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一軍旗紅演優秀範文
2024-01-24 02:27:15 1
軍旗,是一個國家武裝力量或一支軍隊的主要標誌,也是軍人榮譽的突出象徵和思想統一的集中體現。小編收集了八一軍旗紅演講稿,歡迎閱讀。
八一軍旗紅演講稿【一】
在這接天連葉無窮碧,映日荷花別樣紅的季節裡,我們迎來了偉大人民軍隊的九十周歲的生日。尊敬的首長、各位領導、各位評委,最最親愛的戰友們,大家下午好!我來自廚師培訓基地的一名教員,今天我為大家演講的題目是《軍旗下的成長》
九十載風風雨雨,九十載崢嶸歲月。風雨如磐的舊中國,在南昌城頭,迎風飄揚的赤旗,劃破黑暗的槍聲,向世人宣告,一支偉大的人民軍隊從此誕生了。她像一盞明燈,衝破了慢慢長夜的黑暗,像出生的朝陽,給沉睡的大地帶來了希望的曙光。從她誕生的那刻起,神州大地就有了一群引路人,中華民族就走了更加挺拔的脊梁骨,這個堅強光榮的集體,在黑暗的灰燼中爆發出一個嶄新的新中國。九十個風雨春秋,九十年的奮鬥不息,偉大的人民軍隊歷經滄桑,經歷了初創時的艱難,北伐戰爭的洗禮,土地革命的探索,抗日戰爭的硝煙,解放戰爭的炮火,改革開放的決策,社會主義建設和發展。人民軍隊一次次面臨歷史的重要關頭,又一次次實現歷史性的抉擇,不管是雪山草地,大渡河的霏霏雪雨,還是井岡山太行山上的惺風血雨,不管是延安窯洞的傾風細雨,還是改革開放的驚風急雨,人民軍隊始終同全國人民緊緊的團結在一起,命運的脈搏一起跳動,從單薄走向厚實,從年輕走向成熟,歷史的車輪滾滾向前,駛向一個新的世紀。
我,生在中國,長在紅旗下,沐浴著革命的春風雨露,度過幸福的童年,乘著改革開放的春風,邁進了夢想已久的綠色大軍營,我很幸運的來到了有光榮歷史的××集團軍老山神炮團,回想這幾年的摸爬滾打的日子裡,從一名炮手到一名炊事兵,從一名炊事兵到如今用鍋碗漂盆奏響和諧音符的基地教練,有數不完的歡樂,也有數不完的傷感,
酸甜苦辣的部隊生活,緊張嚴肅,雖然有過溝有過坎,但也有今天的成功和收穫,如今聽著集團軍軍歌的時候,伴隨著歲月的流逝,我越來越理解其內涵,身為一名軍人,它猶如心靈的翅膀,催我奮進。做一名優秀的教練,它猶如夜航的明燈,天空的星鬥,引導我走向理想的彼岸,我默默的為之努力,我知道,「不積跬步,無以致千裡;不積涓流,無以成江河」只有努力、才能使生命充滿意義,唯有奮鬥,才能使生活更加充實。身為人民子弟兵,我們要明確自身的責任和重託,努力掌握手中武器和技術裝備,認真履職盡責,就要樹立起軍人剛鐵般的意志。
穿上了軍裝,才體會到了什麼叫做分量,雙腳踏實自己崗位,身軀築起堅固的屏障,既然我們選擇了軍營,就讓暴雨澆透是翅膀,既然我們選擇了部隊,就讓激情在心底徹底流淌,既然我們放飛生命,也許高處不勝寒,也許遠方很渺茫,也許我將傾覆於人生的荊棘,但我無怨無悔,放飛、即使是黃昏,也將必然布滿歌唱的流霞,選擇部隊、青春無悔、綠色無悔!!!
戰友們,!!讓我們用自己寬厚的肩膀和滾燙的熱血,來撐起共和國明日的曙光!!
謝謝大家,我演講完畢!
