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善孝為先作文8篇
2024-11-05 08:52:11
孝,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下面小編為大家帶來了百善孝為先作文8篇,歡迎大家閱讀,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篇一:百善孝為先】
中國有一句古語:「百善孝為先」。意思是說,孝敬父母是各種美德中佔第一位的。不管是國內還是國外,人們都是將「孝」放在第一位的。一個人如果不孝,那麼他就對不起生自己養自己的父母。
對於「孝」這個字,我是一直拿爸爸作為榜樣的。爸爸不管有多忙,每個月都會抽出那麼幾天時間回家看望爺爺奶奶,每次回家還會帶回去一些生活用品。就在前幾天,爺爺在工作時拿電鋸不小心把食指上的血管割斷了,就只留下了一根血管完好無損。當天下午急忙去了醫院,做了手術。爸爸聽到這個消息後,也不管是在上班,立刻馬不停蹄的趕往醫院。
爸爸白天守在醫院裡,晚上也是爸爸自己在那裡守夜。奶奶本來想說由她來照顧爺爺幾天,讓爸爸休息一下。可是爸爸卻跟奶奶說:她年紀大了,時間長了對身體不好,還是讓他守著。奶奶拗不過他,只能讓爸爸繼續守夜。沒過幾天,爸爸回來了。要不是奶奶強逼著爸爸回來,恐怕爸爸還是不會回來的。爸爸這一回來,我看見他消瘦了不少。爸爸這次回來跟媽媽說了一些事,我聽見爸爸跟媽媽說,爺爺手指的存活率和壞死率各佔百分之五十。爸爸本來是想幫爺爺辦理轉院手續的,然後去好一點的醫院治。可是媽媽一再勸說他:「不是還有百分之五十的機率嗎?別再轉了院,那的醫生也不了解情況,到時候手指沒救活,轉院賺的連百分之五十的機率也沒了。能先治就先治著吧。」爸爸聽了媽媽的,以後再也沒提轉院這事。
到觀察期第五天時,醫生告訴我們說情況十分樂觀,到了第七天如果沒事的話,就可以出院了。當天晚上,爸爸回來了,我看見他那張疲憊的臉上多出了一絲笑顏。第七天,爺爺如願以償出院了,爸爸也終於可以休息了。生活一切回到了正軌。
敬老愛老的美德是黑夜裡的一盞燈;是寒冬裡的一把火;是沙漠裡的弘泉;是久旱時的一場甘霖。回家看一下父母,幫他們做些事情,這些都是小事,卻能更好的體現出每個人的孝心,這些事都是非常簡單的。毛主席曾說過:「一個人做一點好事並不難,難的是做一輩子好事」。用這句話來衡量和要求自己多位老人做好事做善事。讓我們大家行動起來,做到敬老,愛老,助老,這是我們義不容辭的責任。
【篇二:百善孝為先】
中國是禮儀之邦,五千年的文化傳承至今,深深銘記在中國人的心中。每個家,都有家訓、家規、家風,俗話說得好:無規矩不成方圓。從孟母三遷到嶽母刺字,好的家訓、家規、家風不僅承載了祖祖輩輩對後代的希望、鞭策,也同樣體現了中華民族優良的民100族之風!
我家的家風是「孝」,孝敬父母,尊敬師長。父母一直告誡我:百善孝為先!
