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有這樣一個聲音為話題的寫事作文
2024-04-08 13:03:05
【篇一:有這樣一個聲音作文】
這個世上,有無數曲美妙的音樂,然而最讓我難忘的還是那沙啞的聲音。
以前,總認為貝多芬,莫扎特創造出的音樂,才是這個世上絕無僅有的美妙絕倫的認為生活中沒有音樂,沒有任何一種聲音能再與她相提並論,而且我發現原來最動聽的聲音一直伴隨著我
不知道為什麼,最近總感覺有些浮躁,就連同學們也發現我近來浮躁的氣息。上課時,看著一黑板的數學式子,總有一種讓人展板設計望而生畏的感覺,於是發現了自己有好多題不會。而又因為自己的不踏實,不想思考,便學會抄別人的作業,久而久之,不會的題更多了培優卷也沒好好做,只是草草寫完交了上去,終於老師將我請到辦公室。拿上厚厚的棉襖裹好了身體,惶恐的走向辦公室,已經做好了挨打的準備。然而,多慮了老師沒有跟我多說一句話,只是拿出早已準備好的卷子,展開放在面前,然後列了一個表格,教我一點一點的分析那道題。放鬆了緊張的心情,認真地聽,使勁的理解老師說的每一句話,才發現原來這些題很簡單,只是自己不用心想,沒有認真思考而已,然後,老師將卷子遞給我讓我回去再想想,多看看。一直不敢抬頭看老師,並不是因為我怕老師,而是因為我認為對不起老師。
坐在座位上,情不自禁地哭了哭得我直覺得難受才拭乾淚,抬起頭來發現天邊那束光很亮,很溫暖。從那以後,每次失敗都會以最快的速度站起來,不為別的只為我那一直關心我老師。
老師的聲音不洪亮,不柔美,反而很沙啞。但就是這樣一種聲音讓我明白堅持與奮鬥,努力與踏實。有一種聲音,很沙啞,但很動聽。
【篇二:有這樣一個聲音話題作文】
有這樣一種聲音,它化萬物為和聲,譜天地為旋律。它有著世界最為壯闊的交響,又有著讓人心明澄澈的奏鳴;它有著無盡的智慧,它讓每個聆聽著的靈魂接受最崇高的洗禮。這便是海的聲音。
從小我就長在海邊。北海岸多山,在山與海交接處,有著靈秀的礁石。礁石上,總有一個渺小的孤影,在聆聽,在品味,在膜拜。
無風的天氣裡,我會聽到潺潺的海浪擷著浪花懶洋洋地撫摸著礁石。這聲音輕柔、和美,宛若莫扎特的鋼琴奏鳴曲,在夢一般的旋律中書寫童年的純真與美好。心凝形釋,與萬物暝合,我體味到生活的快樂與欣悅。一切幸福的歡笑,一切欣喜的歌聲,都是生活對我們的恩賜。用愛去生活,愛別人,愛自己,愛整個世界,用愛去換取這種幸福與欣悅。一切惡都消失了,一切矛盾都化解了,留下的,只有我們愛的靈魂、愛的波濤。不需要多麼壯烈,只消用愛去溫暖身邊的人,就能得到真正的幸福……
有時,大風四起,卷得驚濤氣勢如虹,踏著強勁的腳步衝向岸邊,用自然界偉大的力量拍出凌空的浪花。我聽到了海的力量,聽到了這壯麗的合奏。波濤用明亮的和弦迸發出生命的樂章,恰似李斯特輝煌的狂想曲,飽含著力量的爆發、人生的奮鬥。是的,人生的奮鬥!我聽到了一種創業者無畏的呼喊,我聽到了奮鬥者堅定的腳步。「乳虎嘯谷,百獸震惶」,青年人廣闊的胸懷和遠大的理想,都在這濤聲中共鳴。我擁有青春,我負有青春的責任,我也持有青春的寶劍。未來需要我去創造,道路需要我去開拓。不論道路有多麼艱險,我都要去長風破浪,直掛理想的雲帆!
