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族團結作文1200字【優秀】
2024-11-23 12:22:10
「眾人拾柴火焰高」,「團結就是力量」,「人心齊,泰山移」,無不說明團結的神力,團結是紅軍二萬五千裡長徵勝利的結晶,是實現宏偉目標的源泉。下文是關於民族團結作文1200字,歡迎參考!
56個民族,56個花,56個兄弟一家親,56個文化各放光彩,56個語言組成中華大地,56個民族團結友愛,組成一條長長的黃龍。回望過去,我們華夏兒女歷經多少風風雨雨,歷經多少千難萬險,我們曾歡樂過,哭泣過,拼搏過,但炎黃子孫卻曾為放棄過!在困難面前我們挺起胸膛,拍拍肩膀,頑強的扛過那段艱難的歲月,迎來了五星紅旗的飄揚,新世紀的曙光。
2008年5月12日,突如其來的8。7級的地震,襲擊了四川省汶川,如惡魔般在這土地上肆意妄為,奪走了人民美麗的家園。這一消息傳來舉國震驚。我國一雙雙眼睛盯著盯著電視屏幕,黯然落淚,一個個本子,一本本書,一踏踏錢,一床床被子,在這廢墟上傳達溫情,全國上上下下行動著,大到國家主席,小到廣大民眾。各個消防員,奔赴前線,搶救、抗災快速進行著,各個志願者們,安慰那些被奪走家園的民眾。
其中不乏那些感動人事。
赫生明一位鄉村的志願者,他的女兒剛上小學,他那時在外地打工,地震後他趕回汶川當志願者,他在一個又一個的小學廢墟上,艱難探索,當他來到女兒的小學時,已是地震的兩天後,他在大老遠的就聽到女兒的呼叫聲「爸爸我在這,快救我!」他很想救女兒,可是眼前還有好多孩子埋在地下,他沒猶豫,咬緊牙關救當下的孩子,時間一分一秒過去了,女兒的呼叫聲,越來越小,直至消失,當他來到女兒呼叫的位置時,迎接他的是女兒冰冷的身體,他趴在女兒的身體上哭著,大喊「爸爸對不起你,爸爸對不起你!」周圍的人也紅著眼,流下眼淚。
我也被這志願者感動了,他那捨己為人的精神感動了我,他或許不是一個好父親,但他是許許多多孩子的再生父母,他捨棄了自己的摯愛,而成全其他的家庭,雖然他們不認識,雖然他們只是一面之交,但這是要多大的勇氣,這是要多大的魄力啊!這是多偉大的大的民族精神啊!
在這裡還有一些未知名的人物,趕赴一線,為傷者送去真情的慰問,為他們送茶煙米飯,為他們送醫療用品,有一個老人走了帶著自己的孫子,走了十公裡的路,來到這裡,只為給救援著一些糕點,而那些明星們也捐贈了自己的財產,有關部門也提供了食品住所,主席也來到這走訪,安慰傷者。整個中民族動起來了,團結起來了,心都在關注著這第一現場,希望能儘自己的一份力,能多救活一個人!
我們學校也不例外,各個同學積極捐贈,我也把自己的壓歲錢也捐贈了,媽媽也把我以前不穿的衣服捐給了支援站,媽媽說:「在這危難時刻,我們只有團結一心,才能不被困難打倒,才能扛過風雨,國家才能強大起來!」
在這災難中,有太多太多不知名的人物,有太多太多溫馨與感動,我無法一一寫下來,但在這場災難中,他們演繹著堅強勇敢,互助友愛,勇於承擔的中華美德,他們那以「天下為己任」的責任感,感動天地。
在這場災難中各個民族團結一心,直面困難,這國家怎能不強大,中華怎會不興旺,我相信中華總有一天會站在世界巔峰,傲視群雄!展我華夏風採,展我中華輝煌!因為民族興榮團結,則國家繁榮旺盛!
