傳說中的亞洲第一寶藏有多值錢?讓我們一起再赴現場
2023-04-01 23:41:06 3
2021年是我國考古學誕生100周年。近些年,跟著《盜墓筆記》《鬼吹燈》等從文字轉化為印象,「考古」日益成為熱點話題,因此考古探秘類紀錄片也頗受關注。
《國際年鑑》曾發布「我國有五大瑰寶之謎」,分別為:西夏王陵藏寶、樓蘭王瑰寶、李自成瑰寶、張獻忠瑰寶、太平天國石達開瑰寶。
而這其間藏寶最多當數張獻忠瑰寶,他的寶物數量位居國際第三、亞洲榜首。曾經坐擁很多瑰寶的張獻忠是什麼人?他的寶貝又掩埋在哪裡呢?這一瑰寶,終究又是在怎樣的機緣巧合之下,才得以重見天日?
4月5日,《古墓派——傳說中的亞洲榜首瑰寶》系列紀錄片滿意收官。導演馬婉婷選用層層推進的敘事手法,聚集全國十大考古發現的「張獻忠江口沉銀」始末,以科學考古作業為主要頭緒,以張獻忠及其大西國的故事為副頭緒,在兩條頭緒交錯的跋涉中,既打開前史故事的敘述,又對價值上億的文物盜竊案、圍堰考古等科技考古現場等許多「新奇」內容,予以全面呈現。
《明史》記載:「獻忠黃面長身虎頷,人號黃虎。性狡譎。」崇禎三年(1630年),張獻忠初隨王嘉胤,作戰英勇,身先士卒,累功進至「西營八大王」之一。之後,他和李自成參加了高迎祥的隊伍,攻陷鳳陽,轉戰兩湖,盤踞巴蜀,成為其時不可忽視的義師力量。建立軍功的背後,張獻忠敏捷聚斂了很多的財富。
崇禎十七年(1644),張獻忠攻破成都,「二百七十年富庶之藩封」蜀王朱至澍投井自殺。張獻忠輕而易舉地攫取了蜀王名下數以千萬的白銀,其個人財產敏捷膨脹,富甲一方,數量足以比肩紫禁城,經濟實力不容小覷。
距今375年前的一天,張獻忠率領十餘萬大軍,將金銀財寶裝載於數千艘船上,倉皇順流東下。前明參將楊展聞訊,帶兵迎戰於彭山江口,縱火攻船,燒沉其舟,仿佛三國時期赤壁大戰重現,張獻忠部下多年所掠金玉珠寶及銀鞘數千百,悉沉水底。
「石牛對石鼓,金銀萬萬五。誰人識得破,買盡成都府。」這是在四川廣為流傳的關於張獻忠沉銀的民謠。清代文獻曾有記載,四川眉山市彭山區江口鎮是明末農民軍首領張獻忠沉銀之處,當地一直以來也有許多關於張獻忠江口沉銀的傳說。在曩昔的300多年裡,「江口沉銀」一直不曾被淡忘。
一切關於這一瑰寶的傳說,都伴跟著2017年4月13日的到來,有了終究的定論。
這一天,考古作業者在四川張獻忠沉銀遺址處將瑰寶挖出,那些在近400年前史中被不斷神話的故事,也隨之有了更為靠近前史實在的面貌。
片子介紹,在四川張獻忠沉銀遺址處的考古開掘作業中,考古作業者總計挖掘出各類文物超越30000件,其間金銀器物數以萬計。據考古學者考證,出土的這些文物,其時代涵蓋了明中期到明末;從器型上看,這些文物出產的地域甚為廣泛,北至河南、陝西,南至兩廣地區,東至江西、安徽,西到四川、雲南,幾乎涵蓋了明朝的大半個我國。
虎鈕「永昌大元帥」金印鑄造於1643年,是江口古戰場遺址發現的核心文物,對考證遺址時代和性質極為關鍵。
天啟元年長沙府「歲供王府」五十兩金錠,是上供藩王府的歲供黃金,為已知明代金錠中的最大錠型,存世稀疏。
萬曆二十七年武岡州「都水司正銀」一百兩銀錠,為明代武岡州徵收供工部都水司運用的稅銀,明代存世銀錠多為五十兩形制,一百兩官銀極為稀有。這三件文物均為國家一級文物。
