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四季網

黨員對照標準標杆看道德境界高不高發言稿

2023-12-11 16:17:42

  弘揚中國傳統美德,並賦予其新的時代精神,對培育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提升人們的道德境界將起到十分重要的作用。小編收集了黨員對照標準標杆看道德境界高不高發言稿,歡迎閱讀。

  黨員對照標準標杆看道德境界高不高發言稿(一)

  道德規範是社會對其成員提出的基本行為準則,也是判斷人們行為善與惡的價值標準。遵守道德規範,社會生活才會有序,人際關係才能和諧,社會有機體才能正常運轉。當前,幹部堅守社會主義道德規範,必須做到三個踐行:一是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是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的內核,是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的高度凝練和集中表達。

  道德境界,既是指感性個體的人在其主觀努力下所可能達成的德性狀態,也指感性個體在自己所付出的主觀努力和所面對的現實環境條件相結合的情況下,所實際達成的德性狀態。它既注重道德體驗的實際發生,也承認道德體驗的可能發生。一個人,無論他取得了道德意識、道德智慧與道德行為方式的綜合性顯示,還是只產生了一定的道德成就感,或只有實際的道德行為而無意義的覺解,都是一種道德境界,即標誌他達到了自己獨特的道德境界。道德境界具有差異性(多樣性)、開放性、層級性和動態性等特徵。這即是說,道德境界承認個體人的具體生活閱歷的道德體驗價值。不同的個體人,由於其當時當地所處的生活環境、交往情境和自然之境不同,在各自獨特的生活和交往中,在道德的踐行與體驗過程中,每一個體驗者的道德境界便呈現出總體不同的質量規格、水平狀態和風格面貌。正如馬克思所指出的:總體永遠是具體的、不斷形成中的,它必定沉落到個體中,顯現為個體的不斷形成,從而在這種個體形成中同時使自身臻於完成、圓滿。馬克思和恩格斯還指出:「全部人類歷史的第一個前提無疑是有生命的個人的存在。因此第一個需要確定的事實就是這些個人的肉體組織以及由此產生的個人對其他自然的關係」。在承認多樣性、多層次性和動態性的前提下,道德境界有方向和側重點的不同。在實際生活中,在不同的個體人身上,存在著不同的道德境界,而且其道德境界總是處在不斷地變化之中。有做事的境界,有認知的境界,有情感的境界,也有審美的境界。從認知境界方向說:有山是山,水是水;有山不是山,水不是水;有山既是山又不是山,水是水又不是水。從行為境界方向說:有不害他,有利己利他,有毫不利己專門利人;有一家是一家,有一國是一家,還有天下是一家。馮友蘭先生說,對同一個人來說,他有什麼樣的「覺解」,就有什麼樣的境界。

  在實踐著力點上,傳統的約束性道德教育強調導引者預先設定的道德教育任務或目標的達成,強調導引者做了什麼,其道德教育的「任務」完成得如何;而道德體驗教育則強調體驗者生成的新的德性和道德境界的實際變化,強調作為德性生成和道德境界變化之主體的體驗者做了什麼,體驗到什麼,生成的德性和所達到的道德境界的實際狀況如何。與以體驗者所接受和理解的道德規範知識之多少為主要衡量標準的傳統約束性道德教育相比,道德體驗教育似乎沒有預先設定的固定的統一目標,而是在體驗者生活閱歷的基礎上,導引者與體驗者、體驗者與體驗者之間相互訴說生活閱歷及內心感悟,相互誘發和喚醒道德體驗,生成新的德性,達成新的道德境界。魯潔教授指出:「道德、道德規範是生成的,它不是神、聖喻等等不可逾越的先定假設」。即使是對人類代代相傳的道德觀念和規範的繼承,也「並非是原封不動的,在人的每一具體活動中,它們都在人對人的理解中不斷地再生成並賦予它以新的意義,它們不是不可改變,不可逾越的,隨著人自身以及人與人關係的變化,它們也在發生著變化,這種變化不會是自然發生,而是人──道德主體在人際交往過程中通過人對人的理解,所達成的新的共識,對原有規範的新的超越」。倫理學和人類學的研究發現,人類的「道德」的原始發生並不是外部灌輸的結果,而是在現實生活的關係世界當中,在自然之境中,在人與人的交往之中,在相互的磨合當中,在心靈的領悟之中,交互生成出來的。在這裡,道德規範知識只做為生成新道德的歷史遺產性線索、引子、媒介或素材,並不是不可逾越的律令。而體驗者自身及其與所處周圍世界之間的關係的總體特徵,則起著決定性的作用。

