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鄉愁的作文優秀篇
2025-01-22 16:32:09
導語:旅愁思鄉,需要我們忍耐、努力,需要我們銘記親人的囑託,也需要我們用文字、歌聲來寄託對故鄉的思念。下面是小編整理的關於鄉愁的優秀作文,歡迎查閱。
篇一:鄉愁(751字)
故鄉,是一個多麼傷感的字眼啊,它意味著你已遠離家鄉,故鄉只能是自己記憶中最深切最美好的一部分了,可為什麼會產生這樣的情愫呢?
盲目的追求外面的花花世界,一味的追逐自己的認知中所謂更好的,離別故鄉、故人,最後只是平添一份鄉愁罷了。
我經常在電視中看到一些分別幾年才相見的親人,有的外出打工,有的外出求學,有的打拼天下,過去,我們常常會覺得,也應該會覺得這是感人的場景,思鄉是珍貴的感情,而現在,心理扭曲的世人們往往會予之「作秀」、「炒作」等一系列標籤,我們怎麼了?是在鋼筋混凝土中住得太久,連自己的心也被同化了嗎?也許,他們是在嫉妒吧,嫉妒自己為何沒有這一份真摯、深切的鄉親。
鄉愁,並非憂愁,這是我們成長的見證。有這種情感,意味著我們長大了,有足夠的能力去開拓創新了。也許,在夜深人靜的時候,很容易,且自然而然地就思念起故鄉、故人來,隨著而來的是擔心、憂慮。
「落葉歸根」是每個人心中根深蒂固的願望,古往今來,多少名人墨客死後一定要長眠於自己的家鄉。家鄉是自己情感的寄託,所以即使是個衣冠冢,也要設在家鄉。
鄉愁,是一份厚重的情感,它的產生無可避免。
新一代的我們,也許會有人覺得遠離故土也沒什麼大不了的,現代的科技這麼發達,想見親人並不難。一個電話、一個視頻,無論多遠都能相見。這也正是可悲之處,鄉情竟然需要冷冰冰的、不帶一絲感情的聽筒和屏幕來維繫,太可悲了。我們拘禁於自己畫的牢籠裡,固步自封,自以為親情尚存,其實早已離自己遠去,當你察覺時,也許已經來不及了吧,不要讓「鄉愁」變為一件奢侈品,好嗎?
家,也許是一直在忙碌的我們所到過的地方中的滄海一粟,但它卻不同,它是自己所擁有的一切的源泉,是自己在累的時候,唯一一個能隨時到達的地點。
鄉愁並不值得驕傲,但也絕不恥辱。
「鄉愁遲早會退出生活,進入蒼茫的歷史興亡。」
篇二:鄉愁(846字)
小時候,「余光中」這個名字並不被我熟悉,《鄉愁》這篇思鄉佳作也未見過。然而,當真正離開了自己生根的家鄉,不遠萬裡來到異地時,才知思鄉之痛,才知戀鄉之情,才知隔著千山萬水遙望家鄉的難……
2016年的夏天,還穿著稚嫩童裝的我踏上了火車,駛向了陌生的城市———蘭州。
到了蘭州,到了這個完全陌生的城市,學習、生活又開始了緊張的循環。可是在學習、生活,生活、學習中卻總感覺少了什麼,無法尋覓。就在那一天,中秋節,當萬千遊子翹首望鄉之時,我才知道,那是鄉愁,無盡的鄉愁。
那一夜,無法入眠的我向窗外睜大了雙眼,仿佛想像余光中一樣,「望透黑夜看中國的黎明」,而不同的是,我希望的是看家鄉的一輪明月。
心,在燦爛星空中仿佛脫韁的野馬,向遙遠的家鄉奔去,向燦爛的海灘,向澎湃的大海奔去。
看著這一輪明月,同時想起的還有我那年老的外婆。外婆是一個純樸的農村婦女,有著沿海惠安女的一種自然、奔放。她已七十四歲高齡,唯一疼愛的就是我———這個她僅有的外孫,小時候,伏在外婆的背上,聽著優美的一曲《外婆橋》小謠,滿心歡喜地想像著蝦仁餅的味道,向那發出誘人香味的小店走去。最美的享受在這一刻得到了最美的詮釋。
