紀念抗日戰爭71周年的徵文:抗日戰爭的歷史啟示
2024-12-29 07:41:09
抗日戰爭取得的勝利,可以給我們很多歷史啟示。今天小編就來分享紀念抗日戰爭71周年的徵文:抗日戰爭的歷史啟示,請各位讀者好好欣賞和借鑑。
紀念抗日戰爭71周年的徵文:抗日戰爭的歷史啟示(一)
抗日戰爭是中華民族拯救民族危亡的偉大的民族解放鬥爭,是反對日本法西斯肆虐和荼毒人類、維護世界和平的正義戰爭。中華民族在積貧積弱的情況下,與強大而野蠻的日本法西斯浴血奮戰14年,最終戰勝了日本帝國主義,取得了近代歷史上反對外敵入侵的第一次完全的勝利。抗日戰爭是中華民族由危亡走向復興的歷史轉折點,對於中華民族的發展、世界和平與人類進步都具有重大而深遠的意義。正如習近平總書記所指出的:「這一偉大勝利,必將永載中華民族史冊,也必將永載人類和平的光輝史冊!」
紀念抗日戰爭勝利,更重要的是從中汲取經驗借鑑。如下幾個方面值得我們重視和引以為鑑。
第一,落後就要挨打,強大才有尊嚴,抗日戰爭的歷史告誡我們,必須堅持和加強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建設,努力奮鬥,實現中國夢。
作為小國的日本之所以敢於不斷變本加厲地侵略中國,發動滅亡中國的侵略戰爭;中國抗日戰爭之所以歷經曲折,艱苦卓絕,長達14年之久,中日之間經濟實力和發展水平上的巨大差距,是非常重要的一個原因。發達的資本主義經濟和強盛的國力既是日本發動侵略戰爭的強大動因,又是其持續進行侵略戰爭的雄厚物質基礎。而中國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的嚴重落後性,既是中國近代以來悲慘歷史的主要根源,又是日本帝國主義敢於野蠻侵略中國的主要原因。早在抗日戰爭時期,毛澤東就指出:「日本帝國主義為什麼敢於這樣地欺負中國,就是因為中國沒有強大的工業,它欺負我們的落後。因此消滅這種落後,是我們全民族的任務。」他指出:「要打倒日本帝國主義,必需有工業;要中國的民族獨立有鞏固的保障,就必需工業化。」抗日戰爭的歷史告訴我們,要根本擺脫落後被動挨打的歷史命運,就必須實現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只有當綜合國力達到世界領先水平,中華民族才能真正屹立於世界民族之林。
當今世界,雖然和平、發展、合作、共贏成為時代主題,但這並不意味著沒有霸權、沒有競爭、沒有危機,尤其是我國處於並將長期處於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的基本國情沒有變,還面臨著發達國家在經濟、科技、軍事等方面的壓力。因此,只有不斷提升我國在經濟、社會、文化、科技、軍事等方面的實力,才能戰勝種種風險挑戰,實現「兩個一百年」奮鬥目標,實現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這也是回擊日本右翼勢力的種種挑釁,應對霸權主義和強權政治對中國國家安全的現實威脅,維護中國生存和發展利益的必由之路。
第二,中國共產黨是抗日戰爭的中流砥柱,也是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流砥柱。在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建設的徵程中,必須強化和完善中國共產黨的領導。
中國抗日戰爭經歷了複雜曲折的過程,許多關係全局的問題長期困擾和影響抗日戰爭的進行。在「九一八事變」至「七七事變」時期,主要是是否抵抗日本侵略的問題;全民族抗戰爆發後,是如何抗日和奪取勝利的問題。當時執政的國民黨在很長時期內,甚至到抗日戰爭結束,都沒有清晰的認識,而中國共產黨對這些問題,給出了正確的、深刻影響戰爭進程的回答。也正因為如此,中國共產黨成為抗日戰爭的中流砥柱,是領導全國人民實現民族獨立、解放和振興的堅強核心。
