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吉普賽人被邊緣化?原因是什麼?
2023-03-31 12:42:38 2
我們都知道中國有很多的民族,其實在世界上民族也是有很多的,當然了,在這樣的情況下,人們的生活方式和習性也是有著很大的差別的。
吉普賽人在歐洲中世紀的時候,一直都是被排擠的民族,這是為什麼?
問:吉普賽人為何一直飽受排擠?
觀點1:吉普賽人,又稱羅姆人,原住印度北部,後來離開印度,屢次遷徙,遍布歐洲、美洲。
這主要與他們的生活習性有關。
吉普賽人以其神秘的形象著稱,因為喜歡遷徙和流浪,多從事佔卜、歌舞等職業。因為流浪與貧窮,他們有著與之相關的特殊生活方式與求生方法,比如喜歡乞討,沒吃時不免偷竊,據說還做人販子。加上他們拒絕融入主流社會,因此使得主流社會的人們對他們一直保有極其不好的印象,認為吉普賽人是乞丐、小偷或者人販子——當然這多少有些以偏概全。
而由於遷徙流浪和貧窮,吉普賽人因為受到歧視,反而極力保護自己的傳統生活方式,維持自己的族群。他們會從生活傳統到生活習慣等各方面力持自己的個性,與所在地的人們保持較遠的距離,甚至連與外通婚也不行。因此,他們一邊流浪,一邊貧窮,到了哪裡都不被當地社會所接受。
歷史上,吉普賽人也曾出現在中國,名為「囉哩回回」。中國對他們也有過歧視看法。由於他們經常偷竊,被不少當地人不喜歡。一些地方官員指責他們有近親性交之嫌,理由是他們人數不多,不與外人通婚,實際上對他們也採取不接納的政策。
在今天,有一部分吉普賽人試圖保持其傳統生活方式,居無定所。但在東歐許多地區,他們開始定居,但生活在條件極差的棚戶區,並且還是難以融入主流社會,且與其他民族居民仍時有衝突。因此,吉普賽人至今在一些地方還是被排擠,生活貧困。
吉普賽人,作為人類的一部分,我們有責任幫助他們融入現代社會,共同享受人類文明。
觀點2:吉普賽人在中世紀的歐洲被排擠,除了他們有自己的生存方式與狹隘的民族保護主義原因外,主要原因我覺得是因為吉普賽民族對於社會,科學,政治,文化,藝術等等領域的貢獻與融合程度太低,與當時中世紀歐洲文藝復興與崇尚科學的社會底蘊格格不入,把自己孤立在一個封閉的族群當中。結果,她們狹隘的民族意識完整的保存下了本民族的特點,可是卻被人類發展的洪流遠遠的拋在了歷史的長河裡。更深刻的原因是吉普賽民族沒有自己優秀的文化底蘊,也不想從別的文化當中汲取營養。除了她們那些神秘主義的文化外(可能還沒有歸納總結成一種文化)再無其他。中國儒家講做人做事切不可「固步自封」,道家文化講「道法自然」,佛家講「因果,輪迴,持戒」這些優秀的文化思想一直滋潤著華夏民族走到今天,正因為我們華夏民族有自己的文化底蘊。我們才會在人類文明的發展史中成為唯一一個文化沒有斷層的文明。反觀吉普賽人的文化和華夏文明對比一看,就知道他們是必定會在人類主流文化圈之外的旁枝末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