偶爾海上狂風大作、暴雨傾盆,波濤恰似銀瓶乍破,猶如黃河倒懸,一浪捲起一浪,憤怒地奔向岸邊。這裡有濤聲,有風聲,有雨聲,還有海燕的長鳴聲。萬般聲響交織在一起,幻化做貝多芬式的壯麗交響。我聽到了一種在逆境與挫折中抗爭的吶喊。縱使風再大、雨再急,也蓋不過海的狂歌、燕的長嘯。人生是充滿苦難的,可是只有在苦難中人生才顯得壯闊。迎著風雨,不怕電閃雷鳴,用堅定的靈魂去高唱:「讓暴風雨來得更猛烈些吧!」我要用撼動宇宙的氣魄,奏出人生的篇章!
……
風如笛,海如琴,萬般智慧融匯在濤聲裡。萬裡長空與千裡煙波之間,一個渺小的身影在傾聽。
他聽到了人生的真諦。
【篇三:有這樣一個聲音話題作文】
有一種鳥,叫荊棘鳥,它在荊棘叢中掙扎,從不肯停下流血的翅膀;有一種聲音,是荊棘鳥的高歌,飽含著不屈的意志、豁達的情懷和奮進的精神。
聽,荊棘鳥在高歌……
歷史的漫漫星空,閃耀著一位吟唱歷史的歌者——荷馬。還記得那場慘烈的戰火,毀壞了他的健康,感染了他的雙眼。同伴們為了不讓他的傷口化膿,只得用燒紅的烙鐵烙向那雙智慧的眼睛,荷馬從此失去了光明。也許在人們看來他將從此沉淪,成為一無是處的廢人,然而,被荊棘叢折磨得血肉模糊的他,卻開始了荊棘鳥的高歌:他拄著樹枝,且行且唱,醜陋的面容掩蓋不了他心靈的美麗,殘疾的身體阻擋不了他飛揚的靈魂。他用心靈感知世界,用虔誠記錄歷史,歷史的天空漸漸升起了一顆燦爛的星辰,燦爛成一部永恆的經典——荷馬史詩。
是啊,面對逆境,不該高唱不屈的歌嗎?
翻開宋詞三百首,一位文豪高歌而來。蘇軾,這位筆底生花的曠世奇才,更有值得敬仰的偉大的靈魂。他仕途坎坷,終生不得志,遭新舊兩派共同排斥迫害,屢屢遭貶,承受了難以想像的肉體與精神的雙重苦難。但在荊棘叢中,他竟沒有發出一連串痛苦的哀鳴,他的「一蓑煙雨任平生」,他的「回首向來蕭瑟處,也無風雨也無晴」,他的「人有悲歡離合,月有陰晴圓缺」,無一不飽含著樂觀與豁達,他在荊棘叢中,高唱豁達的歌!俗話說「心有多大,世界就有多大」,憑著這樂觀豁達的歌,他一路披荊斬棘,瀟灑前行,豁達的歌兒,任憑荊棘也捆縛不了!
是啊,面對逆境,不該高唱豁達的歌嗎?
「轟!」一聲驚天動地的爆炸在耳畔轟響,驀地震撼了我的心靈,是諾貝爾!他是炸藥英雄,他是奮進的荊棘鳥。實驗的失敗,投資商的離去,世人的謾罵和攻擊,乃至至親的哥哥在試驗中死去……他的發明之旅充滿著太多的坎坷,任何一項都足以把意志薄弱的人打入地獄,然而,他沒有!這隻堅定不移的荊棘鳥,高唱奮進的歌,蔑視一切艱難險阻,失敗一次還有下一次,實驗室被毀也能站在廢墟上高呼「我又要重新開始了」!他一次次重整行裝,一次次披掛上陣,高歌奮進的歌,終於到達成功的彼岸,擁有了無人能比的財富和流傳百代的芳名!
是啊,面對逆境,不該高唱奮進的歌嗎?
