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展振興為了誰發展振興依靠誰發言稿【最新】
2024-01-21 15:53:15 3
正確解決好「為了誰、依靠誰、我是誰」,歸根到底,是為了增強對人民群眾的感情,增強與人民群眾的血肉聯繫,增強踐行黨的宗旨的主動性、自覺性。小編收集了發展振興為了誰發展振興依靠誰發言稿,歡迎閱讀。
發展振興為了誰發展振興依靠誰發言稿【一】
今天,我們黨支部組織開展「為了誰、依靠誰、我是誰」大討論活動,我覺得很有必要,也很有意義。不僅是因為這是群眾路線教育實踐活動的一部分,更是因為只有弄清「為了誰」,才能找準前進的目標方向;只有弄清「依靠誰」,才能找到工作的力量源泉;只有弄清「我是誰」,才能把握自己的正確定位。
解決「為了誰、依靠誰、我是誰」問題之關鍵所在就是正確理解黨的群眾路線。「一切從實際出發,一切為了群眾,一切依靠群眾,從群眾中來,到群眾中去,不斷密切黨同人民的血肉聯繫」這一路線是我們黨的生命線和根本工作路線,也是我們黨在革命和建設事業中的優良傳統。所謂的群眾並不是空洞虛無的概念,而是具體的,相對的。因工作崗位和服務對象的不同,群眾的外延而有所不同。具體而言,我覺得群眾就是我們工作的服務對象。
一、「為了誰」是宗旨問題。為了誰?為了群眾。我們黨的宗旨是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作為黨員,我們自然是為了群眾。結合我們的工作,我們為的就是廣大納稅人。作為一名基層稅務幹部,無論是在窗口做納稅服務工作也好,還是在後臺做稅收徵管工作也好,歸根結底,都是為了納稅人。怎樣為了納稅人?我認為把納稅人裝在心裡,立足於納稅人的各種需求,從納稅人的利益出發,想幹事、幹成事、幹好事,踏踏實實地做好本職工作,就是真正做到為了納稅人。
不因事小而不為。報稅、認證、代開,這些窗口工作看起來簡單而機械,是些微不足道的小事情,但是假如由於窗口人員的疏忽認證錯了一張票沒來得及及時修改,就會導致納稅人來回跑,浪費納稅人的時間和精力。我們一直說立足於納稅人需求,不僅僅只在口頭上說,而是要實實在在去做。因此,作為一名窗口工作人員,對於牽涉到納稅人的事情,一定要秉持高度負責的態度,學會換位思考,真正將他們的事當做自己的事情做,只有這樣全心全意辦實事,才能稱得上是「為群眾」。
二、依靠誰是方法問題。依靠誰?一切依靠群眾。人民群眾是黨和國家決策的出發點,這是我們學習、工作、辦事的目標指向,也是「為了誰」的真正歸屬。群眾中珍藏著智慧,蘊藏著真理,因此要始終相信群眾、依靠群眾。作為一名稅務工作者,我們要依靠廣大納稅人,傾聽納稅人的呼聲,了解納稅人的訴求,充分尊重和吸收納稅人的意見和建議,把一切為了納稅人作為我們工作的出發點和最終歸宿,才能真正做好服務,才能不斷提升納稅人的遵從度,才能密切與納稅人的聯繫,真正做到依靠納稅人,構建和諧的徵納關係。
三、我是誰是立場問題。我是誰?我是一名共產黨員。我們每一個共產黨員,都應該清醒地認識到自己的身份和地位是由誰賦予的,自己的使命和責任是由什麼決定的,自己的根基和歸宿又是向著什麼對象的,答案就是由人民群眾賦予的、決定的,又向著人民群眾這個群體。明白了這一點,就能體驗到人民群眾四個字的分量和涵義。我還是一名窗口工作者,因此,立足窗口,為前來辦事的群眾提供最好的服務就是我的本分,要做到服務高效優質,使群眾滿意,就必須時刻牢記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的宗旨,學會尊重群眾,了解群眾,信任群眾,依靠群眾,服務群眾,自覺把群眾的呼聲作為工作的第一信號,把群眾的願望作為第一目標,把群眾滿不滿意作為檢驗工作得失的第一標準,不斷錘鍊黨性,純潔思想,提高修養,最終擺正位置,認清自己,端正態度。
正確解決好「為了誰、依靠誰、我是誰」,歸根到底,是為了增強對人民群眾的感情,增強與人民群眾的血肉聯繫,增強踐行黨的宗旨的主動性、自覺性。切實做好新形勢下的群眾工作。明白「為了誰」,才會知道我們施行方針、政策、路線的目標指向;明白「依靠誰」,才會知道我們施行方針、政策、路線的力量源泉;明白「我是誰」,才會視群眾為親人、把群眾當主人,始終擺正同人民群眾的關係。
