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搖造作指南(一直認為這就是她們想)
2023-04-15 06:47:53 3
這是夢醒唐朝大哥新寫的一個系列,歡迎大家點評!
前 言
中國搖滾樂其實一直都是有點「武林」、「江湖」、「俠義」、「流派」的那種味道。可能當初的感覺有些不太實際,但經過多年沉澱後,卻漸漸成為國搖收藏發燒友眼中的稀世珍品。即使音樂中實在是沒有太多新鮮養分,歌詞的文筆表現也不夠犀利,甚至有人將中國的早期搖滾戲稱為大土搖,但有些事情似乎就應該如此的周而復始。
本人自1993年開始醉入《夢回唐朝》,之後的十幾年都開始生活得不太正常,為成全樂隊而荒廢學業;為保全長發而辭去工作;為去北漂和一群本地的服裝二道販子們擠進一輛瀕臨報廢的黑車大巴,往返北上不知多少回。如今常常唏噓,當年是如何做到的——能如此將生死置之度外。
1996年第一次與同學組建的校園樂隊
北京也漂過了,雖然沒混出什麼名堂;身上湊不出坐車的錢,手裡卻提著一萬多元的「7V「電吉他(跟」零點樂隊「同款);哈雷機車服買不起,就將黑皮革外套射上幾個鉚釘;生活在牛A與牛C之間的感覺很爽;於是就在自信滿滿地情緒裡,抱著「7V」對著姑娘高唱《浪人情歌》,一直認為這就是她們想「搖」(要)的,結果遭受對方砸來的另一個字:「滾!」
這種感覺真讓人不舒服,它讓我想起我沒地方住。就像每個人的心裡都有一些秘密,你不能告訴他我也不能告訴你,只好隱藏著欺騙著藏在心底,出門卻要裝模作樣的滿口道理。生活到底是個什麼東西,你想去欺騙它的同時她卻騙了你。你問我還要去何方?我說我要你做主。
1999年蟄伏家中
長發不需要了,「7V」也賣掉了,從一份「餵豬」的工作幹起,卻也漸漸恢復到正常生活。沒有賣掉的就是那幾箱封存已久的錄音帶(當時想賣也沒人買),在搬新居前打開箱子的那一剎那,本以為會很悸動,但事實卻很平靜。似乎到該夢醒的時候了,時間已經是2012年,於是我就有了個名字叫做「夢醒唐朝」。
如果不是「廊坊黑豹」董斌兄弟不厭其煩的鼓勵我寫東西,我可能也不會激發出這麼多不著邊際的想法。雖然寫了幾篇叫做《XX搖滾檔案》的帖子,卻因為搖滾樂涉及的敏感字眼繁多,即使每次發帖前董老弟都要苦燈熬夜逐字逐字的審核後才進行上傳,往往還是屢屢遭遇被駁回的尷尬景象,所以後來我就乾脆放棄了。
貝斯手賈華勇被校園的舞美燈光完美的隱藏了,最右邊的吉他手是丁楚翰,後面的鼓手是王勇
年後,董兄弟表示想繼續合作,這也使我改變了想法。如其寫那些即遙遠,而且也不是我熟悉的《XX搖滾檔案》,為何不寫寫已被塵封多年的那幾箱子老磁帶呢?無論取名《中國大搖滾》也好,還是《大土窯》也罷,就算只能讓一位對中國曾經的搖滾感興趣的朋友產生共鳴,那麼就是一件值得我們去做的事情。
從喜歡上搖滾樂,到組樂隊登臺演出,如果要追溯最初的影響,那麼我真的完全是受國搖磁帶啟蒙的,比不上多數的搖滾大咖們都是從聆聽Beatles、AC/DC、Jimi Hendrix開始的。當年我能叫出名字的外國歌手大概就只有一個麥可傑克遜,也沒見過麥當娜那火辣辣的身材。自掏腰包買的第一盤磁帶是《搖滾北京I》,第一張搖滾樂隊專輯是《唐朝》。隨後就一發不可收拾的墜入搖滾的深淵,並且主觀性的將長發與搖滾樂畫上了等號(在潘勁東出現前)。
