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秋的味道作文800字五篇
2024-11-03 11:55:10 1
導語:依舊的佳節,卻早是人是情非。年年中秋,今又中秋,沒有黃花分外香,卻加快了時間的跳躍。下面是小編收集「中秋的味道作文800字五篇」。歡迎閱讀!
【篇一:中秋節的味道】
一字雁陣,拉開了金秋的帷幕;雲捲雲舒,塗鴉出蔚藍的天穹;葳蕤的白楊,落盡昔日的繁華;淡淡的果香,舒展豐收的畫卷。秋如一葉飄落,書寫著餘韻未盡的詩章。而中秋,便出現在這詩章的華麗盡頭。
每逢中秋,家中都會擺上幾盒月餅,那淡淡的桂花香夾雜著月餅的甜膩瀰漫在空氣中造成最熟悉的味道——中秋的味道。
團圓是中秋的味道。哪怕工作再忙再累,哪怕單位離家再遠,一時中秋節至,總會忍不住提上一盒月餅在月升時趕回家。或是包裝精緻的宴會月餅,或是散裝成袋的普通月餅,也許味道迥然不同,但那有什麼關係呢?重要的是一顆期盼團圓的心,渴望一家人團團圓圓地聚在一起的心願。這樣,即使再膩的月餅,也會膩出幸福團圓的味兒來……
思念是中秋的味道。「每逢佳節倍思親」雖然此節非彼節,但「思親」總歸是一樣的,漂泊在外的遊子,在瑟瑟秋風的吹拂下,望在異鄉的月亮,月亮很圓很亮,卻終究不是自己相看的月亮,道是:露從今夜白,月是故鄉明。所以,不管怎麼樣,那頭上月亮都會透露出冷清的感覺。身後萬家燈火交相輝映,屋內觥籌交錯的喧鬧聲聲入耳,更使得夜幕下的遊子倍思親。思念親人的音容笑貌,思念親人的絲絲關懷,思念瀰漫在他的心扉,就連苦澀的空氣中也澀出思念的味兒來。
溫馨是中秋的味道。桂花樹下,古樹庭中,一家人圍坐在石桌旁,小孩子在庭中瘋趕嬉戲,為了一個月餅,為了一個禮物,管他呢?只要快樂就好。成年人翻看著相簿,指著一張張孩提時的照片,述說著過去的故事,不時歡笑,不時沉默,大概他們又重歷了一回少年往事吧。老人則沒多大興趣參與年輕人的陣營中,他們依偎在花樹下,安詳地笑著,他們為什麼而笑呢?感嘆又一年月圓的日子到了嗎,還是看到子子孫孫如此健康平安而安心呢?總之,他們是笑著的,所以為了什麼原因此刻也顯得不重要了。如夢如幻的月光下,一家人倒也笑出了溫馨的味兒來。
原來,味道竟是這樣一種歷久彌新的回憶。
當時光流逝,物是人非,那些曾經鮮明的片段在歲月的衝刷下漸漸褪色,也許我們怎麼也想不到,多年以後,我們會循著一種味道的密碼,穿越層層疊疊如九月菊花般繁複的回憶,抵走一個舊日美好的瞬間。也正因此,我們才能重溫曾經擁有的那些味道,中秋的味道……
【篇二:中秋節的味道】
依舊的佳節,卻早是人是情非。年年中秋,今又中秋,沒有黃花分外香,卻加快了時間的跳躍。
冷風颳貧瘠了大地,為了中秋節,我就背著大堆的書,穿著灌滿冷風的衣服趕赴家了。
老遠就聽到車站的嘈雜,進去更是滿眼的各界人士。平時廖無人煙的售票口排起了老長老長的隊伍,候車椅上更是成堆的行李。唉,人人都要回家過中秋,此時的人潮高峰不知何時才能消散。無奈站在「蛇隊」後隨著前方的人向前蠕動,不是第一次坐車,不是第一次買票,第一次這麼緊張,怕這麼一群人把無辜的我踩死腳下;怨爸爸,不能來接我;恨學校,不早些放假。一輛大巴踩著天黑的最後一刻到站,我拋開所有怨言,歡快奔去,哈~,誒?誰掛住了我的包?誰踩上我的腳?誰在擠我?啊啊,我不能呼吸了,啊啊,擠著我的胳膊了,疼、疼啊、野獸、野獸啊。包丟在後面,別人都一轟向前,我怎麼退後啊?一同學將我拉回,看來我之前的後怕不是杞人憂天,要不是這棵救命稻草,我早就躺在眾人的腳板下嗚咽了。錯過了車不算,受了傷不算,受了冷不算,天黑了,下班車還有麼?中秋,中秋,是擁擠?是人山人海?還是人頭壓人頭、人腳踩人腳?