中國共產黨是中國抗日戰爭取得勝利的中流砥柱,也是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流砥柱。今天,中國共產黨正在領導全國人民進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建設,這是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偉大事業,也是充滿挑戰、非常艱巨的任務。我們必須毫不動搖地堅持黨的領導,完善黨的領導,沿著黨制定的正確路線前進。
第三,抗日戰爭是人民戰爭的勝利,抗日戰爭勝利的歷史告訴我們,必須始終不渝地貫徹和踐行黨的群眾路線。
全民族抗戰是中國抗日戰爭的最大特徵,是抗日戰爭區別於近代以來其他反侵略戰爭的主要特點,也是其能夠堅持14年之久並取得最終勝利的決定性因素。毛澤東指出,「戰爭的偉力之最深厚的根源,存在於民眾之中」「兵民是勝利之本」,強調發動人民群眾、實行人民戰爭是取得抗日戰爭勝利的唯一正確途徑。按照中共中央制定的全面抗戰路線和一系列決策與部署,各地黨組織和抗日武裝深入發動群眾,武裝群眾,領導軍民廣泛開展軍事、政治、經濟、文化鬥爭,大規模開展抗日遊擊戰,形成人民戰爭的汪洋大海,陷日寇於滅頂之災。敵後抗日戰爭的發動,敵後戰場的開闢、堅持和發展,是中國共產黨實行人民戰爭和力行群眾路線的結果。抗日戰爭的勝利歸根到底是人民的勝利,是人民戰爭思想的勝利,是黨的群眾路線的勝利。對此,毛澤東有過深刻的闡述:「真正的銅牆鐵壁是什麼?是群眾,是千百萬真心實意地擁護革命的群眾。這是真正的銅牆鐵壁,什麼力量也打不破,完全打不破的。」去年,習近平總書記在紀念中國人民抗日戰爭暨世界反法西斯戰爭勝利69周年座談會上的講話中就此指出:「全民族抗戰是中國人民抗日戰爭勝利的重要法寶。人民群眾是戰爭勝利最深厚的偉力。」十八大後,黨中央部署開展了群眾路線教育實踐活動,取得重大成果。回顧抗日戰爭的歷史,我們更深切地感受到群眾路線對於國家和人民、對黨及其完成使命的極端重要性。
紀念抗日戰爭71周年的徵文:抗日戰爭的歷史啟示(二)
歷史是最好的教科書,也是最好的清醒劑。習近平主席在紀念全民族抗戰爆發77周年儀式上發表重要講話強調,要「銘記歷史、緬懷先烈、珍視和平、警示未來,堅定不移走和平發展道路,堅定不移維護世界和平」。這對於我們在黨的領導下,大力弘揚中國精神,萬眾一心推進強國強軍偉業,奮力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中國夢,具有重要意義。
一、中國共產黨是全民族抗戰的中流砥柱,進行具有許多新的歷史特點的偉大鬥爭必須堅定對黨的領導的政治自信和政治自覺
1931年日本發動侵華戰爭特別是1937年日本製造盧溝橋事變發動全面侵華戰爭,給中華民族帶來了深重的災難。中國人民歷經14年的艱苦鬥爭,終於在1945年取得了抗日戰爭的偉大勝利。這是近代以來中國人民反抗外敵入侵取得的第一次完全勝利,創造了弱國打敗帝國主義強國的奇蹟,譜寫了中國人民近代以來爭取獨立自由史冊上可歌可泣的一頁。在這場波瀾壯闊的偉大鬥爭中,中國共產黨發揮了中流砥柱的作用。
在民族危難之際,中國共產黨秉持民族大義,義無反顧地擔負起民族救亡的歷史重任,成為引導全民族抗戰走向勝利的旗幟。以毛澤東同志為代表的中國共產黨人,把馬克思列寧主義同中國革命具體實際相結合,創立毛澤東思想,為奪取抗日戰爭勝利提供了科學的理論指導。中國共產黨積極倡導、促成、維護抗日民族統一戰線,並對建立世界反法西斯統一戰線作出重要貢獻,最大限度地凝聚了抗戰力量。中國共產黨提出並踐行全面抗戰路線和持久戰的戰略方針,提出並實施一整套人民戰爭的戰略戰術,開闢廣大的敵後戰場,成為堅持抗戰的中堅力量。中國共產黨人以最富於犧牲精神的愛國主義、不怕流血犧牲的模範行動,支撐起全民族救亡圖存的希望,成為奪取抗戰勝利的民族先鋒。
