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度是從什麼地方來的(印度的來歷)
2023-11-02 16:41:03 4
印度是從什麼地方來的? 曾有人解讀,印第安人的問候語「YINDIAN」(被哥倫布當作Indian)為「殷地安」即「殷地安陽」,猶言「家鄉好」繼而又有更多人繼續解讀,認為這些印第安人是殷人被周人打敗後,逃亡到美洲的殷人後裔這當然是完全錯誤的儘管美洲原住民與古代中國確實有著千絲萬縷的聯繫,但是印第安人(Indian)這個名稱明明確確是哥倫布取的當年哥倫布來到美洲,以為是到了印度,就誤稱美洲原住民為印度人(Indian)而實際上,美洲原住民都不自稱印第安人所以,應該說,印第安人之名其實是指印度人,是西方人的誤用不過,如果說印度之名是源自於殷人,這倒是真的,我來為大家科普一下關於印度是從什麼地方來的?以下內容希望對你有幫助!

印度是從什麼地方來的
曾有人解讀,印第安人的問候語「YINDIAN」(被哥倫布當作Indian)為「殷地安」即「殷地安陽」,猶言「家鄉好」。繼而又有更多人繼續解讀,認為這些印第安人是殷人被周人打敗後,逃亡到美洲的殷人後裔。這當然是完全錯誤的。儘管美洲原住民與古代中國確實有著千絲萬縷的聯繫,但是印第安人(Indian)這個名稱明明確確是哥倫布取的。當年哥倫布來到美洲,以為是到了印度,就誤稱美洲原住民為印度人(Indian)。而實際上,美洲原住民都不自稱印第安人。所以,應該說,印第安人之名其實是指印度人,是西方人的誤用。不過,如果說印度之名是源自於殷人,這倒是真的。
公元前1000年之際,武王伐紂,殷商滅亡。《史記·管蔡世家》:「武王已克殷紂,平天下,封功臣昆弟。於是封叔鮮于管,封叔度於蔡:二人相紂子武庚祿父,治殷遺民。」「武王既崩,成王少,周公旦專王室。管叔、蔡叔疑周公之為不利於成王,乃挾武庚以作亂。周公旦承成王命伐誅武庚,殺管叔,而放蔡叔,遷之,與車十乘,徒七十人從。」《史記·周本紀》:「管叔、蔡叔群弟疑周公,與武庚作亂,畔周。周公奉成王命,伐誅武庚、管叔,放蔡叔。」《逸周書·作雒》:「武王克殷,乃立王子祿父,俾守商祀。建管叔於東,建蔡叔於殷,俾監殷臣。武王既歸,乃歲十二月崩,鎬肂於岐周。周公立相,天子三叔及殷東徐奄及熊盈以略。周公、召公內弭父兄,外撫諸侯。元年夏六月,葬武王於畢。二年,又作師旅,臨衛政殷,殷大震潰。降闢三叔,王子祿父北奔,管叔經而卒,乃囚蔡叔於郭凌。」
《史記》說誅武庚,那就是武庚死了。而《逸周書》說祿父北奔,並沒有被誅而死。這樣的矛盾記載可以這樣解釋,即作為首領的武庚被誅死了,而武庚的部下被驅逐或逃亡北方了。逃亡北方的殷人,就有可能繼續向北逃亡和進入美洲,他們的後裔最可能是因紐特人。考古資料顯示,殷商與西域是有往來的,所以向西的路應該是一條現成的路。所以,有更多的殷人是繼續向西逃亡。這部分殷人一路向西,最後經開伯爾山口進入了南亞次大陸。
當殷人來到南亞次大陸之後,就在一條大河旁劃了一塊地建造都城,就稱都城和這塊地為殷都,即印度,稱這條大河為殷都水,即印度河(Indus,水的古音為si)。隨著殷人佔領和統治了印度河中上遊流域之後,這一大片地區就被稱為殷地(India)。而那些來自殷都的人和貴族則習慣性地繼續稱這片地區為殷都(印度)。公元前6世紀末,波斯阿契美尼德王朝大流士一世徵服了印度河中上遊一帶,殷人統治結束,但是殷都(印度)和殷地(India)的名稱則一直保留了下來。
一般認為,印度吠陀分為四部。《梨俱吠陀》最古,其大部內容在公元前2000年代中葉大概已經形成,全部編成大約不晚於公元前1000年代初。因此,這一段時期通常稱為梨俱吠陀時代或早期吠陀時代。《沙摩吠陀》、《夜柔吠陀》和《阿達婆吠陀》大體形成於公元前10世紀上半葉,《阿達婆吠陀》則最晚集結完成;這一段時期通常稱為後期吠陀時代。
早期吠陀時代和後期吠陀時代的分界是公元前10世紀,即公元前1000年之後的一百年。既然《沙摩吠陀》、《夜柔吠陀》和《阿達婆吠陀》都形成於後期吠陀時代,這就很可能都是殷人帶來的。而《梨俱吠陀》的大部內容是形成於公元前2000年前後,這就可以上溯自哈拉帕文化時期,而編成於公元前1000年代初,這就已經是殷人到來之時了。由此可見,至少,四部吠陀應該都是經過殷人編纂後定稿的。
西方的印度史學家認為,吠陀時期曾發生過白人徵服黑人的事件,認為有一支白人從開伯爾山口進入南亞徵服了黑人,並認為白人就是雅利安人,黑人就是達羅毗荼人。其實,從開伯爾山口進入南亞的白人,並不是雅利安人,而是尚白的殷人。而雅利安人和達羅毗荼人其實都是原住民,是哈拉帕文化的共同創造者,他們有著相同的習俗就是尚黑。所以,所謂白人徵服黑人,實際上是尚白的人徵服尚黑的人。
《禮記》:夏后氏尚黑,殷人尚白,周人尚赤。《國語·魯語》:有虞氏和夏后氏皆祖顓頊。即有虞氏和夏后氏都是帝顓頊的後裔。《呂氏春秋》:帝顓頊,北方黑帝。即帝顓頊是尚黑的。由此一脈相承,從帝顓頊到帝舜和夏朝,都是尚黑的。黑陶文化就是考古實證。後來,尚白的商朝滅亡了尚黑的夏朝,尚黑習俗從此退出了中國主流社會。
再看西域,《梨俱吠陀》第10卷第129首《創世頌》:「太初之時,黑暗由黑暗深邃掩藏,無辨無識,茫茫全是水。」《聖經·舊約·創世紀》:「起初神創造天地。地是空虛混沌。淵面黑暗。神的靈運行在水面上。」還有所謂的古希臘第一位哲學家泰勒斯,據說是他率先提出了水本原說,即最早提出「萬物源於水」、「水是萬物之本原」。這些早期文獻和據說都在表明,幾乎是整個亞歐地區,早期都是尚黑和尚水的(按五行,尚黑即尚水),而且這些文獻的形成年代與黑陶文化完全相當。
所以,整個亞歐地區,最早都是尚黑的。商滅夏後,中國開始有了尚白。周滅商後,中國開始了尚紅,並一直演變成了完全尚紅。而中國以外則除了尚黑,也有尚白,但沒有尚紅。
所以,當殷人來到印度,實際上就是尚白的人闖進了尚黑的人的家園,最後是尚白的殷人徵服了尚黑的雅利安人和達羅毗荼人,歷史進入吠陀時期,這也就是印度有名之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