中秋早晨不賴床,頂著七點的鬧鐘走出屋門。天真好,藍天白雲掛太陽,好久沒有這樣的景致了。好像從沒有昨日的寒氣,一掃陰霾,也忘記了昨日的倒黴。翹著二郎腿,咬下一口月餅,呵呵,原來月餅也沒那麼難吃,沒那麼難消化。中秋團圓,我們一家坐在了一起,吃著難得的團圓飯。
如果說中秋有味道,那就是滿足。
一盤水果、一盤月餅、一陣歡笑;一個對視、一個微笑、滿園豐收,手拉家人手。此為滿足,此為中秋之味。
如果說中秋有味道,那就是放卻。
曾經戀上離家的感覺,牽掛會成為動力。為了家,我會努力,會做出成績。在團圓的日子,卸下裝備,卸下疲勞,不用努力,不用警惕。此為放卻,此為中秋之味。
如果說中秋有味道,那就是爽朗。
當那輪月亮懸在空中,本是無暇觀賞,又是無意抬頭。一份明亮,幾份純淨,這真是太陽的光芒麼?沒有那樣討厭的刺眼的光芒,沒有那樣不讓人直視的孤傲。駐足,原來月亮的美好,在於將自己的美好毫無保留的獻給別人,它並不悽冷,並不充滿拒人於千裡之外的氣息。可以在那份爽朗中融化,對所有的壞心情擺擺手。我嚮往的單純,喜歡的溫柔,原來,在這裡。
多角度的看待問題,總是美好衝淡厭惡。中秋,我尋到了想要的,想要的感覺。圓滿的,將不只是月亮,而是我的未來。這個時間的跳躍,讓我離理想更近。
【篇三:中秋節的味道】
依舊的佳節,卻早是人是情非。年年中秋,今又中秋,沒有黃花分外香,卻加快了時間的跳躍。
冷風颳貧瘠了大地,為了中秋節,我就背著大堆的書,穿著灌滿冷風的衣服趕赴家了。
老遠就聽到車站的嘈雜,進去更是滿眼的各界人士。平時廖無人煙的售票口排起了老長老長的隊伍,候車椅上更是成堆的行李。唉,人人都要回家過中秋,此時的人潮高峰不知何時才能消散。無奈站在「蛇隊」後隨著前方的人向前蠕動,不是第一次坐車,不是第一次買票,第一次這麼緊張,怕這麼一群人把無辜的我踩死腳下;怨爸爸,不能來接我;恨學校,不早些放假。一輛大巴踩著天黑的最後一刻到站,我拋開所有怨言,歡快奔去,哈~,誒?誰掛住了我的包?誰踩上我的腳?誰在擠我?啊啊,我不能呼吸了,啊啊,擠著我的胳膊了,疼、疼啊、野獸、野獸啊。包丟在後面,別人都一轟向前,我怎麼退後啊?一同學將我拉回,看來我之前的後怕不是杞人憂天,要不是這棵救命稻草,我早就躺在眾人的腳板下嗚咽了。錯過了車不算,受了傷不算,受了冷不算,天黑了,下班車還有麼?中秋,中秋,是擁擠?是人山人海?還是人頭壓人頭、人腳踩人腳?