荊棘鳥的歌,不屈的歌,豁達的歌,奮進的歌,將挫折醇化為酒,冶煉為詩,讓激情澎湃成潮,鼓湧成浪,將滿目蕭瑟的人生豐碩成一片喜人的收穫!
高唱吧,荊棘鳥的歌!
【篇四:有一種聲音,在記憶深處】
細膩綿邈之時,它如音韻悠長的古琴,撥動悵然的思緒;暴虐殘酷之時,它如雄渾激昂的交響,奏起恢弘的樂章;光風霽月一刻,它如婉轉低訴的絲竹,婉轉於明淨的天幕之上,低訴於絢爛霓虹之間……潺潺雨聲,流淌在記憶深處,流淌在芸芸眾生身畔,流淌在歷史滄桑的風雲之間。
「梧桐更兼細雨,到黃昏,點點滴滴。」孀居之悲,亡國之苦,皆融入細如愁絲的雨聲,淋溼了昏黃日暮。獨坐疏窗,你憶起往昔,郎君在冊,「蹴罷鞦韆,慵整纖縴手」的生趣;如今春盡紅顏老,輕杯淡盞,你飲下「雙溪舴艋舟」亦載之不動的愁緒。然而,你從來未自棄。瑰帷夢中,你迎著滿天流轉的星鬥,又吟出「風休住,蓬舟吹取三山去」的磅礴詩句,膽略情豪,敢借九萬裡扶搖。雨聲孤寂,你卻平復心情,安靜聆聽。
「夜闌臥聽風吹雨,鐵馬冰河入夢來。」稠密如針線的雨腳,是否已為夢中的你補好戰衣?鐵馬伴著雨聲渡河而過,你驚起,卻只見荒村陋室,落木蕭蕭,風雨悽迷。年近古稀,一身傷病,你心中所想夢中所念仍是披甲報國,施展畢生才情。「王師北定中原日,家祭無忘告乃翁。」風雨依舊大作,陰霾依舊森然而冷酷地籠罩。而你,矢志不渝。雨聲狂躁,你卻隱忍堅毅,果敢搏擊。
「竹杖芒鞋輕勝馬,誰怕?一蓑煙雨任平生。」謫居黃州三年,雨驟風狂之中,同行皆狼狽,唯你雨中從容前行——風雨何曾桎梏你的心胸,束縛你的腳步?雲雨尋常,陰晴尋常,寵辱得失亦尋常,你處之淡然。「回首向來蕭瑟處,歸去,也無風雨也無晴。」無醉無醒,無雨無晴,你兀自超脫於自我之外,於天地之外,於空靈山水之中。雨聲喧囂,你卻樂于欣賞,笑對蒼茫。
淅瀝雨聲,貫穿多少苦痛卻堅韌的生命。「悲歡離合總無情,一任階前,點滴到天明。」就讓雨聲,默默留存在記憶裡,還有我們或平靜,或曠達,或百折愈堅的表情。小樓一夜聽春雨,深巷明朝,可有生命已綻放如花?
【篇五:有一種聲音,在記憶深處】
已是寂寥深秋,信步江邊,我張開手掌,看那秋葉從指縫間掠過,想要抓住,卻已舞動而去。俏碟一般,在空中打著旋,悠揚而自在,可即使俏碟,也抗拒不過風的淫威,不甘地墜入水中。但觀那江水,淡然地打著旋,挾著碟兒,奔向下遊……
記憶深處,仿佛有種聲音,但鎖住的記憶,將我拒之門外,一時什麼都想不起。
稍微梳理了思緒,繼續凝望著江面,嘴角泛起的那抹笑徒歸於平靜。慢慢長江,江水漸去,便不曾回頭,光陰與之何異?有救的歷史長河,人人都同那江中的一滴水,時光荏苒,便帶去了你的一生,光輝也好,蹉跎也罷,不曾回頭。
已然忘我,思緒凝於腦海深處,不知不覺中開啟了那塵封已久的門……我想起來了,在記憶深處,似有人說過:「孩子,江水流過,人們卻只辨別出枯葉下的那瓢,人群攘過,人們卻只記住了其中卓越的天才……孩子,你願意做哪種呢?」我興高採烈地達到:「我要做天才,我要讓所有人記住我,我要當承載大家信念的那瓢水。」可是,究竟是誰在與我說話,究竟是誰?我拼命地回想,還是沒能憶起……
生活在這鋼筋水泥的迷城中,很容易就迷失了自我,自甘墮落,當時的我年少輕狂,如今早已被磨平稜角,就像枯葉無法抗拒風的淫威。是江水,又讓我想起那塵封的記憶,與那輕狂的童聲。
而今,我憶起來了——那是記憶深處的聲音。
已是寂寥深秋,信不江邊,一雙背影,一大一小,一老一少,孩子臉上洋溢著笑,父親一臉和藹地指著江面那片飄過的枯葉,對著孩子說著什麼……
父親,記憶深處的話,我沒有忘記,也不會忘記!