  如此,道德體驗的境界就要做出幾個重要的超越:一是超越「群」的「共性」;二是超越既定道德規範或律則的規定性;三是超越簡單的善惡劃界;四是超越終極意義追求;五是超越現有的「存在」、「客觀性」、「真實性」標準,而進入另一種「真實世界」、另一種「存在」,這種存在不再是單純外在的客觀,而包含了內在的、主觀的真實,即心靈的真實感受。這個真實是屬於個人的,屬於自我的,從某種意義上說,它更真實,更接近我們每一個人,它實際上就是我們生命的一部分。牟宗三區分了兩種真理:一種叫做「外延的真理」,一種叫做「內容的真理」。他說:「如我相信上帝存在,這個上帝對於我就是一種存在,這種存在對於我就是一個內在的真,一個自我的真。這個真實性不具有外在的普遍性,但它對於當事人,對當下作來決定的自我是真實的。」事實上,從自己的感受說,只有自己的心靈才是真實的,而且是唯一的真實,從這個意義上說,心靈就是整個世界,可以說「吾心即宇宙」。梁啓超發揮此義說:「境者心造也,一切物境皆虛幻,唯心所造之境為真實。欲言物境之果為何也,將誰氏之從乎?仁者見之謂之仁,智者見之謂之智,憂者見之謂之憂,樂者見之謂之樂,吾之所見者,即吾之所受之境之真實相也。故曰:惟心所造之境為真實。」境不是物理意義上的「實」,而是心靈意義上的「實」,是主觀感知、主體解釋意義上的境。它是以主觀心靈以自己的方式的建造,如同人們常說的,一千個人讀《紅樓夢》就有一千個林黛玉。這種「境」的主觀性、解釋性的特徵是理解道德境界的內在性、個體差異性、多樣性和多層次性的重要基礎。

  黨員對照標準標杆看道德境界高不高發言稿(二)

  中國傳統美德,是中華民族文明發展中創造的寶貴財富,是中華民族賴以生存和發展的重要精神支柱和動力。弘揚中國傳統美德,並賦予其新的時代精神,對培育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提升人們的道德境界將起到十分重要的作用。

  一、中國傳統美德的主要特性

  中國傳統美德是指在中華民族歷史進程中,具有巨大影響力、為後人繼承與弘揚的優秀道德遺產。中國傳統美德具有豐富的內涵,如:國而忘家的愛國情懷、自強不息的奮鬥精神、厚德載物的包容胸襟、貴和持中的和諧理念、勤勞勇敢的勤勉品格、崇尚氣節的堅貞情操、仁義誠信的處世原則、知恥守禮的道德風尚、子孝父慈的家庭倫理、修身養性的善德追求,等等。中國傳統美德雖經時代變遷卻長存久遠,關鍵就在於中國傳統美德所具有的特性上,其主要表現為:

  1.強調個人修養,追求完美的道德品行。中國傳統美德強調個人道德修養,認為道德是區別人與禽獸的顯著標誌。而為人的道德標準則是儒家所推崇的仁、義、禮、智、信等規範。正如孟子所說:「聖人,人倫之至也。」人要成為象「聖人」那樣的人,就需要不斷提高自身覺悟,使言行符合為人的道德標準,從而達到「人皆可以為堯舜」的道德境界。