四川江口古戰場遺址還發現了上千件與張獻忠大西政權直接相關的文物。其間,「西王賞功」錢鑄造於張獻忠佔有四川之後,有金、銀、銅三種材質,是用於獎勵有功部將的錢形獎章。在江口古戰場遺址考古開掘之前,「西王賞功」錢存世量很少,且真假難辨,為古泉名珍之一。
洪武二十八年,即1395年,《明太祖實錄》記載:「詔更定皇太子、親王等封爵冊寶之制」。金冊由兩片組成,每片側邊開孔並用紅色的絲絛裝訂構成書冊的樣子。
金封冊是明王朝冊封皇后皇室諮詢所用,由皇帝頒發任命書,比聖旨的位置還要高。刻字可見「糧銀」「軍餉銀」等6個稅名及四川境內眉州、雙流等12個地名,是研討大西政權銀稅制度,以及張獻忠在四川活動範圍的實物證據。
清代刻本《西充縣誌》記載了張獻忠的最終一天(1647年1月2日):「初不為備,聞兵至,猶認為他寇,身衣莽半臂,腰插三矢,引牙將臨河視之」,不幸被肅王豪格親兵射中左胸,在鳳凰山不治身亡,年僅42歲。」
「江口沉銀——四川彭山江口古戰場遺址考古效果展」在我國國家博物館開幕,展期3個月。
2018年,國家博物館開設江口沉銀展覽。由我國國家博物館與四川省文物局、四川省眉山市人民政府共同舉行,共展出文物500餘件。人們可以停步並直面這些重見天日的瑰寶,想像著那段風雲動蕩、危機四伏的前史。
但是,張獻忠當年沉銀有千船之多,而當下出水的數量缺乏百分之一。這給我們留下了巨大的想像空間,是否還有更多的珍寶等待發現?傳說中的亞洲榜首瑰寶,在未來還會帶來什麼傳奇呢
1646年
據地方縣誌記載,1646年,明朝末年著名農民起義首領張獻忠順岷江南下轉移財物,在此遭明將楊展埋伏,戰勝船沉。當地幾百年來傳說不斷,稱有整整1000船金銀財寶沉於江底,對於江口沉銀是否存在、詳細地址在哪兒,之前史學界長期存在爭議。
2010年
彭山區文物保護管理所所長吳天文說,早在2005年,當地建築城市供水工程時在岷江河道挖出7枚銀錠,經鑑定為明代銀錠,屬國家珍貴文物。2010年這裡被確立為市級文物保護單位「江口沉銀遺址」。
2015年4月25日
眉山市212名民警組成抓捕舉動隊,在雲南、四川等多地對6個盜掘團夥骨幹打開同步抓捕。與此同時,專案組民警輾轉10多個省市追回千餘件涉案文物,其間國家珍貴文物100件,最為引人關注的是國寶級文物「虎鈕永昌大元帥金印」。
2017年1月5日
四川彭山江口沉銀開掘項目正式發動。
2017年4月12日
2016-2017年度水下考古開掘作業於2017年4月12日結束,到當日,已開掘面積2萬餘平方米,出水各類文物3萬餘件,證實了「張獻忠江口沉銀」的傳說。
2018年1月
江口沉銀二期考古開掘開端。
2018年4月20日
江口沉銀第二期考古開掘效果通報:本次開掘區域在上一年度兩邊,向外延伸300米。開掘的作業時間是87天,面積為1萬平方米,出水12000多件文物。此次出土最主要的效果是明代蜀王金寶。
2020年4月28日
在四川彭山的「江口沉銀」遺址,考古開掘結束。本次開掘歷時3個多月,總計出土文物10000餘件。本次開掘作業前後歷時3個多月,開掘面積5000平方米,其間最重要的發現是一枚印面鑄有蜀世子寶的金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