八一軍旗紅演講稿【二】
軍旗下的我們是熱愛和平的人、軍旗的我們是建立功勳的人、軍旗下的我們用陽光擦拭著寶劍、軍旗下的我們用熱血報答著人民。這首《軍旗下的我們》是我最喜歡聽的一首歌,每當聽到這首歌,我渾身便充滿力量、每當聽到這首歌,一股縱橫沙場、保衛祖國、捍衛領土完整的戰鬥精神就會馳騁在我的腦海。
記得兒時的我,最崇拜一身軍裝的父親,最喜歡到父親所在的部隊看解放軍叔叔們訓練。多少次在兒時的夢裡——我衝鋒陷陣,殺的敵軍大敗而歸。大學畢業後,我終於穿上了夢寐以求的軍裝,投身到藍色方陣中,成為了一名光榮的海軍戰士。經過刻苦的訓練和努力,我成為了一名海軍後勤保障兵,雖然我沒有成為兒時夢中渴望的一線戰鬥部隊中的一員。但我始終為自己能夠成為一名後勤保障戰士而感到光榮與自豪。我們雖不能像艦艇上的戰友那樣駕馭著戰艦劈波斬浪、縱橫四海。但我們也在拿著油料兵特有的「武器」,一條條油料管線,源源不斷的為作戰艦艇輸送著「血液」,確保它們出色的完成各種神聖的使命。所以我們更應該苦練專業技術,精武強能,不斷提高保障能力。只有這樣,我們才能不畏任何強敵;才能樹立起敢打必勝的信心和決心;才能更好的在黨中央、中央軍委的指揮下贏得未來反「臺獨」作戰以及任何高科技條件下局部戰爭的勝利。
縱觀現代軍事戰爭,後勤保障已經成為戰爭結局最關鍵的因素。美軍在「科索沃戰爭」以及「伊拉克戰爭」中的勝利,已經充分證明:戰爭中哪方的後勤保障能跟上戰爭進程,哪方就將取得最後的勝利。為了探索出一條新時期後勤部隊發展的新路子,我們官兵的訓練熱情空前高漲。過硬的身體素質是幹好一切工作的基礎,每周三個五公裡越野,戰士們一起你追我趕,一陣陣嘹亮的口號聲在庫區久久迴蕩;熟練的專業技術是提供保障的基礎,組織業務骨幹給戰士們授課,你一言,我一語,看看咱誰的專業水平高;條令條例、操作規程是我們行為的規範,晚上的庫區裡沒有了閒逛吹牛的,只有學習室裡一片燈火通明。在不知不覺間,我們的身體越來越強壯了;我們的專業技術越來越精湛了;我們的作風紀律也越來越嚴謹了。記得上次澳艦來訪,我們為其及時、準確、高標準的完成加油任務後,澳艦的官兵被我們高效率的油料保障能力所折服,紛紛要求與我們合影留念。我們用行動展現了中國海軍後勤保障兵的風採。
我們有了過硬的軍事素質和先進的武器裝備後,是不是就一定能在現代化戰爭中打贏呢?反觀伊拉克戰爭,戰爭開始前伊前總統薩達姆在巴格達檢閱他精心打造的王牌軍隊「共和國衛隊」的時候,我們都不曾想到戰爭開始後不久,王牌軍就那樣不堪一擊的落荒而逃,難道真的是美軍高科技的先進武器將他們打垮了嗎?答案我們沒有必要得到,但有一點值得肯定,那就是伊拉克軍隊沒有頑強的戰鬥精神。由此可見,人,才是決定戰爭勝負的最主要的因素。再先進的武器,需要的是不怕犧牲、勇敢堅強的真正的軍人來操作,才能發揮他最大的威力,才能在戰爭中取得勝利。
我軍作為黨絕對領導下執行革命政治任務的武裝集團,肩負著維護國家安全和實現祖國統一的神聖使命。作為一名新世紀的海軍戰士,我們應該清楚的看到,在相對和平的國際環境下存在的各種潛在的威脅:美國對華的各種軍事部署調整;周邊地區存在的不穩定因素;臺海局勢嚴峻而複雜等。這些都要求我們拋棄在和平年代當「和平兵」「戰爭離我們很遠」這些不正確的認識。緊緊圍繞在黨中央和中央軍委的周圍,積極投身到有中國特色的軍事變革中,抓緊做好反「臺獨」軍事鬥爭準備,培養不怕犧牲、勇於奉獻的精神為實現祖國的完全統一而奮鬥。
戰友們,聽!軍號已經吹響;看!軍旗正在飄揚。軍旗下的我們正在邁著整齊的步伐,前進!前進!永遠向前進!