總之,我認為,要想回答好「三誰」之問,關鍵就是要落到實處見行動。作為一名基層稅務工作者,作為一名窗口工作人員,我能做到的,就是在自己的崗位上勤勤懇懇、認認真真地做好自己的工作,愛崗敬業,為國家發展、社會進步貢獻出自己的一份力量。
發展振興為了誰發展振興依靠誰發言稿【二】
當前正在深入開展的群眾路線教育實踐活動首先要求我們弄清楚「為了誰、依靠誰、我是誰」問題,有助於我們始終保持「為民務實清廉」教育實踐活動主題主線。
一、正確認識「為了誰」,明確目標方向。為誰立命、為誰謀利,關係到黨的方向目標和價值追求,是根本性、方向性的問題。黨章明確提出「黨員必須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就財政部門而言,就必須把「一切為了群眾」觀點貫穿於財政工作始終,確保我們履行職責、幹事成事。基於這樣的認識,我們一切工作的出發點和落腳點都是為人民服務,讓人民滿意。我們在落實各項財政政策時,首先要考慮是不是符合群眾路線、順應群眾意志、維護群眾利益,只有明白「為了誰」,才能把握好財政服務對象和努力方向,才能保持為人民服務的財政工作本質。如果忘記財政工作「為了誰」,必然會脫離群眾,迷失方向,人民對我們的工作就不會滿意,就會對黨和政府的形象產生一定的影響。
二、科學理解「依靠誰」,挖掘力量源泉。群眾路線是黨的根本路線。作為黨的幹部,要緊緊依靠群眾,堅定不移地貫徹和落實黨的群眾路線,密切聯繫群眾,增進與群眾的感情,取得群眾的信任、理解和支持。群眾是財政政策的受益者,我們工作的好壞、高效與否直接與他們息息相關,他們都有評議權、監督權。因此我們做每一件事情,都應積極聽取群眾的意見,發揮好群眾的主體作用,從群眾中來,到群眾中去。財政政策制定時,要做到問需於民、問計於民、問政於民,提高政策針對性、有效性。政策出臺後,要動員群眾、組織群眾、宣傳群眾、引導群眾,問效於民,使政策真正得到群眾的理解和擁護,幫助我們提高財政管理水平。
三、準確把握「我是誰」,找準自身定位。群眾觀點是馬克思主義的基本觀點。我們共產黨的幹部,無論任何職、居何位,來自人民、根植人民、服務人民的本質屬性永遠不能變。「我是誰」是「為了誰」和「依靠誰」的前提和基礎,弄明白「我是誰」方知「為了誰、依靠誰」,只有弄清「我是誰」,才能準確地給自己定位,才能清楚同群眾的關係。弄清「我是誰」,才能使我們對群眾保持敬畏之心,甘於做人民群眾的公僕,認真傾聽群眾訴求,及時解決群眾困難,擴大群眾知情權,主動接受群眾監督,推動財政服務「四個寶應建設」各項舉措得到落實,督促我們儘快高效落實各項民生政策,當好人民群眾信任和滿意的管財人。
發展振興為了誰發展振興依靠誰發言稿【三】
習近平總書記指出,群眾路線是我們黨的生命線和根本工作路線,作風問題的核心是密切黨同人民群眾的血肉聯繫,要解決好「我是誰、為了誰、依靠誰」的問題。這一重要論述,抓住了「四風」問題的根源,切中了教育實踐活動的要害。在世情國情黨情發生深刻變化的今天,只有真正弄清「我是誰、為了誰、依靠誰」,不斷增強踐行群眾路線的自覺性和堅定性,我們的事業才能獲得最廣泛最可靠最牢固的群眾基礎。
回答解決好「我是誰」,這是立場問題。對於黨員幹部而言,只有弄清「自己究竟是誰」,才能擺正與人民群眾的關係,這也是踐行群眾路線在思想上首要解決的課題。首先,要把自己作為群眾的一員。「得一官不榮,失一官不辱,勿說一官無用,地方全靠一官;穿百姓之衣,吃百姓之飯,莫以百姓可欺,自己也是百姓」。群眾是我們的根、是我們的本。幹部走上領導崗位,無論當多大的官,但來自哪裡不能忘,只有牢記自己是群眾的一員,以普通勞動者的面貌出現,才能真正與群眾打成一片、融在一起。其次,要牢記共產黨員的身份。共產黨員不僅是群眾中的一員,更是群眾中的先進分子。在入黨時,我們都作出了「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的莊嚴承諾,這是每一名黨員應盡的義務和責任。要時刻遵守黨章的要求,做服務群眾、帶領群眾的表率。再次,要履行好領導幹部的職責。作為領導幹部,手中的權力是人民賦予的,幹事創業的舞臺也是人民提供的,職位越高、權力越大,責任就越重。百姓心中有桿秤,群眾在幹部心中有多重,幹部在群眾心中就有多重。只有正確用好手中權力,心中時刻裝著群眾,真心實意為百姓做實事、辦好事,才能贏得群眾的信賴、支持和擁護。
