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四季網

唐代帝陵

2023-04-01 20:17:49 4

唐代帝陵是中國封建社會發展高峰時期墓葬制度的代表,是中國陵寢發展史上重要的階段,是唐王朝興衰歷程的見證。陵園氣勢宏偉,建築布局嚴謹,隨葬品豐富,蘊涵極高的歷史、科學價值。除了和陵(在河南洛陽)、溫陵(在山東菏澤)外,都在陝西省。

基本信息

中文名

唐代帝陵

又稱

關中十八陵


時 期

唐代

屬於

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目錄

1建築分布

2建築結構

3主要景觀

4帝陵一覽

5代表陵墓

摺疊編輯本段建築分布

唐代帝陵

唐代帝陵

唐代帝陵,又稱"關中十八陵",屬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唐代從公元618年建國,至公元907年滅亡,歷時289年。共21帝20陵(高宗李治與女皇武則天合葬乾陵),除昭宗李曄和陵和哀帝李柷溫陵分別在河南澠池和山東菏澤外,其餘18座陵墓集中分布在陝西省乾縣、禮泉、涇陽、三原、富平、蒲城6縣,東西綿延100餘公裡。幾乎與渭水漢九陵成平行一線。據宋敏求《長安志》記載,昭陵和貞陵周圍一百二十裡;乾陵周圍八十裡;泰陵周圍七十六裡;定、橋、建、元、崇、豐、景、光、莊、章、端、簡、靖等13陵周圍四十裡;獻陵周圍二十裡。清代陝西巡撫畢沅曾對18陵進行整修,樹立題碑。[1]

摺疊編輯本段建築結構

唐代帝陵從唐太宗李世民葬九嵕山開始,除唐武宗端陵和唐僖宗靖陵外,都構築在山上。"依山為陵"一方面是為了顯示氣勢雄偉,另一方面也是為了防盜。陵園的平面布局自乾陵開始形成定製,墓室鑿在山南的半腰處,高踞陵園北部,為全陵主體建築,四周築圍牆,分內外兩道,內城牆四面設門,南門內修築獻殿。外牆南面有3道門,石刻群(石獅、王賓像、碑石、石人、石馬、鴕烏和華表)置於由南而北的第二、三道門之間。第一道門外分布著皇族和文武大臣的陪葬墓。此外昭陵因山南地形險阻,在陵北玄武門內修築1座祭壇,是舉行大典的場所,為唐18陵中所僅有。

摺疊編輯本段主要景觀

摺疊陵下宮

在各陵的西南都發現有建築遺蹟,文獻稱之為"陵下宮"(俗稱皇城)。可能是當時守陵官員和宮人居住的地方。以宗室、功臣陪葬是唐代皇室埋葬制度的重要組成部分,這是封建帝王給予皇室成員和文武大臣的殊榮,亦是籠絡人心,鞏固政權的手段。陪葬墓的外形,主要有3種:①封土堆呈覆鬥形,四周有圍牆,南門有1對土闕,陪葬墓的外形,主要有3種:①封上堆呈覆鬥形,四周有圍牆,南門有1對土閥,閥南立石刻,一般為皇室人物的墓葬,如昭陵的常樂公主墓、城陽公主墓,乾陵的章懷太子墓、鼓德太子墓、永泰公主墓等。②圓錐形墓。多為文武大臣,少數為皇族,這種類型數量最多。③象山形墓。仿照漢茂陵衛青、霍去病墓的形制修築,如昭陵的李靖墓起冢象徵鐵山、積石山,李績墓起冢象徵陰山、鐵山、烏德健山。

摺疊石刻群

唐18陵石刻是中國古代雕刻藝術的寶庫之一,其題材和雕刻手法均大大超過了以前的陵墓石刻,既有圓雕,也有浮雕和線雕。獻、昭二陵為唐初所建,制度未定,石刻題材與乾陵以後的16陵迥然不同,獻陵的四門各有一對石虎,內城南門之南有石犀和石華表各一對。昭陵由於山南地形險阻,石刻群均集中在陵北山後的司馬門內,有唐高宗永徽年間所立的14尊"蕃酋"像,在東西兩廡還有唐太宗生前所乘的6匹戰馬的浮雕--昭陵六駿。自乾陵以後,石刻群的組合基本固定,按性質不同,可分獅子;石人石馬和馬夫;翼獸和北門六馬;"蕃酋"像;華表;碑石、無字碑和述聖記碑六大類。各陵所存碑石約51通,是研究唐代歷史和書法藝術的珍貴資料。[1]​