八一軍旗紅演講稿【三】
「看見了朝霞就看到了你,你像朝霞鋪滿在我們的心底;想到了烈火就想到了你,你像烈火召喚我們去殺敵。啊軍旗,啊軍旗,戰士的旗,勝利不能離開你,祖國不能離開你,戰士不能離開你,我們緊緊跟著你,跟著你!」
這是一首我一直比較喜歡的隊列歌曲,名字就叫《軍旗,戰士的旗》,由石順義作詞,羊鳴譜曲。多年來,我仍記得第一次聽到這首歌時,心靈上產生的那種強烈共鳴和持久震撼。每次唱起它,全身上下就充滿了無盡的鬥志和豪情——一種專屬於軍人的鬥志和豪情。
軍旗,是一個國家武裝力量或一支軍隊的主要標誌,也是軍人榮譽的突出象徵和思想統一的集中體現。它不僅用在禮儀上,更重要的是在戰場上發揮著特殊的作用。戰鬥發起後,軍旗所指,就是士兵們的衝鋒方向。那些插在某個城樓、山頭或其他建築物制高點的軍旗,則是宣揚勝利和力量的信號。作戰中,作為軍人,必須要誓死保護軍旗,在任何情況下,寧肯犧牲生命,也不準向敵人降旗,所謂「旗在,陣地在」。一支部隊如果丟掉了軍旗,就等於丟掉了自己的精神和魂魄,是最為恥辱的事情。
每一位穿過中國人民解放軍軍裝的人,都會對神聖的「八一」軍旗懷有一種特殊而深沉的情感。踏入兵營之後,雖然不能象先輩們那樣跟隨軍旗南徵北戰、衝鋒陷陣,但在平常的傳統教育、訓練演習、搶險救災中,同樣留下了無數次和軍旗親密接觸的故事,其中有兩次尤其難忘。
第一次,是當兵不久參觀師軍史陳列館。在解說員的引導下,我們來到了陳列館之一的「戰功館」,大家在一面軍旗面前停了下來,準確地講是一面早已退役的軍旗,顏色有些發暗的旗面上,繡著黃色的「五星」和「八一」圖案,旗杆一側的白布條上豎寫著「中國工農紅軍某團」字樣。我們知道,這是師裡前身之一的番號,這支從雪山草地中走出的英雄部隊,曾參加了紅軍長徵、抗日戰爭、解放戰爭、抗美援朝等多次戰役,素以善打硬仗惡仗著稱,湧現過一百多位共和國將軍和二十多位聞名全國聞軍的戰鬥英雄,「兩軍相逢勇者勝」和「五個特別」的戰鬥精神,就是劉鄧首長分別對這支拳頭部隊的高度嘉勉。
「左下角的那個彈洞,是我部在『刀劈三關』攻打襄陽時被一顆流彈親吻的;那右側的裂口,是在保護野戰軍司令部強渡汝河時留下的特殊記號……」
聽著解說員生動、形象的描述,我仿佛看到無數先烈們在這面軍旗的指引下,一次次無畏地在彈雨紛飛的世界裡衝鋒、再衝鋒,用生命和鮮血為代價,奪取了一個又一個重大勝利。面對這面幾乎與人民軍隊同齡的軍旗,我們這群才入伍一兩年的士兵們,沒有任何命令,紛紛自發地舉起了自己的右手,向它致以莊重的軍禮。同時,也在心底深深紮下了捍衛軍旗尊嚴、接好傳力棒的思想根子。
另外一次,是當兵第三年底宣布老兵退伍命令的那天下午。對一個軍人來說,如果說穿上軍裝、戴上肩章領花,面向軍旗莊嚴宣誓,意味著他軍旅生涯的真正開始;那麼,當若干年後他戀戀不捨地摘下肩章領花與軍旗告別的時候,則標誌著他軍旅生涯的真正結束。
按照計劃,部隊提前半小時就帶到了中心操場。正式儀式開始之前,分成走和留兩個方隊進行拉歌,感覺老兵們似乎把喉嚨都唱破了,卻沒有一個人顯示出離別的傷感,一個個都樂呵呵的,仿佛還是像往常一樣,在震天的威風大鼓的催促下,重新披掛上陣,衝向激動人心的演習場。
終於,退伍命令宣布了。在場的一千多名堅強的老兵們,都在克制著自己的情緒,仍沒有一個人哭出聲來。
緊接著,是莊嚴隆重的告別軍旗儀式。在激越的軍歌樂曲中,一名掌旗手和兩名護旗手邁著標準的正步,將一面鮮豔奪目的八一軍旗護送到觀禮臺正中。