【篇六:有一種聲音,在記憶深處】
甘露滴落的聲音,能滋潤巖縫中的一片青苔;翠鳥吹鳴的聲音,能喚醒枯枝上的一樹葉芽;蝴蝶振翅的聲音,能觸發匆匆中的百花竟放……而記憶深處的聲音,卻能溫暖一個人結冰的心靈,融化成最純淨的良知。
我的姥爺是一個乾瘦耳背的老人,滿臉都是歲月之刃留下的痕跡。由於獨自一個人生活,他便有了一個獨特的愛好——愛給我的媽媽打電話,後來便是一天三四個電話,一打就是二十分鐘,常常弄得媽媽十分苦惱,語氣越來越不耐煩,後來乾脆幾天才接一次了。
電話的鈴聲總是準時傳來,像是每天準點報時的鐘,我和媽媽已經習以為常,我也餓乾脆建議不再接電話了。鈴聲依舊每天想著,似乎一次比一次急促,如同那喉嚨滴血的敲錯的鳥撕心裂肺的吶喊。可是我和媽媽沒有察覺,只是讓無邊的等候換來那隻老鳥一聲失望的嘆息。
連續兩天了,沒有電話的鈴聲迴蕩在耳畔。我突然感覺到有一種莫名的恐懼襲上心頭,頭腦因為沒有了鈴音的充斥而變得一片空白。媽媽和我一樣,也在焦慮地思考:「是不是給姥爺打個電話?」正在這時,另一個聲音在寂靜的水面上蕩開了漣漪。是門鈴。我緊張地透過貓眼向門外望去——是姥爺!我的姥爺衣衫溼透,滿身汙泥地出現在門口。我忙開門,把顫顫巍巍的老人扶進來。我的手指觸到了姥爺的皮包骨頭,血管縱橫的胳膊,感覺到餅乾一樣鬆懈的骨架,猛然感覺到濃濃地愧疚。姥爺的眼睛一見到我們就泛起了亮光,卻什麼也沒說,終於像是明白了什麼,放心地睡了。望著姥爺睡熟的樣子,我感到心頭一陣難受,像是挨了重重的一拳。第二天姥爺就回家了,但是心頭湧上的那股暖流卻絲毫不曾散去……
鈴聲依舊每天響起——只有一次,我們搬家了,帶著那部電話。鈴聲已經成為了我記憶深處的一部分,每次聽到,都有一貫暖流,融化我心靈中的嚴冬積雪。
聽——電話鈴又響了,我習慣性地拿起聽筒,去聆聽一個孤獨的老人所能傾注的全部的愛……
【篇七:有一種聲音,在記憶深處】
我又蹲在奶奶家門前的銀杏書下撿拾樹葉。其實,這只是一棵一米高的小樹。
周圍靜悄悄的,仿佛一切都停止了呼吸,只有我手中的小樹杈不停地晃動著,「沙……沙……」
「賣糖葫蘆!酸甜可口的糖葫蘆啦!」
幽深的小巷,一聲清亮的吆喝,將我一把從地上揪起,扔向了不遠處的老街。
潮溼清涼的青石板路,走起來有種令人放鬆的舒適感。我忘記了落葉,忘記了小樹杈,直直地奔向那個讓我垂涎欲滴的地方。
書店門口的轉角,一輛破舊的自行車被靜置在牆角,車頭邊結實的高粱杆上插滿了串串鮮紅亮麗的裹滿了糖衣的果子,惹得我狠狠地咽了幾下口水。個頭飽滿的山楂和甜脆的糖衣,怎麼不心動?