2008年與丁楚翰在酒吧
93年,國內還沒有太多的搖滾人或樂隊可以發表專輯磁帶,當時能買到的無非就是崔健、唐朝、黑豹還有呼吸樂隊的盒帶專輯,拼盤磁帶只有《中國火壹》和《搖滾北京》。但是神州各地的搖滾漢子都開始動身移師北京,北京搖滾樂也成為中國青年文化對外開放的第一扇窗口。已成形的搖滾樂隊大約已有二十餘隊,他們暫時還沒有能力能拿出一張專輯數量的作品,他們主要是通過活躍於北京無數的地下搖滾PARTY,來展示自己,並且渴望早日遇到賞識他們的伯樂(海外唱片公司)。
94年算是國搖作品井噴的一年,各種名目兼質量參差不齊的搖滾拼盤爭先恐後的湧現出來,粗糙的錄音製作充其量也就能算個小樣作品(DEMO)。魔巖三傑、鄭鈞、王磊們的出現,將稱霸內地多年的港臺偶像歌手打擊的潰不成軍。那一年的搖滾樂,可以說就是國內最主流的流行音樂。
95年國搖開始走向下坡,也許與上年的粗製濫造關係很大。但是仍有一些不錯的自費歌手發表了原創作品,如:張傕、張恆等,這一年的重頭戲應該是面孔樂隊。秦勇接任主唱的黑豹樂隊,也在同年發行第三張樂隊專輯。
96年似乎除了國搖鐵桿樂迷外,幾乎沒有人繼續關注中國搖滾樂了。打口磁帶這種時髦的洋垃圾更是捲走了大批的國內搖滾樂迷,對國搖批評的聲音也與日俱增。這感覺就像出生就罹患白內障的孩子,終於換上了清晰的人工晶體,從摸象的階段走出來了。他們終於聽到了外面的搖滾世界,原來並不是只有重金屬或硬搖滾這種單一的表現形式。
97年是國搖重生的一年,搖滾樂隊的崛起已不再僅僅局限於北京的本土樂隊。朋克樂隊開始主導國搖新音樂的春天,地下樂隊成為最時尚的搖滾標籤。電子、後搖滾、GRUNGE、新浪潮,視覺系紛紛爭奇鬥豔,就像所有契機已成,只欠關鍵一擊,終於要破繭而出了。
關於接下來的資料整理,董老弟跟我討論了好久,最後確定還是圍繞著國搖磁帶為主線。從93年開始,國搖磁帶每出一盤,我就買一盤,大約持續到2000年左右。接著從2014年開始,我又陸陸續續的從網上開始搜集早期與中國搖滾樂有瓜葛的老大陸(卡友們的行話)磁帶,目的就是想儘可能齊全完整的保留下中國搖滾音樂的發展過程,資料性要明顯高於聆聽性。只是有些稀有的老大陸磁帶實在是不容易碰到,就算運氣好碰到了,往往因為價格的離譜也讓我望而卻步。畢竟財力有限,適可而止就行。所以,以下的資料絕不敢自詡世上最全,或者絕無僅有。
2021年白髮&褶子爬出來
2000年左右,李宏傑曾出版過一本《搖滾聖經》,是按搖滾樂隊的首字母進行排序的,是一本比較實用於查閱國外搖滾唱片的工具書。而我所整理的國搖資料,是打算按照發行時間的順序鋪展開來,並且將這些年所積累的國搖知識盡數的貫穿中去。將1985-1996年這個時間段設為舊樂篇,講述搖滾樂是如何在中國出現,第一代搖滾人都經歷了怎樣的摸索階段;從中國第一首原創搖滾作品的誕生,到海外唱片如何漂洋過海來開發有中國特色的搖滾樂;中國搖滾樂火了,搖滾樂隊與出版商不求質量的急功近利心態,最後導致國搖的衰落。1997-2005時間段設定為新樂篇,摩登天空如何突破出版發行陳舊機制的各種限制,完全獨立自主的奪回製作型唱片公司的市場經營權;子曰、蒼蠅、NO樂隊(朋克三劍客)被評論界譽為地下三巨頭,且名震海外;嚎叫唱片與京文音像結盟,大籤地下搖滾樂隊,大有後來者居上的氣勢;南方滾客王磊成立龍民製作公司,名造一時;當電子音樂成為一種先進與風靡的事物出現時,我們必須正視音樂機械美學時代的來臨,但是搖滾樂將漸漸進入人事全非的惆悵。