民族團結作文1200字【2】「五十六個民族,五十六枝花,五十六個兄弟姐妹是一家……」每當唱起這首歌,我都會心潮澎湃,浮想聯翩……
我曾聽說過這樣一件事情——多年前,一位從南疆來烏魯木齊闖生活的維吾爾族小夥,身無分文,饑寒交迫,蜷縮在一個天橋下,努力抵禦著烏魯木齊零下20度的寒冬,奄奄一息。一位漢族中年人,看他並非好酒,宿醉於此,只因窮困潦倒。於是叫醒他,帶他回家,中途在菜市場,買了兩公斤羊肉,一口嶄新的鍋,幾個饅頭。回家後拙劣地為這個維吾爾族青年做了一鍋「清燉羊肉」,維吾爾族青年狼吞虎咽之後,中年人送了他200元錢,將他送走。
多年後那個窮困的維吾爾族青年,以他當年獨闖烏魯木齊的勇氣闖勁與語言優勢,在外貿市場闖出了一篇天地。身價百萬計,生意之餘,他也陪同他的外國生意夥伴遍遊祖國名山大川。但也不忘花費數萬去尋找當年那位恩人,甚至曾懸賞尋人,但一直未果。私下朋友們和他聊起這事,他才將恩人一事全盤託出。
他說當年恩人相助,他最感動的,不是那一頓救命的飯,也不是在當時還算「巨款」的200元錢,而是那一口嶄新的鍋,那一口鍋證明恩人是真心相助,而非憐憫他,可憐他。
那一口嶄新的鍋,證明恩人「尊重他的信仰,尊重他的民族,更尊重當時窮困潦倒的他」。
這個感人的事例,不正真實地突出了個民族之間的團結互助嗎?而這,僅僅是民族團結大樂章之中的一個動人的音符。
在臨夏縣,曾發生過一件感天動地的事情——入冬的臨夏天寒地冷,劉家峽水庫的廣闊水面上霧氣蒙蒙。臨夏縣蓮花碼頭上一輛準備上渡船的中型客運車因剎車失靈滑入深水中,一起特大路外交通事故發生了。
包括司乘人員在內的33人剎那間與客車一同衝進了冰冷的蓮花碼頭渡口水中,此時,陸上寒風凜冽,氣溫零下十幾度,水中更是刺骨透心寒冷。就在這33條生命經歷生死考驗之時,岸上各族幹部和群眾自發地組成了搶險隊伍,在最寶貴的十幾分鐘內,成功地救出了三十三名落水者,其中二十六人生還,剩下七人因溺水時間過長而不幸落難。
出事的那一刻,不論是漢族大娘還是少數民族老人,不論是男人還是女人,沒有人召喚,沒有人命令,沒有懸賞,沒有承諾,沒有任何世俗的想法,大家只有一個共同目的——救人。
那一刻,各族人民團結如鋼,產生了強大的力量;
那一刻,素不相識的人們,將涓涓愛心匯成愛心的海洋;
那一刻,無處不在的感動,衝淡了災難的分量……
在現實生活中,諸如此類的事例還有很多很多……我只列舉了小小的一部分。你看,那巍然屹立的太子山,見證著唐蕃古道民族團結進步的悠久歷史;那緩緩流淌的大夏河,訴說著河州古地民族團結進步的美麗故事;那奔騰東去的黃河水,彈奏著彩陶之鄉民族團結進步的動聽旋律。
中國是一個團結友愛的國家,中華民族是一個充滿著愛的民族!愛,在民族團結中流淌;愛,在中華民族裡洋溢!!!
此時此刻,我又情不自禁的唱起了那首歌:五十六個民族,五十六枝花,五十六個兄弟姐妹是一家……
民族團結作文1200字【3】心靈貼著心靈,就好像光明與太陽;臂膀挽起臂膀,就好似蜿蜒崎嶇的長城;身軀靠緊身軀,就好像連綿起伏的山峰;吶喊回應吶喊,則是天籟共鳴。而中華名族團結,則是黃河濤聲、長江奔騰。則是永遠凝聚在每個人心中的愛......
一曲優美動聽的《新疆好》,唱出了兩千萬天山兒女的心聲。在黨的民族政策光輝照耀下,新疆大地安定祥和,到處奏響民族團結的凱歌。「團結月」凝鑄兄弟情新疆生活著維吾爾、漢、哈薩克、回、蒙古等十三個民族,在歷代抵禦外敵入侵、反對分裂祖國的鬥爭中,各族人民結下了兄弟般的深厚情誼。可是,「牙齒也有咬住舌頭的時候」。二零零九年,七月五日在境內外「三股勢力」的挑唆下,發生了「打砸搶燒」嚴重暴力犯罪事件。有許多各族同胞被犯罪分子打傷打死。這些犯罪分子企圖破壞民族團結這樣的大好形勢,但是,他們的目的沒有達到,各族同胞依然手拉手,肩並肩。猶如牢牢攥住的拳頭,使出全身的勁頭,立誓把「三股勢力」趕出去!從此,新疆流傳起三個「離不開」:漢族離不開少數民族。少數民族離不開漢族。各少數民族之間也相互離不開。