不知為何,此時突然想要爬上母親的背。想從她那兒感受到外婆的愛與溫馨,想在她的背上盡情地睡,盡情地想,想家,想家鄉的山與海,家鄉的花與草,家鄉純樸的人,家鄉的每場雨,家鄉的每一次成功與遺憾;還想家鄉的每一幢樓,每一座橋,每一條路;更想家鄉的小吃,家鄉的海鮮,家鄉的名菜;甚至還想翻開地圖,饕餮那小小的板塊上每一座城市,每一個小縣,每一個小鎮。
我希望自己有一雙千裡眼,那雙遠望家鄉美景的眼睛,從廈門到武夷山,從鐵觀音的產地安溪,到海上絲綢之路的起點———泉州,再從閩江駛船,直到臺灣,去盡情遊覽東南的美景與人文。
家鄉,家鄉,這個令我熱血沸騰的字眼,看到是那麼的溫馨、如此的貼心,我希望,能夠用這飽蘸熱情的文章,轉換成一雙翅膀,飛向我魂牽夢縈的家鄉,飛向我出生的地方。飛向雙鬢斑白的外婆身邊,一起看那最美、最皎潔的一輪明月。
篇三:牛肉麵裡的鄉愁(540字)
每個身在外地的人,似乎都有這麼一種感覺,在故鄉,似乎覺得生活那麼平常,可身在外地,卻又覺得那段故鄉的日子是最美好的時光。每個身在外地的人,也會對故鄉的那麼一樣東西而魂牽夢繞,天天想天天念。或許是因為鄉愁。
我的家鄉在蘭州,每天一碗蘭州牛肉麵是雷打不動的。吃慣了家鄉的牛肉麵,即使是身在外地,也仍舊思念著那一碗噴香的面,思念著「來個牛大碗,要細的」那樸實的鄉音。如今在外地,每當聽人說起蘭州牛肉麵,心裡總有淡淡的憂傷,是為了那些回不去的日子,還是為了那包含著思鄉情結的牛肉麵?
一天天數著在外地的日子,一天天淡忘那遙遠的故鄉,可每當在外地吃起蘭州牛肉麵,那段思念又清晰地浮現。會裝作內行地說這面怎麼不好,怎麼比不上故鄉的牛肉麵,即使在外地吃到最最貼近那故鄉的味道,也覺得遜色。沒有了故鄉那親切的感覺,卻多了幾分鄉愁,使面的味道在口中也苦澀了幾分。是的,故鄉的味道是無法複製的,那種親切,那種熟悉,那種久別重逢的感覺,是不可能在遠離故鄉的地方品出來的。
再次回想故鄉那熟悉的味道,總是有鄉愁在裡面。牛肉麵裡的鄉愁,可能還要我用一生的酸甜苦辣來品味。我既想感謝上蒼,讓我有這麼一段難忘的經歷,有那麼一個親切的味道令我懷念,又想請求上蒼,可不可以讓我不再受這鄉愁的折磨,哪怕只是淡化一點,也好。
篇四:寄出的鄉愁(1759字)
這麼多年,習慣了流浪,習慣了漂泊。徜徉於陌生的街頭,感受霓虹炫麗的交替,我只能在心裡安靜地梳理自己一個人紛雜的情緒,浣洗對親人、對家的思念。好多次我想將思念封口,貼上郵票,寄出,期待著一份意外的驚喜。
我那遠方的故土在向我微笑,我的心開始雀躍,點點滴滴,湧動的是溫馨和熟悉。抬頭望,天空依舊,還如最初的湛藍,僅僅只是身邊人事物非。
還記得,當初悄悄地離開,踏著依戀從那塊土壤從容走出,走過千山萬水,經歷異鄉多少風雨,歲月磨礪了我許多稜角,才真切地感受到,情是故鄉親,月是故鄉明。而今多麼想回頭化著你的血液收回掉在遠方的心,追求往昔的美麗。
撿起異鄉每一片孤寂的落葉,我應向誰去訴說?輕問一聲,誰會將你珍藏?紛飛的落葉啊,你究竟凝結了多少遊子思鄉的情結?
春雨未酬花先至,忽聞淡香繞鼻過。春天來了,只是一個淺淺的呼吸就感受到了。城市的燈紅酒綠渲染了這一切,車水馬龍的街頭包裹了一個城市的色彩。想要踏青,需等到閒暇的時候才可去公園走走,然而,春天卻很輕易地從指尖流過,徒留心中的只是悵然。
這又讓我想到,故裡的春是自然的,隨處可見。不用刻意去尋找,漫山遍野裡映託的是花紅葉綠,青紅綠瓦的舍居綿延在自然中,時有花香,時有蟲鳴,身處其中,心境怡然,你從不覺孤單。
記憶被喚醒,一點點從封印中慢慢流出。我以前的家,是否還是那麼溫馨?可能早已布滿了灰塵,早已爬滿青藤了吧。那溫馨的家園是否還是靜靜的觸留在原地,而我又何時才能回去?