中秋早晨不賴床,頂著七點的鬧鐘走出屋門。天真好,藍天白雲掛太陽,好久沒有這樣的景致了。好像從沒有昨日的寒氣,一掃陰霾,也忘記了昨日的倒黴。翹著二郎腿,咬下一口月餅,呵呵,原來月餅也沒那麼難吃,沒那麼難消化。中秋團圓,我們一家坐在了一起,吃著難得的團圓飯。
如果說中秋有味道,那就是滿足。
一盤水果、一盤月餅、一陣歡笑;一個對視、一個微笑、滿園豐收,手拉家人手。此為滿足,此為中秋之味。
如果說中秋有味道,那就是放卻。
曾經戀上離家的感覺,牽掛會成為動力。為了家,我會努力,會做出成績。在團圓的日子,卸下裝備,卸下疲勞,不用努力,不用警惕。此為放卻,此為中秋之味。
如果說中秋有味道,那就是爽朗。
當那輪月亮懸在空中,本是無暇觀賞,又是無意抬頭。一份明亮,幾份純淨,這真是太陽的光芒麼?沒有那樣討厭的刺眼的光芒,沒有那樣不讓人直視的孤傲。駐足,原來月亮的美好,在於將自己的美好毫無保留的獻給別人,它並不悽冷,並不充滿拒人於千裡之外的氣息。可以在那份爽朗中融化,對所有的壞心情擺擺手。我嚮往的單純,喜歡的溫柔,原來,在這裡。
多角度的看待問題,總是美好衝淡厭惡。中秋,我尋到了想要的,想要的感覺。圓滿的,將不只是月亮,而是我的未來。這個時間的跳躍,讓我離理想更近。
【篇四:中秋的味道】
中秋之夜,月明星稀,明鏡般的月亮懸掛在天空中,把如水的清輝靜靜地傾瀉在這一片大地上,大地便如同鍍了一層薄銀,四周都籠罩在聖潔的氣氛裡。仰望蒼穹,心中湧起的是複雜的滋味……
酸澀
喧鬧的大街上一個個孤獨的身影踽踽獨行。獨在異鄉,身為異客,冰冷的床,冰冷的牆,獨自面對家鄉的月餅,卻怎麼也品不出故鄉的味道。思鄉苦,想家甜,可是在這中秋月圓之夜,那種甜又在何處?別人都闔家團坐,其樂融融,然而她們卻不能。在外漂泊打工,在這月圓之夜,只能讓自己的孩子在家孤守。家中的孩子還小,面對孤零零的燈光,冰冷的床,冰冷的牆……他們該怎樣度過這個不眠之夜?仰望夜空中獨行的「圓月」,淚水早已滂沱。
溫馨
溫馨的小院中,一家人圍桌而坐,桌上,擺滿了香甜的月餅和時令水果,桌邊,一家人拉家常、話桑麻,每個人臉上都寫滿了笑意。多溫馨的一幅畫面呀,手中捧著的月餅,咬一口,甜到了心窩;細細品嘗,該是媽媽的香,爸爸的愛,更有家庭的幸福和社會的發展這樣大的主題。朦朦朧朧的月色也如同調了蜜的月餅,朦朧的光暈,也如同醉眼朦矓。人們的心呀,早已氤氳在這無邊的月色中,柔和而心醉。
惆悵
「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舉頭望明月,低頭思故鄉。」是李白的愁緒,纏綿而渺遠的鄉情,由無邊的月色勾起,該是一種怎樣的惆悵?「共看明月應垂淚,一夜鄉心五處同」,月圓之夜,團圓之時,白居易兄弟離散,分隔各處,該是怎樣的惆悵?「月有陰晴圓缺,人有悲歡離合,此事古難全」豁達的心胸也阻擋不住親情的洶湧,悲歡離合的悽涼讓蘇子對月暢飲,背後隱藏的卻是難言的惆悵;「看月亮,思故鄉,一個在水裡,一個在天上」。這是詩人袁邦楨的惆悵,人間,天上,異域,故鄉,成了這個月色融融的夜晚,最能勾起情感的東西。那份惆悵,又有誰能解讀?中秋夜,話中秋,臺灣的游離,魚島的牽掛,「天上月圓,人間月半」,哪一件不是讓人惆悵的呀?
在這團圓之夜,不同的人,不同的景,不同的地點,會品出一個不同的中秋。五味雜陳的中秋,包容了萬千的情緒,卻只用那一盤圓月,映照著這個清冷的世界,任由你去品味……
【篇五:中秋的味道,在月餅之外】
那天在報紙上看見這麼一個文章標題《我們的中秋節,真的就只剩下吃月餅了嗎?》,讀後感覺真是很悲哀的了。君不見每逢中秋之際,鋪天蓋地的就是滿街的月餅廣告了,報紙上反覆強調的也只是「要保證今年中秋月餅質量」什麼的了,難道不吃月餅我們就不是過中秋節了嗎?難怪很多年輕人不再願意過中秋這樣一些傳統節日了,除了吃似乎就沒有什麼好玩意了麼。
可是,且住,咱們老祖宗還留下那麼些的好東東呢,現在還有人知道嗎?還有人在過這樣的傳統中秋節了嗎?