就在前不久,我的姥爺因為疾病需要住院治療,爸爸媽媽義無反顧的承擔起了照顧姥爺的責任。住院期間,媽媽每天要去醫院照顧姥爺,幫姥爺擦臉,捶背,翻身。爸爸每天除了接送我上下學,還要精心地為姥爺準備各種有營養的飯菜,給姥爺送到醫院,爸爸媽媽就這樣一直照顧姥爺到出院。每天吃不好飯,睡不好覺,可他們卻從來不說累。爸爸媽媽對姥爺的這份孝心也深深地感染著我,放學回家,我不用爸爸說就先寫作業,寫完後自己認真檢查,收拾好書包;晚上吃完飯,自己洗漱完後上床睡覺。因為我能為他們做的事情還太少,所以只能先把自己的事情做好,不讓他們為我的事情操心。這是我對他們唯一能盡的孝心。
我們在父母、親人無微不至的關愛下,茁壯無憂的成長著,我們貪婪的享受著他們給予我們所有的愛,他們總那麼無私的愛著我們,我們也就習慣的照單全收,我有時也會想:等有一天我長大了一定要給父母買很多東西,可是父親教育我說:「孝順不是體現在你能給我們買多少東西,孝順父母可以是父母下班回到家後你能送上一杯熱茶,父母累的時候你能說上一句安慰的話,父母晚上回到家你能端上一盆洗腳水,還有就是能看到你學習成績進步,有一個健康的身體,對於我們來說就是你的孝順。」
雖然我們還小,還不能把孝表現得淋漓盡致,那就讓我們在學習上努力地進步,努力地向前衝,在生活中盡我們所能的去孝順父母、親人,尊敬師長,做一個有孝心的好孩子!
【篇三:百善孝為先作文】
孝道,自古以來便是中華民族傳統美德,許多和「孝」有關的故事,例如「臥冰求鯉」、「黃香溫席」等,都被傳為佳話。而我們家的家風,也正是這樣的。
我的奶奶今年62歲,已是年逾花甲的老人了,而前不久發生的事,完美地詮釋了我們家的「孝道」。
大概是去年吧,那會兒奶奶的母親,也就是我的太姥姥,正在享受她人生最後的時光。那時候太姥姥的兩個兒子都已過世,除了尚在外地趕不回來的三女兒之外,只有我奶奶和二姨奶兩個人在身邊,她們倆輪流侍奉老人,每月一輪。
當太姥姥住在我家之後,日常生活已完全不能自理,吃飯,洗漱,拉屎撒尿都需要有人侍候。吃飯時,奶奶總是用一個小勺子一小口一小口地餵太姥姥吃,就象是在照顧一個嬰兒一樣,太姥姥吃完了坐到沙發上了奶奶才吃。上衛生間時,奶奶會小心翼翼地扶著太姥姥,生怕她摔倒。晚上睡覺時,奶奶基本上都是一個小時就醒一次,給太姥姥搭好被子,掖好被角,才重新躺下再睡。
每天我放學回到家裡,總感覺有一股臭味在屋裡飄蕩,那大概是太姥姥身上的味道吧。我對此很厭惡,但奶奶卻依然盡心盡力地侍候她老人家。我就問奶奶:「她一個快死的人了,你還這麼用心幹什麼?」那時的我不懂忌諱,「死」字脫口而出。「你呀你,」奶奶對我說,「真不懂事,即使她再怎麼樣,那也是我媽媽,總不能不管不顧吧?」「那麼,送到養老院不行麼?」我很迷惑。「養老院哪兒有家裡條件好,去那兒是受苦。」奶奶很自然地說。
這一刻,我著實被震撼了。奶奶雖然文化不高,但是她的舉動,卻並非每個人都能做到的。試想如果有一天,你的母親也變成這樣,你能盡心盡力地做到這一切麼?可能大多數答案是否定的。
孝,是我們家的家風,也是每個人都應該做到的,別每天光說不做,做好自己力所能及的事,讓孝融入到生活中的點點滴滴,孝道,就能夠發揚光大。
【篇四:百善孝為先】
我出生在遼寧省義縣的一個農村家庭,我的祖父、外祖父都是當地的知識分子,他們從小飽讀詩書,儒家思想浸透了他們一生。他們行善事,講孝道,讓我耳濡目染。