遙望中原烽火急,狂流一柱在延安。艱苦卓絕的抗日戰爭,使中國共產黨受到了前所未有的考驗和鍛鍊。毛澤東同志強調:「指導偉大的革命,要有偉大的黨」,要把黨的建設作為一項「偉大的工程」來實施。經受抗日烽火的洗禮,中國共產黨積累了統一戰線、武裝鬥爭和黨的建設等方面的新的豐富經驗,形成了正確堅強的黨中央領導集體,成為擁有120餘萬黨員,思想上、政治上、組織上、軍事上完全成熟和鞏固的全國性大黨,成為領導抗日戰爭取得完全勝利的核心和決定性力量。廣大人民開始更多地把新中國的希望、把中華民族復興的希望,寄托在延安,寄托在中國共產黨身上。
抗日戰爭偉大勝利,以及90多年來中國革命、建設、改革的偉大勝利反覆表明,中國共產黨是全民族利益最堅定的代表者,是領導全國人民實現民族獨立、解放和振興的堅強核心。正是因為有了中國共產黨的領導,中華民族才能從深重的民族危機中解放出來,才能自立於世界民族之林。今天,我們正在黨的領導下為實現「兩個一百年」目標和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中國夢不懈奮鬥,面臨的機遇和挑戰都前所未有。必須堅定對黨的領導的政治自信和政治自覺,始終堅持中國共產黨的領導不動搖,這是我們推進偉大事業、實現偉大夢想的根本保證。
二、人民軍隊和人民戰爭是克敵制勝的法寶,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必須努力建設一支聽黨指揮、能打勝仗、作風優良的人民軍隊
日本發動的全面侵華戰爭,是日本軍國主義擴張野心不斷膨脹的結果,也是半殖民地半封建中國積貧積弱的後果。舊中國政治衰敗腐朽、經濟積貧積弱,特別是武備廢弛、軍事落後,無力保衛國家的安全和發展。1931年九一八事變後,國民黨政府奉行「不抵抗」政策,相當於日本國土3.5倍的中國東北幾個月內即淪入敵手。1937年全面抗戰爆發後,中國軍隊頑強抵抗,但實力差距使正面戰場節節敗退。僅淞滬會戰中國守軍就傷亡20餘萬人,1944年豫湘桂戰役更是損失兵力近60萬人。日本帝國主義踐踏了中國東北、華北、華中、華南大片土地,對中華民族的傷害創巨痛深。空前慘烈悲壯的抗戰,令人為血肉拼搏而感動,也為軍力落後而痛心疾首。
抗日戰爭能夠堅持下來並取得完全勝利,決定這場戰爭勝負走向的最重要因素,就是偉大的中國共產黨締造並領導了一支偉大的人民軍隊。儘管武器裝備落後、生活條件艱苦,但在中國共產黨的堅強領導下,八路軍、新四軍、華南遊擊隊和東北抗日聯軍深入敵後開展遊擊戰爭,創建抗日根據地,發揮我黨我軍巨大的政治優勢、思想優勢、組織優勢、作風優勢和理論優勢,取得了輝煌戰果。平型關大捷打破了「日軍不可戰勝」的神話,百團大戰振奮了全國軍民爭取抗戰勝利的信心,敵後戰場逐漸成為中國人民抗日戰爭的主戰場。人民軍隊的敵後抗戰,形成了獨當一面的格局,成為抗日戰爭取得全面徹底勝利的決定性因素。
落後就要挨打,強軍才有國防,這是那段屈辱與悲壯同行的歷史留給我們的最為深刻啟示。人民軍隊的發展壯大和英勇奮戰,徹底改變了中國的政治生態,為奪取抗戰勝利以及新民主主義革命的勝利奠定了牢固基礎,不可逆轉地結束了近代以後中國屢遭侵略、任人宰割的悲慘命運。日本侵略戰爭的傷痛尚未消去,軍國主義鐵蹄蹂躪的場景令人痛徹肺腑。習近平主席指出:「付出了巨大犧牲的中國人民,將堅定不移捍衛用鮮血和生命寫下的歷史。任何人想要否認、歪曲甚至美化侵略歷史,中國人民和各國人民絕不答應!」中華民族的血液中沒有侵略他人、稱霸世界的基因,永遠不會搞侵略擴張,但如果有人膽敢把戰爭強加到我們頭上,我們絕對能決戰決勝。我們必須緊緊圍繞習近平主席提出的黨在新形勢下的強軍目標,努力建設一支聽黨指揮、能打勝仗、作風優良的人民軍隊,為實現中國夢提供堅強力量保證,決不允許落後挨打的悲劇重演,決不允許任何外敵侵略欺凌中國人民,決不允許任何勢力打斷中華民族復興的歷史進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