  2.強調整體利益,以責任擔當和奉獻為榮。中國傳統美德不是講求自我的,而是強調人的社會責任和利他性,為他人為社會為國家。在個人方面要幫助他人,「惻隱之心,人皆有之」;在群體方面要相互關心,「有福同享,有禍同當」;在國與民方面要以民為重,「民為貴,社稷次之,君為輕」;在義利方面要捨身取義,「君子喻於義,小人喻於利。」

  3.強調人倫泛化,以道德教化育人服人。中國傳統美德將家庭美德擴大到社會和國家治理層面,將日常人倫普遍化、社會化和政治化。加強個人道德修養為的是「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愛惜自己的家人同時要推及他人,做到「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國家在謀求百姓溫飽的同時還要進行教育,「謹庠序之教,申之以孝悌之義」;君主治理國家要行王道以德治國,「以德服人者,中心悅而誠服也」。

  4.強調天人合一,講求人際間、人與自然和諧。中國傳統美德強調道法自然,推己及人,以和睦、合作、和平、和諧做為價值追求。從個人來說要「順其自然」,讓人恰當表達欲望和情感,求得心理平和;從人與人之間來說要互相隱忍、調和不同以達到和諧,「萬物並育而不相害,道並行而不相悖」;從人與自然來說要愛惜自然,求得「天人合一」。

  二、中國傳統美德在當今社會仍具有旺盛生命力

  道德具有共同性和繼承性,中國傳統美德以其優良特性贏得存在的必然,並對當今社會發展起著重要的影響:

  1.傳統美德注重道德修養特性可與加強公民道德建設要求相融合。我國公民道德建設以為人民服務為核心,以集體主義為原則,以社會公德、職業道德、家庭美德為著力點,按照「愛國守法、明禮誠信、團結友善、勤儉自強、敬業奉獻」要求去努力。加強公民道德建設就是要求公民注重個人的道德修養,使個人言行符合公民道德衡量標準。在這一方面中國傳統美德注重道德修養的特性與此是相通的,因而其論述和做法對現今公民道德建設就具有直接的借鑑性。

  2.傳統美德強調擔當奉獻特性可與集體主義的實行相融合。集體主義道德要求是由社會主義經濟基礎所決定的,是社會主義道德區別和優越於其他社會形態道德的顯著標誌。它要求正確處理國家集體和個人利益的關係,提倡對社會負責、對人民負責,樹立把國家和人民利益放在首位而又充分尊重公民個人合法利益的義利觀。在這一方面中國傳統美德強調擔當奉獻特性與此是相通的,因而其論述和做法對現今集體主義的實行就具有直接的借鑑性。

  3.傳統美德重視人倫教化特性可與以德治國的方略相融合。以德治國是治理國家的方式之一,就是要加強社會主義道德建設,建立與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相適應、與社會主義法律規範相協調、與中華民族傳統美德相承接的社會主義思想道德體系,並使之成為公民普遍認同和遵守的行為規範。在這一方面中國傳統美德重視人倫教化特性與此是相通的,因而其論述和做法對現今以德治國方略就具有直接的借鑑性。

  4.傳統美德追求和睦和諧特性可與和諧社會的構建相融合。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是我國五大建設之一,就是通過最大限度激發社會各階層、群體、組織的創造活力,化解各類矛盾和問題,促進人自由而全面地發展;高舉和平、發展、合作的旗幟,堅持獨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走和平發展道路,構建和諧世界;加強生態環境建設,達到人與自然和諧相處。在這一方面傳統美德追求和睦和諧特性與此是相通的,因而其論述和做法對現今和諧社會構建就具有直接的借鑑性。

同类文章

學會勞動,熱愛勞動演講稿600字

尊敬的老師,親愛的同學們:大家好!今天我要演講的題目是學會勞動,熱愛勞動。鋤禾日當午,汗滴禾下土。誰知盤中餐,粒粒皆辛苦!現在我們吃的米飯是農民伯伯辛辛苦苦,頂著大太陽為我們種下的,裡面有他們的辛勤汗水,這是他們用自己雙手的勞動換來的,所以我們不能浪費糧食,還要學會熱愛勞動。現在有很多的人不

勿忘國恥振興中華演講稿(優秀篇)