這是一件真實的事。在新疆奇臺縣吉布庫鎮,有一個漢族女孩,20年前,她被一個哈薩克族家庭收養,因此有了個哈薩克族名字「麥爾孜依」。「麥爾孜依」的漢語意思是「快樂」,對於一個被親生父母無情拋棄、重度殘疾的漢族棄兒來說,生活在一個對她關愛備至的哈薩克家庭,麥爾孜依無疑是快樂的,但養育她霍額哈依、比依臺坎夫婦卻為此付出了世人難以想像的艱辛。
1989年10月4日,霍額哈依17歲的大兒子在放羊途中撿到了一個包袱,裡面有一個嗷嗷啼哭的女嬰,他把孩子抱回家交給了父母。打開包袱,看到一張小紙條上寫著:這是一個10個月的漢族女孩,有哪個好心人撿到後,請好好收養她吧,拜託了。再仔細一看,發現女嬰嘴唇上有豁,原來是一個有「兔唇」的殘疾孩子,但他們還是決定收養她。第二天,霍額哈依夫婦請來親戚、鄰居、朋友,按照哈薩克習俗,宰了一隻羊,像自己生了孩子一樣在家裡舉行隆重的儀式。親戚朋友看到麥爾孜依都直搖頭,有的說:千萬不要養這個孩子,以後會成為負擔。還有的說:你們也不富裕,為什麼要養別人不要的殘疾孩子,將來你們會後悔的!當時,霍額哈依夫婦已經有6個孩子,4個孩子上學,家裡只有20畝地、50隻羊,全家年收入僅有3000多元,日子過得十分拮据。面對一片反對聲,他們依然沒有動搖。
麥爾孜依在這個哈薩克家庭得到了比其他孩子更多的關心和愛護。家裡有好吃的,要添置新衣服,總是要先給她。積攢了一些錢,霍額哈依夫婦帶上麥爾孜依去了醫院。本想治好「兔唇」,就可以得到一個健康的孩子。沒想到一檢查,麥爾孜依還患有嚴重的先天性癲癇和智力殘疾,醫生告訴霍額哈依夫婦:這孩子能活下來就不錯了,要將她徹底治好,可能性很小。麥爾孜依的殘疾程度遠遠超出他們的想像,即便如此,霍額哈依夫婦依然沒有動搖、沒有放棄。為了給麥爾孜依治病,整整17年的時間,他們背著她四處求醫,付出了無數的艱辛,皺紋爬滿了霍額哈依的面龐,比依臺坎累彎了腰,整個家庭也陷入了貧困。治病沒錢時,就只能賣羊;羊賣光了,就向親戚朋友借錢。為了省錢,他們每次背著麥爾孜依去治病,總是帶著帶饢,沒進過飯館,沒住過旅店。高昂的治療費,讓他們債臺高築,欠帳最多時達3萬多元.1996年10月,麥爾孜依癲癇病嚴重發作,比依臺坎不得不帶著她到縣醫院住院治療。等到麥爾孜依脫離生命危險,出院結帳時,比依臺坎身上只剩下一元錢和一小塊饢。沒錢坐車,比依臺坎只好背著麥爾孜依步行10公裡回家,身體已經十分虛弱的比依臺坎10多個小時沒吃一口饢、沒喝一口水,回到家中就昏倒了。
1994年,霍額哈依夫婦為了掙些錢給麥爾孜依治病,在冬牧場幫人放羊。比依臺坎背著麥爾孜依,冒著零下30多度的嚴寒,跪在沒過膝蓋的雪地裡用雙手扒雪找草,20多天下來,比依臺坎落下嚴重的關節炎。?因為嚴重殘疾,麥爾孜依比正常孩子發育要緩慢得多,7歲才能勉強走路,可以說是在媽媽比依臺坎的背上長大的。2005年,麥爾孜依的癲癇病終於治好了,至今再沒有發作過,但其他症狀沒有任何好轉。霍額哈依夫婦對一名漢族殘疾棄嬰不離不棄的舉動,感動了親朋好友,村民們紛紛伸出援助之手,村鎮政府領導也予以關注。2007年,霍額哈依夫婦終於還清了欠款,在殘聯、從鎮政府和鄉親們的幫助下,還蓋起了新房,過上快樂幸福的生活。?麥爾孜依今年已經20歲了,依然不會說話,沒有任何生活自理能力,生活起居一步也離不開媽媽,儼然是一個永遠長不大的嬰兒。但霍額哈依夫婦對20年前收養麥爾孜依的舉動和20年復出的無數艱辛一點也不後悔。如今,已經60多歲的霍額哈依夫婦最擔心麥爾孜依將來的生活。奇臺縣吉布庫鎮副書記薛建平表示:即便將來霍額哈依夫婦無法照顧麥爾孜依,政府也會讓麥爾孜依衣食無憂。
這感人肺腑的故事,難道還不足以代表凝聚在各民族之間的愛嗎?當然代表!因為,我們各民族早已聯繫在了一起。而愛,也將永遠在民族團結之間流淌。心靈貼著心靈,就好像光明與太陽;臂膀挽起臂膀,就好似蜿蜒崎嶇的長城;身軀靠緊身軀,就好像連綿起伏的山峰;吶喊回應吶喊,則是天籟共鳴。而中華名族團結,則是黃河濤聲、長江奔騰。則是永遠凝聚在每個人心中的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