我直直地眼光引起了車主的注意。
「賣糖葫蘆!酸甜可口的冰糖葫蘆!」他又吆喝起來。然而,我只是定定地看了一會,便慌張地掉頭跑掉了。
第二天,第三天……天天如此。
背著書包上學時,在書店門口避雨時,我總能看到那輛自行車,靜靜地在那兒擺著,我只是等待,任那吆喝的聲音敲擊著我的耳膜……
秋姑娘轉眼離開了我的身邊,門外的銀杏染黃了葉子,散落了一地。
學期結束了,我背著書包,手裡小心地攥著什麼,向書店的轉角走去。「賣糖葫蘆!酸甜可口的冰糖葫蘆!」那個綿長的聲音仍然在那裡等候著。我在那輛破舊的自行車前站定,寶貝似的把我用成績換來的獎勵遞出去……
銀杏樹下,彼時的小樹苗已經綠葉成陰。我俯身站在樹下,不禁想起了老街盡頭書店轉角處的那個聲音。那份樸素與純真,那清亮的吆喝聲,卻一直迴蕩在秋風中,飄進我不斷成長的心靈中!
【篇八:聲音,無處不在】
正如陽光灑遍人間一樣,這個世界中,聲音是無處不在。
那是春日下午,孔老夫子與子路、曾皙、冉有、公西華關於人生志向的探討,曾皙舍瑟而作,於是我聽到了一個社會的禮樂和鳴。那是開元盛世中,開闊雄壯的邊塞曲響起,戰士們懷著「不破樓蘭終不還」的決心,奮勇殺敵,於是我看到了一個盛世的歌舞昇平。那是兵荒馬亂的年代中,盲人阿炳拉奏的《二泉映月》,悽楚悲愴,訴盡離亂之苦。那是開國大典上,毛澤東的莊嚴宣告:「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了!」這聲音傳到白雲黑水,傳到雲南洱海,祖國大地一片鑼鼓喧騰。
聲音是歷史的鑑證,讓人感受到歷史的興亡更替。
「只要我活著,便要歌唱。」這是雪萊的詩句。這位英年早逝的詩人用歌唱表達對生命的無比熱愛。我的心靈為之一振,聲音是傳達愛的載體。
《梁祝》中的《化蝶》哀婉纏綿,柔軟美好,訴盡愛情的無盡魅力;柴可夫斯基的《天鵝湖》溫柔清新,這是他對自然的無限熱愛。當貝多芬激越豪壯的《命運》響起,我感到了他對挫折的不屑和對生命的摯愛;當一批聾啞人在舞臺上完美地演繹著《千手觀音》時,她們對藝術的愛已經徵服了所有場下的觀眾……
聲音是愛的展示,將愛的極致演繹得淋漓盡致。
當我們沉陷於鼎沸的人聲之時,大自然也無時無刻不在彈奏自己的天籟之音。
廣袤的草原上,獵獵長風吹動繁茂的青草,這是自然急促的呼吸;寧靜的夏夜,夏蟲不甘寂寞地歌唱,這是自然溫柔的輕吟;海浪在狂風暴雨中洶湧肆虐,搖晃顛簸的船隻,這是自然狂野的歌唱;當讀到烏拉圭女詩人的詩句:「在光閃閃的砍刀下倒下的森林的悽哀心情。」時,我聽到了自然沉重的嘆息。
聲音是自然的歌喉,詮釋著自然不同的心情。
很難想像這個世界若缺少聲音,會變成怎樣,死寂?冰冷?那麼且讓我們靜下心來好好地欣賞這個溫柔美好的世界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