我的外祖父常說的一句話就是「百善孝為先」。在我剛剛能坐住凳子拿住筆的時候,外祖父就握住我的手教我寫《三字經》裡的經文,我似懂非懂地能背過「父子恩,夫婦從,兄則友,弟則恭,長幼序,與有朋。」「融四歲,能讓梨。」這些詩句。我從小的時候吃東西前必先禮讓長輩們的。我常聽媽媽講:祖父從小喪父,年幼當家,照顧兩個弟弟,孝敬他的父母。祖父的母親年老時臥床不起,都是祖父餵湯餵飯,端屎端尿,養老送終的。我的外祖父是遠近聞名的孝子,他和我外婆先後侍候他的爺爺、奶奶、父親、母親四位老人。那時外公每月幾十元的工資卻要養活老人和子女,相當不容易,但外公從沒忘記孝敬長輩,至今外公仍受人尊敬,被人誇讚。
我爸爸媽媽從小都是在良好的家風裡薰陶長大的。他們現在正在繼承上輩人的優良傳統,孝敬他們的老人。今年六月份外公患上了半身不遂,媽媽放下工作連夜趕回東北老家,照顧生病的外公,直至病情好轉才回來。更是省吃儉用,節省出錢來給外公郵去。媽媽說:「你外公有退休金不缺錢,我們這樣做是為了盡一切孝心。」現在我的爺爺住在我的家裡,我爸媽經常給爺爺做好吃的菜,給爺爺洗澡,洗衣服。爸爸說:「爺爺辛苦了一輩子,老了,應該享福了。」我爺爺最高興的事就是看見我坐在書桌旁學習。媽媽說:「你好好學習就是對爺爺盡孝。」所以,為了表達我對爺爺的一份孝心,我就得勤奮學習,將來做個對社會、對人民有用的人。讓爺爺高興,給爺爺爭光。
家風淳正,國家才會興盛。我們這些青年人要繼承老一輩的傳統美德,吧淳樸的家風發揚光大。讓自己有一個善美的青春,良好的品德,這樣我們的中華民族才會日趨強大。
【篇五:百善孝為先】
家風,是一個家庭好壞程度的表現。家風是與眾不同的。每個家庭的家風都有著差別。我家的家風是「孝」。聽爸爸說,這好像是從爺爺的爺爺傳下來的。爺爺奶奶孝敬父母,爸爸媽媽也孝敬父母,而我和姐姐也一樣,也要孝敬父母!
家風,是一家子的風氣,家風一旦敗壞了,這家子的思想也就跟著敗壞了。這給壞名聲就一傳十,十傳百,到時候就沒有人願意跟這家人交往了,這時候想改就來不及了。家風關係到人際交往、文明程度,如果一個家庭有良好的家風,那麼這個家庭就是一個文明之家。
相信大家有許多人都沒有看過一個公益廣告,是一個小孩子打水給媽媽洗腳,洗完腳後看到媽媽在給奶奶洗腳。這個廣告告訴我們要時時刻刻有一顆孝敬父母的心。而廣告裡的這個家庭就算是有良好家風的家庭了。
我認為對長輩最大的孝順就是把自己的學習成績提高,儘量讓父母少操心,平時在家做一些自己力所能及的事。每當吃完飯後,搶著洗了所有的碗筷後,給父母捶了捶背。我在父母后面一下一下,十分認真地捶著,突然間,我發現父母的後背有一些駝了,我不禁想起了父母平日裡不僅要辛苦地工作,而且回家還要做好多家務活,於是我捶的更加認真了,並在心中暗暗許諾:我以後要更加孝敬父母。
而爸爸媽媽對爺爺奶奶的孝也體現在多方面,例如,爸爸媽媽每個星期都會去看望爺爺奶奶兩三次,每次都帶了足夠的食物,營養品;沒到爺爺奶奶生病時,爸爸媽媽中的一個就會請假到爺爺奶奶家去侍奉。爺爺經常給我講起孝敬父母的故事,也使我頗有體會。
孝敬長輩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萬善德為本,百行孝為先」,父母生兒育女,含辛茹苦,一生操勞。有歌唱道:「父母用甘甜的乳汁把你養大,扶你走路教你說話,唱著夜曲伴你入眠,心中時常把你牽掛」,聲聲催人淚下,撼人心魄。
【篇六:百善孝為先】
孝敬老人是我們中華的傳統美德。古代有句話是這樣說的:「百善孝為先」。現在的社會變化很快,有人受社會的變化的影響和各種各樣的理由不孝敬老人,許多老人被子女拋棄、虐待,「啃老」在中國的很多地方都出現。這些人,你們想過嗎?你們的父母從小就費盡心血地撫養你長大,你們餘心可忍嗎?你們連最基本的關心和撫養都做不到嗎?