城市的夏天,一個久旱不雨的地方,太陽幾乎天天恣意橫行。空氣和太陽一起燃燒,人流多而密集,高大的建築幾乎讓城市密不透風。只有那山丘之上的森林、赫然聳立的山巒,組成了一道道屏障,將獨立家園圍困其間,帶來一絲涼意。
雲夢之地,流水柔情。故裡的夏天,一天一個樣子,清新自然。鄉村的原野是活躍的,也是美麗的。天上白雲緩緩地飄著,廣闊的大地上透露著人們的辛勤。走出小鎮步入田野,一路上沒有一塊荒土,都是綠的稻,綠的樹,紅的花。偶然見些池塘,也都有粗大的荷葉與細小的樹葉浮泛在水面。靜謐的鄉村溫馨又美麗。
寂靜的夜裡,躺在床上,心底默默呼喚著家,不知何時才能聞到故鄉的味道?又何時能重新回到故鄉的懷抱!淚水浸溼了心,浸溼了回憶。
未覺池塘春草夢,階前梧葉已秋聲。城市的秋景是一種悽涼的美。秋風蕭瑟,千樹落葉,萬花凋謝。樹葉黃了,楓葉雖紅了卻沒有鄉音。人們爭先恐後的奔走在車水馬龍的街頭,只是覺得可以愉快的去忙碌了,卻忽略了一個季節的色彩斑斕。
春已過,夏已落,秋將殘。我鑽進風乾的記憶中,回想故鄉的秋天,到處都洋溢豐收的氣息。泛舟於靜謐微涼的秋水之上,在清澈的湖水下面,是沉澱了千年的古麗詩句,長篙插入湖水中,秋水便與心擁抱在一起。登上山頭,向下眺望漫山遍野都是金色的果實,雖然忙碌卻不覺疲憊。它的美妙之處,不但可以用眼看,用心欣賞,還可以品嘗,用心感受。秋風,清涼如水,帶著一絲寒意染黃了我的世界。走在鄉間小路上,層林盡染,一片金黃。陽光下,走在這密林之中,確有一番別樣味道。
這一首首哀怨的思鄉情曲,深深灼痛了我的心。一顆紅豆,帶來濃情似酒,愁腸怎生禁受?於是我將心寄託給皚皚白雪。
冬天來了,寒流也來了,鵝毛般的大雪漫天飛舞,整個世界穿上了白色的外衣。我不太喜歡城市這樣的感覺,街上行人寥寥。還要穿著厚重的衣服,搓著僵硬的雙手,邁著步子舉步艱難地去等待末班車…想去感受歡樂卻顯得沒有人群。
故裡的冬日,雖然嚴寒卻透著溫暖。雖是冬天,濃重的白雪蓋住了草叢、田垛、菜蔬、田間、原野。然而這絲絲縷縷東升的光亮驅散了霜霧凝朦的早晨,尤如穴居久了的生靈凝聚的血液重又活躍起來了。窗外的一群孩子一起在溜冰、打雪仗、堆雪人。享受著嘻鬧的場景,不覺憂愁。回想那時候我們也是這樣的快樂天真,只是長大後多了份責任與疏遠。
陌生的城市對於初來乍到的我們是一種沉重的負擔,陌生的人,陌生的環境,就連生活方式也要以嶄新作為開端。燈火闌珊的街道,各具特色的當地小吃,沒有一樣能夠撫慰我背井離鄉的心。偶然間,沉重的思緒被一股熟悉的的香味打斷。原來是家鄉的小吃,仿佛又回到了熟悉的小巷,那熱鬧的吆喝聲,還有熟悉的人群。多麼渴望,再能回到夢裡的故鄉。
回望,鄉愁已是不等閒。夜裡,招來一片雲彩,灑下一縷思念。揮一揮衣袖,讓清風傳遞給故鄉。雖然相隔天涯,我的心依舊刻在故土。
篇五:旅愁思鄉,神繞夢牽(1564字)
人生有親情、愛情、友情、第四感情,還有一種感情便是鄉情,這種神繞夢牽的情感總是讓人心裡多了一份淡淡的哀愁和惆悵,多了一份守望和嚮往。沒有人逗留他鄉時會忘記自己的故鄉,會總是因為某件事、某種物品、聽到一首久違的歌聲或音樂,或在街上偶爾聽到親切的鄉音,都會讓自己心緒難平,甚至淚光盈盈。