至於總標題,廊坊黑豹&夢醒唐朝最後商定就叫做《國搖盛典》吧。
舊樂篇
一 中國最早的電聲樂隊
1.大陸樂隊
首先我覺得,在我眼裡,中國搖滾樂不是從我開始的,還有一些更早的,他們玩搖滾的時候,我們還不知道搖滾是什麼呢!就北京來說,對我影響很深的一支樂隊叫「大陸樂隊」,他們做搖滾樂的時候,「七合板」還沒有開始組建呢。如果真想尋中國搖滾樂根的話,我覺得應該是他們。
上面那段選自《吶喊——為了中國曾經的搖滾》老崔的一段採訪。對於大陸樂隊的了解老崔是完全有發言權的,因為樂隊的吉他手艾迪與老崔合作至今,其他成員大概有霍加德、大衛、保羅、南茜爾、伊魯、伊萬等駐京外國人。正是通過他們的演出,讓中國第一代搖滾人體會到了搖滾樂的現場魅力。
2.七合板樂隊
1985年,旅遊音像要出一盤樂隊形式的磁帶。於是就有人找到了文博,文博找來了北京歌舞團的楊樂強、安少華、李秀利、周曉明、劉元還有崔健組成了「七合板」。成立初期,樂隊自己也沒有自信,經過短暫的排練後,信心竟然就建立了。電聲樂隊當時還是個新事物,電聲樂器也幾乎無處可尋。樂隊的電吉他是花400元,從天津樂器廠買到的一款「鸚鵡」牌的試驗品,吉他音箱是個功率只有7瓦的破爛貨,插上吉他一彈就失真,算是連效果器都省了。樂隊裡最高級的樂器是一臺山葉電子琴,還是原裝進口滴。。
劉元的專業是民樂,吹嗩吶出身。就職於北京歌舞團的民樂隊,當時的月薪大約幾十元左右。他的第一支薩克斯也是去天津花400多元買的(天津可真是早期的電聲樂器之都啊!),錢當然是東湊西借才搞定。因為得來不易,練習起來自然十分刻苦,到後來連真言社的倪重華都對劉元的技藝刮目相看。
崔健當時拿出了原創作品《艱難行》,這首當年被忽視的早期作品,現在仔細分析一下其實裡面已產生出很多《新長徵路上的搖滾》所冒出的苗頭。劉元寫了一首《痛苦》,他錄唱的感覺更痛苦。歌詞簡單直接,演唱形式憤怒,完全是一種朋克式的表達。
一年後,崔健因為自身原因,被勸退出北京歌舞團。劉元也一起離開了,「七合板」也就此被拆散。
3.不倒翁樂隊
不倒翁樂隊幾乎是與「七合板」同時成立於北京的。起因是李季幫助北原公司成功的舉辦了一次時裝展示會,他因此受到北原公司經理的賞識。經理提出可以為他投資一起掙錢的想法,李季就表示想組建一支電聲樂隊。
北原公司為李季投了一批很不錯的電聲設備,並在首都劇場的樓上為樂隊租下了排練室,而且為樂隊安排了專門的經理人張麗麗,與七合板比起來,不倒翁的路線走得似乎更專業一些。
樂隊的早期成員有吉他手李季、貝斯手李力、鍵盤臧天朔和鼓手張永光,後來歌星孫國慶也加入進來。由中國錄音錄像公司出版過一盒磁帶——《搖滾舞臺》,作品幾乎都是翻唱自薛嶽早期的同名專輯。
有專門的排練室,又有非常不錯的設備,所以不倒翁的隊伍也一直在不停的壯大。秦奇、嚴鋼、王勇都先後進入過樂隊,最後更是吸引到王迪和丁武,七合板解散後,崔健和劉元也經常過來和樂隊一起玩。