有一個叫黃香的人,在九歲時,母親就去世了,黃香很痛苦,母親走後,他對父親更加關心、照顧。冬天很冷,沒有取暖設備,很難入睡。黃香心想:這麼冷的天,父親一定很冷,他老人家白天幹了那麼多的活,晚上還睡不好。為了讓父親少挨凍,他便鑽進父親的被窩,用體溫暖了被窩後,才招呼父親睡下,「黃香溫席」就傳開了。
自從讀了黃香的故事以後,我感到很羞愧。原來的我是什麼樣子的呢?每天早上起來,餐桌上就有熱騰騰的早餐等著我;每天換下的髒衣服第二天又乾乾淨淨地出現在衣櫃裡;每當我放學回家,我都會發現前一天被我弄亂的房間已經一塵不染。對於這些事,我從來都覺得那是媽媽應該做的,我從來都不懂得感恩。
我一定要學會感恩。在學校裡,我聽從老師的教導,遵守學校裡的規則制度,積極完成老師交代的任務,愛護公物、講究衛生、保護環境、遵守紀律、勤儉節約;在與同學交往中,我團結同學、互相幫助、誠實守信,;在學習上,上課認真聽老師講課,下課後認真完成老師留的作業,嚴格要求自己,努力做到最好。為了充實我的課餘時間,媽媽徵求我的意見給我報了跆拳道學習班,在學習班裡我認真學習師範教給的每個動作,壓腿的時候無論多麼艱苦我都認真完成。當我取得優異的成績時,媽媽的臉上掛滿笑容,我感到無比自豪。
在學習之餘,我總是幫助媽媽做些力所能及的家務。每次吃完飯,我都會主動收拾碗筷送到廚房,有時間就幫媽媽洗碗。中午放學後,跟媽媽一起收拾屋子、掃地、拖地,媽媽總是誇我是她的好幫手。每逢星期天,我還會自己疊被子,把自己的房間打掃得乾乾淨淨,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媽媽很開心!每當看到媽媽欣慰的樣子,我總是開心無比。
在這裡,向那些不愛父母,不孝順的人們呼籲:關愛父親母親,是每個人的義務,沒有他們怎麼會有你們,他們付出太多太多,現在需要你們的關心了。作文
【篇七:百善孝為先】
古人曾經說過:「百善孝為先。」我們家就世代流傳這句古話。父母在我還是兒童時就告訴我一定要孝敬父母,尊敬長輩。
在生活中媽媽很尊敬奶奶,在我三周歲時,奶奶大病一場,久久臥床不起,媽媽每天衣不解帶的照顧奶奶,日漸消瘦,鄰居都說奶奶是幾輩子修來的福氣,才得著這麼個好兒媳婦。儘管媽媽盡心盡力的照顧奶奶,可病魔不會有同情心,更不可能發生奇蹟,有一天奶奶輸液,半夜裡奶奶扎滿針眼的手上的針掉了,殷紅色的鮮血往外流,媽媽急得頭上直冒冷汗,因為在偏遠的山村沒有一個醫生,而村中唯一會扎針的王奶奶也搬走了,後來媽媽想出了一個法,自己給奶奶扎針,可奶奶硬是不讓,生怕扎針扎壞了,媽媽平日裡觀察醫生扎針,耳濡目染,倒也會了些,好不容易紮上了針,可奶奶又說媽媽扎的和醫生扎的不一樣,於是嘮叨了媽媽不知有多久,有時語言尖酸刻薄,爸爸後來都生氣了,可媽媽卻總不反駁,依然悉心的照顧這奶奶。