唐18陵石刻大致可分為4期:①初唐時期,獻、昭陵石刻群組合尚無定製,獻陵使用石虎守陵,石刻風格雄健有力,繼承魏晉南北朝時期的風格。②盛唐時期,包括乾、定、橋3陵,石刻群組合制度化,石刻群氣魄雄偉。③中唐以後,包括泰、建、元、崇、豐、景、光、莊等8陵,石人中出現相對而立的文臣和拄劍武將,石馬矮小,石刻製作粗疏、體態無力、線條鬆散,說明安史亂後,唐王朝政治、經濟由盛轉衰。④晚唐時期的章、端、貞、簡、靖5陵,石刻體態瘦小,神情萎靡不振,反映了唐王朝政治、經濟窘困,已瀕臨滅亡。

摺疊編輯本段帝陵一覽

陵名 地點 帝王 在位時間

獻陵

陝西三原

高祖李淵

618--626

昭陵 陝西禮泉 太宗李世民 627--649

乾陵

陝西乾縣

高宗李治

650--683

乾陵

陝西乾縣

武則天

684--704

定陵

陝西富平

中宗李顯

684,705--710

橋陵

陝西蒲城

睿宗李旦

684,710--712

泰陵

陝西蒲城

玄宗李隆基

712--756

建陵

陝西禮泉

肅宗李亨

756--761

元陵

陝西富平

代宗李豫

762--779

崇陵

陝西涇陽

德宗李适

780--805

豐陵

陝西富平

順宗李誦

805

景陵

陝西蒲城

憲宗李純

806--820

光陵

陝西蒲城

穆宗李恆

821--824

莊陵

陝西三原

敬宗李湛

825--827

章陵

陝西富平

文宗李昂

827--840

端陵

陝西三原

武宗李炎

841--846

貞陵

陝西涇陽

宣宗李忱

847--859

簡陵

陝西富平

懿宗李漼

860--874

靖陵

陝西乾縣

僖宗李儇

874--888

和陵

河南洛陽

昭宗李曄

889--904

溫陵

山東菏澤

哀帝李柷

905--907

摺疊編輯本段代表陵墓

摺疊結構

唐高宗(650-683在位)與皇后武則天合葬乾陵,是唐陵的代表。乾陵位於乾縣北梁山上。梁山分三峰:北峰居中為主,前方東西兩峰對峙而且形體相仿,猶如門闕。兩峰之間依勢而向上坡起的地段自然形成神道,乾陵地宮即在北峰,鑿山為穴,闢隧道深入地下。隧道墓門用石條層層填塞,縫隙以溶鐵汁澆濤錮閉,因此,迄今無損。

乾陵地上情況大致是:主峰(陵體)四周為神牆,近方形平面,四面正中闢門,各設門獅一對。神牆四隅建角樓(角闕)。南神門內為獻殿址,門外列石象,自南往北:華表、飛馬、朱雀、石馬(五對)、石人(十對)、碑、華表南即東西乳峰,上置乳闕(相當宋陵乳臺);闕南又有雙闕為陵南端入口(相當宋陵鵲臺)。這種善於利用地形和運用前導空間與建築物來陪襯主體的手法,正是明清宮殿、陵墓布局的淵源所自。

唐代例於陵區(兆城)植柏樹,文獻稱為"柏城"。用松柏作為紀念祭祀場所綠化樹種,在中國有久遠傳統,見於文字制度則始於唐代。

代明主唐太宗的陵,只是以高府之地,善於保藏為陵。如今,有幾個五代時期的陵墓也被發現了,同樣不是太講究。到了宋朝,宋陵只講五音姓利。這個風水觀念和後來的觀念不一樣,它是選一個高地之處葬太祖,然後兩邊列開,逐步往下,這是宋陵。明清時期,明十三陵,包括南京的太祖陵以及清東陵、清西陵,全都是術士江西學派。講四神背,風水吉,藏風聚氣,也就是說在明清之前,符合這個條件的只有金陵。可以說明清皇陵的講究,是跟金陵學的。那麼中間的元朝呢?元朝陵墓最奇怪,成吉思汗以及他的後代,陵墓一個也找不到。包括美國在內,很多國家的學者都上外蒙肯特山那邊去勘察,今天宣布找到一個,明天宣布找到一個,可始終沒有定論。