  小學生勿忘國恥,振興中華演講稿  敬愛的老師,親愛的同學們,大家好!今天我要演講的題目是「勿忘國恥,振興中華」。  今天那輝煌的歷史,就是因為像狼牙山五壯士、毛澤東、周恩來……這些英雄用智慧和血汗爭回來的!在抗日時期,有多少志士任人,多少革命先輩拋頭顱,撒熱血,以鋼鐵般的意志和無所畏懼的

我的高中,我的夢

  時光如流水一般一去不復返,現在的我們不是無知的孩子了,我想大家應該都有一個夢。  在這裡我要告訴大家我的夢不是當個醫生,當個領導,當個老師,我的夢只是一個簡簡單的那的高中。  當我還是一個懵懵懂懂的小學生,對於我來說高中是一個很陌生的名詞,是一個遙不可及的地方,到了現在,我知道看似不遠但

祝我們的祖國65周歲生日快樂

  「風在吼,馬在叫,黃河在咆哮……」這熟悉的歌聲,把我們帶回了那戰火紛飛的年代,帶回了六十五年來風雨飄搖的歲月。在那個時代,做一名共產黨員不是為了索取,而是隨時準備犧牲。這是多麼的神聖!多麼的偉大啊!  血雨腥風之中倒下了無數的英雄,擊碎了許多無價的生命輝煌,他們以五千年長夜中亙古未有的榮

新學期,新徵程-900字

敬愛的老師、親愛的同學們:  大家早上好!我是中一會計(1)班的姚馨怡。  今天我國旗下演講的題目是《新學期,新徵程》。  六月,告示著一個裡程的結束,九月,象徵著一個新的開始,新的徵程。從我們呱呱墜地開始,我們的人生之路也隨之拉開了序幕。人生之路曲折盤桓、錯綜複雜,看似一條路的終點亦是另一

長大後我就成了您

  敬愛的老師:  你們好!今年9月10日就是第30個教師節了,我以最真摯的內心,祝老師們教師節快樂!  有對聯寫道:三尺講臺迎冬夏,一支粉筆寫春秋。這就是老師們的陣地,在這不太大的沙場之上,書寫著自己的人生;以粉筆做鋼槍,盡情揮灑皚皚白雪,終成天下桃李之美;人間冷暖、天地方圓、茫茫天空、無

為心插上翅膀

  大家好!  演講就是說出自己的想法。今天,我們就來談談現在站著的這個地方——學校!全稱涉縣職業技術教育中心!  人們都說高中生活是最令人難忘的一段生活。高中裡喜歡你的人會衝你笑;高中裡幾句話就是哥們,下次一起玩就會叫你;高中裡男生有了矛盾會打架,和了之後仍是好朋友;高中裡每天課很多,但仍

我的夢,我的中國夢

  尊敬的各位老師、各位同學:  大家好!  談到夢想,從古至今,無論平凡的你我還是一代偉人都在酸甜苦辣中編制自己的夢想。在第十二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第一次會議的閉幕會上,習近平總書記講話中擲地有聲地13次提出「中國夢」一詞。是啊,有夢才有追求,有追求才有激情去行動。每個人的心底都有屬於自己的

放飛希望,放飛夢想

  我從小就有一個夢想,那就是讓那些和我同一年齡,但卻因為家境問題而上不起學的孩子重回學校,尤其是生活在西部的孩子。  在西部,很多孩子無法享受到九年義務教育,原因很簡單:那裡的氣候十分寒冷,而且經濟狀況也十分不好,所以沒有幾個人願意前去支教。儘管有人曾經嘗試過在那裡生活,但是,惡劣的氣候環

志願者心得

  有一種精神叫奉獻,有一種責任叫志願。中華民族擁有五千年的悠久文明和燦爛文化,從「樂善好施」的千年古訓到「助人為樂」的雷鋒精神,都傳遞出一種奉獻、互助的志願精神。把自己的「快樂」融入到服務過程中,用自己微笑和活力去感染並幫助他人。  暑假裡登入志願者網站投發了幾份簡歷,意向有上海市兒童醫院