奶奶年紀大了,從老家搬出來到我家住,平日裡奶奶不是曬太陽就是看書,不知有多無聊,爸爸看到了,就決定和媽媽一起去老家把電視搬過來,讓奶奶在無聊時看看,不至於整日懶洋洋,病怏怏的。這一次去老家路途遙遠花了不少錢加油,再說了,回一次家也要給鄉親鄰居們買些東西,而且到老家時天色已晚,只能暫住在老家一夜,老家因很久沒有人住所以潮溼,陰暗,還有幾隻小耗子,媽媽怕耗子,所以一夜沒睡,到天亮才睡了一小會。不但如此,老家還在山下,下雨時節土路溼漉漉的,車子很難通過,回去時媽媽又淋了雨發了高燒,但父母毫無怨言。
父母的行動,從小就在我的腦海裡生根發芽,長大後我也要像他們一樣。
「百善孝為先」父母生我們養我們,我們成人就有義務和責任照顧、贍養他們,我們即使衣不遮體,食不充飢,但對父母的孝心一分也不能少。我們即使筋疲力盡、窮困塗倒,但對父母的尊重也不能少。父母訓斥我們,那是母愛與父愛的另類表示。羊羔尚且跪乳,烏鴉還能反補,所以我們從小就應該孝敬父母、尊敬長輩。傳揚我們中華的傳統美德。
【篇八:百善孝為先】
俗話說得好,百善孝為先。孝,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孝不是說出來的,而是做出來的。孝體現在自己的一言一行之中,而我家的家風,就是孝。
爸爸和媽媽很孝敬爺爺奶奶和姥姥姥爺。我記得有一次,快要過年了,爸爸和媽媽打算給爺爺奶奶買點東西,買點什麼呢?爸爸和媽媽為此傷透了腦筋。爸爸說:「爸愛喝酒,買箱酒吧!」媽媽說:「不行啊!爸有高血壓,你又不是不知道!」媽媽又說:「買箱奶吧!奶既有營養又好喝。」爸爸說:「行,買幾箱奶,再給爸媽買幾件衣服。」就這樣,爸爸和媽媽還有我一起去了商場。爸爸挑了一件衣服,媽媽說:「這怎麼能行呢?顏色太鮮豔了,媽肯定不喜歡。你看這件還不錯,很適合老人。」「更不行了,實在太土,跟土包子差不多。」,爸爸媽媽挑這不好挑那不好,把服務員都給弄到不願意了。過了好長好長時間,他倆終於找到心滿意足的衣服了,我們付了錢,就去爺爺家了。到了爺爺家,爺爺說:「來就來啦,還買這麼多的東西。」爸爸趕緊拿出給爺爺奶奶買的衣服說:「爸媽,趕緊試試合不合適。」爺爺說:「不用試了,你們給我們買的,一定合適!」媽媽把手裡拿著的幾箱奶遞給奶奶說:「媽,我爸你倆天天早上起來,拿兩袋奶放到鍋裡煮著喝,有營養,還補身體。」這時奶奶眼睛裡閃著淚光。爺爺說:「別走了,在這兒吃吧!」我們就在爺爺奶奶家吃了飯,那晚我們聊到了凌晨一點多才散。
第二天,媽媽給姥爺打了一個電話,說:「爸,我媽你倆身體還行吧!」姥爺說:「挺好的。」「你們在南邊想吃點啥就買點啥吃,別太省了。」「嗯。」「爸,你能把電話給我媽,我跟媽說兩句。」「媽,天冷了,多穿點衣服。」「嗯。」「還有讓我爸少抽些煙,少抽些煙他咳嗽就好了!最後祝你們身體健康,萬事如意。」
孝,就是在寒冷中的一杯溫茶;孝,就是對長輩的幾句關心話;孝,就是給疲憊的父母捶背捏腿……孝就這麼簡單,但是,對父母做的這些事,也沒這麼簡單,因為,這些事當中,蘊含了一顆顆濃濃的孝心。
[百善孝為先作文8篇]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