摺疊墓室

據乾陵《述聖紀》碑記載,唐高宗臨終遺言,要求將他生前所珍愛的書籍、字畫等全部埋入陵中。

武則天營建乾陵的目的是為了報答唐高宗的知遇之恩,因此,陪葬入乾陵的稀世珍寶一定不少。這是一個滿藏無價瑰寶的地宮。筆者曾參與了西安文保中心有關專家對乾陵地宮的探測工作,結合已發掘的乾陵陪葬墓和有關文獻,推測乾陵墓室是由墓道、過洞、天井、甬道和前、中、後三個墓室組成,或有耳室。中室置棺床,以放置皇帝的"梓宮"即棺槨,"梓宮"的底部有防潮、防腐材料,以珍寶覆蓋,其上加"七星板",板上置席、褥,旁置衣物及珪、璋、璧、琥、璜等"六玉"。皇帝身穿12套大斂之衣,頭枕玉匣,口含玉貝,仰臥於褥上,面朝棺蓋。蓋內側鑲飾黃帛,帛上繪日、月、星辰及金烏、玉兔、龍、鶴等物。地宮的後室設石床,其上放置衣冠、劍佩、千味食及死者生前的喜好之物。前室設有"寶帳",帳內設神座,周圍放置玉質的"寶綬"、"諡冊"和"哀冊"。另外在過洞兩側的耳室和甬道石門的前後,放置有大量珍貴的隨葬明器。

摺疊墓藏

對此,乾陵博物館副館長、副研究員樊英峰先生曾撰文介紹:

考古工作者將乾陵地宮內可能藏有的文物分為六大類:①金屬類,有金、銀、銅、鐵等所制的各類禮儀器、日常生活用具和裝飾品、工藝品等;②陶、瓷、琉璃、玻璃等所制的器物、人物和動物俑類;③珊瑚、瑪瑙、骨、角、象牙等製成的各類器具和裝飾物;④石質品:包括石線刻、石畫像、人物及動物石雕像、石棺槨、石函和容器;⑤壁畫和朱墨題刻。⑥紙張、典籍、字畫、絲綢和麻類織物,漆木器、皮革和草類編織物等。可以深信,乾陵幽宮重啟之日,必是石破天驚之時。那時,盛唐文化的獨異風採將讓世界為之矚目。 乾陵這座合葬墓至今未被盜過。1966年至1971年,我國考古學家曾多次對此墓進行勘察,結論是其墓堅固異常,據勘查從墓道口到墓門長631米,寬3.9米,共39層,全用石條填砌,各層石條再用鐵栓板固定,並灌注了鐵汁,這些情況與文獻所載一致,由此完全可以確信此墓確實難以開掘。

同类文章
 霍金承認有鬼神,並給出科學依據解釋

霍金承認有鬼神,並給出科學依據解釋

人們對鬼神總是有各種各樣的爭論,有的人相信鬼神的存在,並對此深信不疑,害怕獨自行走於黑暗之中,有什麼奇怪的風吹草動,他們都會覺得是鬼在作祟。但在如今的二十一世紀,很多人都開始相信科學,認為鬼神一說實乃封建迷信。但是英國著名的物理學家霍金,卻發表言論說其實是有鬼神的存在的。關於霍金史蒂芬·威廉·霍金,
 唐玄宗簡介,李隆基怎麼死的,和武則天是什麼關係?

唐玄宗簡介,李隆基怎麼死的,和武則天是什麼關係?

強大的唐朝,雄圖大略的唐玄宗!唐朝,是中國最強大的朝代之一,因此中國人也被世界各國成為唐人!而唐朝之所以是中國最強大的時代之一,其中之一就是唐朝的統治者有很多都是勵精圖治,雄圖大略的君主,其中就包括唐玄宗,李隆基!唐玄宗治下的開元盛世,是唐朝最強盛的時候,而唐玄宗本人和擁有「政啟開元,治宏貞觀」成就
 五色旗是中國國旗嗎?孫中山為什麼要換國旗呢

五色旗是中國國旗嗎?孫中山為什麼要換國旗呢

中國成立的時候一共有3面國旗,第一面是五色旗第二面是晴天白日旗,第三面是現在的五星旗.在推翻清朝的時候使用的五色旗為什麼國父孫中山卻不喜歡呢,而用了青天白日旗來代替呢小編來為你們說說民國的那些事.五色旗的來歷1912年1月3日到10日,新建立的民國各省代表會議與臨時參議院先後通過以五色旗為中華民國國
 隆裕太后和袁世凱是什麼關係?臨死之前對溥儀說什麼了?