離開了故鄉的人有的是榮升高就的人,多數人則是為了生活才選擇了遠去異鄉為異客,我屬於後者,理解這些人的切身的感受。走在自己戶籍不在的城市裡,我們很難、或者沒有資格昂起頭,只能在人行道上遛邊走,隨著外鄉人流入城市裡從事各種生意,我們在購房、買車等、在一些社會福利面前受到了種種限制而只能後退三步,我最有感觸的是,在甲流蔓延時,防疫針供應有本市戶口的居民使用,我們外地人在生命平等的嚴肅話題面前不得不黯然神傷,好在甲流病毒被控制住了,我們算是在天意的幫助下躲過了一劫。其實,外地人在他鄉遭遇的歧視何止是這些,我們除了忍耐、淡定之外也沒有其他別的辦法了。也應了老人們常說的「物離鄉貴、人離鄉賤」這句老話。本身離鄉是為了生活,能夠掙點錢,有一天回到故鄉有飯吃、過上富裕一點的生活就是我們唯一的心願。
思鄉的情結裡也有著我們對生命中逝去的時間的眷戀,我們的童年、少年一般都是在自己的故鄉裡度過的,在回憶中我們也能重溫父親的慈祥、深沉的愛,母親那包容、溫暖的愛,總是可以激勵我們在異鄉敢於吃苦受累、堅強奮進,那怕有一天在異鄉我們受傷了、落魄了,我們在自己的父母親面前也要強歡笑顏,聲稱自己在這裡過的很好,這裡的本地人熱情好客,錢也好賺,吃住便宜,氣候風景俱佳等,善意的謊言背後我們也只能強咽淚水,我們長大了,不能讓自己已經年邁的父母親為自己牽腸掛肚,這也是我們回報父母恩的一種簡單無奈的方式吧。讓遠在故鄉的父母親能安心,甚至認為我們有了作為而感到驕傲。
當每年的各大節日到來時,我們倍加思念家鄉和家中的親人,除了寄點錢、打電話問候之外,我們更多是在心中湧滿了祝福,孤懸在這個陌生的都市裡,看到節日璀璨的燈火,市場裡熙熙攘攘購置生活用品的人流,看到本地人親情融融地在一起吃團圓飯,讓我們夢醒淚落、情以何堪,也讓我們深深地覺得命運難違的無奈,需要心中有一種充實的心態來面對背井離鄉的生活,因為我們還有夢,還有對生活的美好的熱望,還有一個積極進取的心。每當春節臨近時,我們可以放下手中的一切而返回故鄉,儘管我們在時間上、經濟方面都有付出很大的代價,但我們值得其所,能夠在辭歲迎新之際與自己的親人在一起祝福明天、心向未來,這是一個不可更改的習俗和中華民族的自古到今的傳統。
而我慘了,因為患有呼吸系統疾病沒有痊癒,春節正是東北最寒冷的時節,我只能有家難歸,在異鄉聆聽爆竹聲聲辭舊歲,只能坐在自己臨時的家裡看電視、上網,沒有心思購置年貨讓自己在春節吃到可口的飯菜。我只能希望有一天我真的有錢了,把我的親人們從故鄉接到我居住的城市,我能和他們在一起。而這舉家遷移只能是一個幻想。
從李中的「旅次經寒食,思鄉淚溼巾」,還有李白的「舉頭望明月,低頭思故鄉」這些詩作中,理解了古人思鄉之情也是如此地迫切,我們這些為夢想而流浪的人也感同身受,是的,沒有誰逼著我們離開自己的故鄉,只是我們在思想上有些不安分,不想過著那種近於平庸的傳統生活,於是,我們想到了人往高處走,水往低處流的勵志之言,希望自己去外面的世界能夠得到更大的發展空間,從某種程度上說,我們擠進一個陌生的城市也是一個侵略者,可能會影響到人家本來寧靜祥和的生活環境,我們也不應有更多的怨言,只能默默地勤奮工作,尊重本地人的生活習俗和感激人家能夠善意接納我們,懇望有一天我們本地人和外鄉人能親如一家,相互幫助,讓生活變得更加和諧美好。
旅愁思鄉,需要我們忍耐、努力,需要我們銘記親人的囑託,也需要我們用文字、歌聲來寄託對故鄉的思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