不倒翁在北京地下音樂圈裡人氣越來越旺,但是北原公司卻越來越扛不住。這幫人重心放在排練上,根本也沒心思去做任何的商業演出,到頭來公司一直在往裡搭租金,弄了這麼一個僅供電聲音樂愛好者們自娛自樂的俱樂部。公司聯繫到了谷建芬,谷建芬看了樂隊的排練後,也有意向將樂隊收編成正規軍。不倒翁也因此解散。不願被收編的都各自找出路,付出代價最高的是王迪和丁武,因為二位為了玩樂隊而辭掉了工作。
七合板的文博回憶:不倒翁成立的消息是從臧天朔那裡聽來的,而且聽說樂隊用的是日本進口的樂器設備,七合板也因此被吸引著去看看究竟。大家在一起演一演、玩一玩、聊一聊,關係處得很融洽,對於搖滾樂的討論也就是從那時開始了。
臧天朔印象最深的就是孫國慶。因為孫國慶當時已經是歌星了,所以比較有錢。只要孫國慶一露頭,準成他就要請客帶樂隊去吃飯了。
丁武當時去不倒翁還沒有什麼特定的想法,主要是為了樂器。在那一年時間裡,每天排練、談音樂,也是在那裡他結識了崔健。
不倒翁解散後,李季和秦奇就去了深圳。秦奇留在了深圳輕音樂團彈吉他,李季則在深圳跳霹靂舞為生。2年後,李季回到北京。他就此轉行,走上舉辦北京地下搖滾Party的路。
4.白天使樂隊
不倒翁樂隊解散後,臧天朔與馮滿天、劉義軍、劉君利、程進組建「白天使」樂隊,時間是1987年。樂隊成立後,儘管大家都比較喜歡搖滾樂,由於信息的閉塞卻讓人無從下手。於是樂隊開始花費很長時間來進行摸索,後來就乾脆扒外國磁帶從研究音樂的成份入手,循序漸進。
大家都將精力放在音樂上,因此生活就比較緊張。1988年漢城奧運主題曲《手拉手》風靡一時,樂隊也扒了一段時間的歐美音樂了,有了一定的積累。於是就以《手拉手》為主題,由中國廣播錄音出版社出版同名盒帶。參與演唱的有劉歡、成方圓、王衛華(蔚華)、高琦(高旗)、於露。音樂及配器雖然基本照搬國外原版,但是歌詞方面白天使對此行了中文化處理,因此歌曲更容易被國人理解。另一張更重要的專輯就是1年後,由徐天出資為樂隊製作的一盒叫做《愛的掙脫》(1995年以《過去的搖滾》為名再版)的磁帶,當時只售出了幾百盒。雖然作品仍然是翻唱自歐美的一些主流樂隊,但是歌詞方面完全進行了重新創作。參與演唱的歌手包括:蔚華、劉君利、王曉芳、王迪、董虹、高旗。王曉芳的那首《夜,別給我》在1993年的一部情景劇《海馬歌舞廳》裡,由她本人對口型後,完整的演了一遍,不知道該不該算她本人最早的MV。高旗將Bon Jovi的那首《Never Say Goodbye》,改寫成《過去不再來》。並且翻唱得十分有氣勢,算是整張專輯裡的一個亮點。
專輯發行了,白天使的創作之路也剛剛開始有了點眉目。樂隊成員卻在音樂觀點上出現了嚴重分歧,臧天朔想搞融合性的音樂,劉義軍卻迷上了重金屬。音樂觀的不統一,最後終於導致樂隊解散。
5.萬裡馬王樂隊
據說成立於1979年,也被稱為中國最早的電聲樂隊。樂隊成員包括:萬星、李士超、馬曉義和王晰波。由於找不到任何的錄音資料,在此就不進行過多複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