隆裕太后和袁世凱是什麼關係?臨死之前對溥儀說什麼了?

隆裕太后,葉赫那拉氏,滿洲鑲黃旗人,是慈禧的侄女,後來被欽定成婚第二年成為皇后,裕隆太后雖然沒有慈禧太后的政治天賦,但也絕不是一無是處的人,在最後還是權力保存了清皇室的威嚴退位讓國,之後便成為了袁世凱的妾,這裡面還有一段不為人知的故事,下面讓我們一起去看看吧。隆裕太后個人簡介:隆裕太后,葉赫那拉氏,
 1998年印尼屠華事件的傷亡是多少,華裔婦女遭遇了什麼?

1998年印尼屠華事件的傷亡是多少,華裔婦女遭遇了什麼?

大家還記得98年的那場印尼事件嗎?那個被稱為「黑色五月暴動」的事情還有人知道了解嗎?這是我們國家建國以來華人受到最嚴重的傷害的事件。你知道當時我國政府是什麼放應嗎?當時的華裔婦女遭遇了什麼?傷亡有多少?下面一起喝小編來了解一下吧!1998印尼屠華事件在1998年的5月13日,印度尼西亞這個國家中的棉
 清朝歷史上最悲催的一個皇帝\"光緒\"

清朝歷史上最悲催的一個皇帝\"光緒\"

大清朝統治了中國上百年,其中不乏出現了一些一代明君.比如什麼康熙乾隆之類的.不過在清末的時候.有一個清國皇帝是一個悲劇,他就是被後世熟知的光緒皇帝.清朝歷史上最悲催的一個皇帝光緒光緒帝,愛新覺羅·載湉,清德宗,光緒皇帝,清朝第十一位皇帝。四歲登基,起初由慈安、慈禧兩宮太后垂簾聽政,光緒七年慈安太后崩
 司馬懿怎麼死的?墓地在哪裡

司馬懿怎麼死的?墓地在哪裡

說起司馬懿評論大多是包含著貶義,因為 本人城府太深,又善於心計。並且極能隱忍。所以才會成就他卓著的一生。那麼這樣一位擁有豐功偉績的人物關於他的死因歷史上是如何記載的呢!是真實的麼?司馬懿怎麼死的?民間傳說他是被報復致死的。這就和諸葛亮很有關係了,因為他是唯一能與諸葛亮抗衡的人,並且唐唐孔明都被他氣死
 尼布楚條約是中國得第一個不平定條約你可知道?

尼布楚條約是中國得第一個不平定條約你可知道?

大清朝在康熙皇帝手中可以說是蒸蒸日上飛速發展,開啟了中國歷史上最後一代王朝,以大清朝當時的實力可以說沒有一個國家能匹敵,但就是這樣一個國家卻籤訂了一份中國第一個不平等的條約。什麼是尼布楚條約?尼布楚條約是清朝和俄羅斯帝國之間籤訂的第一份邊界條約,由領事為內大臣索額圖、佟國綱等人同俄羅斯使團籤訂,內容
 我國保存最完整的東漢墓,塵封千年,謎團仍未解開。

我國保存最完整的東漢墓,塵封千年,謎團仍未解開。

在中國考古的歷史裡,海昏侯墓,是目前為止,保存最完整的東漢墓,墓主的身份,是漢代的一位君王,他叫劉賀。他可以說是歷史上幾個在位最短的皇帝之一,僅僅在位27天,就因荒淫和無作為被廢,看來作為漢武大帝的孫子,後世之臣仍然不會留些情面,史稱劉賀為漢廢帝,海昏侯,這些字眼真的含有一些貶義。不管怎麼說,海昏侯
 諸葛亮墓在哪?劉伯溫為何不敢挖諸葛亮墓?

諸葛亮墓在哪?劉伯溫為何不敢挖諸葛亮墓?

諸葛亮一生可以說是富有傳奇色彩,也為蜀漢政權的確立立下不小的功勞,而諸葛亮生前神機妙算,死後也早就猜到了定會有人來挖他的墳,諸葛亮墓到底在哪,有沒有被挖過呢,下面跟著小編一起去看看吧。諸葛亮墓傳聞:在諸葛亮死後曾留下三個計謀,一是斬魏延、二是退司馬、三是隱藏自己的墓,諸葛亮讓姜維找來11個人為他挖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