優秀作文600字:辛亥開始,大清滅亡
2024-12-24 15:52:09
武昌起義的那聲槍響,拉開了辛亥革命的序幕,也給清王朝的滅亡敲響了喪鐘。下面是小編為您推薦的作文:
【作文一】
1911年10月10日,武昌首義的第一槍拉開了辛亥革命的序幕。辛亥革命是中國近代史上一次偉大的資產階級民主革命,具有深遠的歷史意義。是它,讓兩百多年的清王朝走向了滅亡;是它,結束了中國兩千多年的封建統治;是它,開啟了新中國的大門。
辛亥革命已經過去了一個世紀,今天,我們紀念辛亥革命,就是要牢記歷史所給我們的教育和啟迪,深刻認識和領會今天幸福生活的來之不易。珍惜現在,就是尊重歷史;尊重歷史,就要開啟未來。
我自豪,辛亥革命的第一槍——武昌首義爆發在我們的家鄉湖北。歷史證明,湖北是先進思想的源泉。歷史上曾今說過「唯楚有才」,在這片荊楚大地上誕生了無數傑出的仁人志士和革命先輩。辛亥革命是一次歷史的變革,它結束了中國兩千多年的封建君主專制制度,建立起資產階級民主共和國,推動了歷史的前進。而目前在湖北實施的「中部崛起」戰略必將推動湖北乃至全國經濟社會的大發展,我們今後的生活將會變得更加富裕,更加美好。
我驕傲,我生活在革命先輩拋頭顱、灑熱血換來的幸福生活之中。我的家鄉房縣通過改革開放三十年的建設,發生了翻天覆地的可喜變化,「谷竹」、「十房」兩條高速公路建設正在快速推進之中,「十宜」鐵路即將動工建設,「竹房」城鎮帶建設如火如荼,新農村建設必將進一步縮小城鄉距……我堅信,房縣的明天將會更加美好!
我立志,繼承和發揚革命先輩的光榮傳統,學習革命先輩愛國、革命的不斷進取的優良品質,將這股熾熱的愛國精神轉化為刻苦學習、力爭上遊的強大精神動力,從小做起,從自己做起,使自己將來成為有用之才,為建設更加繁榮美好的祖國貢獻自己的力量!
【作文二】
就在這一年,清王朝滅亡,延續了兩千多年的君主專制制度被推翻,一種新型的民主共和制度建立起來了,儘管這一制度對於當時來說是脆弱的,粗糙的,但中國的歷史從此翻開了新的一頁,其歷史意義在於:改變了中國的社會制度,推翻了中國社會最後一個封建王朝,建立了中華民國;樹立了走向共和的理念,在中國形成了「敢有帝制者,天下共擊之」的民主主義觀念;促進了人們的思想解放,中國開始有了言論自由,出現了新聞報刊,也給馬克思主義的傳播準備了條件;打擊了帝國主義侵略勢力,加速了仰列強馬首是瞻腐朽政權的垮臺,同時激發了人民的愛國熱情和民族覺醒;創造了民族資本主義發展的有利條件,民族資本主義的經濟力量在短短的幾年內就有了顯著的增長,無產階級隊伍也迅速壯大起來。
但是,辛亥革命以同舊的反動勢力的妥協而告終,革命的果實落到以袁世凱為首的北洋軍閥手裡。帝國主義在中國的勢力沒有受到削弱,封建勢力依然在中國每一角落盤根錯節。中國人民依然生活在貧窮、落後、分裂、動蕩、混亂的苦難深淵。從這個意義上說,辛亥革命又是失敗的。其主要癥結就是沒有一個完整而徹底的反帝反封建的政治綱領;沒有形成一個能夠勝利領導這場革命的堅強有力的革命政黨;領導辛亥革命的這些民族資產階級嚴重脫離基層勞苦大眾而又怕革命革到自己頭上,沒有勇氣革命到底。
今天,我們紀念辛亥革命100周年,關鍵是要清醒認識辛亥革命給我們的啟示,時刻牢記:讓「世人未為我敢為,天下未發我首發」的敢為人先的創新精神永世傳承。今天我們紀念辛亥革命,是因為辛亥志士永垂不朽。還因為辛亥革命為我們留下了珍貴的精神財富首義精神。傳承首義精神,就是傳承敢為人先的創新精神。
我們要高舉愛國主義偉大旗幟,弘揚愛國主義精神。愛國是中華傳統文化的精華。以孫中山為首的革命派,表現出的強烈的憂國憂民意識和挽救民族危亡為己任的使命感,不僅成為辛亥革命的動力與目標,而且造就了中國近代愛國主義精神的核心。
我們應不斷推進民主政治建設,弘揚不休的辛亥革命精神。今天,人民民主是社會主義的生命,發展社會主義民主政治是中國共產黨始終不渝的奮鬥目標。我們要積極履行民主黨派參政議政、民主監督職能,充分發揮民主黨派的組織優勢和成員聯繫面廣的優勢,通過提案、社情民意等形式,擴大成員的政治參與,積極反映人民群眾意願,不斷推進我國的民主政治建設。
【作文三】
隨著時光的流逝,歷史的硝煙已經散盡,讓我們把思緒轉到那百年前的神州大地上,我們耳邊仿佛響起那隆隆的戰火聲,眼前浮現出革命烈士們拋頭顱,灑熱血的英勇獻身。正因為這些烈士們,才讓我們趕上了現在這來之不易的和平年代。我們是幸運的,因為我們出生在這麼一個和平,幸福的年代,所以,我們更要懂得珍惜。
清宣統三年。中國爆發的資產階級民主革命。因該年以支計為辛亥年,故名。它是在清王朝日益腐朽,帝國主義侵略進一步加深,中國民族資本主義初步成長的基礎上發生的其目的是推翻清朝的專制統治,挽救民族危亡,爭取國家的獨立,民主和富強而領導的,領導這次革命的是中國資產階級的政黨同盟會及領袖孫中山。孫中山先生曾有一句名言「華僑乃革命之母」。形象的說明了華僑和孫中山先生民主革命的不解之緣,的卻如此,在本世紀初年,廣大海外華僑積極支持孫中山先生進行革命,他們對孫中山先生忠心耿耿,赤誠一片,而孫中山先生對他們則是推心置腹,熱情關懷,勉勵有加,所以……
1911年10月10日,武昌首義的槍聲拉開了辛亥革命的序幕,辛亥革命是中國近代史上一次偉大的資產階級民主革命,具有深深的歷史意義。是它,它使中國二百六十多年的清王朝走向;滅亡,結束了中國兩千多年的清王朝,結束了中國兩千多年封建君主專制制度,又推翻了「洋人的朝廷」也就沉重打擊了帝國主義的侵略勢力,推動了歷史的前進,使辛亥革命人民獲得了一些民主和共和的權利。可以這樣說:是辛亥革命開啟了新中國的大門。
辛亥革命為民主資本主義的發展創造了有利的條件。民國建立以後,國內實業集團紛紛成立,開工廠,設銀行成為風氣,最後,辛亥革命對近亞洲的各國被壓迫的解放運動做出了無可厚非的巨大貢獻。
2011年的10月10日,是辛亥革命100周年的紀念日,這是一場空前絕後的革命,在中國的歷史舞臺上勾勒上濃墨重彩的一筆,今天,回首過去,展望眼前,我們有什麼理由不去銘記那些革命先驅們,有什麼理由不去永遠銘記辛亥革命所帶給我們一切的一切。我堅信,它的精神和歷史使命將無止境的延續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