回答解決好「為了誰」,這是宗旨問題。為誰立命、為誰謀利,是一個方向性、根本性問題。同樣幹一件事,是為了廣大群眾的根本利益,還是為了少數人的利益,效果截然不同。對黨員幹部而言,就是要樹立正確的政績觀,對群眾負責、讓群眾滿意。其一,既要立足當前,更要謀劃長遠。棗莊作為資源枯竭型城市,發展的任務非常艱巨,需要解決的事情很多,既有群眾反映強烈的現實問題,也有事關城市轉型、就業富民的長遠問題。像農民小額貸款難、農村垃圾處理等,事關千家萬戶農民的切身利益,需要我們及時加以解決;像省裡要求棗莊打造「轉型升級和經濟文化融合發展高地」,這是全市上下長期的奮鬥目標,需要我們認真研究謀劃,以「功成不必在我」的境界,一屆接著一屆幹,努力把藍圖變成現實。其二,既要注重看得見的「顯績」,更要注重看不見的「潛績」。像城市綠地、公共文體設施等,看得見摸得著,是容易被關注的「顯績」;像地下管網、背街小巷整治等,不顯山不露水,是容易被忽略的「潛績」。無論是「顯績」還是「潛績」,只要是為群眾謀福祉的事,我們都要抓緊抓好。其三,既要抓好關係發展的大項目,更要辦好惠及民生的小事情。老百姓最實在,他們可能不關心GDP,但卻關心吃穿住行,關心就業怎麼辦、小孩上學怎麼辦、生病了怎麼辦、老了怎麼辦等。群眾利益無小事,不能為了大項目忽略小事情,也不能光抓小事情不幹大項目。在教育實踐活動中,我們從群眾反映強烈的具體問題抓起,實施了「雙千工程」、促進就業、優化營商環境、城鄉公共服務均衡化、「食安棗莊」建設、「平安棗莊」建設、生態建設等七項惠民工程,明確29個責任部門、87名責任人,一個一個問題解決、一項一項措施落實。
回答解決好「依靠誰」,這是方法問題。成就事業需要力量源泉。力量來自哪裡?關鍵要把握好兩個方面。其一,依靠幹部,還是依靠群眾。這本應是辯證統一的關係,但在促發展、搞建設的過程中,有些幹部過分強調幹部的引領帶動作用,而忽視或削弱了群眾的主體和基礎性作用。之所以出現這種錯誤觀點,說到底是人為割裂了幹部與群眾的關係。革命戰爭年代,我們黨的每一場勝利靠的都是幹群的魚水情深。像沂蒙老區有首民謠:「最後一把米做軍糧,最後一尺布做軍裝,最後一個兒子送戰場」,當時420萬老區人民,參軍和支前的有140萬人,小推車就用了40萬輛。在今天,這種魚水關係依然是我們的法寶。教育實踐活動開展以來,全市各級黨組織堅持真開門、開大門,從解決聯繫服務群眾「最後一公裡」問題入手,通過派駐「第一書記」、駐村聯戶、聯繫困難家庭、建立聯繫點等多種方式,引導黨管幹部深入基層,用「腳步丈量民情」,從基層的鮮活案例中探尋打開發展思路的「金鑰匙」,從群眾的生動實踐中汲取城市轉型的智慧和力量,真正依靠幹部團結帶領群眾推動棗莊事業發展。其二,依靠關係,還是依靠原則。我國是一個人情社會,特別就棗莊而言,地域不大,人際關係比較緊密,親屬圈、朋友圈、同事圈等比較熟悉。這次活動中,我們制定了《關於進一步加強作風建設的意見》,圍繞整治「人情風」、破除「關係網」出臺專項規定,嚴禁婚喪喜慶事宜大操大辦,嚴禁迎來送往、送行接風不良現象,嚴禁拜把子、結圈子封建陋習;特別是針對群眾反映強烈的「人情保」、「關心保」問題,在全市範圍內開展了城鄉低保專項檢查清理行動。目前,共清退不符合條件的城市低保對象317戶、972人,農村低保對象2447戶、4574人,及時為應保未保的困難家庭1692戶、2382人辦理了低保手續,切實讓群眾看到了變化、增強了信心。
「我是誰、為了誰、依靠誰」,是新形勢下貫徹群眾路線需要深入研究的重大課題。弄清「我是誰」,才能把握幹部自身的正確定位;弄清「為了誰」,才能找準前進的目標方向;弄清「依靠誰」,才能找到工作的力量源泉。對此,我們不僅要在思想上明確,更要以實際行動回答好這一課題,推動第二批教育實踐活動健康有序開展,以改進作風的實際成效,廣泛凝聚棗莊改革發展穩定的強大正能量。
更多相關文章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