍就是第一案發現場?1月10日當天,刁愛青與室友們因電磁爐事件,產生了爭吵,於是室友們一時憤怒,失手殺害了她。
室友們犯錯後,誰都不願意承擔責任,於是一合計,決定隱瞞此事,偽裝成變態殺人事件。
甚至還有一種說法是,宿舍的另外幾個女生都是很有背景的「大人物」,於是當晚幾個女生過失殺人後,向學校或老師哭訴。而學校選擇了替這幾位有「前途」的女孩瞞過這件事。
這種說法之所以流行,則是因為有網友在調查過程中試圖獲得當年刁愛青所在班級的師生名錄,卻弔詭地發現這份名錄被調包了。那麼是什麼人極其不願提及這宗慘案呢?
首當其衝的當然是警方。一旦涉及命案沒有偵破,警方總是面對著巨大的壓力。更重要的是,從維護社會穩定的角度考慮,這類惡性案件不適於大張旗鼓宣揚。隱晦的是,警方當年出動大批警力排查,還設置了巨額獎金懸賞,卻都沒有得到充分的線索和證據,這是一種難以名狀的恥辱。再者便是校方。包括中國在內,世界上任何一所高等學府隨時都在維護聲譽,排斥和掩蓋一切不利於榮譽的汙點。
其次,由於南大碎屍案的拋屍碎屍工程量過於浩大,所以網友們也傾向於相信這件事可能並非單人作案,而是數人共同犯案。
因此,便有了網友們「甩鍋」給學校的這種推測。
當然,我本人對這種說法是持很大懷疑態度的。前面雖然提到我懷疑刁愛青宿舍的室友們。但是據當時刁愛青的一位同學回憶,「事發後,學校把血淋淋的上衣放在櫥窗裡展示,好多女生都嚇得晚上不敢出門,而和刁愛青一個寢室的女生們都非常害怕,晚上睡覺總感覺她的床上有人,於是便向校方提出換宿舍的申請」。
因此如果真如網友猜測,室友們是過失殺人,並且宿舍就是第一案發現場的話。那室友們殺害刁愛青後,還能毫無心理負擔的在宿舍裡一直住到警方開始調查,這種行為基本與前面的推測是相互矛盾的。
此外,另一位網友則是提供了比我的猜測更有力度的推理。
這位網友給出了刁愛青失蹤前幾天的行程,發現在刁愛青失蹤前的一日也有整日未歸,後來刁愛青自己解釋過,是和老家的親戚一同出去玩了一天。
這裡很顯然看出刁愛青撒謊了,畢竟連她父母都不知道這個所謂的老鄉的親朋到底是誰。並且如果真是老鄉,那麼她次日失蹤後,這位老鄉為何也音訊全無?不應該出來關心一下嗎?
所以這裡可以推測,刁愛青失蹤前的那一日,極有可能就是與兇手在一起。
刁愛青的同學們都知道,她是一個不怎麼愛說話的女孩,就連室友們跟她的關係也略顯生疏。那麼開學才短短的一百天,她會認識誰呢?會和誰呆在一起一整天呢?
從刁愛青的情況來看,她能認識的人,只能是老家那邊的人,或者是這一百天內認識的南京本地人。但是從兇手滿城跑的拋屍的線路來看,兇手一定是對南京非常熟悉的人。因此排除了兇手是老鄉的可能。
這裡就又讓人想到室友們說的那個,刁愛青在書店邂逅的那位自稱作家的男士了。
知青,作家,讀書人。
這些身份都太容易吸引一個性格孤僻但又文靜的女孩子了,如果這個人還謊稱是她的老鄉,就更容易取得刁愛青的信任了。畢竟平時,文質彬彬和有條不紊的男性就很討女孩子喜歡,而惡魔則是藏在身體裡,無法用肉眼看見的。
而這位男性則是有預謀的盯上了刁愛青,並了解了她在學校仿佛「透明人」一般的性格與交際圈。畢竟刁愛青失蹤後十幾天都沒人發現,足以證明她是一個多沒存在感的女孩了。
這樣一個女孩,就算在書店,在街邊,與一個男性有過一些交談,一些往來,誰又能注意到呢?難道這種女孩不是最佳的下手對象嗎?
而這位網友的推理,也與黑彌撒的推理部分吻合。
也許兇手就是一個「文質彬彬,案發當時30歲以下,相貌端正,氣質成熟穩重,性格內向,為人謙和,單身,受過高等教育,文化素質較高,喜歡聽音樂,並愛好文學,住在南大附近,獨居,懂得一些醫學方面的知識」的成年男子呢?
當然,我並不是說這篇文章裡的分析就一定是正確的,但這多少也給當局提供了一些思路,或者說至少也給這個案件提供了一些熱度,好讓大家不要輕易忘記這個殘忍的案件,以及真兇至今仍未落網這一事實。
畢竟,想想這麼殘忍的一個兇手,至今還如同一個普通人一樣混跡在人群裡,也許就藏在你我的身邊。這難道還不夠令人毛骨悚然嗎?
一晃,距「黑彌撒」發帖引起「南大119碎屍案」的再度關注已經過去了五年的時間。事實上,從案發的1996年至今,隨著網絡的愈加普及,以及人們對信息汲取程度的提高,特別是在最近幾年,幾乎年年都會有關於此案的進一步的消息傳出,當然,其中絕大多數都僅僅只是傳聞,只是始作俑者的一廂情願而已。
只要這個案子一天沒有被偵破,兇手一天沒有被抓到,那麼各種各樣的猜測與傳聞便會永不停息地繼續下去。當然,這些都是善意的,所有這些傳聞與猜測只有一個最終的目的,提供儘可能多的線索、靈感與關注度,早日將真正的兇手繩之以法。我們可以默默祈禱,希望真兇早日被發現,也為死者的父母祝福,願生者堅強,死者安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