農曆八月十五日是我國傳統的中秋節,也是我國僅次於春節的第二大傳統節日。八月十五恰在秋季的中間,故謂之中秋節。我國古曆法把處在秋季中間的八月,稱謂「仲秋」,所以中秋節又叫「仲秋節」。
中秋之夜,月色皎潔,古人把圓月視為團圓的象徵,因此,又稱八月十五為「團圓節」。古往今來,人們常用「月圓、月缺」來形容「悲歡離合」,客居他鄉的遊子,更是以月來寄託深情。唐代詩人李白的「舉頭望明月,低頭思故鄉」,杜甫的「露從今夜白,月是故鄉明」,宋代王安石的「春風又綠江南岸,明月何時照我還」等詩句,都是千古絕唱。
中秋節是個古老的節日,祭月賞月是節日的重要習俗。古代帝王有春天祭日,秋天祭月的社制,民家也有中秋祭月之風,國內各地都有中秋拜月的習俗,主要是婦女和小孩,有「男不圓月,女不祭灶」的俗諺。晚上,皓月初升,婦女們便在院子裡、陽臺上設案當空禱拜。銀燭高燃,香菸繚繞,桌上還擺滿佳果和餅食作為祭禮。到了後來賞月重於祭月,嚴肅的祭祀變成了輕鬆的歡娛。中秋賞月的風俗在唐代極盛,許多詩人的名篇中都有詠月的詩句,宋代、明代、清代宮廷和民間的拜月賞月活動更具規模。我國各地至今遺存著許多「拜月壇」、「拜月亭」、「望月樓」的古蹟。
另外,在各地還有許多不同的中秋習俗,特別有趣好玩的哦,可惜現在我們很少見到這些過節的方法了。比如,香港的舞火龍、安徽的堆寶塔、廣州的樹中秋、晉江的燒塔仔、蘇州石湖看串月、傣族的拜月、苗族的跳月、侗族的偷月亮菜、高山族的託球舞等。福建——浦城,女子過中秋要穿行南浦橋,以求長壽。在建寧,中秋夜以掛燈為向月宮求子的吉兆。上杭縣人過中秋,兒女多在拜月時請月姑。龍巖人吃月餅時,家長會在中央挖出直徑二、三寸的圓餅供長輩食用,意思是秘密事不能讓晚輩知道。這個習俗是源於月餅中藏有反元殺敵訊息的傳說。金門中秋拜月前要先拜天公。
"定知玉兔十分圓,已作霜風九月寒。寄語重門休上鑰,夜潮留向月中看。"這是宋代大詩人蘇軾寫的《八月十五日看潮》詩。在古代,浙江一帶,除中秋賞月外,觀潮可謂是又一中秋盛事。在今天,錢塘江中秋觀潮也還是人們樂此不疲的旅遊盛事呢。
「聽香」是古代流傳臺灣地區的中秋習俗,是由婦女在家中供奉的神像前焚香禱告,表明心中所想卜測的事(如感情、財富等),在請示了出門以後應行的方向後,就拈香出門,凡是在路上所聽到的一切談話、歌唱等,均可以就此卜測所問的事,然後以杯茭問神答案是否如此,如答不是,則繼續前行,直到獲得神明的指示的答案為止;未婚的少女也有在中秋夜偷別人菜園中的蔬菜或蔥的習俗,若是成功就表示她將得到美好的愛情。
在北京,中秋民間常常有「拜兔兒爺」的習俗。月亮裡不是有那麼個玉兔嗎?所以啊,拜兔兒爺也就等於拜月了。以前,北京中秋還有兔爺賣。現在很少見了。似乎只在春節廟會上見過。中秋節祭的就是這隻月亮裡的兔子。兔爺是泥做的,兔首人身,披甲冑,插護背旗,臉貼金泥,身施彩繪,或坐或立,或搗杵或騎獸,豎著兩隻大耳朵,亦謔亦諧。
在四川省,過中秋除了吃月餅外,還要打粑、殺鴨子、吃麻餅、蜜餅等。有的地方也點桔燈,懸於門口,以示慶祝。也有兒童在柚子上插滿香,沿街舞動,叫做「舞流星香球」。我記得我們小時候,過中秋的時候就一定要有葡萄、柚子和梨這些水果,還有吃鴨子的習俗呢。
看看,一個中秋節,各地竟有那麼多好玩的風俗哦,也許在我們今天忙亂麻木的生活中不可能一一重複這些玩法了,那麼,有可能的話,在家裡陽臺上放一個小茶几吧,擺上香梨、葡萄,切兩塊月餅,給家人和自己斟上淺淺的一杯紅酒,最好再掛上一盞兔子燈,呵呵,還滿象那麼回事了。就過一個沒有電腦電視的安靜快樂的中秋節吧。
[中秋的味道作文800字五篇]相關文章:
1.小學生中秋作文500字_描寫中秋節
2.小學生中秋作文600字_描寫中秋節
3.難忘的中秋節作文700字_節日作文
4.難忘的中秋節作文900字3篇_節日作文
5.【精選】難忘的中秋節作文900字3篇_節日作文
6.我的中秋節作文1000字五篇_節日作文
7.我的中秋節作文1000字四篇_節日作文
8.八月十五望明月作文_描寫中秋節700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