卡西族:印度罕見的女兒國 在這裡女性地位比男性高
2023-03-30 14:09:46 1
我們都知道印度是一個很重男輕女的國度,在印度的女性一般都是沒有什麼地位的,但是在印度梅加拉亞邦和阿薩姆邦有一個卡西族卻是相反的,卡西族是一個「女兒國」形式的氏族,女性擁有房子和財產繼承權,下面讓我們一起去看看吧。
卡西族介紹:
卡西族,南亞印度少數民族,有62.5萬人(1978),分布在印度梅加拉亞邦和阿薩姆邦,屬蒙古人種南亞類型,兼有尼格羅-澳大利亞人種維達類型的特徵。居住在這裡的卡西人,因為其女人掌管大權的傳統,被人們稱之為印度的「女兒國」。
卡西族的特色:樹橋
沒人說得出這樹橋到底多少歲了,當地人也說不大出來,只能估摸著說大概有60歲到100歲。最早什麼時候開始出現樹橋的,也不可考了。最早關於樹橋的文字是170年前一位旅行到當地的中尉記載的。樹橋是印度卡西族的特色,不止這一座。甚至還有雙層的樹橋。有人說這雙層樹橋有500多歲了。在中國,500年前是明朝中期,這是真正有生命的橋。造這樹橋的是印度卡西族人,這族人生活在偏僻的雨林中,也不知是誰最先想到用植物來造橋的法子。當地溼熱多雨的氣候倒是特別適合植物的生長。
他們會用檳榔樹的樹幹做成一個簡易的支架橋。在橋的兩端一定會分別有兩株印度橡膠樹,或許是本身就生長的,或許是後種的,印度橡膠樹生長較快速,它們根系發達,會沿著樹兩端盤根錯節地纏繞著的檳榔支架橋生長。人造的橋梁會隨著時間推移老化,需要不斷的人工保養,但樹橋不需要,時間越長久這樹橋便會越結實。也無需打理,只需靜靜等待它成型和壯大。只要兩邊的樹還活著,這樹橋就會不斷加固、成長和自我修復。
卡西族的社會風貌:
社會處於母權制向父權制過渡階段。土地分公地和氏族私地兩種。公地包括頭人用地、祭司用地和村地。氏族私地需經氏族會議允許方可轉賣。經濟以農業為主,生產工具簡陋。長期狩獵。從前煉鐵業極盛。婚姻自由,實行一夫一妻制,婚後從妻居。除瓦爾人外,均由最小女兒管理家務,主持祭祀,繼承大部財產。其餘女兒婚後另居,非婚生者無繼承權。過繼之風普遍,主要過繼女孩繼承家業。人死後火化。能歌善舞,有豐富的口頭文學。
卡西族女性地位比男性高:
在印度的大多數地區,都希望生男孩子,因為在當女兒出嫁時,要給男方許多彩禮作為嫁妝,女兒因此成了家裡的負擔,所以印度的女性普遍地位低下,初生的女嬰甚至被溺死。但是卡西人的文化卻正好相反,女兒們擁有著財產繼承權,孩子都跟隨母姓,分家後,最小的女兒會繼承房子和最大份額的財產,而兒子離開後卻不會帶走一點財產,這是因為最小的女兒可以照顧父母的時間更長。這如此原始的地方,卡西人也沒有印度普遍存在的包辦婚姻,女孩子可以自由的戀愛或者離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