「我是一名中國人軍解放軍軍人,我宣誓!……」
在領誓人的帶領下,全體老兵面向軍旗舉起右手,作最後一次宣誓,那高亢的聲浪恰如春雷炸開,直衝雲宵而去。雖然人群中會偶而傳來一兩處低聲的啜泣,但很快便淹沒在如海潮般地宣誓聲中了。軍營生活的磨礪,使這些掉皮掉肉不掉淚的戰士,早已學會了如何把自己的意志融入到集體的意志中,而個人的憂傷卻總是埋得很深。迎風飄揚的軍旗下,一群雙眸含淚卻流淌著堅毅神情的老兵,被冬日的夕陽定格成一幅美麗的剪影。
有幸繼續留隊的我,目睹此情此景,恍惚中感覺自己也正置身於他們的隊列中,與心愛的軍旗作著最後的告別,這一去,或許就是永遠,內心深處的那種複雜與難過,縱有千方萬語,一時都難以準確表達,忍了半天的眼淚頓時奪眶而出。
在軍營呆的時間越長,關於軍旗的話題也就越多。多得,說也說不完。
十年之前,我的領導兼親密戰友、參加過老山戰爭的二等戰鬥功臣嚴海龍,也曾給我講過一個關於軍旗的故事——一個他在戰場上聽來,後來又給了他極大影響的真實故事。
「故事就發生在初夏的某一天,收復老山主峰的戰鬥正式打響了……」每次,他總這樣開頭。
「我們的友鄰部隊某團5連是營裡的主攻連。在我軍的凌厲攻勢下,越軍開始收縮防禦陣地,憑藉坑道負隅頑抗。由副連長帶著1排、2排組成的突擊隊,遭到敵明暗火力的瘋狂阻擊,子彈像雨點一樣砸了下來……由於突擊隊員剛衝上去,沒有任何依託和遮護,人員傷亡很大。衝擊中,副連長的右手腕也被子彈射穿,左大腿被炮彈炸傷,小腹部被彈片削破了一個洞,腸子和著鮮血從傷口處噴射而出……撤下來後,他簡單用手將掉出來的腸子塞回肚子,強忍著劇痛,瞪著血紅的眼睛對剩下的23名突擊隊員說:我們5連的歷史上從來沒有出現過草包!我們這一代人也決不當草包!活著,我們就站在主峰上!死了,我們也要躺在主峰上!
「然後,他扛起軍旗帶著23名敢死隊員發起了新一輪的衝擊,最終他履行了自己的誓言,牢牢地將代表勝利的八一軍旗插到了主峰陣地上,雖然戰友們不斷從他身邊衝過,但他已完全聽不見,他生命的最後一刻已和這面彈痕累累的軍旗緊緊連在一起,共同屹立在老山之巔!……」
十年之後,在資訊十分發達的網絡時代,經過多次耐心搜尋,我終於查找到了這個故事的主人公和他插著軍旗壯烈就義的那張感人圖片。
這是一張什麼樣的照片啊!——
在滾滾硝煙的映襯下,英雄的身體就像是粗壯有力的一「捺」,穩穩地支撐起了整個旗杆。就這樣,他與飄揚的軍旗之間,構成了一個巨大的「人」字型雕像。
請讓我們銘記住這位感動了世人、震攝了敵人的普通軍人:
張大權,貴州省金沙縣人,1957年5月出生,1976年3月入伍,1984年4月28日犧牲,時為昆明軍區(後轉入成都軍區)陸軍第14軍40師118團(老山主攻團)2營5連副連長。戰後,被中央軍委授予一級戰鬥英雄稱號。
「雄偉的井岡山,八一軍旗紅」。戰爭年代,這面鮮豔的八一軍旗,曾一路衝鋒陷陣,所向披靡,勝利插到了井岡山頭、雪山草地、長江南岸、上甘嶺麓和巍巍老山;和平時期,這面戰功卓著的旗幟,又在神州大地的每一處邊關哨所、雪域大漠和城市霓虹上空迎風招展,高高飄揚。
軍旗為什麼這樣紅?是無數英雄的鮮血染紅了它。
軍旗為什麼這樣豔?是無數軍人的熱血映照著它。
敬禮——我永遠的八一軍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